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会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明宣宗朱瞻基原配胡善祥是因为无子而被废黜皇后之位吗_宣宗_安南_交趾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明宣宗 宣宗 安南 交趾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会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
  • 明宣宗朱瞻基原配胡善祥是因为无子而被废黜皇后之位吗
  • 明宣宗有没有弑父篡位
  •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叔叔的
  • 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 《尚食》的真实历史:明宣宗“废后”,真是因为爱情吗
  • 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

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会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

秦朝末年赵佗自称南越王,汉武帝时期南越归附大汉,并在原南越辖境设立十郡, 交趾郡便是这十郡之一,直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安南(原交趾)辖区归南汉所有,后来交州发生兵变,交州本土贵族吴权佣兵自己,自称交州节度使并且打败南汉军队,

自从,加入中华一千多年的交州地区逐渐走向独立,宋朝建立后宋太祖正式册封丁朝为藩属国,而后交州经历黎朝、李朝、陈朝,朱元璋登基后陈朝立即遣使到南京请求册封,朱元璋册封陈朝的陈日煃为安南王,永为藩属国,那安南又为何会成为大明国土,到了明宣宗时期又放弃安南地区呢?

安南为何会成为大明国土

这就不得不提上面说道朱元璋册封的安南王陈日煃,朱元璋册封他没有多久他就死了,从此陈朝内部就开始内斗,每个登上王位的人上表请求册封,朱元璋也是睁只字眼闭只眼的册封,可是到了朱元璋末期的时候,安南国内出了一个叫黎季犛的权臣,这家伙派兵侵占了丘温、如敖山、庆远、渊县、脱县等五个县,朝廷命黎季犛归还这五个县他不肯,后来黎季犛索性弑君杀了最后一个傀儡国王。

他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胡公帝舜,于是给自己改姓名胡一元,给他儿子取名叫胡苍,改安南国为大虞国,自命为太上皇传位给他儿子,将陈朝王室屠杀殆尽。建文元年,季犛弑日焜,立其子颙。又弑颙,立其弟案,方在襁褓中,复弑之。大杀陈氏宗族而自立,更姓名为胡一元,名其子苍曰胡,谓出帝舜裔胡公后,僣国号大虞,年号元圣,寻自称太上皇,传位,朝廷不知也。《明史·安南国传》

朱棣等登基以后,胡一元上表说陈朝的子嗣断绝,自己是陈日煃的外甥,受到国民推崇,已经掌握安南国政四年,请求赐给他王爵朱棣同意。后来胡一元派兵攻打占城,占城人到朱棣哪里请求裁决,朱棣便命人到安南传话让他罢兵修好,可胡一元阳奉阴违私下仍旧打占城。恰在此时有位陈朝老臣看不惯胡一元的做法,到京城找到朱棣将他弑君篡位的始末告知,同时躲在老挝的陈日煃弟弟陈天平也来到京城,请求朱棣派兵讨伐胡一元。

胡一元知道陈朝还有后人活着,并向明朝保证迎接陈天平回去归还王位,永乐四年陈天平就返回安南到芹站时,早已埋伏再次的士兵将陈天平等一行人给截杀了,朱棣大怒派沐晟、张辅等领兵去讨伐胡一元,大军平定安南之后宣读朱棣诏命,寻找陈氏后人继承王位,于是有一千多名当地士绅到大帐说:“陈氏后人已被屠杀殆尽,找不到陈氏后人复国,安南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乞求重新在此设立官衙,像管理中国一样管理这”从此安南再次回归中华。”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明史·安南国传》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放弃安南

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朱棣诏告天下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按照中国的管理办法设置相应的官职,开州县设府衙管理交趾。永乐六年张辅、沐晟等领兵回国,那些迫于明军压力的人纷纷冒出来反抗明朝统治,于是沐晟不得不领兵再回来,不成想沐晟的明军被叛军打败,永乐七年朝廷又派张辅领兵前去讨伐这些叛逆,这一来就是好几年,直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诏回张辅、沐晟,他们虽然回去了,可是这里的抵抗分子确一刻也没有消停过,就如同美国当年陷入越战一样,明军也是于是深陷这个泥潭。

