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与皇族有什么区别?小旋风柴进的水浒无间道,有着皇族身份为何只做个梁山小头领_汉姓_爱新觉罗_皇族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皇族 汉姓 爱新觉罗 皇族

本文目录

  • 宗室与皇族有什么区别
  • 小旋风柴进的水浒无间道,有着皇族身份为何只做个梁山小头领
  • 刘备在历史上真的是皇室后裔还是徒造假称
  • 中国三十大皇族姓氏是什么
  • 为什么明朝皇帝朱厚熜没有金字旁明朝不是所有的皇族成员名字至少一个字是带金字旁
  • 为什么中国人传统祠堂都写老祖宗是古代的皇族达官贵人,那些老百姓后裔呢
  • 为什么在网上可以看见说某某人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后裔,而很少有说是明朝皇室后裔的
  • 满清皇族明明姓爱新觉罗,为什么现在很多八旗后人认为自己是皇族
  • 爱新觉罗媚是皇族吗

宗室与皇族有什么区别

宗室与皇族的关系,具体到不同朝代,应该有不同规定,这里仅简单说明清代的情况。

皇族,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本家相关人员,统称为皇族,在清代也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可以称为皇族。

宗室属于皇族的一部分,但其范围显然比皇族要小很多。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在很早的时候爱新觉罗便被分成了“觉罗“和“宗室“两个部分。具体说来,就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的兄弟的后代,被称为“觉罗“,可以系红腰带,俗称红带子。努尔哈赤和他的亲兄弟的后代,被称为“宗室“,可以系黄腰带,俗称黄带子。

宗室里又有具体的细分。从康熙帝开始,他的后代被称为近支宗室,可以使用他钦定的辈分字(胤、弘、永、绵、奕.......),而除康熙之外的其他太祖、太宗、世祖的后代,则称为远支宗室。

在近支宗室里,还可以细分,单独再划出近派宗室。简单说来,近派宗室就是嘉庆帝的后代,他们除了可以用钦定辈分字以外,还可以使用钦定的偏旁(名字第二字的偏旁)。

因此总的来说,在清代皇族是指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而宗室则是皇族中的一部分,这两个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小旋风柴进的水浒无间道,有着皇族身份为何只做个梁山小头领

柴进确实有皇族身份,但仅仅是前朝皇族,身份非常敏感。

柴进看起来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身上散发的贵族气质是很多代人积攒的结果,不是装出来的。

柴进可以说是宋江的嫡系,柴进虽然养匪,却落得个好名声,与宋江不同的是,他比较慕虚名,宋江图实权。二人倒是配合的有模有样,之前去东京看花灯,宋江虽然派了很多人前往,但是和宋一起行动的人还是柴进、李逵、燕青、戴宗,鲁智深、史进等人爱玩玩啥,只要不影响见李师师就行。

之后去方腊那里当卧底也是柴进和燕青,柴进被封了高官还当了方腊的女婿。

宋江杀阎婆惜后,来到柴进家,柴进扬言就是要杀了朝廷命官也要藏宋江,其匪气展露无遗,仗的就是丹书铁券。

不过柴家到了宋徽宗的时候愈发的不受重视,因此才有失陷高唐州的事情。要不是梁山救他,他就完了。做个小头领和死,哪个好一些?

柴进排名很靠前了,第十位,这与他皇族身份不无关系。主管钱粮到也是符合他的身份,不过说实话,有钱和会管钱是两码事。

柴进不向往梁山生活,也不爱做官府勾当,还是希望过以前的日子,所以他支持宋江,征方腊后他辞去官职,当个闲民散客,无疾而终。梁山也是他跳板罢了。

刘备在历史上真的是皇室后裔还是徒造假称

刘备皇室后裔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质疑,所以应该是真的,真的要造假,也是涿郡刘氏这一宗造假,轮不到他。

到东汉末年,经过400多年的繁衍生息,刘邦后人其实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一个群体,和刘备同时代镇守一方的就有刘虞、刘焉、刘表、刘璋、刘繇,至于像刘备这样混在底层的就更多了,所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对于刘备个人来说,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并不需要伪造,而且他出身涿郡刘氏,也不可能个人伪造一个宗亲身份。

