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家乡话有方言字典吗
- 吴语中表示“丢弃/摔”的“掼”,有何来源
- 天津有什么土话只有天津本地人听得懂
- 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都是怎么称呼“我”的
- 《红楼梦》中人是如何说方言的
- 四川的锤子是什么意思
- 很多人说陕西,四川和山东的文学底蕴是全国最高的,出作家量多,你怎么看
- 问,你知道四川方言有哪些吗
- 四川方言有哪些
- 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句四川话是什么
你家乡话有方言字典吗
我的家乡方言有,熊万里先生曾倾尽心力搜集编撰《襄音无改》一书,算是我们襄阳方言的方言字典。
我是襄阳人,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因此襄阳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正如欧阳修那句话“语言清轻略带秦”。
襄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湖广片鄂北小片,使用人口大概在700万左右。
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阳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襄阳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阳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阳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阳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解读gai、鞋读hai。
襄阳话前后鼻音混淆,在有些区域内的方言中几乎没有后鼻音,例如:庚读作跟、灵读作林等,只有an和ang分得较为清楚;襄阳话中的合口呼韵母(uan、uen、uei)和撮口呼韵母(üɑn)与舌尖音相拼时往往会丢掉韵头u,读成开口呼韵母(an、en、ei),例如:对读dei、最读zei、暖读nan、端读dan、吨读den等。
襄阳方言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只是各个声调的调值不同。普通话中的阴平是高平调55,而襄阳话是中升调35;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中升调35,而襄阳话则是全降调41;普通话中的上声是降声调214,襄阳话中则是高平调55;普通话中的去声是全降调51,而襄阳话中则是降声调214。除此之外,襄阳方言中的个别词语有特定读法,例如:去读作ke、北(白)读bo、街读作gai、鞋读hai。并且口语中多带儿化音和卷舌音,例如“子”在词尾时经常被读作卷舌音,显得诙谐俏皮。
吴语中表示“丢弃/摔”的“掼”,有何来源
「掼」始见于《说文》小篆:
引自《字源》,第1065页根据《说文》的解释,「掼」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是「习惯」之「惯」的本字:
《说文》:摜,習也。从手,貫聲。《春秋傳》曰:摜瀆鬼神。引自:《说文解字诂林》,页1182
「掼」字后来被「惯」字所代替,魏晋以后,「掼」表示「佩带,披挂」,如:
-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掼甲缨胄,非庙堂之饰。
- 《玉篇》、《广韵·谏韵》:掼,带也
后来,表示「摔,扔」,如明代通俗小说: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把那妇人头望西门庆脸上掼将来。总的来说,「掼」字有下列五个义项:
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第2067页题主所说「掼」在吴语中表示「扔、摔」,其实不止吴语,很多方言都用这个字表达「扔、摔」。
比如上面所引的《西游记》、《水浒传》是很明显是明代的北方方言。《镜花缘》是清代的官话
我查了一下《汉语方言大词典》,汉语中从南到北,有九种方言都用「掼」表示「丢弃、摔」,但确实在吴语区分布最广:
