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冲突的本质?如何看待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大学生视角_中美关系_中美_美国

中美冲突的本质

1、阻碍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挡路石并不完全是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结构矛盾,而是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中美关系自特朗普上台后才开始急剧恶化,在他之前总统的任期内,中美关系发展态势是良好的。

特朗普政府象征着美国国内右翼势力、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主导后的美国社会,让中美两国民众看到了这些思潮是如何损害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美国的民族主义及反全球化思潮要求美国实行对华强硬态度,激化不必要的矛盾。

同时中美对抗的过程沉重打击了两国民众对美好未来的预期,使得“新冷战”思想盛行。在中美缺乏共同战略利益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不但不维护甚或扩大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反而倒行逆施,强调蝇头小利,使得中美矛盾在显微镜视角下被夸大。

这同时也体现了民族主义及反全球化思潮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对长期利益的计算。其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在特朗普任期内的种种对抗行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影响。民族主义一旦被激起,便难以被平复。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支持者到头来会发现,他们不过是在搬石头砸自己。

2、从地缘政治角度,中美地缘与美苏争霸有着很大的不同。冷战时苏联与欧洲陆上紧密毗邻,然而亚太地区并没有“铁幕”分割中美。东南亚国与国之间存在政治、文化、宗教上的巨大差异,与一体的欧洲有着本质的不同。

加上东南亚不受中美两国控制的独立意识强烈,中美任何一方都无法控制该地区,因此东南亚成为中美冲突的缓冲区。再者,美国通过多边协议组建北约对抗苏联,

而在东亚则是通过“轮辐系统”(Hub and Spoke System),即双边而非多边签订的同盟协议控制在东亚的盟友。美国在东亚的各盟友间互相保持独立,因此难以发挥与北约对等的均势效力。

扩展资料:

中美冲突的背景

战后国际秩序内的理念分歧一个很显然的结论是,此次中美贸易战已经远远超出贸易的范畴,而是演化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全面冲突。恰逢中美建交四十年之际,两国关系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令人不安。

过去几十年间,中美之间即使有冲突或摩擦,但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明确分工而产生的利益契合让双边关系基本上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两国国力的消长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这种格局正在消失,冲突或紧张关系正在成为双边关系新常态。

但是如何理解这种冲突的本质,如何预期冲突的范围和程度,并非易事。目前对此的讨论中,有些聚焦于文明文化层面的冲突,有些认为意识形态的冲突将使得双边关系回到冷战时代,美国正在实施一个新的遏制中国的战略。

也有些把今天的态势与二战前国家间寻求力量平衡,争夺霸权相比较。这些解释尽管有各自的道理,都忽视了两个基本的事实:一是中美两国的冲突是在战后自由主义秩序和原则框架内的大国角力。

这个秩序依然对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的行为产生重要制约作用,保证冲突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目前全球层面安全稳定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这个秩序正在面临从未有过的危机和挑战,它对大国的制约能力正在下降,大国冲突的可能性在加剧。

对当前局势的全面解读需要同时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交互影响。战后国际秩序仍在制约大国冲突首先从积极的角度来讲,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之后确实引发了对战后国际体系的担忧。但此后一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战后国际体系表现出非常强劲的约束力。

国际社会在自由贸易、气候问题、全球治理等各个议题方面都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认同。特朗普近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明显受到各方反对。

如何看待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大学生视角

美国是很强大的对手,要冷静自持的处理两国关系。

贸易战只是中美关系作为一个冰山于海平面以上直观看得见的部分,底下一定是全面的考量与连带关系: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金融的影响力、辐射力,军事方面考虑到极端情况的对抗,还有就是软实力这方面的较量。在这个全景视角考虑,中国远远没有达到跟美国可以去做什么对决的平台。

理性的讨论一定要考虑,在中国远远没有达到和美国对决实力的情况下,怎么处理这个中美关系上所谓的质变。这个新的阶段,竞争为主可能就是主题词、主基调了,但是可能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可能表现为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冲突烈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中国方面的一些不当处置,促使这样一个早晚要来的事情加快到来了,这是我们的失策。对这个事情作更多讨论似乎已经意义不大,但是值得反过来想,再往下我们的理性态度能不能水平提高一点儿。

一味高调高姿态,《厉害了,我的国》,到头来,中兴事件有人说实际情况表现为“掐住了,我的脖”,弄得我们很多的被动因素,都被捅出来了。

中美关系演变到现在,如果是做个小结,我认为就是进入新的阶段,关键词是竞争、“过招儿”,而且这个阶段有长期特征。这是没有办法的,丛林法则主导之下的竞争已是现在的基本特点。

中美关系新阶段虽有过去的冷战的可比之处,但是全力避免落入类冷战局面,而且存在着避免的可能性。

美国对华遏制政策

美国遏制中国的策略不是近两年才开始的,而是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形成。或者说,美国的战略精英早在20年前就意识到中美的这种基于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其中最典型的是亨廷顿在1994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到,西方文明面临最迫切的冲突当然是来自于伊斯兰文明,他预测下一个世纪初这两个文明就会爆发冲突,这一点他判断得很准确。但同时他认为来自伊斯兰文明的威胁不是根本性的,因为伊斯兰文明一是不团结,二是没有核心大国来挑战美国。

亨廷顿借用李光耀1994年的一个定位,他说中国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参与者,她的到来会改变世界秩序,会使得世界秩序重新平衡。所以亨廷顿和李光耀一样看到了中国的规模,以及这种规模可能带来的对于西方统治的世界旧秩序的挑战,所以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序言中这样说:

“如果中国政治稳定保持20年,如果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保持20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挑战是肯定的”。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百年变局”下看中美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和讯网-如何认识和正确把握中美关系?

如何看待当前形势的中美关系

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两国的摩擦和冲突不断,但双方的交流合作也在同步展开。 奥巴马政府上任之后,对中美关系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更加侧重于拉近与中国的距离,去年他曾表示说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随后美国政府又做出了诸如对台军售、人民币汇率、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些不友好的举措,其实不难看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这种不确定性使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美国在一些重大国际议题上为了谋求中国的支持,开始倾向于缓和中美关系,当遇到制衡美国切身利益的问题时,美国又要以某种表态和做法来牵制和打压中国。综上所述,中国与美国存在着战略利益的切合点,但也有矛盾的存在,并且这些问题将会时刻左右和决定着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追问: 可以说一下中美交流中国应该保持的态度和底线吗? 回答: 由于 中美关系 两国利益互相渗透,以及双方在全球问题上互相依赖,个别争端一般不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大框架,因此中美关系将始终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中国会对美国的做法采取反制措施,对于美国的台湾军售,中国会在伊朗和 朝核问题 上不予合作,贸易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摩擦来源,中国会采取弹性的 汇率政策 ,摆脱和美元的捆绑,在国际交流采取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方式,和俄罗斯贸易弃用美元用人民币,避免美元贬值 顺差 带来的风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