对于刘备来说,真正有帮助的其实是涿郡刘氏这个身份,涿郡刘氏作为汉室繁衍出来的宗族之一,在当时是货真价实的士族,在涿郡很有影响力。东汉时代等级森严,士族豪强和黔首小民之间泾渭分明,黔首小民要出仕千难万难,但是对于士族豪强来说就不是回事了。

刘备一家作为涿郡刘氏的一支,也是“世仕州郡”,刘备的祖父刘雄,就举孝廉,做到了东郡范县的县令,只是因为刘备的父亲刘弘去世比较早,所以家里比较贫穷,但是刘备的出身一点也不低。也正因为如此,刘备才有资格拜卢植为师,按照当时的等级观念,卢植可不是来拜师就收的,没点出身想都不要想。

拜卢植为师刘备不仅沾了卢植的光,还结识了公孙瓒等人,这为以后刘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所以说涿郡刘氏这个身份对于刘备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也正因为涿郡刘氏承认刘备,所以也就无人质疑刘备的宗亲身份,质疑他就是质疑整个涿郡刘氏。

至于说涿郡刘氏是否是真的汉室宗亲,这个就不好说了,西汉末年到光武中兴冒认宗室的确实不少,出现几家假冒的一点不奇怪。不过时间过了这么久,涿郡刘氏已经成了气候,那么当初他们的出身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中国三十大皇族姓氏是什么

国姓:黄帝的姓氏

秦朝:赢

汉朝:刘

三国:曹(魏),刘(蜀),孙(吴)

晋朝:司马

南北朝:刘(南宋),萧(南齐),萧(南梁),陈(南陈),拓跋(北魏),拓跋(东魏),元(西魏),高(北齐),宇文(北

周)

隋朝:杨

唐朝:李

五代:朱(后梁),李(后唐),石(后晋),刘(后汉),柴(后周),王(前蜀),孟(后蜀),杨(南吴),李(南唐),钱

(吴越),王(闽),马(楚),刘(南汉),高(南平),刘(北汉)

宋朝:赵

辽朝:耶律

金朝:完颜

元朝:孛儿只斤

明朝:朱

清朝:爱新觉罗

=============

五胡:特殊时期,单独写一下

前梁:张

后梁:吕

南梁:秃发

西凉:李

北凉:沮

汉赵:刘

后赵:石

前秦:苻

后秦:姚

西秦:乞伏

前燕:慕容

后燕:慕容

南燕:慕容

北燕:冯

大夏:赫连

成汉:李

仇池:杨

代国:拓跋

高句丽:朱

冉魏:冉

西燕:慕容

吐谷浑:叶

谯蜀:谯

翟魏:翟

桓楚:桓

宕昌:梁

丘汉:丘

芒荡汉:刘

略阳:蒲

胡楚:杜

虚除秦:虚除

辽西:段

句渠秦:句渠

段齐王:段

张秦王:张

安国:吕

…………等等

===

汉姓对照

满族老姓包括:巴尔拉氏、乌扎库氏、阿哈觉罗氏、阿塔穆氏、阿喇氏、阿尔布氏、阿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其格查依尔氏(鄂

伦春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满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济氏、瓜尔佳氏、乌西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敖拉氏(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达斡尔族)、阿尔丹

氏(达斡尔族)、额诺氏(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达斡尔族)等。

满族老姓包括:阿尔布氏、阿勒巴齐氏、巴雅尔氏、巴尔达氏、巴雅拉氏等。

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纳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苏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鲁氏、萨察氏、纳塔氏

、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鲁特氏、萨加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图氏(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蒙古族)、

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汉族)。

满族老姓包括:巴雅拉氏、拜察氏等。

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瑚图氏、伊尔根觉罗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罗特氏(蒙古姓)、克

罗特氏(蒙古族)等。

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

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保佳氏、乌雅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尔济锦氏(蒙古姓)等。

