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建设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_崇祯_营建_皇帝

明德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建设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还不知道:明德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建设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那个时候明朝已经没钱了,差点都建不起来这座陵墓。

崇祯皇帝,朱由校

始建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玄宫建成,五年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占地约3.1万平方米。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德陵修建时,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明熹宗朱由校之弟)刚刚登基,明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国库匮乏,经费不够。当时奉命负责陵园营建的工部尚书薛凤翔曾请求发放帑银百万两,但崇祯皇帝经筹措,只拔银50万两,还反复“叮咛告诫,以期速成”。按照计划,营建德陵需用白银200万两。

为了不影响工期,后来在朝大臣纷纷捐款赞助陵工,才使这座陵园勉强修建起来。其次,物料不足。据史料记载:德陵规制取法庆陵,但其所用石料却与庆陵不同。因庆陵所需青白石料,可从大石窝采料或从其他陵园处凑用。而营建德陵时已无别石可凑,只能采用石窝石料。另外,庆陵取石料时为石窝塘水撤干时,而德陵修建时石窝塘水正满,撤水揭盖不易。

再次,募夫困难。明初营陵民夫是从各地签派的。中叶后,开始采用雇募形式。如营建庆陵的民夫“多从雇觅”。到了营建德陵时,由于势豪大户营建占役很多,并且竞相给予优厚报酬,如果雇募时出现“强壮者招之不来,老弱者挥之不去”,必然会贻误工期,所以经上奏皇帝仍拨营军供役,盐粮补贴如数发放。

清朝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清政府下令修葺明十三陵。修葺时,将陵前神功圣德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于碑外四隅补修齐胸高的宇墙。祾恩门、祾恩殿均拆后缩小间量重建。拆除了左、右配殿。封塞了宝城的方城券洞,并在城台右掖增构了礓礤路直达城台之上。明楼由木质梁架结构改为石券顶结构。

德陵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基本仿庆陵,但两进院落连成一体。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门,院内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后为圆形宝城,建有方城、明楼。哑巴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陵宫外还建有宰牲亭、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

德陵圣号碑碑趺所饰图案独特,与其它陵不同。其他各陵圣号碑碑趺一般以云龙图案为主,而德陵明楼内圣号碑碑趺则上枋雕饰二龙戏珠,下枋雕饰“螺、轮、伞、盖、花、罐、鱼、长”及杂宝等佛、道两家吉祥宝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