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怎么死的(曹操为何要不顾一切斩杀华佗?《后汉书》揭露了真相,曹操是对的)_华佗_的人_医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不顾一切 华佗 的人 医术

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曾有这么一段经典桥段,关公刮骨疗伤, 其高超的技艺让关老爷都十分钦佩。

后人若是形容哪位医生医术高明,也总会以“华佗在世”来给予赞美,中医界华佗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

而救死扶伤一辈子的名医华佗,却最终死于曹操的疑心病上。

一代枭雄权倾朝野,为何会偏偏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医生,甘愿背上谋害神医的骂名呢?难道华佗之死责任果真都在曹操吗?

《后汉书》中揭露一段真相,让世人看清华佗的真实面貌,或许曹操做的是对的。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名医,但能做华佗这种水平却实属让人钦佩,《后汉书·华佗传》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大意就是华佗字元华,乃沛国谯县人,东汉时期的沛国谯县就是如今的安徽亳州。他曾多次游走在徐州地区求学,熟读通晓几本经书,便以此为生。

华佗的名声很大,精通养生之道,据传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华佗年已过百,但外面长相却如同一名青壮年,这侧面反应了他的医术高明。

而经他手医治过的病人总会--,这是因为他对中药拿捏极其精准,他配制的汤药虽不过只有几味,但他却从不使用称,心中早已对药物的分量、比例熟记于心,并会贴心的向病人说明注意事项和禁忌,往往等到华佗一走,病人也就好了。

除此之外中医还考验针灸疗法,而华佗下手更是快准狠,如需灸疗的话,只需对准一两个穴位,用灸草柱在体表上进行烧熏,往往仅需六七个艾草就可消除疼痛,再配合中药就能达到病除。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虽表面看上去为实,但实则为虚,也有可能虚实夹杂。虚的人则需要重要进补,而实的人则要适当的泻。

而这正是中医针疗的起始理论,针入体内需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进行配合,而华佗下针时会询问病人,如果针的刺痛感会延伸到身体某处,如有反应他就会立即拔针,针落针起间,病痛就会逐渐减缓并开始痊愈。

而华佗最出名莫不过是他发明的“麻沸散”,他比西方医用的--早发明了1600多年,据《后汉书·华佗传》中记载: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华佗潜心研究多年,麻沸散就是他著作之一,而原始处方也在华佗死后失传。

但后来日本外科学家在根据史料研究时,推理出传说麻沸散取自一斤曼陀罗花,生草乌、白芷、当归、川芎各四钱,另加一钱南星足以,但此药方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

而据说麻沸散使用时需要搭配高度酒服用,据民间流传,这是因为一次偶然华佗医治过一位醉酒之人,他因酒后被门槛绊倒,头上被磕出一道长口,这种伤口过于大需要进行缝制。

华佗在手术中过程中发现,病人好像失去了知觉,缝制的过程中反应极小,可第二天酒醒后却痛不欲生。

华佗认为酒有很好的麻痹作用,搭配麻沸散可以使药力发挥的更好。

而史料中也记载了,华佗在那个医疗并不发达的年代,就以酒配麻沸散做过肿瘤手术等外科手术,但即便有着这样的成就,世人却不知道这位名医却认为医生是一个令人“羞耻”的职业。

《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华佗虽为一代名医,但自身的脾气和秉性并不是很好,始终无法取得成功,他对一生追求的医生职业感到羞耻。

而这并不能管他,只管他生不逢时,东汉时期医生一职其实被划为“下九流”中,本是钟爱的职业却得不到认可,或许这使华佗产生了自卑,从而让人觉得做医生感到羞耻。

而或许正是这样的脾气与心态,也预测了他未来的下场。。

根据史料记载,一代枭雄曹操中年时确实患有严重的“头风病”,现代医学也将这种病叫为偏头痛,这是一种神经血管疾病,有着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

这种即便放到现代也不易被治愈,只能控制或减少发作的频率,而曹操的后半生就被这种病痛持续折磨。

据《三国演义》中描述,自从关羽死后,曹操就噩梦缠身,一闭眼就能看见关羽的身影,这让他心怀恐惧。

而得到命令后,宫殿建造的速度很快,并有了一定的雏形。但工匠在挑选木材时,却遇到了一件怪事,跃龙洞附近有一个巨大的梨树,非常适合作为建造材料。

可几经折腾下却发现,此树刀枪不入,锯子在它身上也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痕迹。

曹操得知后兴趣大发,并前往跃龙洞一探究竟,他来到现场扒出佩剑随即就给梨树来了一刀,只听“铛”的一声,曹操虎口被震得生疼,鲜血溅满了全身,而这血竟是来自梨树的身上。

吓得曹操弃剑慌忙上马,一路逃回了宫中。

当天夜里,曹操回想今日的发生的怪事便失了眠,隐约中他看到一人,披发仗剑、身穿皂衣,一剑指向曹操并破口大骂。

它本为梨树之神,曹操却因建宫殿而要砍伐它,受不了耻辱的它一剑刺向曹操。

就在此时,曹操突然惊醒,至此之后便感到头痛欲裂,于是他四处求医,但却始终无法被治愈。

于是便有了后面的一幕,曹操招华佗医治,华佗给出服用麻沸散,在做开颅手术取出病灶即可痊愈。

而本就为病痛折磨不清的曹操疑心病再次发作,他觉得华佗简直在胡说八道,他一定是伺机想谋害自己,于是便下令将华佗押入牢中,最后华佗在狱中含恨离世。

而真实历史上也的确如此,华佗虽在狱中离世,但其过程却截然不同,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前面就曾提到过,华佗这人脾气并不好,因为环境的影响,医生被贬为“贱职”,即便华佗医术高明却仍然发现,许多人在得到医治后态度依然冷淡。

