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情报高官叛逃导致伊朗谍报机构瘫痪,伊朗会用刚刚抓获的美国间谍交换吗?你怎么看伊朗最近捣毁了美国中情局谍报网抓捕了17名CIA间谍且部分被处死这件事_伊朗_美国_谍报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谍报 导致 伊朗 美国 谍报

本文目录

  • 伊朗情报高官叛逃导致伊朗谍报机构瘫痪,伊朗会用刚刚抓获的美国间谍交换吗
  • 你怎么看伊朗最近捣毁了美国中情局谍报网抓捕了17名CIA间谍且部分被处死这件事
  • 伊朗谍报之王苏莱曼尼的行踪是如何被泄露的
  • 二战纳粹军事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到底是不是“双重间谍”
  • 《庆余年》言冰云为什么一个谍报头目却是一个冰冷,弹性不足的人
  • 作为日本谍报界鼻祖、袁世凯密友,青木宣纯是个怎样传奇的人物
  • 《风筝》中寒冰还是国民党谍报人员吗

伊朗情报高官叛逃导致伊朗谍报机构瘫痪,伊朗会用刚刚抓获的美国间谍交换吗

据美国媒体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前准将阿里.纳西里已经成功叛逃,目前已经成功逃往美国控制的波斯湾国家,期望得到美国大使馆的庇护,据悉,事发之前他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前卫队司令贾法里爆发了口头争执,随后纳西里拒绝在两天后的工作中出现,结果他早就已经叛逃出国。

▲伊朗前革命卫队司令贾法里

纳西里随身携带的大量伊朗绝密资料被美国获取,作为伊朗谍报组织的负责人,掌握着伊朗谍报的关键信息,同时作为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准将,这次他携带大量伊朗绝密情报叛逃,无疑对于伊朗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目前伊朗的对外谍报机构已经基本停顿,伊朗采取紧急措施,任命准将瓦希德.哈加尼被任命为新的反谍报组织负责人。

▲伊朗革命卫队新司令萨拉米

在任何年代,谍报人员都对国家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和美国,以色列关系很僵的伊朗,谍报人员显得尤为重要,而纳西里负责多条海外情报线,以及整体的伊朗革命卫队情报体系,伊朗的重要情报,他都一清二楚,伊朗费尽心机打造的谍报组织,很有可能会因为纳西里的叛逃而功亏一篑。

▲叛逃的纳西里

美国之前把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认为为恐怖组织,作为回敬,伊朗也把美国的中央司令部和其军事组织列为恐怖组织,双方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张,原本外界就认为美国这么做是想在日后打击伊朗时可以合法化,现在伊朗情报高官叛逃,无疑是给伊朗当头棒喝。

现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已经派出杀手全球暗杀纳西里,多支暗杀小组已经启动,这次叛逃,很有可能是内部矛盾引发的“分裂”,上周伊朗刚刚宣布抓获了了200多名外国间谍,包括英国军情六处特工,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以及以色列摩萨德组织的特工,就差和伊朗关系不错的克格勃特工了。

至于伊朗会不会把抓获的10名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用来交换纳西里,我觉得不会,毕竟纳西里是名叛徒,而且情报该给美国看的这么久的时间也都给了,换回来无非就是把他当众处死以儆效尤而已,相比于已经叛逃的纳西里,伊朗情报组织已经瘫痪,亡羊补牢也救不回来,伊朗手中握着的情报人员价值要比纳西里更加重要,他不值得伊朗交换。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转发点评)

你怎么看伊朗最近捣毁了美国中情局谍报网抓捕了17名CIA间谍且部分被处死这件事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22日,伊朗情报机构对媒体宣称抓获17名为美国中情局工作的间谍。这17名间谍被发现在伊朗涉及核设施的敏感地点出现并进行侦察行动。

伊朗情报机构下属的反情报局机构主任在当天通过伊朗文化部召开外国媒体记者会对此进行了通报,并表示伊朗情报机构在该行动中捣毁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个间谍网,其中有一部分人员已经被判处死刑。

