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你怎么看?话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爱评论的人,是属于无知吗_不言_言者不知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你怎么看
  • 话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爱评论的人,是属于无知吗
  • 如何理解“智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
  • “知而不言,言而不语”是什么意思
  • 怎么看待或理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
  • 为什么说知而不问是修养,知而不言是智慧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你怎么看

愚者深信不疑,智者充满疑惑。

由于深信不疑,所以滔滔不绝。

世间万物,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唯无知者无畏,简单粗暴,头头是道。

有一个初小未毕业的,年七十余,接送孙女上下学,常常教导其他家长。

搞得人家忍俊不禁。

他照旧目空一切,我行我素。

他认为科学万能,他说你们不懂高科技,例如仿瓷涂料,怎么水刷到墙上就成了瓷,你们谁也不懂!

其实呢,我们所炫耀的,往往是我们没有的。

我们对自然对宇宙,所知甚少。

话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爱评论的人,是属于无知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道德经》通行本第五十六章,此语是说修道人要遵循的法则及注意事项。话虽是说给别人听的,评论是别人的事,不存在无知一说(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道德经》的评注,包括一些实修大家如吕洞宾的注释,这些评注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老子思想)。

这里的“知”通“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修道的人要惜言如金,轻率言论是不够明智的。沉默是金是对体悟大道的真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就展开说一说。

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虚者,空也,何能让心空呢?无思无虑、物我两忘、内景不出、外景不入,才谓之“空”,一旦有言,便落于有思,有思便不能说是虚极静笃,便不能见到“道”。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这里的“载”是乘、驾驭;营:魂;涤除:清除、扫除、洗净;玄:专指内观,无欲观妙,有欲观徼(徼:边际、玄关、门户、关卡);鉴:镜子(多本作“览”,观照,亦如同照镜子)。该句意思是说“谁能够驾驭魂魄,中正其心,片刻不离呢?谁能够扫除心田,让心田如明镜一般,没有一点瑕疵呢?”显然,体悟大道要纯一不杂、不离不弃,倘言有出,便不能称为抱一不离,便不能说是心田如明镜一样,这也是体悟大道时的一忌。

老子说“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智弃辩:通行本及多本做“绝圣弃智”,《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圣”、“圣人”,显然,绝圣弃智不符老子之意,绝圣弃智系出庄子后学之语,新出土的楚店竹简做“绝智弃辩”,一旦骋于智辩,便落于有思,与道相违。民者,气也,行气时要身心放松,存神忘思,自然而然,方能功效倍增。

老子说“希言自然”。希者稀也,乃至默无声息;飘风骤雨不能持久,唯有道能持久,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意即你要想修道,必须遵从道的规律法则,缄口不言。

老子说“善言无瑕谪”,这里我们看到老子惜言如金,要么不说,要发就发别人之未发,高屋建瓴。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道家如鬼谷子、范蠡等为何如此厉害?万物自有定数,万事自有解数,无外乎阴阳的盈缩消长,而阴阳的盈缩消长,修道大家多能了然于胸,其如诸葛亮所言“非宁静无以致远”,意即你要想思想深邃,必须虚极静笃,自然万物的变化以阴阳变化的磁场方式与人体进行信息交换,也就是人常说的天人合一。

道贵“无知无欲无为无争”,道贵“大言希声”(大言:至言也,穷理也),要么不发,要发便发别人所未发,故“善计不用筹策”,胸有万壑、腹有珠玑,引机而动,神鬼莫测。

有人会说,既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为何老子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上,难道仅仅是匆匆来、匆匆走吗?这样未免索然无味了!好的思想还是希望有传承的,即便是淡泊名利、恬淡守素的修道大家,亦会于空清洞天留下墨宝,以飨后人。国人历来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金玉良言不仅是个人的精神财富,更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子留下惊世骇俗的扛鼎力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理解“智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

要明白《道德经.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 的意思,首先要知其五十六章的无字标题密码是:七二十四(随九九乘法表排的),全章都是以此论述的。

中华文化、龙、应用数学的七午是龙的组成部分:马首(道首)代表交换、票决等马跳跃的意思;二丑是龙的组成部分:牛鼻子,代表对方提不同意见;十四是:龙鸡手,代表工作等意思的十,制止用龙兔腿,代表法纪规矩的四。

按此应用数学说操作原则,即这句话的真意:交换、票决的“七”时,不能用法纪规矩约束其无记名无言地反映不同意愿,如马跳跃跨越时不能用马绊约束。

知道此意思者,不靠发言反映,靠投币、票说话,为智者;靠发言提不同意见的“二“者,不知此理,也是无知的。

所以要“塞其兑“,即不言“说”,去言就是塞“兑“…… 。”

不信你看一下《道德经》的文艺版《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大包干”责任制,就是说这一不完全的市场交换方式。

读老子的《道德经》要注意的是,在哪章哪时的话只适用哪章哪时,在另外一章时就不适用。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切不可乱搬用。例如:知道午睡时不能说话,但到讨论发言时就要说话。否则是无知。

详见拙著《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包括《道德经》译文)五十六章回。

(文/刘树成)

“知而不言,言而不语”是什么意思

品德高尚

的人有话在事前就说清楚,不等到事后才说。扬州评话《武 松》六回:“你刚才有句话,事成之后,你说是有重谢给我。君

子言先不言后,果然事成,你究竟谢我多少呐?”

