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择偶的惟一条件就是跟着感觉走,这样有错吗?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差别在哪_针灸_铜人_惟一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惟一  针灸 铜人 惟一

本文目录

  • 我择偶的惟一条件就是跟着感觉走,这样有错吗
  • 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差别在哪
  • 宋仁宗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存在在位期间有哪些功绩
  • 古代医学大家都有谁,分别都有什么称号
  • 电影《天下第一针》中的王唯一的原型是谁
  • 宋代的两尊针灸铜人下落如何
  • 请大家列举下中国历史上各行业的祖师爷可以吗
  • 尧禅让舜传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该如何理解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的意思是什么
  • 惟一靠谱的人生策略是什么

我择偶的惟一条件就是跟着感觉走,这样有错吗

女人择偶只凭感覺,那只是一半的想法,应该是“感觉+现实”。

择偶和恋爱不同,择偶是选择终身伴侣,应该以条件优先。

如果那位是富二代,死皮賴臉追着你,买楼买车,你会不会动心?还会跟着感觉走?

其实爱情凭感觉,都是骗自已的鬼话,凭感觉择一个一穷二白的帅哥你要吗?一张任填的支票放在你的面前,你又会如何选择?

谁都没有那么清高,连些大明星都不是一样为钱出卖自已,当物质满足了,想离就离,说走就走,为啥?老娘有钱了,你愿怎样就怎样,就是任性。

就算是灵魂伴侣,也不可能是完美,就算是一见钟情,又有多少佳偶成双。

恋爱不光是凭感觉,都要通過交往,沟通,才会有心灵上的碰撞。

你年纪也不小了,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接受一段恋情,有时爱情就是轻描淡写中培育出来,有时缘份就是一生。

最美好的爱情是彼此相爱,爱情凭感觉只是感观上的欣赏,无非就是外貌控,女人都爱帅哥,帅哥也都花心,女人不上一次当,是不会吸取教训。

爱情不要光凭感觉,有些男人帅气的外表像无灵魂的骨架,看久了会生厌,有些男人内在的修炼会令你着迷,会欣赏,会值得你去爱。

爱情择偶很简单,在一起生活,彼此心里没有负担,爱的不累,不苦,那就是幸福!

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差别在哪

个人觉得:〈一〉,使用中药材有差异。〈古时中药材出皆自纯天然,现在中药材大多人工种植,不少添加化肥农药,衍变成药中之药〉;〈二〉,国医泰斗少,中医生多。有长期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少,好多具有效果的偏方正面临消失,有不少江湖医生古文知识低、半路出家,自吹自擂,骗人钱财;〈三〉,好多专研机构急于求成,画虎不成类似猫。类似屠呦呦博士的中医专家成效少之又少。〈四〉,没有专业机构研究为什么国医泰斗之所以能成为国医泰斗,怎样修炼成国医泰斗;〈五〉,不少人凭一己之见鄙视中医,常令人嘘嘘不已!

宋仁宗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存在在位期间有哪些功绩

宋仁宗赵祯,十三岁就登基,真正做到了实行“仁政”,被百姓称为一代明君,在位期间大宋王朝昌盛繁华,国力达到巅峰状态

和平外交

或许对于今人来说,宋朝对辽、对夏的态度一昧忍让,无异于苟且偷安。

但是对于繁荣安定的大宋王朝来说,赏赐一点银两,就能够换来百姓的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相比于沉重的军费以及战争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岁币根本无足轻重。

从庆历和议、澶渊之盟这些事迹来看,求和固然没有那么硬气,但是以此换来的是百年和平,社会稳定才是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大宋才能如此繁荣。

庆历新政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以及三冗现象日益严重,庆历三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变革,锐意进取。

当时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措施,但是触及到了贵族利益,未能够坚持下去

修撰兵书

康定年间,宋仁宗命丁度与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详细介绍了各种武器的制造,对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科学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行纸币

中国最早的纸币就是宋仁宗发行的,其在位期间经济空前繁荣,在四川益州设立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

发展医疗

仁宗具有强烈的医学传承意识,令王惟一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为范,编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设立校正医书局,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推广,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巨大贡献

文化繁荣

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其多次下令搜集整理三馆秘阁藏书,广开献书之路

仁宗本人尤善书法和音律,史称其“天纵多能,尤精书学”,宫殿门观多见其题字。

作为一国之君,宋仁宗或许不够强硬,但是其生活简朴,为政宽容。这个逝世后能够让全国百姓停市哀悼的君主,无愧于帝位

古代医学大家都有谁,分别都有什么称号

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涌现了不少的名医,特别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医,有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他们不仅个个医术精湛,而且还有名著:例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国家药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东方医药巨典,扁鹊医术高超,被荣为神医,他还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现在的四诊法就是扁鹊创造的。华佗医术全面,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他曾给三国名将看过病,关羽,曹操都是华佗医治的,他医名远扬,流传千古。