满姓汉姓 对照

目前满族人基本上使用了汉姓,

如:爱新觉罗,汉姓是: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的汉姓是:赵、

佟佳的汉姓是:佟、

瓜尔嘉的汉姓是:关、白、汪、鲍、

马佳的汉姓是:麻、马、

盛佳的汉姓是:沈、兀扎喇的汉姓是:吴、乌、

委赫的汉姓是:石、

富察的汉姓是:富、傅、

索卓罗的汉姓是:索、纳喇的汉姓是:那、南、

宁古塔的汉姓是:宁、刘、

赫叶勒的汉姓是:何、赫、

尼玛察的汉姓是:杨、

良嘉的汉姓是:粱、果

尔勒斯的汉姓是:高、

舒穆禄的汉姓是:舒、宿、

钮咕噜的汉姓是:纽、郎、

齐佳的汉姓是:齐、

喜塔拉的汉姓是:祖、图、希、

他塔喇的汉姓是:唐、

完颜的汉姓是:汪、王、完、

西林觉罗的汉姓是:鄂、

鄂佳的汉姓是:鄂、

扎库塔的汉姓是:张、

库雅喇的汉姓是:胡、

阿克占的汉姓是:雷、

扎思乎里的汉姓是:贾、

萨科达的汉姓是:仓、

徒萨的汉姓是:徒、

宏佳的汉姓是:宏、

锁吉的汉姓是:锁、

鄂托的汉姓是:曹、

沙垃的汉姓是:沙、

库奔的汉姓是:库、

惠何的汉姓是:惠、

英佳的汉姓是:英、

洪额奇的汉姓是:洪、

伊喇厘的汉姓是:李、

墨尔迪勒的汉姓是:孟、

白额吉吉特的汉姓是:白、

文扎的汉姓是:文、

巴约特的汉姓是:高、巴、

万琉哈的汉姓是:万、

朱舍狸的汉姓是:朱、

郭洛奔的汉姓是:郭、

乌苏里的汉姓是:武、

伊图玛的汉姓是:伊、

余乎鲁的汉姓是:余、

尼玛哈的汉姓是:于、俞。等等

为什么明朝皇帝朱厚熜没有金字旁明朝不是所有的皇族成员名字至少一个字是带金字旁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先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明朝并不是每个皇族成员名字都带金字旁,但是从朱元璋的儿子辈开始,每一个皇族成员的名字最后一个字都是带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偏旁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从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出身穷苦,还当过和尚,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接触到了“五行说”,对其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学问很感兴趣,有一天他灵光一闪,如果自己的后代能像这“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一样永远繁衍下去,是不是代表这自己将成就万世霸业?

朱元璋什么时候接触到“五行说”呢?肯定是他长子朱标出生前,要不然他不会给他的儿子所有的名字都是“木”字旁,比如说燕王朱棣;而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郭子兴手下打工,受到老板赏识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就是后来的马皇后,2年后生下了朱标,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有建立霸业的想法了!

后来大明建立,一切顺理成章,朱元璋正式公布后代取名法则:

朱+辈分+火字旁(孙子)

朱+辈分+土字旁(重子)

以此类推。

这里的辈分又体现了朱元璋这个老头子超强的掌控欲,他给25个儿子,一个侄孙总共26个人的后代的辈分都确定了,挑两个来看看:

太子家的辈分: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后面还有两句,没用到就不说了)

燕王家的辈分: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后面还有两句,也没用到)

其他20多个的辈分也不说了,因为大家都不熟悉,就看上面两个,其实主要是看燕王家的,谁让燕王夺了朱允炆的江山呢。下面我列举明朝皇帝的名字,大家看能不能对得上!

看完上图,我不相信还有人不了解明朝皇帝取名的规矩,制图不易,欢迎点赞。

为什么中国人传统祠堂都写老祖宗是古代的皇族达官贵人,那些老百姓后裔呢

其实,古老年代的族群与谱谍,是否真实?值得怀疑,就本省黄氏据记载明代前有过二次统宗。

明代以后的谱载,也许时间几百年比较容易查考。我们的祖上流传来自兴化(莆田)金墩。小时候对于金墩二字,究竟是祖先名字或是地名都难于弄清楚?九九年后持续到莆田黄巷查询古谱,还真在元末明初有迁居惠安涂岭的嘉应公记载,(属于东里)但仅此没有下文。

参照古宅,古墓葬(只标有明代碑文三个),而刻着村名龙山的祖厝公黄振毅还是清代墓碑。显然无法对号入座,但无从查究情况下,面对莆田老宗长黄宗科的热心,在充滿予盾暂时续继了中断几百年的层代。(注明待等新证据出现)断线的风 箏随风飘忽,但认祖归宗不能错,这是责任。

