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大家可能听得少,但把它说成花纹图案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前面说的比较专业些,在古代,对于纹样可是有规定,不同的人纹样是不相同,比如:明朝服饰纹样就是这样,那么接下来我就来向大家介绍,开阔大家视野。
(一)明代龙袍的几种款式
1、十二团龙衮服
1958年北京定陵万历皇帝棺内西端南侧出土一件缂丝衮服,出土时衮服上面放有绢质标签,墨书“万历四十五年……衮服”等字样。衣长135厘米,两袖通长234厘米,大襟宽135厘米,小襟宽98厘米,袖宽55厘米,袖口宽18厘米,盘领贴边宽3.2厘米,领口宽17厘米,领口直长19.6厘米。此件缂丝衮服由大襟(含左袖)、小襟(含右袖)、后片(领部至下摆底边)三部分组成。后片与其他不相连缀。里子为黄色方目纱,面与里之间有衬层,以绢、纱、罗杂拼缝制。两腋下均钉有丝带鼻,腋下留有开口,以便与衣襟上的罗带相拴结。
衮服主要纹饰为十二章,其中团龙12,用孔雀羽线缂制,前身、后身各3(径32厘米),两肩各一(径29厘米),下摆两侧各二(径28厘米)。日、月、星辰、山纹分布在两肩、盘领背部下方和肩部。四只华虫(雉鸡)在肩部下侧。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织成两行,相对排列于大襟上。
2、四团龙袍
在前胸、后背、两肩各饰团龙纹一个。胸、背为正龙,两肩为行龙,侧身、方向相向。袍身织有其他暗花。
3、柿蒂形龙袍
在盘领周围的两肩和前胸后背部位划出一个柿蒂形装饰区,用金边标示之。在区内前胸后背各饰一条正龙,两肩各饰一条侧身龙,方向相向,靠近金边用海水江牙纹为饰。金边以外部位织其他暗花。或在前胸后背及两肩各饰两条行龙。
4、柿蒂形过肩龙袍
在盘领周围的柿蒂形装饰区内饰两条过肩龙,龙头一个位于前胸,一个位于后背,均为正面形,龙身各向肩部绕过。明朝称这种形式为“喜相逢”。其他部位织暗花。
5、过肩通袖龙襴袍
在柿蒂形过肩龙袍形式上再在两袖各列一条立龙龙襴,另在前大襟、后襟的下摆当膝部位各饰横襴,前后襟的横襴各饰行龙四条。其他部位织暗花。
(二)明代宫中的时令服装花式
明代宫中根据时令变化,换穿不同质料的服装,并吸收民间风俗,加饰象征各个时令的应景花纹。
1、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正旦节,从腊月二十四祭灶之日起,宫中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帽上佩大吉葫芦、万年吉庆铎针(铎针为帽前额正中的饰物)。
2、元宵
正月十五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内臣、宫眷穿灯景补子蟒衣,衣上饰灯笼纹样。
3、清明
三月初四,内臣、宫眷换穿罗衣,清明节穿秋千纹衣服。至四月初四换穿纱衣。
4、端午
五月初一起至十三,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五毒指蝎子、蜈蚣、蛇虺、蜂、蜮(guō音锅)。艾虎为口衔艾叶的老虎,寓驱毒避邪的意思。
5、七夕
七月初七七夕节,宫眷穿鹊桥补服,古代神话,七夕牛郎和织女在天河相会,这一天喜鹊飞上天去为他们俩搭桥。
6、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穿月兔纹衣服。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月兔,故以玉兔代月。
7、重阳
九月初九重阳节,御前进安菊花,宫眷、内臣自初四换穿罗衣,饰重阳景菊花补子。
8、十月初四
宫眷、内臣换穿纻丝。每年小雪之后至立春之前,羊绒衣服随纻丝穿之。
9、冬至
十一月冬至节,宫眷、内臣穿阳生补子蟒衣,其纹样为童子骑绵羊,肩扛梅枝,梅枝上挂鸟笼,亦称太子绵羊图。
10、一年景
明代的一年景纹样,一般系由牡丹(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组成。
11、万寿圣节
即皇帝生日,宫中穿“万万寿”、“洪福齐天”纹样的衣服。
12、颁历
每当皇帝改换年号颁布新历,宫中穿“宝历万年”纹样衣服,以谐音的图案八宝、荔枝、卍字、鲶鱼来寓意。
上举各种纹样,有的作为补子,有的在团花或柿蒂龙纹及膝襴龙纹中作为附属装饰,有的是在衣身的暗花中表现。现今在明代出土的衣物及传世《大藏经》的裱封丝绸纹样中尚能见到。
小结:通过上文我们也能知道,对待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季节,所穿的服饰是不一样。尤其是皇帝的服饰纹样,他们服饰叫作龙袍,服饰纹样有龙的纹样,但在对与普通老百姓,他们服饰纹样绝对不能和皇帝一样,这是在当地服装制度上不允许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