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页5394综上所述:
在吴语、湘语、粤语等汉语方言中,表示「丢弃、摔、扔」的方言字「掼」,始见于小篆。
是一个形声字,从「手」,「贯」声,本义为「习惯」。
所以,「掼」是「惯」的本字。「惯」行而「掼」废。中古以后,「掼」又表示「披戴、佩戴」之义。
但是,这几个义项看不出「假借」和「引申」的线索,因此,极有可能是「同形字」,也即:不同时代的造字,字形偶然相同。
「同形字」跟「异体字」的概念正好相反:
异体字:字形不同,字义完全相同。
- 同形字:字形虽然相同,字义不同,其实是不同的两个字。
比如:「红色」的「红」和「女红」的「红」字形完全相同,却是不同的两个字。
「红色」的「红」,念「hong2」,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女红」的「红」,念「gong1」,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女人的针线活」,也即「女功」。
天津有什么土话只有天津本地人听得懂
天津,恐怕是全国各地对外地人最友好的。天津人说话,越来越向普通话靠拢,如果要说有天津土话的话,大多发生在天津老人对话的时候,或者四郊五县。
1,知道“嘛”,走遍天津都不怕。外地人初来乍到,只要知道或者掌握“麻”这个字,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天津话可以凑乎听得懂。把“嘛”改成什么,就可以了。到市场,“嘛价”,就知道是什么价钱。也就是南方人的常用语:多少钱。这个进程,大概需要2到3个月能够适应。
2,天津方言,大多数有点道理。
比如蛇,叫长虫,想想有道理,也形象生动。有的,很省事,比如说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就说成前儿、昨儿、今儿、明儿。
还有夜儿,也常常听人说,这是什么时候?问老婆,她是天津人,一时也弄不清楚了。查询一下,夜儿应该是晚上的意思。
3,有的方言,就不可理喻了。比如能子,比如夹子。比如倍哏,要是我学天津话,总是说成败格,结果,别人听不懂,听懂了,也是别别扭扭的。
褶裂,就不知道为什么代表无理取闹、不通融。同样的意思是皱巴。
腻歪,意思很明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得愣。收拾一下,捣鼓一下,修理一下。为什么用这两个字?不知道。
二八八,这就莫名其妙了。我想和上海方言的十三点、二百五差不多,本来就没有出处,是约定俗成的骂人话。
4,省略语和衍生词。天津人爱吃字,如果三个字,那么,喜欢省略了中间一个字。比如天津站,说成天站。当然,说成东站,就没有问题。可怕的天津电视塔,干脆说成天塔,现在,好像天塔是官方地名了。
衍生词,有时难以理解。一次我随0元旅游团坐车,两个老太太很友好,张姐,我们去搭嗤搭嗤。于是,老姐俩手拉手进了厕所。开车以后我问,天津人一般都在吃饭快结束的时候说搭嗤搭嗤,你们两个大娘凭什么上厕所也说搭嗤搭嗤?大家哈哈大笑。
总之,天津话好理解,学就不容易,要是学得像,不太可能。
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都是怎么称呼“我”的
全国各地的方言是怎样称乎‘我’的?
吾是字典里面的称乎,河南山东,山西一带,有把我说成咱,俺。如果遇到不愿意干的事,我就会说:那事咱不愿意干,或是那事俺不愿意干。
至于陕西和山西的我说成鹅只是喉咙发音的问题。其它不太了解。
《红楼梦》中人是如何说方言的
感谢悟空邀请回答:
毛主席说读不了五遍红楼梦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话题直接是从红楼梦里面找细点,有点难度,谈起方言肯定就会想起每一个人的出生地,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几十回是高鹗写的,红楼梦里面也有很多的湘言俚语,邵阳口语的确在红楼梦里出现的很多,还有北京话和东北话……当今很多的红学人士对于红楼梦是仔细推敲和反复论证,甚至提出各种疑问,当然也就有了对红楼梦中方言的推敲和研究。