伊朗方面早在5月8号,特朗普发布让伊朗石油出口“零销售”制裁决定后就相及发布过,反情报局在中东地区破获为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局和以色列摩萨迪的工作的间谍300多人。并通报各国实施抓捕,21日公布的被伊朗抓捕的17名间谍是为中情局工作的,且在伊朗核设施附近“工作”时被抓现行的间谍。伊朗每次对媒体发声都有非常强烈的指向性。

美伊英三国,近日由于扣押油轮事件引发的政治外交军事较量逐渐升级。此时伊朗对外公布对替美国中情局工作的间谍的处决消息。一,警告美国及盟友不要过分嚣张,伊朗的反情报工作很出色,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该收手时就收手,反之,来一批抓一批,该杀就杀,绝不留情,不管美国中情局还是英国军情六处,不会因为国力差距而让其为非作歹。二,也是对伊朗国内的反伊势力和投敌判国者,别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估计,此次被处理的17人大多是伊朗人,或许没有美国人,属于用金钱收买和威逼利诱者教多,那个国家都有投敌判国行为人。当前,伊朗经济很糟糕,投靠者肯定不少,也是警告立场不稳,意志不坚者回头是岸。

伊朗谍报之王苏莱曼尼的行踪是如何被泄露的

苏莱曼尼的行踪一定是被美国中情局或者以色列情报机构通过某种手段得知的,可能是通过谍报系统进行渗透,收买了知晓苏莱曼尼行踪的相关人员,也可能是将美国中情局布置在伊朗的情报网收集的碎片信息拼凑了起来,得到了苏莱曼尼几种的行程可能,然后事先在苏莱曼尼可能到达的地方安置无人机设伏,最后恰巧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发现了苏莱曼尼,远程操控无人机直接发射三枚导弹,精准命中了苏莱曼尼的座驾。

苏莱曼尼座驾遇袭

苏莱曼尼有自己泄露行踪的可能,只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几乎是零。苏莱曼尼一直都隐匿在伊朗情报机构的幕后,他从事情报收集工作多年,给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美国和以色列曾多次刺杀他,但都被他化险为夷。苏莱曼尼多次死里逃生,说白了他过得都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活”,对于如何防止信息泄露,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他比任何人都谨慎,美国中情局想要通过他的电子设备或者网络痕迹追踪到他的行踪几乎很难做到,所以,问题绝对不是出在苏莱曼尼自己身上,而是他人故意泄秘或者在无意中泄密,当然,这都是美国中情局利用了某种手段才使得有人愿意或者无意泄密,毕竟不是人人都像苏莱曼尼那样拥有超乎常人的警惕性。

美国在伊朗军队内部的渗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近两年,伊朗公开宣布处以死刑的背叛者高达百余人,这些人都是被美国或者以色列收买的伊朗军人,有的是为了窃取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情报,有的是为了刺探伊朗核研发中心的位置所在,有的是为了截取伊朗在中东扶持的什叶派武装组织的关键信息。美国利用高额报酬诱惑这些伊朗军人,甚至还许诺给他们美好的未来以及伊朗政府无法触及的保护措施,可事实上利用就是利用,一旦他们被抓获,美国并不会替他们出头。

美国中央情报局

此次美国也可能通过类似的手段收买了能够触及苏莱曼尼的行程的伊朗情报人员,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伊朗政府一直视苏莱曼尼为最重要的“武器”,所以能够直接获悉苏莱曼尼行程信息的人物少之又少,而且都是军方高层,美国显然无法触及,如果美国能够触及到伊朗军方高层,就不会出现“美军军事基地多次被袭击,却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的状况;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美国并没有触及苏莱曼尼的核心,而只是监听了苏莱曼尼周边人员,通过他们得知了有关苏莱曼尼的部分信息,然后通过拼凑这些信息推测到了苏莱曼尼的几种行程,最后在苏莱曼尼可能出现的地点都进行设伏,而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以上都是从信息发出方进行的推测,不过问题也可能出在信息接收方。苏莱曼尼是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遇害,很显然,他是带着任务抵达伊拉克的,那么伊拉克境内的有关组织与苏莱曼尼肯定存在联系,美国可能会从这方面入手,对伊拉克境内与苏莱曼尼有联系的武装组织进行渗透,从信息的接受方,而非信息的发出方获得信息。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与苏莱曼尼

