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如何看待《流感下的中年》一文未知病毒从哪来为何无法控制)_马兜铃_软骨_肿瘤

本文目录

  • 如何看待《流感下的中年》一文未知病毒从哪来为何无法控制
  • 台湾怎么成为了“洗肾之都”
  • 潜水艇和飞机之间为何无法直接通讯
  • 癌症会让人类灭绝吗
  • 最近报道的美国斯坦福癌症疫苗痊愈治疗癌症的问题,到底是真是假
  • 临床医学是不是人才紧缺了
  • 膝盖软骨有可能再生吗
  • Science子刊证明马兜铃酸和肝癌发生有关,你怎么看
  • 挡肿瘤防血栓一箭双雕,哈佛科学家制造“假”血小板为何如此优秀

如何看待《流感下的中年》一文未知病毒从哪来为何无法控制

如何避免成为《流感下的中年》?

事先声明:本回答对原文作者没有任何不敬,相反,在仔细读完他的2.6万字的文章后,我报着对他崇高的敬意写这个回答。我敬佩他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流感恐怕是这个冬天被提及最多的健康名词。今天的流感,医疗发达的香港有数十人丧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重症感冒,死亡率确实是非常高的。针对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预防,我认为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一、保暖

保暖绝对是预防流感的首要措施,毋庸置疑。尤其是当你切换生存环境,从东北来到北京,从广州前往湖北,身体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一定要注意“入乡随俗”。

还有,老年人,其实比小孩子更脆弱。老年人的身体,处于逐步衰弱的阶段,自我修复能力极差。小孩子虽然功能不成熟,但是有一股蓬勃的生机,器官功能不断强化。

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岳父,在医院里还要裸睡,说明缺乏保暖意识。

二、锻炼

不论年纪大小,都要注意身体锻炼。锻炼≠健身。我一直强调,运动的意义不在于丰满肌肉,不在于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的本质,是人类为了预防器官功能退化所做的一系列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肺功能锻炼应该排在首位!在合理保护的情况下,慢跑和跳操是比较好的选择。一定要注意锻炼、保护膝盖和踝关节。

三、隔离

感冒是飞沫传播的,说个话都可能相互传染。隔离是必须的。尤其是家有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下。

最好的隔离方法就是戴口罩。戴口罩隔离的不是亲情,反而是爱的深层次体现。

文章中的岳父,就是因为不注重隔离,致使全家都感染病毒。

四、男性为什么不注重身体?

文中作者的岳父,即使在明知生病的情况下,仍然极不愿意看病。在中国,男人看病的意愿程度,远远低于女性。原因何在?

是大男人思想?是家庭顶梁柱的责任感?是外强中干的恐惧?

那些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七晕八倒仍然坚称“我没事”的人,那些得了高血压糖尿病不吃药的人,那些手足疼痛随便贴点膏药不管原因的人,到底是害怕到医院花钱,还是怕承认自己“有问题”?

我不知道。我只希望中国的男人,千万多注重自己的身体。举个例子,我今年为了治牙齿,已经坚持看了一整年的牙医。

五、40岁以上必须定期体检!

这个数字,我本来是写50岁。因为我的父母,就是从50岁开始,在我的安排下进行每年一次的全身检查。

但是我写40岁,因为现在很多疾病的发病都提前了。查出来,治不治是一回事;自己知道不知道又是另一回事。

知道了,至少你自己心里有数,不知道,就可能发生意外。

六、钱和保险

我准备给父母买足够的医疗保险。保险太重要了。面对大病,你至少有底气借钱。因为保险会支付一部分。

除了保持锻炼之外,年轻人,还是要努力赚钱。虽然谈钱很庸俗,但是钱是你面对意外的时候,最有效的定心丸。

我在医院里工作,我见过很多人,因为没有钱和保险,不能接受最高级的治疗。虽然不一定有用,但是那些有钱人确实有搏一搏的资本。这个我可以老实告诉你们。ICU里,一天8000-10000,那可以最低消费。

七、中医

在文章的整个过程里,我没有看到中医的参与。很可惜!