本来交趾的人就好叛乱,好不容易被大军平定,此时来了个叫马骐的采办太监,在交趾采办的同时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采集奇珍异宝。这些桀骜不驯的人乘机又开始反叛,星星之火迅速燎原至整个交趾,又被接替张辅的李彬给灭了,可就是这样野火烧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平定交趾的战争持续到朱瞻基宣德元年(1426年),接替李彬的陈智领兵再次败于交趾叛军,朱瞻基再次沐晟、王通、柳升等将军领兵去交趾。宣德二年,叛军围攻交趾城王通害怕,秘密与叛军议和将交趾一半的土地给了叛军,叛军黎利诡称以找到陈氏后裔,希望柳升将信寄给朝廷,柳升把信寄出不久就黎利用计其打败,沐晟听到王通秘密议和,柳升战死便领兵往回彻,叛军乘胜追击,沐晟军对再次大败而归。

此时柳升寄出的信已经传到了朝廷,朱瞻基就与杨士奇、杨荣商谈,表示想要放弃交趾他们同意,于是朱瞻基将这个决议告诉大臣,只蹇义、夏原吉认为不能这么做,但是皇帝心意已决没有办法了。同年十一月朱瞻基派礼部左侍郎李琦、工部右侍郎罗汝敬两人为正使等去交州宣读诏命,宣德五年这两人回国后,黎利便宣称原来皇帝册封的陈詗死了,陈氏族人彻底灭绝了,国人共同推举黎利监国。宣德三年同意册封黎为监国,不是安南王,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6年),明朝经过商议确认陈氏已经绝后,才正式测分黎利的儿子黎麟为安南国王。

总结

我们可以看出朱瞻基宣德二年(1427年),准备放弃安南的时候虽说有大臣反对,但是朱瞻基还是一锤定音给放弃了,他之所以要放弃,就因为安南这个小小的地方,大明花了近30年的时间在平定叛乱,耗费财力、物力不计其数,但没有从安南得到多少实惠,他又是新君登基,北部边境还有蒙古叛乱,假如要和叛军在交战下去,还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力、财力补充,与其填这个无底洞不如放弃,还可以军民安居乐业,在当时看来这是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明宣宗朱瞻基原配胡善祥是因为无子而被废黜皇后之位吗

其实,一个人如果决心要办成一件事,只要他用心找,总是能够找到理由或者“理由”的,而胡善祥(以下简称胡氏)之所以会被废黜皇后之位,所谓的“无子”只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一个“理由”而已!

胡氏,名善祥,建文四年(1402年)生人,素来以贤闻名,永乐十五年(1417年),就被选为皇太孙妃,说明他是深得朱棣满意的。洪熙元年(1425年),随着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子,胡氏也进封为皇太子妃。到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胡氏被立为皇后,开始母仪天下。胡氏虽然贵为皇后,但依然不改谦卑本色,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之态,尽显国母风范。唯一不足的是,她一生都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分别是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而这恰恰就成为了她被废黜的“理由”!

事实上,朱瞻基在即位之后,就有了废掉胡氏,改立孙皇后的想法,只是胡氏历来贤明,又深得宣宗母亲张太后的宠爱,实在没有理由下手,才一直拖了下来,但他也没有闲着,在平常言谈举止当中,他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开导胡氏,灌输改立皇后的想法。

到了宣德三年(1428年),双方总算达成共识,于是就由胡氏以多病无子为由,上表辞去皇后位置,退居长安宫,被宣宗赐以“静慈仙师”的称号,做起了道姑。

据《明史·后妃列传一》记载: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从中可以看出,胡氏无端被废,甚至还在民间引起了对胡氏的广泛同情与怜悯,再加上宣宗皇帝也并非绝情寡义之人,事实上,他一直也对自己无端废后之举深感内疚,还曾经为此做过解释,说是自己少年时期冲动之举,当然了,他这样的解释过于苍白无力,显示是说服不了人的,但最起码我们能从中看出他的内疚之情。

可能是由于自己对胡氏内心愧疚,因此,宣宗皇帝对胡氏在生活上并没有亏待,给予胡氏的待遇与当皇后时期相比,一切如常,丝毫没有削减,这也算是他对胡氏的一点补偿吧。

总的来说,胡氏无过错却被无端废后,固然是她的不幸,但由于自己贤德、太后喜欢、皇帝内疚,总算没有重蹈大多数废后的覆辙,得到了一个级别不降、待遇不减的结果,这也算是她的大幸!甚至到了明英宗时期,她薨逝后,还被追封了“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的谥号,这也算是给她的一点些许慰藉吧!

