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流浪大师这么火?贾岛为什么被称为“苦吟诗人”_贾岛_雁群_吟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愤懑不平 贾岛 雁群 吟诗

本文目录

  • 为何流浪大师这么火
  • 贾岛为什么被称为“苦吟诗人”
  • 为什么一些人会活得不幸福
  • 诗词中的雁奴是什么意思

为何流浪大师这么火

因为“大师“在流浪。于是,同情、愤懑、不平、盲从、起哄、逐利……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统统都被释放了出来,不火不红才怪!

贾岛为什么被称为“苦吟诗人”

问题:贾岛为何被称为“苦吟诗人”?

前言

唐朝诗坛上,灿若星辰,明星荟萃。然而提到“诗囚”——贾岛,无疑也是其中一颗。他虽算不上星光熠熠,但也算得上“奇葩”一枝。

“郊寒岛瘦”的名头,在全唐诗中也绝非浪得虚名,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千百年来让他成为天下孝子的“代言人”,贾岛的一个典故“推敲”,让天下诗人不敢再妄言诗词。与其说他是一个写诗严谨的人,不如说他就是为诗歌而生,同时也是被诗歌断送一生的“诗痴”。

我认为贾岛迷恋写诗近乎一种变态的心理,纵观他的一生似乎除了写诗,也不会再干别的什么?

苦吟诗僧

他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力养活其成人,被迫出家做了和尚。在中国历史上“和尚”可以做诗人,同样“诗人”也可能是和尚,这样的例证屡见不鲜。但他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他是有出家为僧的人生经历,但他修行的那个寺院的方丈慧眼识才,洞察出他并没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规劝他还了俗,步入红尘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参加科举,虽然屡试不中,最终如愿以偿,而且还做了官。总而言之,他是个身份特殊的诗人。

贾岛其人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其中“浪”也可以写作“阆”,“法号”无本,俗号“碣石山人”。贾岛又名“瘦岛”,所以后世人又叫他贾瘦岛。

由于他不甘心古卷清灯,晨钟暮鼓的僧侣生活,不愿意一辈子做个普通的和尚,同时他胸藏锦绣,富有才情,于是四处云游,庆幸的是十九岁的时候他认识了孟郊,后来又认识了唐代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坛名流韩愈,使得他的人生有了一些起色。

“推敲”其事

贾岛和韩愈之间关于“推敲”的典故,稍有点古诗文常识的朋友都知道。据记载当年贾岛去长安城外拜访朋友,时已夜深人静,明月皎皎,他去敲朋友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的是朋友不在家,如此苦逼的事情并没有让他扫兴,反而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那首著名的《题李凝幽居》应运而生,顺便交代一下,他的这位朋友叫李凝。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自己那头和自己一样瘦的驴回去。行至半途,他还在琢磨自己的那首诗,总觉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不完美,他想用“推”换掉,但又觉得“推”也不太贴切,一时难以抉择,于是便一路走一路思索,手里还做着“推”、“敲”的动作。

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一门心思沉浸在自己的诗歌世界中,他的毛驴不小心就闯进了迎面而来的韩愈的仪仗队中,于是公人就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问罪。

问及缘由,如实相告,文豪来了兴趣,认真思考过后,他对贾岛说:“敲”好,并解释了其中理由。贾岛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推敲”的问题尘埃落定。

退去袈裟,重归红尘

贾岛结识韩愈,也许文豪因其执着而感动,也许为了挖掘人才,或许因为贾岛确有诗才,于是决心提携他,于是小和尚成了韩愈的门生后,毅然决然还了俗,决定走仕途之路。于是他开始了科举之旅,考取功名。

他擅长作诗,却不擅长科举。他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屡次名落孙山。贾岛的仕途之路步履维艰,不仅屡试不第,而且因为自身的性情孤僻耿直,所以常受人排挤,甚至坊间还流传说他曾经得罪过皇帝。