怎么看待或理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

感谢邀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就是智,有智慧人不随便发言,说出来的就不是智慧。所以后世白居易才提出疑问,既然说出来不智,你老子为什么要写五千字的《道德经》发表意见。可见,白居易也是这样理解的。这与佛家“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的意思相似,就是有智慧的人懂得了“道”,明白了天地万物的规律,对事物的本质明了通达之后,知道悟了的人自然了解,不必说。不悟的人就是说了也听不懂,所以就不说。能说出来的,是掺杂了各人自己的意思,就不是真正的“道”。综合这一章全文,理解为智者不言,低调不显露,能解决纷争,和光同尘,淡然无欲。使人不太亲近也不太疏远,不能利益也不能伤害,不能让你贵也不能让你贱,是最珍贵的品质。

为什么说知而不问是修养,知而不言是智慧

不管是“知而不言”还是“知而不言”并不是指你对于这件事情持冷漠的态度,一句话也不说。

而是在侧重于你知道别人的一些事情,但是看破不说破,不多问也不过多讨论,这样就是最大的智慧,不仅可以很好的照顾别人的面子,更会保住自己的利益。

知而不言能够维护好别人的面子,让别人体会到你的真诚

我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顺于行”,道理虽然明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真诚的话过于真实而不愿意去相信。

毕竟人都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被别人夸奖,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其他人当众数落自己的缺点和不好的行径。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委婉的来表达出对别人的劝诫,不仅可以指出别人的错误之处,也可以很好的保全他们的面子,一举两得实为智慧之举。

比如汉景帝时有个丞相叫田鼢,并无什么真才实学,而有一个叫灌夫的将军当着田鼢的面说道:“你田鼢算个啥,不就是靠阿谀奉承起家的吗?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这番话顿时让田鼢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斩了灌夫。

随后,田鼢到同僚徐冲那里抱怨别人轻视自己。徐冲听后,看出了田鼢傲慢肤浅的本质,但碍于他睚眦必报的性格,没有直接说破,而是劝道:“灯笼高挂,虽引人注目,但无重力;铁球躺地,虽有重力,但不被瞩目,倘若您将铁球高高挂起,不就镇住螃蟹了吗?”

田鼢听后心领神会,面露笑意,微微颔首。

如果讲话太过于随便不顾及听话人的地位和面子,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对方恼羞成怒,最终不仅没有取到应有的劝阻结果,反而会使自己得罪别人,导致自己的利益和生命受到威胁。

与其这样倒不如用委婉含蓄的方法把自己想要说的表达出来,不仅顾及了他人的面子,也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别人的错误和不足得到了纠正,我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受到威胁的地方,两全其美又何乐而不为呢?

知而不言是对别人一种照顾和尊重

人在这个世界上跌跌撞撞的生活,总归是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挑战,也总会有一些经历我们不愿意向外人展露,所以不过多问也是对别人隐私的一种尊重,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不去揭别人的伤疤,也是我们自己的修养。

不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家人相处,还是在学习工作中和领导老师同学打交道,我们总归是离不开和别人进行交流,但是我们交流的东西也应该有一定的界限而不能够越过隐私的界限,否则就会给别人带来很多的困扰和烦恼。

比如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难处,他们不愿意去把这些难处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分享出来,自然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大可不必追着别人去问,毕竟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并不能够赤裸裸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所以很多时候,别人不愿意去说的东西我们也大可不必刨根问底,因为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而且这样做会很低级。

正所谓真正的修养,不仅是宏观的道德,更有那些细节的温度。他需要帮忙时,自然会和你诉说。如果人家不愿说,你装作一无所知,最好。

而此时,明知不问,才是你人格魅力的升华,和善的无声挥洒,也是你最好的修养。

不乱说乱言是尊重他人也是修养自己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喜欢在背后讲别人坏话,对别人说三道四的人,而我们对于这类人的态度常常是厌恶,因为他们做事情不光明磊落反而畏畏缩缩,在背后里偷偷的捅别人刀子。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对于别人的事情多言多问其实也和这种行为差不多,也是偷偷地打听一些不相关的事情,然后将这些事情大家宣扬,其实这类事情也是非常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当你滔滔不绝的想被人询问,滔滔不绝的想别人叙述时,你的自我修养便一点点的从嘴边溜走了。

所以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多的去听去问去说,不慌不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锻炼自己,慢慢的提高自我道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嘴巴管住就够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