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全国方言最复杂的一个省,江苏方言,苏州话最难吗)_方言_江苏_官话

本文目录

  • 全国方言最复杂的一个省,江苏方言,苏州话最难吗
  • 江苏是不是方言最多的省,为什么有人说这里十里不同音
  • 有什么是你去了江苏才知道的事情
  • 都说江苏江淮官话是北方方言,外地人听起来像吴语,很难懂大家觉得呢
  • 江苏有多少方言,能沟通的看样子不低于10种方言
  • 你觉得哪里的方言最难懂哪里的最有趣
  • 中国哪里的方言最特别
  • 中国十大最难懂地方方言有哪些
  • 生活中你遇见过哪些难懂的方言
  • 中国最难听懂的十大方言

全国方言最复杂的一个省,江苏方言,苏州话最难吗

谢谢邀请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各地方言众多,当时看电视节目了解到有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

方言多的省份应是浙江和福建吧,浙江有部分吴语(跟江苏南部相同)、楚语、越语,福建有客家、闽南语等。

江苏的方言从北到南有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北部与南部用方言交流会有一定的难度,绝大部分苏北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苏南吴语尤以苏州为代表,特点是“吴侬软语,软糯动听”。

当时在苏州旅游时,听当地导游全程讲解,那软软的吴语口音的普通话真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导游说:宁肯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讲话”,之后反复解释,并没有半点地域歧视的意思。

事实也是如此,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喜欢家乡的方言?乡音难改,有的地方的方言都申请申遗了呢,使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得到最好的传承!

江苏是不是方言最多的省,为什么有人说这里十里不同音

来到江苏,你就能真正体会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江苏虽然地域不算辽阔,但是方言却分得特别细。整个江苏分为吴语区、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吴语区又分为太湖片和宣州片,太湖片又细分为苏沪嘉小片和毗陵小片……

同样一句话,在江苏能说出千百种版本来,比如一句简单的“爸爸去那儿”,苏州人要说“脑子,克以挠得?”扬州人要说“巴巴,到拿歪地了?”南通人要说“巴巴,锁腊梨替?”盐城人要说“巴巴,桑哪儿曲?”这还怎么交流?

江苏方言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异常难懂。有这样一个传说,以前打仗时,江苏多地方言都曾被拿来当联络暗语,听得敌人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比密码还管用。例如高淳,丹阳,南通。

原因其一:方言区多 分布线广而长

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3600余万,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

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1800余万,分苏州、常州两片;

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淮阴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900余万,分徐州、赣榆两片。

原因其二:方言独立发展环境较好

江苏各地区语言接触偏少,古时受中央政权影响偏小,形成了许多方言可以相对独立发展的较好环境。

以难懂系数最高的高淳话举例,其在东周时就已形成,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延续几千年不变,堪称语言“孤岛“。

原因其三:几乎无推广 普及度不够

中国的方言,有一项网友调查称东北话最好懂。这里面有赵本山的功劳。而在江苏,相对有知名度的只有一个“老吴韶韶“,在用南京话评点新闻,而南京话恰恰也是江苏话中最好懂的方言。而像东北话那样影视剧、话剧、二人转等方式全面推广的趋势,在江苏尚未形成气候。

淮安话

淮安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地点之一,是北方方言和吴越方言交汇的结果,俗称南蛮北侉至淮安不蛮不侉,淮安方言主要特征有平卷舍不分,前后鼻音不分,“l”与“n”相混。

镇江话 镇江区域内有多种方言:主城区操江淮官话、丹徒区和丹阳市操吴语、句容市以南京官话为主并带有镇江话成分、扬中市带有江淮口音和吴语成分。

连云港话

经常有外地人说连云港话就是山东话、徐州话的近亲,听起来差不多,这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听过南京话、扬州话就能发现,它们才是比较接近的语系。

宿迁话

宿迁话最突出的是F和H不分,宿迁人说话时常将发唇齿音f的字念成舌根音h。来,宿迁的朋友请跟我一起念: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泰州话 泰州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像外语,泰州以北的人听不懂泰州话,泰州以南的吴语泰州人也听不懂,泰州这一片儿的方言似乎是自成一派。如果你身边有个泰州的朋友,一定要让他念这句话:里约热内卢的牛奶!