苏莱曼尼的遇袭给伊朗的情报系统敲响了警钟,苏莱曼尼作为能够左右中东局势的伊朗谍报之王被美国设伏成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伊朗军队的势气,这对伊朗在中东的军事布局十分不利,伊朗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接手苏莱曼尼建立的中东谍网,还需要迅速盘查内部人员找到美国中情局安插在伊朗内部的间谍,以绝后患。

二战纳粹军事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到底是不是“双重间谍”

关于德军海军上将卡纳里斯到底是不是“双重间谍”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在战争期间,他确实做了一些对盟军有利的事情,如将错误的情报提供给德军最高统帅部从而误导希特勒判断,做出错误的决定。他在情报中经常夸大英国的实力,导致希特勒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入侵英国,或许这是德国唯一赢得胜利的机会。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判断卡纳里斯是盟军的间谍,因为他并没有出卖德国的情报给任何人,没有泄露国家机密,他只是收集的情报上做了些手脚罢了,他希望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下台,但他绝不希望德国失败甚至灭亡,他忠于的是德国,自然也就不可能去做盟军的间谍。

在战争期间,卡纳里斯负责的军事谍报局确实表现的差强人意,远不如战前那样高效,许多人开始怀疑卡纳里斯的真实动机,尤其是那些党卫队人员,如希姆莱等人。连希特勒都对卡纳里斯和他的谍报局失去了信任,最终在1944 年2月撤销了军事谍报局,把德军的情报机构和党卫队的中央安保局合并,成立一个统一的情报机构—军队局。卡纳里斯则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特别参谋部商业和经济作战局局长,不再从事谍报工作,情报机构全部被掌握在希姆莱的党卫队手中。随着7.20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爆发,卡纳里斯被查出和刺杀事件有关联,随即被党卫队所逮捕,并最终在战争结束前夕被党卫队所处决。

可以确定的是卡纳里斯是一个坚定的反纳粹人士,也是密谋刺杀希特勒的秘密行动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一直在千方百计的推翻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但是并不能确定他是一位“双面间谍”。原英国情报局局长孟席斯便持坚决的反对立场,他承认卡纳里斯和英国情报部门存在某些程度的接触,但坚决反对认为卡纳里斯是一名盟军间谍。

《庆余年》言冰云为什么一个谍报头目却是一个冰冷,弹性不足的人

表面看来,《庆余年》中的言冰云,作为谍报头目,却过于严肃,灵活不足,缺乏弹性。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他从小的生长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经历的诸多世事有着密切关联。其实,这些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侧面,并非全部。为什么这么说呢?

下面,结合电视剧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下:

第一,言冰云的性格特征。

言冰云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从小寄人篱下,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虽然是言若海的孩子,但是实际上他是肖恩的儿子,然而,他对此并不知情。

相信在他从小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遭受过很多的无奈,苦楚,也有过很多的不理解。这种内心的感受,他也都默默地埋藏在了心里。同时,这也形成了他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从小就学会了严格服从大人的管理,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好自己的各项事情,一方面可以让大人开心,一方面也让他变得比较封闭,内向,思维单一,不像范闲那样从小可以培养自己的很多天性,活得更加精彩,明亮。

同时,他的性格中,也有着忠与勇的一面,因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独特的生长环境,长期的训练,多次的考验,让他有了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了大庆,为了鉴查院,可以做到坚定服从,坚决执行各种任务,不会有任何的质疑,拖延,变通,这个也是陈萍萍选择他前往北齐的重要原因。

第二,言冰云的语言风格。

通过电视剧《庆余年》,从言冰云的语言风格里,更多透露出一种偏执,执拗,固化思维,容易情绪化,走极端。

一方面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生长的环境有关。在鉴查院那种封闭,压抑的环境中,人人都比较严肃,紧张,小心,谨慎,自然也锤炼出了他这方面的性格品质。比如他见到范闲后,突然发问,“沈重是何等人物,岂会让你轻易找到我?”这也是与他以往的性格特征一脉相承的。