这使得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扭曲的看法,他也加入了人群,认为从事这个职业是一种耻辱,他的脾气也变得越发怪异。

曹操得上风头病后四处寻医,他忽然听闻一事,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一种怪病,心中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整个脸都是通红的,多日吃不下一点食物。

华佗被请到府上后问诊,他直接断定陈登腹中有好“几升虫”,正是毒虫在腹中形成毒疮,导致了他食欲不振,并说道这是因为吃生腥鱼造成的。

说罢他就开出一药方,熬出两升药汁分批次饮入,果然不出一顿饭的时间,陈登便吐出三升红色小虫,陈登的不适感也大大减少。但华佗也定下了三年期约,三年后病症会复发,到时碰到一名良医方可得救。

三年期约一到,陈登果真复发,但他却没遇到一名良医,最终像华佗预言一样,死于毒虫之手。

曹操听闻此事后,并将华佗招来,让其为自己医治,曹操每次发病都会头痛欲裂,这时华佗就会以针刺膈俞穴,医治后就恢复正常。

长此以往,曹操头疼就唤华佗,华佗妙手回春,针出病消,因此曹操对华佗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仗着经常游走在曹操的身边,华佗在军中的权力地位自然有所提高。

但华佗是一个高傲的人,他又对这一行业感到耻辱,再加上遇到曹操之后,他虽然没有明着被曹操扣押,但却恐于曹操的威望不敢离去。

本是一个云游四方一位自由人,却被囚禁在曹操身边,他很想逃,却不敢即便逃了又能往哪里逃呢?这天下还有曹操找不到的人嘛?

曹操越是需要他,华佗的内心就越挣扎、就越想离开此地。在医病的过程中,华佗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断定曹操不敢杀他,那么他就可以为所欲为。

他借口说到家中来信,妻子生病需要他回去一趟,曹操听后并未拒绝,为他安排车马送他回来家,可这一走华佗再也请不回来了。

头风病是一种折磨人心态的病,犹如牙痛一般,疼起来直钻心眼。华佗走后很长时间,多次找理由延长在家的期限,曹操头痛欲裂不得不写多次写书信召他回来,还派县令妻子送华佗返回。

但华佗自视清高,并不想与曹操有瓜葛,始终不肯返航。

被病痛折磨的曹操一下就怒了,他派人前往华佗家中查看,并吩咐如是华佗妻子的确伤病在身,那就赐200斗小豆,并继续延长他的假期。但若是看华佗欺骗了他,那就原地逮捕并押送回来。

结果可想而知,官兵到达时见到华佗妻子安然无恙,华佗当即被逮捕,并押送至许昌监狱。

曹操有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虽然有人多次向曹操替华佗求情,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人,或许可以免除一死。

但曹操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天下人才辈出,还会缺少像华佗这样的医生吗?最终在曹操的指令下,华佗被处以死刑。如果不是他高傲自满,多次拒绝曹操,或许也落不得这个下场。

正史《三国志》中曾记载过“关公刮骨疗伤”的事,但关公身中毒箭之时,华佗早已死在了曹操手中,所以为他医治的人并非华佗,而为关公疗伤的人可能比华佗的医术还高。

根据《后汉书·华佗传》中记载: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华佗被行刑前,不想让自己的毕生所学就这样失传,他拜托狱吏将自己的医术传播出去,但

狱吏胆小怕事,害怕因此惹怒了曹操,便拒绝了他的请求。

心灰意冷的华佗最终求来了一把火,在他的目视下,那卷珍藏医学的神书《青囊书》就这样失传了。

而华佗死后,关羽才右臂中毒求医,根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记载,此人施医的手法与华佗一模一样,同样是建议在开刀前用麻沸散。

按理来说,麻沸散是华佗的绝学,随着华佗离世早已流传,外人是不可能知道处方的。

而后汉书中再次给出了答案:“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据说华佗一生只收过两名弟子,一个活了108岁,另一个也活了90多岁。

早年间,吴普与樊阿曾过跟随华佗学医,在老师身边学习救人。吴普以华佗所创的五禽戏为养身之道,活了九十多岁。而樊阿擅长针灸之道,更喜欢探索新的针灸方法。

关公中毒后,只有樊阿所在彭城离关羽受伤的营地非常近,再加上治疗手法与华佗极为相似,同样使用了麻沸散,说明此人深得华佗真传。

许多学者推断,为关公疗伤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华佗的弟子樊阿。

华佗的医术的确很高超,曹操在华佗死后头痛并没有改善,他时常痛骂华佗,他认为华佗本能--,但他却选择留了一手,想借此提高他的地位。

那么华佗的死真的全因曹操嘛?答案:并不完全是。

一人手握重权、治病心切,而另一人医术高明但心高气傲,恰恰这俩人并不是同等关系,曹操手握重兵,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而华佗虽有“起死回生”之术,但归根结底只是一介平民。

曹操数次低头请求,但华佗却没有给曹操这个面子,这让曹操恼凶成怒。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玩剩下的,如今华佗却拿着病要挟自己,那么这是一代枭雄所不能接受的。

曹操也并非蛮横之人,他逮捕华佗前,仍然想着以礼为先,准备赐小豆四十斛,还要多宽限几天假期,可换回的却是一个骗局。

多年之后,曹操的儿子曹冲病重,曹操不惜亲自向上天请求留下他的儿子,可惜事与愿违,一代神童就这样英年早逝。

曹操曾悔恨后,他当初不应该杀了华佗,若不杀华佗,或许曹冲就不会去世,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曹操杀华佗另有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