因为我坚定地认为,中医中药对作者岳父能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48小时以后的达菲。

48小时以后的达菲,跟安慰剂的差别不大,对病情预后没有太大帮助。

最近,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者在science子刊《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针灸治疗哮喘的成果。很明显,中医的治疗方式,对心肺系统疾病是有明确的治疗效果的。

八、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你负责掏钱

我对金融和机械等专业的事情,一窍不通。但我懂得把钱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我不会自己尝试修车,我把他交给4S店。虽然我现在不会开车,也没有买车。

道理是一样的。信任你的医生。如果你相信他是专业的。

尽量按照他要求的去做,相比于健康和安全,钱是不值一提的。

虽然很多人诟病中国的医生会为了经济利益调整治疗方案,但是请相信我,大多数医生都是以安全和健康为重的。

相信他们,因为在疾病诊治方面,医生仍然是最专业的群体。
我是医生,但我也为人子女,我也即将进入中年。

我所跟大家说的,正是我努力在做的。

我们一起,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台湾怎么成为了“洗肾之都”

何为“洗肾”,就是尿毒症做血液透析。

台湾被称为洗肾之都,有以下2层意思。

1.台湾做透析的患者很多

台湾地方小 人口也不多,但得尿毒症做透析的病人不少。台湾的透析室不像中国大陆 ,他们的透析室不一定开在医院里,有可能在社区里面,也可能开在写字楼里,还可能开在商业街中,做透析好像做美容一样普通。

2.台湾的透析水平很高

台湾透析的机器多采用日本机器居多,透析的水质很干净,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质量都很好,因此,透析患者透析后感觉都很好。

总之,台湾透析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潜水艇和飞机之间为何无法直接通讯

本周二,MIT的媒体实验室展示了全新的水下和空中通信技术。在此前基本上是无法做到的,潜水艇和飞机由于通信媒介的不同而无法进行通信。潜艇主要依靠声呐系统,而飞机则主要依靠无线电信号、蜂窝和GPS。声呐信号在水面上会被反射无法突破,而无线电信号则无法在水中传播。

MIT的科研人员使用水下发射器向泳池的水面发送声呐信号,并引起细微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0和1的数字整合进行编码,在敏感的雷达获取这些振动信息之后就能实现数据的通信。该项发现已经在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联合作者同时也是媒体实验室的助理教授Fadel Adib表示该系统是一个“里程碑”。

该系统称之为“translational acoustic-RF communication”(简称TARF)。MIT称它可以用于寻找在水下失踪的飞机,允许军用潜水艇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和飞机进行通讯,能够水下无人机支持监控海洋生物而不需要回到水面来传输数据。

癌症会让人类灭绝吗

癌症会让人类灭绝吗?不用担心,不会,弄得好像癌症是人类最大的威胁似的。你想一想,以前不是很少癌症吗?那个时候的人有比现在活在更长更好吗?事实上,现在癌症尽管更多了,但并没有因此人类寿命更短了。癌症对个体是毁灭性的打击,但对人类这个群体来说,甚至不能算是太坏的事,也许这个听着不好听,我的意思是,不要总是认为只要攻克了癌症,人类就能怎样怎样,其实,癌症只是疾病而已,人类永远都会有疾病相伴,疾病对人类并不是坏事。没有癌症,也肯定会有其他难搞定的疾病。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完全站在个体层面思考问题,但不是站在人类这个群体角度,打个比方,飞机失事,这对坐飞机的个体来说,是毁灭的,生还的机会极小,但你会因此这样问:飞机是不是阻碍人类生存的重大障碍?这当然是可笑的,事实上,飞机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而可能对少数来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当然,这个比方并不太合适,坐飞机和癌症是不能比的,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让你站在群体的角度考虑问题,既然你的问题问的就是“人类”,那当然不能从个体角度来想问题。

