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丢失了兖州之后,给曹操续命的为何却是袁绍?_袁绍_兖州_冀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曹操 袁绍 袁绍 兖州 冀州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率军东征陶谦,结果后方的陈宫、张邈叛变。陈宫等人迎吕布为兖州牧。整个兖州只剩下三座县城还在曹操手里,曹操的形势非常危急。

 然而一年多时间,曹操就翻盘了,屡败吕布,打得吕布最后被迫投靠刘备。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一直在讲曹操的谋略多么高明,似乎曹操是靠谋略打败吕布,重新夺回兖州的。

 曹操的谋略固然高明,但演义里也明确有写双方相持百日,军粮耗尽而罢兵。

 然而曹操只剩下三座县城,大军显然没法继续维持下去。

 实际上此时给曹操续命的是袁绍,如果不是袁绍帮忙,曹操就很难翻盘了。史书记载“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除了这一次,就在前一年,袁术和陶谦联合进攻曹操,曹操被迫向袁绍求救。袁绍派朱灵率军助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后来成了袁绍最大的敌人,袁绍势力也被曹操所灭。

 那么为什么袁绍看不到曹操的威胁,反而几次帮助曹操呢?

 一、为名声所累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三公,“势倾天下”。而袁绍本人“好游侠”,“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

 也就是说,袁绍当时的名声很大。人们一方面冲着他的家族光环,另一方面冲着他游侠爱士的名声,纷纷投奔他。

 曾经的讨董卓联盟,袁绍能当盟主,基本上就靠这些。袁绍当时只是一个太守,而参加联盟的很多都是刺史、州牧,级别都高于袁绍。

 袁绍后来能得到冀州,也是因为这个名声。当时冀州牧是韩馥,韩馥曾经是袁氏的门生。在袁绍的各种运作之下,韩馥将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冀州。

 名声为袁绍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前期的积累主要靠名声完成。

 但到后来,这个名声反而成了拖累,尤其是在对曹操的问题上。

 袁绍和曹操都曾经好游侠,两人关系很好。袁绍顾忌名声,当曹操有难向他求救时,他不能见死不救,否则那些冲着他名声来的人就会有想法。

 而曹操早在讨董联盟时,就看袁绍不爽了。但袁绍好像不知道,反而屡次相助曹操。这显然不可能是真不知道,而是被名声拖累。

 二、只顾眼前利益

 袁绍一方面顾忌名声,另一方面又只顾眼前利益。其实他顾忌的名声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眼前利益,并没有长远打算。

 吕布取得兖州时,袁绍除了给曹操续命,还派兵占据了兖州的东郡。可是当时袁绍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北方幽州的公孙瓒。

 吕布和张邈都和袁绍有仇,袁绍认为他们得到兖州对自己不利,所以就帮曹操重新夺回兖州,而自己则得到了东郡。

 表面上看,袁绍既打击了仇人,又扩大了地盘。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袁绍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下策。他完全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敌人是谁。

 当时袁绍最大的劲敌是北面的公孙瓒,而曹操则是未来的大敌。

 比较稳妥的办法应该是适当接济曹操,让曹操跟吕布耗。而自己集中力量对付公孙瓒,而不是分散兵力去抢东郡。

 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袁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再次呈现出来。当时刘备在曹操后方捣乱,曹操决定先灭刘备。刘备向袁绍求救,袁绍居然以孩子生病为由拒绝出兵,坐视刘备失败。

 正因为袁绍只顾眼前利益,盟友对他也不再信任。官渡之战时,袁绍原本和张绣刘表结盟,但张绣投降,而刘表则保持中立。

 三、性格问题

 不管是为名声所累,还是只顾眼前利益,归根结底还是袁绍的性格有缺陷。

 袁绍表面上游侠爱士,实际上他的做法只是为了名声,而他心胸狭隘,不能容人。

 在当讨董卓联盟盟主时,袁绍因为有骄矜色,被张邈批评,袁绍竟然就让曹操去杀张邈。

 而张邈也是当年一起游侠的人,也就是他让自己的好朋友曹操去杀另一个好朋友张邈,只是因为对方批评了他。

 袁绍当盟主,属于众望所归,但所作所为却令人大失所望。他趁孙坚和董卓交战,派人取代孙坚的豫州刺史职位,企图将豫州据为己有。

 冀州牧韩馥让出冀州,幕后也是因为袁绍的操作。当时袁绍和公孙瓒勾结,让公孙瓒攻打冀州,再让人劝说韩馥,迫使韩馥让出了冀州。

 后来张邈背叛了曹操,吕布夺了兖州。袁绍之所以助曹攻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和张邈有这个过节,不愿意看到兖州落入张邈手里。

 除此之外,袁绍还多疑,多谋而不断。官渡之战,他让刘备干扰曹操后方,刘备求援时,他却以孩子生病为由拒绝。而曹操率军征讨刘备时,谋士建议他趁机南下,他也不听。

 总而言之,曹操后来发展壮大,虽然有自身谋略的部分,但袁绍的助攻也给了很大的帮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