一、研究红楼梦方言其实就是论证和研究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哪里,是南方人么,河北还是?当然最后是迁往京城,他带有一定的南方口音,这也很正常,孩提时的记忆和乡土语言是一个人永远都无法忘记的,在文学巨著里加一些南方湖南语言也是情有可原,此人的祖籍也有可能和高鹗是一个地方。都是沈阳人,但是经历不一样,曹雪芹出生不在此地,而是江苏,也有人说湖南,但是有一点可以这样认为,他的家人应该会说一些东北话或者其它的方言,这样一来曹雪芹会写东北话和其它方言就理所当然,至于北京方言,他搬迁至京城的时候还小,后续多少年的入乡为俗,这个就不用再过多的解释。
二、 高鹗续写红楼梦,有没有删减或者改动曹雪芹的前面内容,曹雪芹到底把著作写完了没有,这个也是一个研究的问题,理应说红楼梦写到了第五回就基本知道了故事的结尾,曹雪芹写这样的著作,绝对不是一边想一边写,能有总览全局的第五回,肯定胸有成竹,或许把红楼梦写完了,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删减了,或者曹雪芹写完以后,古人不像现在这样出书,而是手抄本,文人墨客,尤其是高鹗,抄写时每一个人稍微加入一些地方方言,这样时间长了,多方方言都出现了,高鹗是官场之人,认识得文人墨客不在少数,他也任职江南道监察御史,而且一直从事文工,那他认识的官员和属下都有很多很多的各地方的人,就算他写完了,说不定还有人抄写的时候加一句,到了今天也就不足为奇了。或许曹雪芹的原著中就根本很少有方言。
四川的锤子是什么意思
锤子,确实是四川人的口头禅,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三言两语说不清。
我个人理解,四川话的锤子,本义是指男性生殖器,如“你在这说啥,你锤子吃多了?“这可能是锤子和那个器官长得太像的缘故吧。
后来,锤子的意思不断发展变化,骂人的含义越来越少,有时表示不同意、不服气的姿态,有时纯粹是一个语气词 。
锤子,属于方言中的土话,正因为此,锤子手机在四川遇到了一些麻烦。
很多人说陕西,四川和山东的文学底蕴是全国最高的,出作家量多,你怎么看
别的不敢说,就拿我们陕西来说,文学底蕴是非常之高的。据统计,在我国现阶段许多的大学、城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榜中,《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作品几乎一直都占据前五。浙大连续6年来的借阅榜中,《平凡的世界》都霸榜榜首。
陕西作家的代表人物,有着“前三家”和“后三家”的说法。“前三家”即指柳青、杜鹏程和王汶石,后三家则是我们现当代所说的“三驾马车”的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这六个人的名字,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个一二吧。
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王汶石的《阿爸的愤怒》、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这是老一辈作家中的代表作品。其中柳青的《创业史》可以说影响了陕西文学新一代。“后三家”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受到柳青的影响。
1992年前后,著名作家路遥、邹志安、杜鹏程相继去世,陕西文学却迈向了国内文学的巅峰。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郭京夫《八里情仇》、程海《热爱生命》几乎同时出版。
(下图是路遥葬礼)
天才作家红柯的《天下无事》,女神作家冷梦的《天国葬礼》,法学教授孙皓晖的《大秦帝国》、青年作家秦岳的《青苹果树》、安黎的《时间的面孔》、冯积岐《村子》。
就文学氛围来说,莫言曾经说:“作家的地位在西安是最高的”。
“我想拉丁美洲地区作家的地位确实是非常高的,拉美的作家的地位,有一点像中国西安作家的地位,在我们中国,作家的地位在西安是最高的,在西安真的是社会名流,走在大街上,据说是你问任何一个出租司机,问西安的一个著名作家的地方,他都会把你拉过去,这个在广州或者是北京都是不可能的,拉美像马尔克斯或者是略萨他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略萨甚至参加过总统的竞选。”
事实正如此。但事实又是,无论陕西作家有多么优秀,陕西作家都普遍的低调、和蔼、亲民,纯粹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问,你知道四川方言有哪些吗
纠正四川方言的书面叫法:
- “相因”,意思就是便宜,但真正书面书写是“相宜”,依据是解放前成都的新闻日报《新新新闻》,经常报道物品便宜是“相宜”。