最近报道的美国斯坦福癌症疫苗痊愈治疗癌症的问题,到底是真是假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肿瘤学教授Ronald Levy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Levy是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先驱,他的实验室研究促使了第一批被批准用于人类抗癌症治疗的单克隆抗体之一——利妥西单抗“美罗华”的开发。

动员内源性T细胞对抗肿瘤是许多免疫疗法的目标。免疫细胞T细胞通常能够识别出癌症细胞中的异常蛋白质,并消灭癌细胞,但是随着肿瘤发展,通常会使抑制T细胞活性。Levy的方法是通过将两种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部位来重新激活特定识别癌细胞的T细胞,然后全身消除相应的癌细胞。这两种药物已被证明对人体安全,其中一个已经被批准用于人类,另一种已经在进行了人体试验。

所谓的癌症疫苗只是他们的筛选策略,叫原位疫苗接种:将相同的肿瘤植物小鼠两个不同部位,向其中一个肿瘤部位注射不同免疫增强剂,从而局部触发T细胞免疫反应,然后T细胞开始全身攻击癌症细胞。这样通过检测另外一个部位的肿瘤生长情况就可以推测注射的免疫增强剂效果。利用这种方法,得到寡核苷酸(CpG,通过TLR9引发免疫反应)和ox40抗体的组合得到最佳的效果结果。

这种方法在实验室小鼠身上的效果非常好,小鼠在两个部位被移植了淋巴瘤。用这两种药物注射其中一个肿瘤部位不仅治愈了注射部位肿瘤,还治愈了另一部位未注射药物的肿瘤。通过这种方式,90只鼠中的87只癌症被治愈。另外三只鼠肿瘤复发,但在第二次治疗后,被彻底治愈。研究人员在患有乳腺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的小鼠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另外在10只自发乳腺癌小鼠中接受这种治疗后也有良好效果,研究人员发现,治疗第一个肿瘤后通常可以预防未来肿瘤的发生,并显著增加动物的寿命。

因为这两种药物直接被注射到肿瘤中,所以只有那些已经渗透进肿瘤的T细胞才会被激活,相当于这些T细胞被身体预先筛选,只识别特定于癌症的蛋白质,相比CAR-T疗法,不需要确切地确定T细胞识别的蛋白质。但是当在第三个位置移植别的癌细胞类型如结肠癌细胞时,这种治疗方法无效,并没有影响到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如今,将转移到人类身上测试,研究小组正在寻找志愿者,在临床研究中,每一位志愿者都将接受两轮注射,目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希望对35名低水平淋巴瘤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这些试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

Levy说,这种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癌症都起作用,因为每种类型的癌症受免疫系统影响不同,可治疗的癌症必须已经被免疫系统T细胞渗透。

临床医学是不是人才紧缺了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感谢联合国的支持,感谢全宇宙的关注。

我是某985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目前已经毕业13年了,对各类专业的热门程度还是很了解的。对各行各业不敢说精通,至少在电子,院校报考方关注比一般人强得多。

言归正传,先说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对于大学毕业生,中国存不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

我就说一句话: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中国根本没有任何紧缺的人才,缺也缺是顶级人才,而不是大学毕业的新硕士博士,某些领域人才紧缺的真相是待遇太差。。

当然对于临床也是这个观点。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啥都可能缺,人不缺。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江湖的地方也就有人才,只有人才才会掀起江湖的血雨腥风。。

中国不缺人,更也不缺人才。临床更甚。

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中国缺不缺人才,什么时候缺?
  2. 现在缺不缺?缺什么样的人才,为何缺?
  3. 临床目前的状况。
  4. 怎么看一个行业是不是缺人才,封闭,外行多。专业性强
  5. 对于临床的建议。

曾经什么时候缺人才?