惠安社仔埕黄国忠宗亲在寻祖过程中,发现了族谱中记载明代迁居惠邑十三都樟市尾厝龙山的同属金墩的宗亲。经过查考确认,谱载和如今我们仍保留的古宅,古物件,古墓葬年代时间出奇的一致。

始祖乔棠徏居龙山尾厝,在龙头岭南面建有柏新堂,现留有物件

寇乱时因独家居住烻公维塬又迁往莆田金墩村,到了铨公晚年后又让三个孩子返居龙山尾厝。

到了第七代,为了让后裔能记住始祖乔棠来自潘湖临漳,命名为东潘、东湖,而他的墓碑也特刻着临漳的漳字。

至于来自莆田东里的那支宗亲,也许是本村的中厝黄氏,他们的明代始祖墓刻着江夏,同莆田黄氏一样。希望他们的后裔能去查考。

为什么在网上可以看见说某某人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后裔,而很少有说是明朝皇室后裔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朱明后裔多被满清屠杀光了。

朱明后裔曾经有十多万规模,在经历了明末农民起义后损失了大半。

剩下的,基本都死于满清的追杀。

满清是异族政权,对于入住中原是很心虚的。

所以,他们不惜一切的追杀朱明皇室后裔,试图将她们斩尽杀绝。

比如安昌郡王朱肃渣,战乱中逃亡浙江继续抵抗满清,结果战死。

他的儿子只有几岁,被母亲带着逃到杭州杭净寺出家,试图通过做小和尚逃过满清追杀。

为了保证儿子活下去,这个王妃投水自尽,死前偷偷将藩王的印章交给儿子收藏。

结果孩子毕竟是孩子,一次无意中泄露了这个印章的秘密,被杭州官府发现。

于是,这个安昌王长子仍被官府抓捕处死。更倒霉的是杭净寺的数百僧人和道人,均被当做窝藏朝廷钦犯,大部分被杀,少部分被充军。

被满清俘虏的藩王,为了表示宽大通常不杀,养起来。但是,潞王之流都没有可以考证的后裔,一般认为是不允许他们生育。

唯一保留下来的是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施琅攻陷台湾俘虏的大名皇室后裔。宁靖王朱术桂上吊自杀殉国,益王朱怡镐之子才七岁。

康熙时期为了表示仁政,将他们安置于山东、河南等郡县养起来,实际等于软禁。

直到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康熙才宣布朱明后人无罪:“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

但没有人上当,朱明后人没有一个敢于站出来。

所以,朱明的后人其实是很少的。

相反,爱新觉罗可多了。

满清垮台的时候,爱新觉罗家族有十多万人,这么多年估计也有上百万人,加上冒充的,出现几百万没什么稀奇。

满清皇族明明姓爱新觉罗,为什么现在很多八旗后人认为自己是皇族

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连摄政王载沣的亲孙子、末代皇帝溥仪的亲侄子现在都本本分分地当着老百姓呢!前些年,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任先生还在世时,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连名字都改成了金友之……时至今日,溥任先生的后代依然姓金。

▲末代皇帝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金友之(右)

反倒是那些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所谓爱新觉罗,一个个高调得不要不要的!那位穿着“龙袍”祭祖的爱新觉罗·恒某也就算了,好歹人家还是恒字辈,居然还有自称是“绝户”多尔衮后代的所谓爱新觉罗·某迪,难道不知道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吗?至于前段时间臭名远扬的那位“正黄旗大妈”,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莫名优越感……正黄旗怎么了?正黄旗包衣也是正黄旗。包衣是什么?奴才一个、一个奴才!真不知道一个奴才的后代有什么可嘚瑟的?

清朝并不是所谓皇族都是爱新觉罗氏

清朝的皇族与历朝历代有所不同,绝大多数朝代的皇族主要指的是宗室,即皇家承认的同宗亲戚。但清朝不同,清朝的皇族被清太宗皇太极人为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宗室和觉罗。其划分标准是血缘亲疏,只有皇太极的祖父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后代才算宗室,而皇太极的曾祖父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除了塔克世一脉之外的后代,只能算觉罗。但无论宗室、还是觉罗,都属于皇族范畴、皆录入玉牒,宗室为黄卷、觉罗为红卷。除此之外,血缘更加疏远的同宗亲戚,在清朝是不算皇族的!