- “门坎汉”,意思是在外面软弱受欺负,在自己家里横行霸道。但真正书写应当是“门槛侯”,据说宣统皇帝学骑自行车,故宫门槛很多,一太监进言锯掉门槛,皇帝大悦,封为“门槛侯”。
四川方言有哪些
四川方言主要指四川话,又称西南官话,就是日常大多数四川人说的四川方言。
另外四川境内还存在非官话方言,主要包括客家方言、湘方言及个别地方话中的赣方言,尤以客家方言为最重要。主要以方言岛的形式散布在四川各地,且多在乡间。
其中客家方言的语言特点仍和其来源地粤北、粤东的客家方言相当一致,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不少相同之处,彼此通话无困难。但也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如不分。
湘方言岛则受四川话的影响较多。但有的有一套浊的塞音、塞擦音声母,有的古全浊声母字不分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有的把知、章组字读成舌面音,这些都显示出湘方言的底层。会东县大桥镇的江西街街上有数千居民,原是明代入川军人的后裔,他们称“老乡”为“老表”,称“妻子”为“老板娘”,反映出赣方言的某些特点。
一、客家方言岛
客家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客家方言区。客家方言民间俗称“广东话”、“土广东话”。主要集中在沱江流域,成都市郊的东、北两个方向及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州、温江、双流、新津、仁寿、简阳、乐至、安岳、威远、资中、内江、荣昌、隆昌、富顺、泸县、合江、宜宾、仪陇、巴中、通江、广安、西昌、三台、德阳、绵竹、梓潼等30余个县、市。说客家方言的人一般在乡间,少数在城镇。通常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词汇、语法方面也保留不少广东客家话的特点,如人称代词“我”、“你”、“他”说“偔”、“你”、“佢”等。由于受四川话包围,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有一些四川话的影响,产生某些变异。
客家人多会客家话和四川话两种方言,对客家人说客家话,对非客家人说四川话。但一些城郊的小孩、年青人往往已只能听而不会说客家话。一些人数较少的客家方言岛有趋于消失的迹象。四川境内的客家方言以成都市龙潭寺客家话为代表。龙潭寺客家话是明清之际客家移民从广东带入,有声母22个(含零声母);声调6个:阴平45,阳平13,上声31,去声53,阴入1,阳入5。主要语言特点:以客家方言特点为主,也有四川话的影响。有一些特殊的词汇、语法现象:“食饭(吃饭)”;一些事物名称与成都话相同,而和闽粤客家话不同,如“插秧”说“栽秧子”,“水蛭”说“蚂蟥”,不说“湖蜞”;同成都话一样,重叠构词方式比较多,如“沟沟(水沟)”、“竿竿(竹竿)”、“尿片片(尿布)”、“酒窝窝(酒窝)”等。
二、湘方言岛
湘方言岛指被大片性质不同的其他方言所包围的小片孤立的湘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中部,散布在沱江、涪江、嘉陵江和长江沿岸。现已查明全省有44个点:江油、安县、绵阳、绵竹、三台、德阳、广汉、什邡、中江、金堂、简阳、仁寿、乐至、安岳、资阳、资中、威远、内江、隆昌、宜宾、南溪、纳溪、合江、古蔺、雅安、荣昌、永川、大足、潼南、遂宁、蓬溪、仪陇、南部、西充、营山、蓬安、广安、邻水、达川、开江、开县、梁平、犍为、天全。
明清之际,湖广行省(今湖北、湖南省)湘语区居民大批移居四川,他们一般散布在乡间,且聚族而居,使得其湘语的特点能够长期保存,形成许多湘方言岛。
根据其语音特点,又分三派:
一是老派湘语,主要集中于中江、金堂、简阳、乐至四县相连的浅丘地带和安岳、乐至、资阳、资中相连的浅丘地带,营山也有分布,以中江、金堂的“老湖广话”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天仍保留了一整套或一部分浊声母念法;
二是新派湘语,主要分布在达川、开江、开县、梁平和乐至的中部,以达县的“长沙话”和乐至的“靖州话”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的,不论平仄一律为不送气清音;