电影《天下第一针》中的王唯一的原型是谁

王惟一,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公元987―1067年(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英宗治平四年)人。宋仁宗(赵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宋时,针灸学非常盛行,但有关针灸学的古籍脱简错讹甚多,用以指导临床,往往出现不应有的差错事故。根据这些情况,王惟一及其同行,产生了统一针灸学的念头及设想,并多次上书皇帝,请求编绘规范的针灸图谱及铸造标有十二经循行路线及穴位的铜人,以统一针灸诸家之说。接旨后,惟一亲自设计铜人,从塑胚、制模以至铸造的全部过程,他都和工匠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终于在公元1027年铸成了两座针灸铜人。铸成后,仁宗赞口不绝,把它当作一件精湛的艺术品,经惟一等在旁的医官介绍了铜人的用途和在医学上的价值之后,遂下令“把一座铜人放在医官院,让医生们学习参考;另一座放在宫里供鉴赏。”并让史官把这件事作为一件大事,写入史册:“这铜人于天祯五年(公元1027年)十月经‘御制’完成,以便传到后代。”这时,王惟一又将自己编绘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献给仁宗,以作为铜人的注解和姊妹文献。赵祯阅后,非常高兴,又下了一道命令:“御编图经已经完成,把它刻在石上,以便传到后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著作。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三卷。宋・王惟一撰。原书在1027年由宋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时补入《穴腧都数》一卷。书名“铜人”,系在编此书的同时,由王惟一等铸制了我国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型而得名。书中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参考名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脉腧穴图。此书还对《灵枢・经脉》的原文作了注释。由于内容简明扼要,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现存系经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经金人闭邪�Z叟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宋代的两尊针灸铜人下落如何

这两个针灸铜人,当时是奉皇帝旨令制成,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稀世奇珍。被‬后世‬历代‬视为‬国宝,大动干戈‬抢夺‬。

而且它们的影响深远,闻名世界,仿制品层出不穷。

可惜‬它们的命运‬多‬桀‬,辗转‬多次‬,最终‬下落至今成谜。

宋朝针灸铜人的来历

“敬天保民”一直被中国古代统治者视为执政之本,发展医学事业则是重要的“仁政”。

到了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因而最高统治者对文化、养生及医学格外重视。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几代皇帝都很重视编修医书,喜欢研究医学。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种通过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自古广泛运用于医学及传统保健养生中。

但是传统医学长期依靠个人经验积累,医生职业也往往依赖于师徒相传、家族传承。

中医针灸初期熟悉穴位,主要依靠书籍和图本,但由于没有直观形象作为参考,流传于世的针灸书籍难免有偏差。不但不方便,而且容易伤身害命。

于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仁宗诏令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考证针灸之法,铸造针灸铜人,作为针灸之准则。

众所周知,用针灸行医救人,必须遵循人体正确的穴位经络,这对于针灸的应用及疗效十分重要。通晓医学的宋仁宗当然知道其重要性。

也即,宋仁宗要求资历深厚的御医官王惟一继往开来‬,制定一套针灸的新“国标”,并且制作针灸铜人作为医学教学、考试的模型工具。

这是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造福后世的伟大事业。王惟一领旨后,便全力投入其中。

在王惟一的统筹下,集聚御医人才、能工巧匠,最终铸造成两具针灸铜人。

铜人的高度,与正常成年人身高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装配有五脏六腑,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

铜人表面镂空有穴位,穴位旁刻有名称。穴位以黄蜡封涂其内注水。如果取穴准确,用针插入,水则流出;否则,针不能刺入。

这两个铜人造好之后,按原计划,一个放在医官院,作为针灸教学、考试的模型工具。另一个,宋仁宗下旨放置皇宫中,以供鉴赏。

随之,王惟一还编撰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达三卷。

这本‬巨著对人体解剖、穴位、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做了专业、细致的论述。

宋仁宗大喜,下令刻印刊行全国。

另外‬,把书中的经络腧穴图刻石,立于相国寺内,供人瞻仰、研究。

相国寺是京城汴梁最大的寺院、全国佛教活动中心。由此,“资圣薰风”成为汴京八景之一。

宋朝针灸铜人的价值和下落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手段。

这两个针灸铜人和这本巨著,是历代医家对于经络穴位的精心研究和传承,汇集了千年精华。

例如这两个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开创了世界上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立体生理模型”。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

