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焦裕禄的简介(奉献篇 · 焦裕禄的故事)_兰考_焦裕禄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兰考 焦裕禄

作者 | 南党研

2014年3月18日,习主席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 || 奉献篇 · 焦裕禄的故事

人民公仆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焦裕禄调到河南省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 || 奉献篇 · 焦裕禄的故事

焦裕禄带领兰考除“三害”调查队勘察沙丘

当年的兰考有“三害”——盐碱、风沙、内涝。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在焦裕禄同志的带领下,兰考县委组建了“三害调查队”120人,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带队走访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行程2500公里,记录全县84个风口、1600座沙丘,把县里所有的洼地、淤塞河道绘图编号,取得了战胜“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植树造林、翻淤压沙、挖河排涝、改变盐碱等一系列改变兰考面貌的规划。调查工作非常艰辛,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有同志担心他的病情,劝他不要参加调研,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 || 奉献篇 · 焦裕禄的故事

焦裕禄在兰考下乡时骑的自行车

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 || 奉献篇 · 焦裕禄的故事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的办公室

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1964年春天,当兰考除“三害”斗争进入关键阶段,焦裕禄的肝病也恶化了。讲话时,他就常常用右手按住肝部;在办公室写文件时,他就用刷衣服的刷子一头顶着肝一头顶着藤椅工作。时间长了,藤椅上就被顶出个窟窿。

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 || 奉献篇 · 焦裕禄的故事

焦裕禄生前使用的藤椅和衣物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去世后,兰考人民在根治“三害”的道路上接续奋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南部战区权威发布

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 || 奉献篇 · 焦裕禄的故事

监制:梁启英 田军里 编审:刘道付 姜博西

主编:孙炳祥 责任编辑:汪尚建

刊期:第 1074 期 投稿邮箱:nbqjh_001@163.com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