南通话

南通话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不分平仄一律读成送气清音。外地人对南通话的评价是“南通南通,难通难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通人说鬼话

各种方言,到最后诉说的都是思乡情切,希望大家都能将自己的方言传承下去!

有什么是你去了江苏才知道的事情

1:江苏存在着一个外省人不知道,本省人也只有学生党知晓的镇,叫做“苏锡常镇”。

2:南京经常被调侃是三省省会,即名义上的江苏省会,实际的安徽省会,台湾的精神省会。

3:江苏的县域认同感非常强,除非市区的,其他“县民”很少自称为地市的人。

4:南京曾经被称过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句诗里面扬州指的就是南京。

5:江苏下面十三个市由于实力都很强劲,谁也瞧不上谁,人称“十三太保”。

6:江苏最早的内斗可追溯到秦末,淮安人韩信帮徐州人刘邦打宿迁人项羽。

7:江苏人说喝茶其实是喝白开水,茶就是水,喝茶叶茶才是加茶叶的。

8:没有嘲讽过其他江苏人的江苏人不是合格的江苏人。

9:在江苏往往没有江苏人这个概念,只有苏州人、无锡人、南京人、宿迁人...

10:江苏省内也有意见统一的时候,比如其余十二市对待南京的态度。

11:江苏大学不在南京,而是在镇江。

12:徐州是唯一一个既有暖气又包邮的城市,全国独一份。

13:南京烤鸭比北京烤鸭的历史还悠久。

14:没有一只鸭能活着离开南京,南京盐水鸭、南京烤鸭、南京板鸭、鸭血粉丝汤等美食数不胜数。

15:苏北人民医院在扬州。有人调侃苏北人民医院是阻止扬州打入苏南圈的一大因素。

16:全国上市公司数量全国最多的县级市在无锡的江阴。

17:盐城是全国唯一一座没有山的地级市,全市最高海拔8米。

18:南京开头的大学比江苏开头的大学要好,比如南京大学(985、211)和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11)和江苏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211)和江苏理工学院。

19:南京市的高考成绩,并不是统治地位,在省内大概处于中游水平。

20:江苏盱眙盛产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便出自这里。

21:洋河蓝色经典出自江苏宿迁市,宿迁也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老家。

22:江苏的随便一个贫困县。放在全国里也是名列前茅的。

23:江苏下面的13个地级市都能跻身全国百强市,全国独一份。

24:江苏高考是地狱模式,题型难度放眼全国都难逢敌手,出题变幻多怪,考高分非常难。

25:江苏有着全国最多的高校数量,211院校的数量也仅次于北京。

26:葛军是曾经让全江苏学子都闻风丧胆的人物。

27:江苏里面无锡人最爱吃甜,有句话形容是“无糖不成菜”。

28:十三点在江苏很多地方是骂人的话。

29:以江苏地名命名的海军舰艇数量全国第一。还有命名为阳澄湖号的。

30:中国教育看江苏,不信你去淘宝搜下江苏,出来的都是高考题。

31:大部分名字带有江苏的大学,都不在南京。

32:江苏有些地方有馅的叫馒头,肉馒头菜馒头的叫,有褶子的才叫包子。

33:两个同市的江苏人在外地相遇,大概率谈不到一起去,因为还得论县或者区,甚至是镇。

都说江苏江淮官话是北方方言,外地人听起来像吴语,很难懂大家觉得呢

今天是被“躺枪”的江淮官话,久等了,久等了!