中国曾经很缺人才。。。比如刚建国时候,百废待兴,各大部委,省级机关都是疯狂的去高校抢人才,但是基本是抢不到。。

很多大工厂都没有一个大学生。更别提本科生了。

各行各业真的是在抢人才,但是人才就那么多。都说自己行业重要。

机械行业说最需要机械人才

电力行业说电力人才最紧缺

军工领域说咱中国连军工人才都没有,怎么自主造设备。。。。。。

所以各个行业对教育部的大学很不满意,就想出来歪招:教育部不给我们培养人才,我们自己办大学培养人才。

但是师资呢。。最后结果是。把原来的大学全废了,变成了各类专业性院校。。

而且不断扩大自己的大学实力。

比如军工领域:

航空部就办了北航,南航,西工大

航天部办了哈工大

船舶办了哈工程

兵器部办了北理工,南理工。,成为大名鼎鼎的国防七子

电子部的两个院校(西电,成电)也是军工院校。

卫生部把各个医学院收编门下:华西医学院,中山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同济医学院等11所院校。

医疗卫生领域当年大量培养赤脚医生,

最后每个zhingyang部委都有自己的大学,自己给自己培养人才。。

这些都是部属院校,中国高校80%都是部署院校。

然后是各省也需要人才,所以各省也自己办了n多大学。

一般每个省都有师范大学,医科大学,中医大学。当年真是人才紧缺。。所以那个时候大学生,中专生都是有很好的前途。。。。尤其回复高考那俩年的大学生。基本都成为高级干部,人才。比如易中天等。

现在缺不缺人才。。。

比如电子部就有成电,西电两个重点院校

都说电子多热门,计算机多热门。

紧缺么?一点都不紧缺,招聘方为啥祭出了211大旗,就是人才太多了。一个岗位给你来几千份简历。

就是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电子985,每年也有不少的本科生找不到合适工作。

其实北大清华也好不到哪里去。环化生材的清华北大本科生也是一头白发,更多的一条道走到黑。

因为电子类毕业生太多,所以所有岗位都得千挑万选,基本上二本以上就业可以,三本就不行了。

更别说环化生材农林牧副渔了 那是100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只有一个岗位,待遇还特别差,逼着绝大部分都转行。

那个岗位要求越高,就说明这个岗位人才越泛滥

比如博士就业问题,现在一个北京非211高校招聘一个老师,能来2000个博士。

最后只能本硕博必须985,必须这,必须那,。。。。就这样也得十里挑一。最后清一色的北大清华海外名校抢一个岗位。

博士毕业难,其实就业更难。

博士紧缺么?一点都不紧缺。尤其环化生材,马克思,哲学,历史的博士,基本除了去高校当老师继续骗,根本找不到工作。

相比较而已,医学就业算

临床就业其实是比较严峻的

非211本的硕士进三甲比较难的。

紧缺么?一点都不紧缺。市里都要研究生了。

真紧缺了。三本都可以。

现在郑州大学的博士,很多海外名校。

在郑大一附院肿瘤科初见张腾飞,很难把这位清俊文弱、腼腆单纯如中学生的大男孩儿与什么厉害角色联系在一起,但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重症肺病科和肿瘤科两站博士后的高学历,以及河南省政府海归绿色通道引进人才的不凡身份,不得不令人对他重新审视。

他浙大本科,协和博士,哈佛大学双博士后。

现在先后担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员、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会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会员、北京市执业药师协会会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靶向靶向治疗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人工智能与临床大数据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associate editor等国内外学术职务。

湘雅医院,第一学历要求211,非211博士都不行。。

现在医学本科就业基本已经很困难了。主流是硕士。博士慢慢成为主流。。

目前那个行业缺不缺人才。看他们本科流失率就知道了。。比如环化生材,90%都转行(考上研究生的不包括在内,因为不少一条道走到黑的。)

而医学好一点是其他专业的人夸不进来。。

而金融计算机因为热门,大量非本科计算机金融的都挤过来。。竞争压力很大。

到底各行各业紧缺什么人才?