▲清朝的玉牒——黄卷宗室、红卷觉罗

爱新觉罗氏特指清朝的宗室,只有宗室才是爱新觉罗氏,觉罗不算。因此,清朝的觉罗虽然也是爱新觉罗氏的同宗亲戚,却不是爱新觉罗氏……至于舒舒觉罗、西林觉罗、伊尔根觉罗等等所谓“民觉罗”,跟皇族就更加没有什么关系了。换句话说,就算是清朝皇帝的同宗亲戚,也未见得就都是皇族,更别说是其他八旗子弟了。

▲老舍先生,祖上系舒舒觉罗氏

正黄旗与皇族是两码事

正黄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正黄旗仅仅只是一个“编制”而已,别说是皇族了,连满洲人都未必是!清朝的八旗每旗下辖若干牛录,在这些牛录中,有由满洲人编成的满洲牛录、有由早年间归附满洲的蒙古人编成的蒙古牛录,还有由早年间归附满洲的汉人编成的汉军牛录。除此之外,早年间满洲人的“家生子”奴隶以及一些后来沦为满洲人家奴的汉人、李氏朝鲜人等等,还被单独编成了包衣牛录。

在顺治年间形成定制之后,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归皇帝亲掌,故又叫“上三旗”。剩下的五旗则由众多的入八分宗室王公分掌,叫做“下五旗”。奉恩辅国公(也叫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在封爵时会被划拨给多少不等的牛录作为旗份。包括皇帝的亲儿子,在封爵时所获得的旗份也都在“下五旗”!换句话说,除了在关外时就已经被编外“上三旗”的宗室、觉罗之外,“上三旗”下人等基本都是皇家的奴才!自然也包括正黄旗。

▲清朝的奉恩镇国公(也叫入八分镇国公)

正黄旗看起来好像多么“高大上”似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都是正黄旗蒙古、汉军和包衣,压根儿跟皇族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即便是正黄旗满洲,绝大多数也都不是宗室、觉罗。比如曹雪芹家族,隶属于“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但他们只是正白旗的包衣而已,也就是皇帝家的家奴。您觉得,皇帝家的家奴能算皇族吗?因此,正黄旗跟皇族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位“正黄旗”大妈的祖上说不定只是正黄旗下的包衣而已,皇家的家奴罢了!真不知道有什么可嘚瑟的……

清朝都亡了一百多年了!真不知道某些人哪里来的优越感。在现而今,有谁跟清朝皇帝的血缘关系比金从政先生(原名溥仕,系载涛的公子、清德宗光绪帝和摄政王载沣的亲侄子)和金毓嶂先生、金毓峑先生、金毓岚先生(三人系溥仪的亲侄子、溥任先生的公子)更近?人家这四位清朝真皇族的后代都本本分分姓着金、当着老百姓呢!某些牛鬼蛇神不知道有什么好到处显摆自己是什么爱新觉罗、什么皇族的……

▲醇贤亲王奕譞的亲孙子、清德宗光绪帝的亲侄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叔伯弟弟金从政

爱新觉罗媚是皇族吗

爱新觉罗媚是清朝皇族后代。爱新觉罗·媚的妈妈是爱新觉罗·启笛,一位曾经辉煌一时的歌手。爱新觉罗·启笛,1969年1月19日出生,清努尔哈赤第13代孙女。

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实录》之后,官修的“会典”、“宗谱”、“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所编造的所谓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是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扩展资料:

一、爱新觉罗·媚简介:

爱新觉罗·媚,2001年2月1日生于北京,中英混血儿,中国新声代优秀毕业生,学生、歌手。2011年发布公益单曲《不要折断我的翅膀》。2012年一家参加节目《非常父母》。2013参加中国新声代节目《中国新声代》加入胡海泉班级。

舞台上的爱新觉罗·媚长相甜美,天真可爱,继承了歌手妈妈爱新觉罗·启笛的音乐天赋和华美嗓音,融合了中英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范小格格”,有着宛若天使般的气质,如同从童话城堡中走出的小公主。

她率性的演唱和略带沙哑而恰到好处的音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片听觉上草长莺飞的绚丽草原,国际范的小格格让新声代的舞台燃起中西音乐文化碰撞的火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