旧称南方官话、下江官话;又称为淮语、江淮话、下江话、江北话。现被划为汉语----官话中的一支。越往南方,古音保留得越丰富,相比吴语的八声、粤语的九声,江淮官话只保留了五声,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前四者对应普通话的四声ˉˊˇˋ。江淮官语中的入声向下直切,较第四声更为短促有力,愚以↓代之。江淮官话使用范围是以南京,合肥,扬州为代表的淮安、盐城、连云港(赣榆除外)、扬州、泰州、南通(启东、海门除外)、南京(高淳、溧水除外)、镇江(丹阳除外)、芜湖、宣城、滁州、马鞍山、六安。江淮官话是江苏省、安徽省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使用人数有近7000万人之多。江淮官话流行于江苏安徽大部分区域,湖北局部与江西局部,河南局部,以南京扬州合肥等地的方言为代表,即以洪巢片为代表的扬州,南京,合肥。江苏省作为吴方言的发源地使用范围是以苏州为代表的无锡、常州以及镇江丹阳、南京高淳溧水以及南通的启东海门。江淮官话是很独特的一种方言。它既不同于北方的中原官话,与南方相邻的吴语和赣语也有很大的区别。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淮方言才被划入官话区,主要是由于江淮官话在明清时期核心的政治地位。直到民国时期,南京话一直是汉语的标准方言。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南京是一个重要的例外。南京虽然地处长江以南,但它在方言和文化上则属于江淮地区。这当然是有历史渊源的。江淮地区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处于中国的南北交接地带。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南北以长江为界;另一种说法是,南北以秦岭和淮河为界。而江淮地区恰恰位于两条分界线之间。结果北方人把我们看作南方人,而南方人却把我们看作北方人。这种南北交接的特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在食物上,我们吃米吃面参半。在方言上,江淮官话兼具南北方言的特性。在气质上,江淮人兼具北方人的豪爽豁达和南方人的精明干练。这些特性使得江淮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亚文化。

江苏有多少方言,能沟通的看样子不低于10种方言

大的方言有三种,按人数分别是:江淮官话,吴语,中原官话。每个市每个县都有差异,甚至乡镇也有区别,大体上江淮官话包括南京,镇江(除丹阳),扬州,泰州(除靖江),南通(除通州海门启动),盐城,淮阴,宿迁(除城区),连云港(除赣榆);吴语:苏锡常地区(含丹阳,靖江,海门通州启东部分地区);中原官话:徐州地区(含赣榆,宿迁城区)。

你觉得哪里的方言最难懂哪里的最有趣

哈哈,这个问题好有意思,按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最难懂的是浙江温州话,最有趣的当然就是锦州话了,质疑全世界哈哈哈

中国哪里的方言最特别

不能说哪里的方言最特别,既然是方言就是地方的语言,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各有千秋,没有评判的标准。

中国十大最难懂地方方言有哪些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域特色明显,各种地方方言众多。地方方言是本地区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总的来说,中国南方区域的地方特色方言是最难懂的。

1.浙江地区的温州话;

2.福建地区的潮汕话;

3.福建、台湾地区的闽南语;

4.广东、香港等地的粤语;

5.南方区域的客家话;

6.湖北南部的咸宁话;

7.湖南地区的长沙话;

8.江苏南部的苏州话;

9.上海地区的上海话;

10.陕西关中方言。

生活中你遇见过哪些难懂的方言

谢邀。吾北方人,但凡北方省份,尽管语调不同、发音各异,都能听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南方城市没去过,语言不详。真正使本人头疼的是江浙一带语言,实难适应、根本听不懂。

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落户于常州、上海,由于要帮忙带孙子,近年来常年奔波于常州上海之间,时已十余年间,两地语言至今难以听懂。如果他们讲普通话还好,无论标准与否都能听懂。但要讲当地方言,无论怎样聚精会神,都难懂一言半语。

如果人家和我说话还好,知道你不是本地人,多半会用普通话,不管标准与否,都能听懂。但两个当地人在旁边聊天,你就是听上个把钟头、也难懂一二。

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困难,所以没事也不会与当地人聊天,免得彼此尴尬。别人说得吃力、自己听得费劲。正因为如此,仅管来两地断断续续已十余年之久,除了左邻右舍,很少交到当地朋友。

本人由衷希望在保留地方方言的同时,大力推广普通话、实现语言大同,以便南北交流、加强沟通,使我们四海之内皆朋友!

