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门敲字的妙处(怎么理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有何独特之处)_月下_贾岛_过桥
本文目录
- 怎么理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有何独特之处
- “鸟宿池边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哪用的好
- 僧敲月下门 敲的妙处
怎么理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有何独特之处
这句话出自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全文为: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是: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他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鸟宿池边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哪用的好
原诗为: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当时贾岛在“推”与“敲”中做选择,诗中所描写的是夜深时分,当万物都沉入睡梦中,到处一片寂静,在这样的场景下,“敲”字,既是动作的描述,又有声音的传达,它衬托出了当时环境的优雅,整个夜晚似乎都显得活跃起来。
僧敲月下门 敲的妙处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