院士,长江学者。。

比如郑州引进一个院士,郑州市直接给500万。省里,学校的钱另算。。。

临床医学建议。

学历尽量高,能博士不硕士,本科基本没有竞争力了。不论你是什么学校的本科。。

比如郑州大学本科就业最好的院系

没有一个医科院系。

但是硕士就业最高的院系全是医科

全部百分百。所以临床医学一定要读硕士,读博士。

咱看看郑州大学毕业多少医学人才

怎么医疗卫生领域需要的人才比医科总人数还多?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也需要这个电子啊,计算机啊,管理,财务啊。。。
当然主流是医科人才

结论,中国不缺人才。临床医学更不缺,如何什么时候又需要赤脚医生时候,才紧缺。。。

膝盖软骨有可能再生吗

2016)年7月6日出刊的《科学转译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有一篇精彩的研究:利用碳14定年的方法验证软骨的再生能力。只可惜,结果可能要让你大失所望了。

碳14定年法常被用于考古学研究,碳14是碳元素中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其占所有碳元素的比例在不同时期有特定的比例。活的生物体会不断摄取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稳定代谢状态下,碳元素会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固定于生物体内,体内碳14所占的比例应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比例相同。

当生物死去时(或不再代谢时),碳原子不再有机会进入身体内,碳14所占的比例便会一直维持在死亡那一天的比例。由于近百年核子试爆频繁,大气中碳14比例有着精准的纪录,我们可以轻易对照出一块生物组织停止代谢的时间。

软骨组织(cartilage tissue)属于结缔组织(connective),组织内没有血管,且代谢率低,以致修复困难。主要由软骨细胞(chondrocyte)及其所分泌的大量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所组成。

细胞外间质的主成分是胶原蛋白(collagen),由三条胺基酸长链互相螺旋缠绕而成,拥有极佳的抗张性(anti-tensile),是软骨、肌腱、韧带的主要成分。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则属于多糖类,具吸湿性及抗压性(anti-compressive),常听到的软骨素(chondroitin)、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皆为此类化合物。

依凭碳14定年的原理以及软骨组织的特性,一群丹麦的科学家(包括骨科医师、肿瘤科医师及天文物理学家)收集因退化或肿瘤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或截肢切下的胫骨端软骨组织,包括15支退化磨损膝关节及8支正常膝关节(来自7位肿瘤截肢病患及一位捐赠大体),分析其中胶原蛋白与糖胺聚糖中碳14之比例并加以定年。

经过酵素分解、分层与纯化,它们发现:位在膝关节中央位置的软骨,其胶原蛋白平均停留在11岁时的碳14比例;膝关节周边的软骨则平均停留在13岁,且退化组和正常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这表示在13岁之后,软骨便不再发生含碳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糖胺聚糖的碳14比例均接近手术取样时之碳14比例,表示其合成持续终生。

这个实验证实了膝盖软骨无法再生的事实。然而,软骨组织真的在任何状况下都没有办法再生吗?此研究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目前再生医学界仍尝试利用以下三种方法促进关节软骨重建:

1. 修整法:被视为保守治疗,利用关节镜技术将裂开的部分缝补、碎片的部分移除。

2. 重建法:或称组织工程法。取出自体软骨细胞,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在体外「养」出一片新的软骨组织,再经由手术移植回膝关节。

3. 修复法:利用关节注射适当的软骨生长因子,或是直接在软骨上钻洞,让骨髓中丰富而多样的生长因子流入关节腔,达到软骨再生的目的。生长因子的注射可以利用高浓度糖水刺激诱发(prolotherapy,增生疗法)、也可抽取病患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甚至是干细胞疗法。

许多研究也发现上述再生方法的确会增加胶原蛋白合成,然而这些胶原蛋白是否会加入软骨组织提供缓冲力,还是只出现在关节液中,迟早还是被代谢掉,则仍有赖进一步研究。

此外,正常状况下,软骨组织的含水量可视为是软骨健康程度的一项指标。糖胺聚糖与含水量相关。本研究发现糖胺聚糖终生皆可被合成加入软骨组织,若经由适当的再生治疗,增加糖胺聚糖的合成,或许可以增加软骨的耐压力,此点也有待进一步生物材料力学研究证实。