明宣宗有没有弑父篡位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就突然身染重疾,当时太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远在南京考察迁都事宜,得知父亲病重后,日夜兼程赶回北京,等他到达北京,明仁宗已经驾崩。朱瞻基是太子,仁宗死时他正在路上,他没有理由也没有机会弑父,更谈不上篡位,因为下一届皇位本来就是他的。

其实明仁宗能够当上皇上,也多多少少借了儿子的光,就如同康熙喜欢乾隆一样,朱瞻基从小就受到爷爷明成祖朱棣的宠爱,这爷俩很投缘,朱棣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悉心培养,此外还挑选最好的老师,对他进行系统的教育,使朱瞻基年纪轻轻就精明强干,颇具雄才大略。

朱曕基登基后,先肃清了两个叔叔搞起的内乱,朱棣有两个儿子想效仿他爹,与侄子争天下,但都没有成功。朱瞻基还一改前几代苛政于民的做法,采取安民是福的策略,在政治上重用能臣,整顿朝纲,倡行节俭,并经常亲自深入民间,体恤民情,感受百姓疾苦,以制定合理的利国利民的政策。

皇帝都有很多业余爱好,朱瞻基也不例外,打猎,斗蟋蟀,绘画都很在行,故宫博物院到现在还收藏着他的绘画作品。

由于明宣宗在地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局势安稳,经济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后人把他父亲仁宗和他,爷俩政治上的盛世局面称为“仁宣之治”。

可惜明宣宗也是短命之君,在位十年后染病撒手人寰,终年三十八岁。否则,明朝还会继续发展壮大。

明仁宗是一个宽厚仁爱的皇帝,明宣宗继承了他的优良的品德,仁政爱民。在父亲生前极力维护其尊严利益,并十分敬重父亲,所以弑父之说未免有些牵强。所以对于明宣宗的功过是非,也请读者自行解析判评。

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叔叔的

朱瞻基的两个叔叔分别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和朱高炽是一母同胞,都是徐皇后所生。

靖难时,朱高煦以勇猛闻名,屡立战功。著名的白沟河战役,朱高煦身先士卒,击溃瞿能率领的南军,斩杀瞿能父子。东昌之战和浦子口战,都是在朱棣溃不成军时,及时赶到,拯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很得朱棣赏识。

靖难能够取得胜利,朱高煦功不可没,他的功绩也是燕军将领里数一数二的。

反之,朱高炽因为身体太肥胖,腿脚行动不便,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自然不能随朱棣带兵出征。

《明史鉴-卷十三》计载:“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说,靖难时,有一天朱棣拍着朱高煦的背勉励道,“你要好好努力,你哥哥虽然被封为世子,但他身体一直不好………”后半句虽然不能说的太明白,但朱高煦心里是很激动的。可见,朱棣在三个儿子中间对朱高煦还是偏爱有加。

靖难成功后,朱棣继承皇位。在立太子一事上,朝中有不同的态度。一些善于察言观色者,因为看到了朱棣偏爱朱高煦,便议立朱高煦为太子。还有曾跟随朱高煦参加靖难之役的大匹武将,也都赞成立朱高煦,这样他们可以为自己捞点政治资本。但有部分大臣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朱高煦武将出身,性格暴躁,带兵打仗还行,却不懂治国之道。朱高炽仁德宽厚,在防守京城时也曾立过大功。自宋一来,都是以文治天下。朱高炽更适合立为太子。

朱棣思虑再三,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后人对朱棣立太子之事,分析有三种原因:首先,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本身就是得位不正,如果再废长立幼,怕引起事端。其次,朱棣比较喜欢长孙朱瞻基,感觉朱瞻基英勇神武有明君之相,立朱高炽也是为朱瞻基铺路。最后一点应该是,靖难结束了,现在是国泰民安,需要的是能够治理国家的明君,从性格上的优点分析,朱高炽更胜一筹。

朱高炽被立太子后,朱棣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朱高煦心中十分不满,他的性格缺点很快就暴露出来。经常和赵王朱高燧勾结朝中一些投机取巧者对太子发难。朱棣因朱高煦靖难有功,也没怎么实行处罚,只是心里渐渐疏远了。赵王朱高燧侍宠自傲,率先谋反,很快被镇压下去,因太子朱高炽求情免于一死,回到封地后,老实做人再也不敢兴风作浪。最终无忧无虑的度过余生。

朱高煦毕竟和他父亲一起参加了靖难,看到父亲能从朱允文手里夺得皇位,心想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复制。朱棣在时他心里有所忌惮。朱高炽继位后,朱高煦感觉有点机会了。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兴奋的彻夜难眠,这不正是走父亲的老路吗?天赐良机不取有违天意。靖难能成,这次又何尝不能成。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明宣帝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最终兵败,被废为庶民。有大臣劝宣帝,何不斩草除根,明宣帝朱瞻基不肯,并说道:“两个叔叔都和先帝同胞,先帝在时对他们都是疼爱有加。”