中国最难听懂的十大方言

第一:温州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讲鬼话。

在中国最难懂十大方言中,温州话排行第一。

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作用。(出自《温州话》一书的作者沈克成先生)

同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温州话起到了极好的保密作用。当时越军有很多特工,我军用过普通话、广东话,都被敌军破译了。在1985年1月15日的中越边界遭遇战前的部署会上,首长要求连队用温州话通讯,之后,所有排长级干部身边的通讯员全部换成了温州人,最终,惊心动魄的“115”战役取得大捷。战后的总结会上,首长还表扬了温州话方言作战的保密性很强。

在美剧《盲点》中,温州话因其难懂的特点,被称为“恶魔之语”。

第二:闽南语

闽南语,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惠州、海陆丰地区、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厦门话、福建话、学佬话、河洛话等;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

在学术上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即使在闽南语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戏、梨园戏、南音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进行演唱,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2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外太空知音了,

第三:粤语

粤语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粤语的发音铿锵有力,音调诙谐,给人感觉好似在唱歌,但能听懂粤语,对非本土人还是难度极大的,有很多词汇发音和普通话差别非常大。大家在广东电台标准粤语(广州话),而香港地区的粤语并非正宗,对上字幕是比较容易学的,毕竟是标准粤语,但粤语有很多地区性方言,普语对于两广人民来说都是难以听懂的,因为普语很难听懂,跟广州话完全搭不上边。在广州等地呆一段时间你会逐渐明白并喜欢上这种吸引力强大的语言。

另外,潮语讲到的“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以及“食(吸)烟、食(啃)蔗、食(饮)水等”,在粤语亦有用到。

难懂指数9.5,上口指数3。

第四:客家话

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话。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在台湾以四县腔为代表。

第五:闽南语-雷州话

雷州话发音和泰语非常类似,本地人会说雷州话的大多都能听懂泰国话(母语使用者更正:并不相似,本地人也大多听不懂,泰语里有许多巴利词语,雷州话和潮汕话倒是有些共通之处)。

难懂指数9,上口指数3。

第六:闽东语

闽东语区共有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这一带在元初曾同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福州,辖13县,相当于现代18县、市的规模。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始划出设福宁州,直隶布政司管辖;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语的共同特点,福清和平潭的闽东话在音韵及词汇上带有一些闽南语的特征,这是闽东方言其它地方方言所没有的。

第七:吴语-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你”用“乃”,“时候”用“辰光”,“东西”用“物事”,“午饭”用“昼饭”,“晚了”用“晏”,“于是”用“乃么”,舒服叫“适意”和“惬意”,玩用“孛相/白相“,藏用”囥”,洗用“汏”。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语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的“软糯”。

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4。

第八:吴语-上海话

上海话

上海话和同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苏州话、嘉兴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来吴语太湖片的宁波话对上海话的影响是最大的。

上海人说“不”为“勿”,你用”侬“,“时候”用“辰光”,“东西”用“物事”,“晚了”用“晏”,舒服叫“适意”和“写意”,玩用“孛相/白相“,藏用”囥”,洗用“汏”。

上海话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6。

第九:陕西话

陕西话(这是个不存在的伪概念,陕西方言包括陕北的晋语,关中的中原官话关中片以及陕南的西南官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陕西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窄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难懂指数6.5,上口指数6。

第十:四川话(西南官话)

四川话分布地图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四川话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其他方言

湖北咸宁话及江苏南通话

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用过咸宁话做明文密码。咸宁话难懂程度,不夸张地说,咸宁城西和城北都不一定能够完全听懂。在外地人听来,咸宁话如同日语,不知所云。由于地方发展的局限性,咸宁话没有像吴侬软话,潮汕话,粤语,客家话那样传播开来。

除了湖北咸宁,使用江淮官话的江苏南通方言也特别难懂,外地人常用外国语来调侃。实则据史书记载,南通地区古为流放犯人之地,因而南通地区的方言“杂糅”了全国各地的方音,接而演变成后来独有的南通方言,南通地区五县(县级市)一市一区,各个地方的方言又特别不同,辨识度区分较大,方言中有的保存着古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终究因方言难懂,让外地人常常以日语韩语等其他国家语言来“混淆视听”。

张家港方言

张家港市隶属江苏的苏州市,有8个镇和1农业示范区,有多种方言,主要分为:澄东话、虞西话、老沙话、崇明话、江北话5种 。不但外地人听不懂张家港方言,就是张家港本地人,其他的几种方言也不一定能听懂。比如相邻的大新镇和锦丰镇。大新镇讲的是老沙话,而锦丰镇讲的是崇明话,这两种方言就有很大不同。例如“哥哥”口语为“阿哥”,老沙话叫“阿大”,崇明话叫“阿姑”,所以两镇虽然只差十几公里,但用方言交流的话还是有很大的障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