再者,此研究尚无法回答「软骨在青春期前是否有再生的能力」。应可思考在青春期前藉由适度运动锻炼肌肉骨骼系统,趁年轻存老本,待成年后才有足够的软骨组织可用。

此研究结论是:不论有无退化,关节软骨在成熟后便不再进行胶原蛋白的合成。这在告诉我们:「预防胜于治疗」, 青春期前多锻炼,成年后注意保养才是王道;等到膝盖开始退化了才进行的处置,可能都嫌晚了。不过,本研究也未否定常用的再生医疗,让医学界仍有持续研究软骨再生的潜力与空间,这正有待各位聪明读者的接续努力来发现。

Science子刊证明马兜铃酸和肝癌发生有关,你怎么看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您,或者您身边的家人好友,是否有在服用草药?如果是的话,请特别注意您在使用的方剂里,是否含有以下成分:

关木通、广防已、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细辛、南木香、管南香、三管筒、朱砂莲、天仙藤、通城虎、藤香、淮通、背蛇生、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假大薯。

上述的草药,都含有一种叫「马兜铃酸」的化学物质。

而就在前天(2017 年 10 月 18 日),科学杂志旗下转化医学子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布一篇题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论文。

论文通过病理标本测序的方法,证明在亚洲(特别是台湾、中国大陆),肝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导致的突变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上述的草药,造成肝癌的风险,值得大家关注。

一、肾衰、肿瘤背后的「黑手」


1956 年,巴尔干的波斯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地区流行一种「慢性间质性」肾炎,这种肾炎会导致肾功能减退。当地很多农民患有这种疾病,但无人知晓这病由何而起。

1964 年,中国曾报告了两例「极型肾衰竭」病例,中国学者吴寒松发现这两例病人曾服用过草药关木通煎剂,但这一报告并未在中国医学界引起重视,仅被视为个例。

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上述疾病才找到「幕后黑手」。

事情发生在匈牙利,当年一批服用草药进行减肥的年轻女性,突然大量出现肾衰竭,这一情况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最终确认是由于减肥药中,有一种叫「广防己」的植物,导致了这一事件。

而在我国同一时间段,也出现了著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据新华社报道仅中日友好医院一家医院,在 1999~2001 年间,就有超过 100 名患者因尿毒症就诊。

最终所有矛头指向了这些草药背后的马兜铃酸。同时有研究显示,马兜铃酸不但可以导致尿毒症,还会导致肾癌、膀胱癌、尿道上皮肿瘤等一系列肿瘤。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提出对马兜铃酸药物的药物警报。

2002 年,美国 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令禁止使用一切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随后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先后禁止宣布停止进口及销售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材。

2003 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取消关木通的药物标准;2004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取消了广防己和青木香药物标准。同时《中国药典》从 2005 年开始取消了记录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但目前,我国市场上仍存在大量包含马兜铃酸的草药以及中成药,而服用这些药物会带来极大的肝脏、肾脏毒性隐患。

更可怕的是,由马兜铃酸导致的肾脏肝脏损伤是不可逆、不可修复的,从服用的那一刻起,他就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正如这期科学杂志的封面评语那样,草药的黑暗面(The Dark Side of an Herb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的评价

二、最强的遗传毒物


2008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马兜铃酸列为 1 类致癌物;马兜铃酸类物质列为 2 类致癌物。

到了 2012 年,更是因为其毒性强烈,将所有的马兜铃酸类物质(马兜铃酸、含有马兜铃酸的化合物及职务)升级成为 1 类致癌物。

为什么马兜铃酸会有如此大的危害性?这要从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毒理学原理开始讲起。

2013 年,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布两项重磅研究,从机理上对马兜铃酸的毒性进行了证明。

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机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报告说,他们对接触过马兜铃酸的 19 名上尿路癌症患者以及没有接触这种毒物的另 7 名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