直到晚年,贾岛才当上一个小官:长江县的主簿。后来他又做了一个县的参军,可惜,三年后他就去世了。

苦吟诗人,瘦岛诗奴

  • 贾岛一生贫寒,历经俗世、出家、还俗,从平民到诗僧到小吏,他的身份一变再变,但贾岛始终未变的,是他执着于诗歌创作的初心。
  • 无独有偶,他与孟郊同出韩愈门下,并称“郊寒岛瘦”,而且世人还称贾岛为“诗奴”,因为贾岛作诗属于苦吟风格,在字句上很下功夫。诗运落魄的苦吟者,这是对贾岛诗歌风格的高度总结。
  •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他诗歌创作的自我写照,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反映了他苦心吟诗的事实。
  • 虽然“苦吟”,但贾岛却很有一些发语清新,意境自然的小诗,最为著名的摘录如下: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兵法天下 如是说

  •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一道理放之于四海,放之于任何时代都成立。就如同诗人贾岛,不仅诗中苦吟,生活中也在苦吟。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 苏轼曾在《祭柳子玉文》中写道:“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东坡先生的评价可谓中肯到位,贾岛的诗作清峭瘦硬,爱作苦语之特色,这其实和他的人生遭遇息息相关,没有苦难的人生,哪有深刻的文章?
  • 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这就是“诗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就是“诗奴”。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你好!很荣幸回答题主问题,与大家分享诗词文化。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为什么一些人会活得不幸福

谢谢悟空邀请!

一个人觉得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木有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把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作为幸福的标准!

比如好的工作,享乐和品尝美食,拥有的财富,社会攀比心理等等。

只有做自己意识的主人,才有幸福可言,才能享有主导生活的自由!

诗词中的雁奴是什么意思

雁奴灵巧机敏,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雁,当雁群夜宿的时候,雁奴保持警惕为休憩的雁群站岗放哨,当危险临近,它会鸣叫示警保护雁群的安全。然而这样一心为了雁群时刻警惕尽职的雁奴却是一个悲剧形象。

因为狡猾的捕猎人利用了雁奴的忠心和机警,再一次次的惊扰后又潜伏起来,让雁奴失去了雁群的信任,那么“狼来了”的悲剧结尾发生在了雁奴的身上,然而不同的是,雁奴从来没有撒谎,它是在全力保护整个雁群。

当雁群不再相信雁奴的示警对其鸣叫视而不见,甚至群起而攻之将雁奴啄击致使雁奴不敢在鸣叫示警时,猎人真正的捕猎活动拉开了序幕,这个时候无论是撒网、用棍棒亦或猎枪,失去警惕心正在休憩中的雁群们十之有五甚至于全数会被猎人捕猎而去。

这就是雁群中雁奴的形象,雁奴的悲剧故事出现在明代诗文大家宋濂的《宋文宪公全集》、《燕书》、《玉堂闲话》等等古现代文中。

古代诗人们在诗中引用雁奴的悲剧形象时,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赞美惋惜和雁奴同样有着英雄悲剧色彩的人物;另外一种就是自比了,在自比中,诗人会将自己化身成忠心肝胆的雁奴,最后却被第三方敌人反间成功亦或本身不被理解甚至被诬陷受辱,表达的是自己的一腔忠心和内心的不平愤懑。

有关“雁奴”的诗句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其中一首《古意》:

夜泊武昌城,江流千丈清。

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

在这首诗里陆游就是自比为雁奴,表明自己宁死也要做忠君爱国的雁奴,绝不会有背叛不诚之心去求生求荣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在古诗词中雁奴虽然并非作为一个常见的意象出现,但是它的英雄悲剧形象是非常典型的。当不平愤怨的时候,要表明忠心之诚的时候,便如陆游,王安石,黄庭坚,武衍等等古诗词家们依然留下了以雁奴为意象的经典的诗词作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