铜人和这本巨著中,记载了腧穴657个,除去双穴则有腧穴354个。这个标准,后世基本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北宋医学之发达。

这两个针灸铜人和这本巨著,是中国针灸史上的里程碑,润泽着后世苍生。

北宋灭亡后,南宋继承收藏了“宋天圣针灸铜人”。

元朝崛起后,为了发展医学,派遣使节到南宋威逼索要“宋天圣针灸铜人”。

南宋朝廷被迫将它们献出。《元史·阿尼哥传》中记载:因为历经二百多年,“岁久阙坏”,急需修缮。于是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广召天下能工巧匠,最终诏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修复“宋天圣针灸铜人”。阿尼哥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修复如新,因此受到忽必烈的嘉奖并赐官。

1264年,“宋天圣针灸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由汴京移到元大都(今北京)太医院三皇庙。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将“宋天圣针灸铜人”视为稀世珍宝,收藏到皇宫内府。

明朝英宗年间,诏命模仿北宋针灸铜人,重新铸造铜人。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清朝也曾铸造针灸铜人。它们后来都被收藏于博物馆。

而我国北宋时期铸造的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的下落,也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关注。

有一种说法,由于年代久远,这两具铜人后来下落不明,消失在历史烟尘中。

还有一种说法,有人在日本东京博物馆发现了这两具铜人。

但是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这两具铜人与史籍记载的北宋铜人之间,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差异。因而不能肯定。

也许,这两具铜人真的早就毁损或者从地球上消失。也许,它们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浮出尘世,重见天日……

请大家列举下中国历史上各行业的祖师爷可以吗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没在意过但也略知几位、木工鲁班、算八字的、鬼谷子、袁始天尊、佛祖、达摩、道家、张三丰,儒家、孔丘、医生、百草、农民、神农、水利.大禹(太多了想不起了、)

尧禅让舜传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该如何理解

这十六个字就是传说中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里著名的“十六字心经。”

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时,将“允执厥中”四字传授给舜;舜把帝位传给禹时,又在此四字的前面加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十二个字。《尚书•虞书•大禹谟》有这十六个字的记载。

战国时期的子思以“十六字”为核心,总结前人的经验,撰写了《中庸》,形成了《中庸》的核心思想。

这十六个字的意思是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德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

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和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作为《中庸》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帝王,国家的管理者遵奉的至典法宝,也是儒家思想提倡的慎独自修的方便之法。就是当人心变得危险难测时,道心变得微乎其微时,就要加强个人自身品德的修行,以一种顺应天道绝对无争的心态去处理人世间的各种关系,去处理与天地君师亲友的关系,更好的让生活多一点融洽的快乐,少一点对立的伤害。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

只要人人多一点爱,少一点伤害,多一点奉献,少一点贪婪,这个世界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的意思是什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出自《书·大禹谟》,被儒家认为是“十六字心诀”,在先秦儒家中,虽然孔子奠定了儒家的基本思想,但是,对“十六字心诀”的解释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孟子的“心性论”成了后来儒家学者解释“十六字心诀”的基本理论依据。

第一,孟子对这“十六字心法”的解释代表了正统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很值得注意的。

首先,“人心惟危”指的是什么呢?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利益等欲望的诱惑,原本人之本善的心会被恶的观念所侵袭扰或遮盖,便有了自私自利、虚伪狡诈等观念,于是,人心就可能变恶。因而,人心是危险的,难以预测的。孟子认为,为了恢复人心之善的本性,必须经过道德修养,所以,孟子强调要善于养“浩然之气”。

孟子画像

其次,“道心惟微”指的是什么呢?

孟子认为,在各种欲望诱惑面前,人要修养心性,恢复善的本心并不容易,所以说道心是幽微难明的,这就是“道心惟微”。“微”即是指微妙深奥,因而是不易弄明白的。要认知善的心性,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经常长期修养,所以,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强调重视修仁知礼。而正是在此基础上,儒家提出了“内圣外王”的学说。认为君王要认知“惟微”之“道心”,并非易事,需要有耐心,有毅力,能坚持,能全心投入。坚持对于“诚”的追求,持之以恒地去修炼。

再次,什么是“惟精惟一”?