一方面他身上从小缺乏的那种安全感,信任感,也让他的语言显得有点咄咄逼人,不善于圆滑,变通,甚至不苟言笑,与人交往中缺少缓冲。

其实,他是一个固执,率真,随性的人。相信他在说话的时候,是没有做过多思考的,更多的是一种本性的流露,比如他和沈姑娘的对话,“我之前与你相近,只是为了借你的身份,探听军情,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你。”又比如他和范闲对话时候的口气,神态等,范闲好几次都是欲言又止,只能忍了回去,这里面都能够感受到他的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第三,言冰云的角色担当。

在电视剧的后面几集,才慢慢了解到,其实,言冰云是陈萍萍早就安排好的一个角色,为的就是通过范闲从肖恩那里打探出关于神庙的秘密。

因此,在范闲很小的时候,陈萍萍就布好了这个局。让滕梓荆去刺杀范闲,故意让他放过范闲,然后让范闲回到京都,慢慢接近肖恩,最后带着肖恩返回北齐,交换言冰云回来。

那么,既然范闲这一方和肖恩的接触是陈萍萍早就安排好的,那么,要保证双方人质交换的可行性,那么,言冰云这一方肯定也是陈萍萍早就布局好的,要不然,他这个几十年的布局就会失算,功亏一篑。

按照这样分析的话,陈萍萍看中的是言冰云身上的哪点呢?其实,他看中的就是言冰云的性格。“我鉴查院办事,不为艰难”“一切都是为了大庆”,从言冰云的这些话语中,能够看出他性格中的忠,勇,坚定不移,百折不挠,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谍报人员,身上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综合全剧内容来看,陈萍萍选人,都是从性格出发,也能看到他对于人心的揣度,研究,可谓是炉火纯青,恰到好处。不愧是让天下人为之胆寒的人物。

他用滕梓荆,用的是他的情义,算准了他的那份仁义,他用言冰云,用的是他的忠勇,算准了他的舍生取义,不顾一切,他用范闲,用的是范闲的机灵,沉稳,灵活,算准了他的随机应变,善于团结各方力量。

其实,言冰云进入大齐后,能够结交各方人物,并且从中斡旋,刺探到重要情报,帮助庆国打败北齐,这里面就能看出言冰云的重要性。如果以成败论英雄的话,言冰云的功绩也是无可指摘的。

第四,言冰云的潜移默化。

在遇到范闲之后,能够看出来,言冰云身上,开始有了一点点细微的变化。

那就是他从小接触的环境,生长的环境,赋予他性格中的那些东西,开始慢慢松动了,就像一股春风吹到了他的心田,让他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之前做过的一切。

因为在范闲身上,他看到了一种值得信任的东西,包括他对于言冰云的连续质问,包括他对言冰云说的那些话,说他心里其实是有沈姑娘的,只不过他心里过不去那道坎,他口中始终不愿意承认罢了。

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和范闲的接触越来越多,范闲身上的那些品质,将会越来越感染到他,影响到他,让他变得会活泼一点,开朗一点,见人可以学会开玩笑,抖包袱,慢慢地从自我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心里有事的时候不会自己硬扛,可以找好友倾诉,说出心中的想法,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都会焕然一新。到时候,一个更加自信,坚定,有内涵,乐观,坚强的言冰云,将会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综上所述,这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分析。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在下面评论,提出你的意见建议,一起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作为日本谍报界鼻祖、袁世凯密友,青木宣纯是个怎样传奇的人物

在极端民族主义的驱使下,因明治维新而迅速崛起的日本,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对德战争等一系列战事中,均取得最终的胜利。之所以能如此,除军事因素外,还跟日本拥有一支庞大、精良的谍报队伍有很大关系,而在论及日本谍报事业的发展时,其“鼻祖”青木宣纯可谓居功至伟。

青木宣纯,日本宫崎县人,生于一个传统的武士家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青木宣纯自幼酷爱阅读《三国志》,并由此激发起研究中国的浓厚兴趣。1877年5月,18岁的青木宣纯考入陆军士官学校,3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授予炮兵少尉的军衔。青木宣纯毕业后加入参谋本部,并与柴五郎、小泽豁郎一起悉心研究中国,逐渐成为日本军部第一代“中国通”。