有一天明宣帝想去看看这个叔叔,见到朱高煦时竟然差点被他拌到。大怒,认为他还是有反心,于是下令处死。

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汉王朱高煦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叔父。成祖朱棣在位时,为争夺太子之位,性格凶悍的朱高煦曾屡次陷害兄长朱高炽(明仁宗,朱瞻基之父),后被成祖察觉到他的险恶用心 ,将其逐出京师,贬往乐安(今山东广饶)。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便患病崩逝了。在南京的朱瞻基闻噩耗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一直觊觎皇位的朱高煦曾准备在路上截杀,然后自己篡位。因事起仓猝,加上朱瞻基临时改道北上,未能得逞。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的第二个月,朱高煦派人送来一份奏书,提出了保国安民的四条建议。宣宗见奏很欣慰,他对大臣们说:“永乐时,皇祖(朱棣)对皇考(朱高炽)和我说此叔有异心,要防备他,然而皇考对他却极为仁厚。今天他奏呈的四件事,果然也是出于至诚,可见叔父旧心已改 ”。

于是,宣宗命朝臣按叔父所提的建议施行。他还特意回信给高煦表示谢意。

宣德元年(1426年)正月,汉王朱高煦派部下进京献贡元宵节花灯。有人向宣宗报告说汉府所派献灯之人,其实是乘机来窥探京师虚实的。宣宗和他爹仁宗一样,都是宽厚仁慈之君。他大度地表示要对叔父所派的人竭诚相待,不必猜疑。

对于高煦提出的要求,宣宗皆有求必应。他索要骆驼,宣宗一次就给他40峰,索要马匹,宣宗又赐给他120匹好马,索要绸缎袍服,也都如数赐予,一一满足。

然而,宣宗的慷慨大度并没有感化高煦。宣德元年8月,朱高煦还是扯旗造反了,目的仍是图谋皇位。

朱高煦先是派遣心腹秘密潜入北京,企图撺掇英国公张辅做其内应,被张辅捆送宣宗。之后高煦又串通山东指挥使靳荣,约他为攻取济南的内应,计划袭夺济南后直扑北京。

在济南办差的御史李浚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刻星夜赶回北京报警。但他还没赶到,朱高煦便率先起兵发难了。他发布檄文,并致信给宣宗,指责宣宗违背洪武、永乐旧制,并指斥皇帝所犯的诸多过错,还斥责杨溥、夏元吉等是祸乱朝纲的奸佞之臣。同时他还分别写信给各公侯大臣,挑拨君臣关系,大肆造谣攻讦、诋毁宣宗。

宣宗有些惊怒。事已至此,他已别无选择,只有发兵平叛一条路可走了。深夜,宣宗召集几位心腹大臣,共商征讨大计。大学士杨荣建议宣宗御驾亲征。理由是:朱高煦一定觉得宣宗刚登基没多久,不会或不敢亲临前线。如果能出其不意,以天威临之,不仅能鼓舞士气,还能一战功成。

夏元吉深表赞同。他以朱棣起兵靖难时,建文帝只派李景隆率军讨伐而最终失败一事提醒宣宗不要重蹈覆辙。

他建议宣宗亲自挂帅出征,且兵贵神速,不得迟疑,首先从气势上就能压倒汉王之兵。宣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亲统大军,直捣乐安州。

明军前锋薛禄很快抵达乐安,朱高煦准备次日出战。这时,宣宗亲率主力在前锋后面行进,距离乐安还有近百里之遥,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刻下令大军马不停蹄,昼夜疾行。大军赶了一夜,黎明时分终于兵临乐安城下,并迅速将城池团团包围起来。

朱高煦见宣宗亲自前来,明军已将乐安围的似铁桶一般,不敢开城出战,只在城头用火炮轰击。薛禄等将领请求宣宗下令攻城,宣宗没有答应,而是亲自写了两封信给高煦,命人用箭射入城内,却不见回应,他又写了告汉王部下的晓谕,再命人射入城内,守军争相传阅,一些将士本不愿反叛,今见皇帝亲自率军前来,信心愈发动摇,一些人便准备擒拿高煦,以图将功折罪,或许还能得到厚赏。

朱高煦见城外人喊马嘶,刀枪林立,城内军心不稳,心知大势已去,内心十分沮丧且惶恐。他后悔自己低估了年轻的宣宗,左思右想,却无对策,最后实在感到走投无路,便决定缴械投降,以期得到侄儿的宽恕。