在孟子看来,要将心性修养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坚持“惟精惟一”。通俗说,就是在修养心性时要能精纯专一,尽可能保持专一心情,千万不要乱了心念。禅学修养强调“染缘易就,道业难成”,修佛要心念专一,勿受尘染所惑,才能修成正果。而儒家也是如此,修养要专心,心性要专一,避免名利欲望等杂念的影响,做到“惟精惟一”。若是修养未能心情专一,便会由善变恶,遮盖了善之本性。

对于修养活动,孟子还区分了“见而知之”和“闻而知之”两种不同修养特点的人,前者为“智者”,后者为“圣人”。郭店楚简《五行篇》有记载,孟子曰:“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闻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见而知之,智也。闻而知之,圣也。”且认为圣高于智,“圣人知天道也”。(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这所指的“闻而知之”的人,便是善于“惟精惟一”的人。

最后,“允执厥中”是指什么?

孟子认为,“允执厥中”其实与“惟精惟一”是密切相关的,圣人能“闻而知之”,善于“惟精惟一”,也自然就能“允执厥中”。《中庸》有记载,孔子说:“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一段话说的是舜的故事,舜有大智慧,治理民众能用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做极好或极坏的事。而心性精纯专一,便能精诚恳切地秉行中正之道,自然也就能治理好国家。朱熹认为《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大学中庸章句》,第22页)。说的就是关于中庸的心法。所以,精诚恳切地秉行中正之道也是孟子所主张的。

故宫中和殿匾额上的“允执厥中”

第二,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对“十六字心法”的理解与孟子有很大的不一样。

《荀子》主要是在《解蔽篇》对“十六心法”进行阐释的,荀子说:“《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荀子所讲的“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便是强调圣明君子该能“明于道”。只有圣明君子才能真正懂得“治心之道”,能“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荀子画像

荀子一直推崇三代善政,将其视为是“内圣外王”的典范,《荀子·大略篇》曰:“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工贾亦然。”这主要指的是,君王的治国之道,就在于善于认知大臣;而大臣的治政之道,在于精通政事。之前,舜治理天下,不对具体事务下诏令,政事便能成。可见,治理之道未必太具体,农夫精通于种地,但却未能成为农事管理者,工者与商贾亦如此。所以,关键在于“明于道”而非“明于事”。管理在于知“道”而非知“事”。

在《荀子·大略篇》中,荀子还论述了舜是如何达到“不以事诏而万物成”的观点,认为:“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处一危之,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

在荀子看来,“人心”与“道心”并非对立,而只是程度之别,“危”并非凶险之意,而只是比“微”更低级而已。唐代杨倞注云:“处心之危,言能戒惧,兢兢业业,终使之安也。养心之微,谓养其未萌,不使异端乱之也。处心之危有形,故其荣满侧可知也。养心之微无形,故虽荣而未知。言舜之为治,养其未萌也。”

这里说强调的“言舜之为治,养其未萌也”,其基本注重事发之前的状态,意即无为而为之意。而只有“至人”才能达到无为境界,荀子说:“夫微者,至人也。至人也,何强?何忍?何危?故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强?何忍?何危? 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荀子·大略篇》)

这一段话所说的“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与孟子的观念完全不一样了,仁者行道,无为也;圣人行道,无强也。这里的“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便是与孟子养“浩然之气”大不一样了,仁者之境界是恭谨;圣人之境界是和乐,是自在无为的“微”的圣境。

在荀子看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之本义并非是指人心私欲危险,不是指道心精微难知,而是强调修心应戒惧自省,而成就大道的方法就在于自在无为。圣人“纵其欲,兼其情”,只要是合理之度内,依然是在“行道”。荀子并不彻底排斥人之欲望,只是要求适度、合理。在人心与道心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总而言之,这“十六字心法”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唯有能专心致意,精诚恳切地秉行中正之道,方能治理好国家。

惟一靠谱的人生策略是什么

谢邀

当今社会惟一靠谱的人生策略应该是多学习和掌握几门技术,以此保证我们在失业大潮来临之即能从容面对。

现在的社会形势很不乐观,新冠疫情不断施虐,全世界的经济形势都在下滑,国内随着建筑行业的衰退,教育行业的整顿和医疗行业即将退出商业运作,将有大批人员下岗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最吃亏就是过去自认为靠力气吃饭的人,由于今后用人单位不断改革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科技含量的提高,那些粗放型的原始生产模式岗位也在不断减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多学习掌握几门技术,这才是惟一靠谱的人生策略。

俗话说: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人的一生很不容易,要想生存就必需学会生存的技能,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谁也离不开惟一能保证生存的技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最靠谱的人生策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