1884年,青木宣纯受参谋本部的委派,到中国广州去刺探情报,而在此之前他学得都是北京官话,根本无法在广东顺利地开展工作。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青木宣纯下苦功夫学成一口流利的粤语,由此才顺利地完成情报搜集工作。结束在广州的情报搜集活动后,青木宣纯又被参谋本部派往北京,奉命与柴五郎一起绘制北京地图。

先前,日本参谋本部绘制的北京地图非常简略,并且漏洞百出,根本无法提供准确而详实的依据。为此,在接到命令后,青木宣纯与柴五郎不辞辛劳,几乎踏遍北京城的里里外外,从而绘制出一份非常详尽、精准的地图。任务完成后,青木宣纯奉调回国,先是被晋升为大尉,随后被派往比利时留学,直到1894年8月才回国,并供职于参谋本部第2局,也即情报部。

为了解甲午战争后清朝的政局走向、对日态度,从1897年10月起,青木宣纯以公使馆武官的身份常驻中国,并建立名为“青木公馆”的特务机关,在搜集情报的同时,也着力培养谍报骨干。在青木宣纯的徒弟当中,最能干的非坂西利八郎莫属,而坂西利八郎后来又培养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等大特务,正因如此,青木宣纯获得了“日本谍报界鼻祖”的称号

在搜集情报的同时,青木宣纯还广泛结交中国的达官显贵,并从其中物色亲日派。青木宣纯的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其最为得意之举,莫过于取得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信赖。袁世凯负责督练新建陆军时,多有借重青木之处,二人由此结为至交好友,甚至到了称兄道弟的亲密程度。袁世凯经常对同僚讲,青木是“唯一可靠的日本人”,由此可见二人关系之亲密

跟袁世凯的亲密关系,帮助青木宣纯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立下奇功。战争开始前,袁世凯答应青木提出的请求,不仅派谍报员帮助他收集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情报,而且还策动马贼团对俄军进行骚扰,并肆意破坏俄军的铁路、电话线等设施。正是得益于袁世凯的襄助,日本最终险胜沙俄,而青木宣纯也因此被晋升为陆军少将。

辛亥革命爆发后,青木宣纯以驻华公使馆武官的身份,暗中充当袁世凯的顾问,继续在中国政局中纵横捭阖。然而,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并没有遵守最初跟孙中山达成的约定,为了称帝不惜残酷镇压国民党势力,由此导致护国运动的爆发。不仅如此,袁世凯日益反感日本对中国事务的介入,对青木的态度也开始转冷。

对此,青木宣纯认为:“中国的状况非常混乱,以袁之力量虽可暂时得以表面解决,不过他处在权势之位,终究不是好事,完全的和平也难以实现。”根据这个判断,青木宣纯建议日本“此时毋宁说对南方寄予同情为得策”,寻求维持与北洋政府关系的同时,也同南方革命派进行合作

然而,上述论断并不能说明青木真心希望日本同中国南方革命派进行合作,更不代表他相信中国可以在南方革命派的领导下实现和平与统一。原因是,青木对中国民众的觉悟充满了贬低,认为“支那人只有利己心,毫不顾及国家利益,从他们身上看不出能依靠他们实现国家的统治。”由此可见,青木之所以主张“两边投注”,无非是认为“中国人没有统治能力”。

1915年底,袁世凯倒行逆施,公然僭号称帝,孙中山得知消息后,立刻发表《讨袁宣言》,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由此爆发。此时,大隈重信内阁已有援孙倒袁意向,为此参谋本部再度派遣青木来华,到上海跟孙中山等人协商倒袁事宜。然而,尚未等到双方正式订立联盟,袁世凯便在次年6月病死,青木的任务就此结束。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接任大总统,青木宣纯受邀出任军事顾问,但没多久便被解职(黎元洪属于亲英美派)。此后7年间,青木宣纯经常往来中日之间,时刻关注中国政局的走向,并继续收集各种情报。1924年12月,65岁的青木宣纯在从北京回故乡宫崎县扫墓途中病死,由此结束他在中国长达40年的特务生涯

《风筝》中寒冰还是国民党谍报人员吗

是国民党保密局长期潜伏的特务,代号影子。风筝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好剧,剧中不管是中共潜伏人员军统六哥郑耀先,还是影子等等,都展现出了人性的血与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