于是,他派亲信秘密潜入明军大营,来到宣宗帐内,乞求宣宗宽限一天,以便让他与妻儿诀别,并保证第二天一定开城归降。宣宗答应了他的乞请。

当夜,高煦下令将私自打造的兵器以及密议反叛的文书悉数销毁。天亮时,高煦准备出城投降,部将王斌等人竭力劝阻,表示要与明军决一死战,宁肯战死,也决不愿投降受辱。朱高煦早已没了往日的霸气,只是反复喟叹说:“城太小了,兵太少了”。王斌等忿然离去。高煦悄悄换了身衣服出城去见宣宗。随征的文武官员纷纷要求处死起兵谋反的高煦,宣宗没有答应他们的主张,而是将高煦和他的几个儿子一起带回京师。

宣宗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就取得大胜。他严惩了积极协助高煦发动叛乱的主要谋士和将领,对大多数协从者均予以宽赦,既往不咎,将乐安州改为武定州,命大将薛禄和尚书张本留守镇抚,自己率大军班师而返。

朱高煦被押解回京后,即被贬为庶人,囚禁于内庭逍遥城中,但原生活待遇仍予以保留,亦颇受优待。

宣德四年(1429)某日,宣宗朱瞻基好心好意前去看望被软禁的高煦,高煦却不买账,还出其不意 ,突然用脚使绊子,将宣宗勾倒在地。这一来温厚的宣宗恼羞成怒,当即命侍卫抬来一口重300多斤的大铜缸,将高煦倒扣入缸内。高煦素有勇力,奋然将缸顶起。宣宗见状大怒,又命人扛来许多木炭,用炭将大铜缸堆埋起来,然后点火将高煦活活烧死了。

高煦作死得死,被封为赵王的朱高燧吓破了胆,他主动交出了军权,更加小心谨慎,不敢乱说乱动。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

【插图源自网络】

《尚食》的真实历史:明宣宗“废后”,真是因为爱情吗

是的,因为孙氏从小就跟朱瞻基青梅竹马,十岁时就入宫作为太孙妃的人选,不料造化弄人,后来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朱瞻基皇太孙的地位改立了胡氏为太孙妃,因为胡氏的父亲是锦衣卫里的老人了,在锦衣卫中有些声望,朱棣为了宣宗这个孙子也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后来因为孙氏生了个宣宗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再加上朱瞻基也是真的喜欢孙氏,便以皇后无子为由让胡氏上表请辞,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改立孙氏为皇后。

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是突然暴毙身亡的。当时朱祁镇才8岁。

在这关键时刻,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大明风华》里的张妍)不得不临朝听政,大政方针几乎都出自三杨内阁。当时有一个呼声,那就是拥立张太后的另一个嫡子越王朱瞻墉,毕竟“兄终弟及”也是一个选项。

但是最终张太后否定了这个选项。原因是毕竟作为嫡长子朱祁镇,根据《皇明祖训》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更关键是当时的大明国泰民安,也不存在导致“主幼国疑”局面的外部压力。

所以朱祁镇天然命好,他不即位,别说那帮文官不答应,就连朱瞻基活过来也不会答应。毕竟朱瞻基出生4个月,就被立为太子了。为了朱瞻基和孙若微,活生生地牺牲了一个原配皇后胡善祥。

在正统7年,张太皇太后死前。内宫的女人们其实都没有任何的掌权经验,自然包括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而朱祁镇更是如此,真正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大明的内阁。这也是“三杨内阁”有名的原因之一。

正统11年,“三杨”中的最后一个杨溥去世。也就意味着大明的内政实质性地交给了一帮新晋的文官,而主政的也开始交给了毫无执政经验的朱祁镇。

正统14年,朱祁镇23岁。他一直长于深宫,毫无历练,只信任身边的宦官。瓦剌太师也先分四路攻击大明。面对这种局势,朱祁镇听从王振的建议,御驾亲征,解救大同。

朱瞻基在位时,原本就有例行巡边。还曾经主动出击,打过经典的“宽河之战”,以3000骑兵大破兀良哈数万大军。

但是,朱祁镇和朱瞻基的差别很大。朱瞻基15岁的时候就跟着朱棣秦征漠北了,常年在军中历练。而朱祁镇几乎没有出过宫,身边不是女人就是太监。别说队打仗一窍不通,就连真正的局势也是无法分清的。

王振利用朱祁镇,想实现自己驰骋沙场的愿望,未果后盖希望实现衣锦还乡的愿望。但是朱祁镇却彻底被他忽悠得差点丢了大明和自己的小命。

崽卖爷田心不疼。不是自己挣来的,永远不知道珍惜。朱祁镇命好,因为他是朱瞻基的嫡长子,所以他是皇帝,没人反对。大明却差点斗交待给他了。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