结果发现,马兜铃酸接触组每名患者平均发生 753 个基因突变,而非马兜铃酸接触组每名患者只有 91 个基因突变。

研究表明,马兜铃酸能引发的基因突变数量高于烟草和紫外线,是目前已知能导致基因突发的最强遗传毒物。

另一项研究由来自新加坡、美国与中国台湾等多个医学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他们利用全基因组和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证实,接触马兜铃酸可能会引起过去被认为由其他致癌因素导致的癌症。

而这项研究的后续拓展,就是前天发布的这篇文章。

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的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台湾、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及欧美的肝癌标本,对其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他们一共收集了 1,400 多例肝癌标本,根据标本是否存在马兜铃酸诱导基因突变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亚洲人群的肝癌和马兜铃酸产生的突变高度相关,而其中又以台湾及中国大陆最高。

台湾的 98 例肝癌病理样本,78% 具有马兜铃酸诱变的特征,大陆的 89 例肝癌标本中,有 47% 符合马兜铃酸基因突发特征。

而在欧美,这一数字分别是 1.7% 和 4.8%。

不同国家地区肝癌中马兜铃酸突变比率

红色越多,代表肝癌发生和马兜铃酸导致突发相关

而这也是目前证明马兜铃酸诱导肝癌发生的最有力的证据。

三、面对马兜铃酸,我们能做些什么?


中国是一个肾病、肾癌大国,也是一个肝癌大国。

2015 年我国新增肝癌病人超过 40 万,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而我国平均肝癌发病风险,更是欧美的 3~4 倍之多。

以往我们多把其归咎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广泛传播和粮食不当贮藏(黄曲霉素)。但这篇最新研究论文,让我们发现了一种可能危害更大的直接病因。

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国家尚未出台更严格的马兜铃酸药物管理条例之前,我们每个人能做的,是避免上面列举的那些含马兜铃药物。

同时,尽量让更多人知道有关马兜铃酸遗传毒性相关知识,促进国家对马兜铃酸类药物的更严格的管理。

这些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下一代做的事情。我们,值得有更安全的用药环境。


答案内容转载自丁香园微信公众号:dingxiangwang

作者/黄石

责任/lightningwing,猫羯座

参考文献:


1. Poon S L, Pang S T, McPherson J R, et al. Genome-wide mutational signatures of aristoloch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screening too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3, 5(197): 197ra101-197ra101.

2. 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Feb/280896.htm

3. Poon S L, Pang S T, McPherson J R, et al. Genome-wide mutational signatures of aristoloch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screening too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3, 5(197): 197ra101-197ra101

4. Hoang M L, Chen C H, Sidorenko V S, et al. Mutational signature of aristolochic acid exposure as revealed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3, 5(197): 197ra102-197ra102.

5.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115-132.

挡肿瘤防血栓一箭双雕,哈佛科学家制造“假”血小板为何如此优秀

据报道:最近,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一种假的血小板,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抑制血栓形成和减少肿瘤转移的两种作用。这项研究成果登上最新上线的《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封面。

这一听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也确实值得关注和期待。一项研究能够登上《科学》杂志那怕是子刊,而且是封面,说明这项研究还是很重要的。但说实话,这种临床前的研究(包括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每年有很多,要说振奋人心,很多值得振奋人心,而最终只有很小的研究最终有可参转为临床的实际应用,因为实验室的研究与人体临床试验,还差一大截。这种研究结果,最多是给专业人士关注关注,普通人不必过于关注这类临床前的研究,因为它离临床还很远。特别是肿瘤病人和家属,过于关注这类消息,心情容易受这种那种的研究结果而起起落落,被激起希望,然后又可能失望透顶,其实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作为肿瘤病人和家属,好好地把现有的标准治疗做好,如果已经没有标准治疗可用,有合适的临床试验可以积极参加。这类还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成果,等到了临床研究这一阶段再关注也不迟,过早关注这类消息对肿瘤病人和家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可参有负面影响。而作为媒体,在报道这类研究成果时,也要慎重用词,多向专业人士请教,以免误导大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