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是唐高宗的姐姐,为什么会被赐死?_公主_长孙_无忌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高阳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街头捕快抓小偷的时候,从小偷身上搜出了一只宝枕。仔细一查,发现这只宝枕竟然是宫中之物。

 官府一见是宫中之物,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对小偷好一番拷打,又顺藤摸瓜,于是牵扯出一桩宫廷丑闻来。

 什么丑闻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李世民一生有14个皇儿,21个公主,高阳公主虽说是庶出的公主,但由于相貌和性格都和李世民颇似,因此深得李世民宠爱。

 那么从哪件事能看出李世民对高阳公主的宠爱呢?

 一是为她挑选驸马。

 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是宰相房玄龄的次子。

 说起来,李世民早在秦王时,房玄龄便追随他左右,在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替他出谋划策,为他政变成功,夺取帝位立有大功。

 因此,李世民登基称帝后,房玄龄便成了他的股肱之臣。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自然也离不开这帮懂得治国安邦的老臣。

 所以,房玄龄早早得封官爵,不仅被封为梁国公,享受封邑,在朝中也权高位重,很有势力。

 所以,从门第上来看,虽说高阳公主是下嫁,但嫁得也算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权贵,因此并不算委屈。

 二是高阳公主和驸马所享受的礼制规格,远远高于其他庶出公主。

 李世民宠爱高阳公主,事事都不能委屈她,所以在她出嫁后,便提高了她的规格。房遗爱也夫凭妻贵,不仅在仕途上接连得到提拔,还荣享其他庶出驸马不可比拟的排场。

 然而李世民这番好心,却并没有得到好报。

 原来,房遗爱是个武夫,字虽认得几个,但才华却是半分没有,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就是个纨绔公子。

 高阳公主哪里愿意和这号人做夫妻呢?再加上掌管家事的卢夫人又性格刚强,高阳公主虽贵为公主,但也颇受其约束。因此心里难免抱怨连连,常常揽镜自照,觉得自己大好青春白白喂了狗,于是常常到寺中礼佛,希望改变命运。

 没想到,命运竟很快发生了改变。

 高阳公主在寺庙附近的茅屋外,偶遇了正在此处翻译佛经的辩机和尚。

 辩机和尚年少便才华出众,对佛学也悟性很高,因此被玄奘大师相中,成为他翻译佛经的助手。

 为了能潜下心来译经,辩机便借住在寺庙附近简陋的茅屋中。

 辩机不光知识渊博,他还生得眉眼俊朗,身形挺拔,一身棉布僧袍也难掩他出众的气质。

 所以,正自怨自艾的高阳公主,一见到辩机,便欣喜地意识到命运发生了转变。一来二去,年轻的辩机终究没能逃出高阳公主的追求。高阳公主情至深处,还送给辩机一只宝枕作为定情信物。

 接着,这只宝枕被小偷偷去,事情就暴露出来了。

 李世民得闻高阳公主不守妇道,竟和一个和尚淫乱,自然脸面无光,一怒之下,不顾高阳公主苦苦相求,还是将辩机处以腰斩,以此绝了高阳公主的念想。

 辩机的死,让高阳公主对李世民极为憎恨,以至李世民病逝时,高阳公主滴泪未落。

 李世民去世后,太子李治得以扶柩继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虽然做了皇帝,但高阳公主对他却少有敬重。

 原来,自从李承乾和四子李泰相继被废黜太子之位后,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就一直踌躇不前。

 当时最有贤名的是吴王李恪,他不仅名望极高,文武皆备,在李世民看来也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但是宰相长孙无忌却极力反对,理由是李恪是庶出,没有资格继承帝位,随后,又极力举荐嫡出的九皇子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其实一向都不喜欢李治,认为李治太过仁弱,没有成为君主的能力。

 但长孙无忌是谁?他是李世民最宠爱的长孙皇后的兄弟,早在他是临淄王时,便追随李世民左右。李世民能称帝,长孙无忌出力不少。因此,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离不开的重臣,又是他最得力的外戚。

 正是长孙无忌的影响,最终促成李世民做出立李治为太子的决定。

 而这种种原因,导致高阳公主也对仁弱的李治颇不敬重。

 高阳公主的举动,自然让李治难以树威。但李治的确不懂得使用雷霆手段,所以他反而屈尊亲自到高阳公主的府中去探望她,并对她多有赏赐,希望能借此不至受她刁难。

 房玄龄去世后,按继承制度,长子房遗直承袭了爵位。

 本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高阳公主却极不服气,想到李治素来唯唯诺诺,何不利用他达到目的呢?

 所以,高阳公主到李治面前告了房遗直一状,说他非礼自己。

 非礼公主,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严重点说是要杀头的。

 李治认为事情严重,于是命长孙无忌彻查此事。

 经过查实,高阳公主诬告一事不成立。

 由于没能得逞,高阳公主心里愈发忿然,便联合丈夫房遗爱及对李治不满的官员,暗中密谋,准备发动政变,推翻李治,拥立和她关系亲厚的荆王李元景为帝。

 不曾想,计划不够周密,尚未行动,便被人告发。

 经过彻查,所涉人员均被判处斩首,高阳公主贵为公主,身份高贵,自然不能对她施以刑罚,所以李治赐她鸠酒,自尽而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