三是川派湘语,保留了一部分新派湘语的特点,如“永州腔”,主要分布在仪陇、达川、开江、广安、邻水等地,大足、隆昌也有讲“永州腔”的。湘语入川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其某些特点仍能在湘方言岛中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老派湘语保存得最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四川话包围的影响,湘方言岛语言特点不断向四川话靠拢,尤以新派湘语、川派湘语为甚,后者已很接近四川话。现在,湘方言同四川境内的西南官话、其他官话方言、客家方言等互相交融,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一)老派湘方言岛(以“老湖广话”为代表)老湖广话又称“死湖广话”或“宝老倌话”(即湖广宝庆府人说的话),也有人称“苕腔”(即土俗的土话)或“邵腔”(即湖南邵阳腔)。属老派湘语。主要分布在沱江上游的中江、金堂、简阳、乐至四县相连的丘陵地带,广汉、资中、内江、德阳、绵阳、遂宁、蓬溪、蓬安、宜宾等地也有分布。以中江的永兴话和金堂的竹篙话为代表。同四川话相比,同大于异,特别是韵母和声调基本一致。
老湖广话是湖南湘语区的移民从家乡带到四川的。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演变,在同四川话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现在这样既有湘语底层、又有四川话特点的情况。
(二)新派湘方言岛(以达县的“长沙话”和乐至县的“靖州腔”为代表)
1.长沙话主要分布在达川、开江、开县、梁平等地,以达川的安仁乡为中心。既有湘方言的特点,又受四川话的某些影响。主要语言特点是: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字,不论平仄,一般念不送气清音,有一些特殊的词汇、语法现象,如“日光(太阳)”、“月光(月亮)”、“包面(馄饨)”、“萝卜(白薯)”、“新妇(媳妇儿)”、“崽(男孩儿)”、“细崽(小孩儿)”;第三人称代词说“佢,人称代词复数用原词加上“里”表示,如“我里(我们)”、“你里(你们)”、“佢里(他们)”。
2.靖州腔主要分布在乐至县县城附近的文峰、新乐、宝石、劳动、童家5个乡的10个村,人口约1000余人。明清之际,湖南省西南地区靖县和会同县(即原湖广的靖州府)居民移居四川时带来。其主要语言特点是: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今不论平、仄一律读不送气清音,如“爬”、“穷”、“洞”,声调平声不分阴、阳,共有平声、上声、阴去、阳去四类。今能说靖州腔的人口少且多年近半百,且会两种方言,对年轻人或外乡人说当地的乐至话(他们称“贵州腔”),只在他们内部使用“靖州腔”。靖州腔有趋于消亡的迹象。
(三)川派湘方言岛(以“永州腔”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仪陇、达川、开江、广安、邻水及大足、隆昌等地,以达川为中心,分新、老两派。新派永州腔已混同于四川话,老派永州腔还有新派湘语的部分特点。主要语言特点(以达川老派永州腔为代表):古非组中一些字今读,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者,不论平仄一律不送气,古知、章组字有读舌面音的。
笔者广汉人,聊聊广汉的方言岛
一度以为广汉方言中的方言岛是他们自称的“湖广话”,看来应该是叫“老湖广话”。
广汉绝大部分区域都是说的和成都话口音相近的四川话,但也存在部分个别小方言岛,以小汉镇以及原新华镇新兴场车站周边等(现都合并入小汉镇了)为代表。
他们的湖广腔把“湖”发音为“无”,“讲”发音为“港”,“话”发音为“挖”。比如他们说“我讲湖广话”,发音是“我港无广挖”。
他们管“吃午饭”叫“掐洒午”,管“吃晚饭”叫“霄丫”;管“我们”叫“我滋”,管“你们”叫“嗯滋”,管“他们”叫“及机”;管“昨天”叫“灿嗯”,管“今天”叫“今嗯”,管“明天”叫“绵嗯”,管“晚上”叫“丫ga”。
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句四川话是什么
还是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好,体现了伟人心里时时刻刻都在为人民着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