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讲的是卫国商人吕不韦的故事,他为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自己的三千门客将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编辑成册,汇编成《吕氏春秋》。吕不韦将其奉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并把这本书放在首都咸阳公布,并承诺如果有人能够在书上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字,就赏赐一千金。大家畏惧吕不韦的权势,都不敢在书中有所增删。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吕不韦作为有名的大商人,一生都在谋划权势地位,他依靠自己的头脑和投资眼光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后,又想要在政治上占据一地。他将目光投向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将自己的宠姬赵氏献给异人,又花费重金为异人买通关系,帮助异人重返秦国,并成为华阳夫人的嫡子。
跟随异人回到秦国后,他辅佐异人登上王位,成为庄襄王,异人因吕不韦辅佐之功,命他担任宰相一职,并赐封他为长信侯,管辖河南10万户。待到年幼的嬴政即位后,吕不韦一跃成为掌握实权、权倾朝野之人。
他为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与旧情人赵氏重新勾结在一起,赵氏垂帘听政,吕不韦则在前朝兴风作浪,年幼的嬴政在反抗前只能做个傀儡君王。随着嬴政势力壮大,吕不韦担忧与赵氏的奸情暴露,危及性命,便替自己找寻合适男宠替身。最终,吕不韦将目光锁定在嫪毐身上,他帮助嫪毐制造假太监身份进入内宫,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
没想到嫪毐并不甘心一辈子臣服于女人脚下,乞尾苟活,嫪毐利用花言巧语哄骗赵氏,不仅令其生下两子,还约定嬴政去世后就册立两个人的孩子为王。嬴政发现嫪毐与母亲赵氏的计谋后,残忍地杀害两人的孩子,并处理嫪毐一干人等。吕不韦作为帮助嫪毐进宫的人,不可避免牵涉其中,被嬴政罢官,贬到其封地河南。
吕不韦担任秦国丞相12年,辅佐两代君王,权势滔天,甚至一度成为秦国的实权统治者。回到封地河南后,吕不韦虽无宰相之权,但依旧毫不收敛气焰,出现门前宾客使者络绎不绝的景象。嬴政蛰伏多年,十分忌惮吕不韦的才干和军功。
他眼见远离朝堂的吕不韦依旧声望非常,甚至被其余六国争相奉为“上宾”,担忧吕不韦东山再起,威胁到自己的江山社稷。同时,吕不韦并未遣散自己门下的数千谋士门客,依旧花费重金养着他们。门客中不乏卧虎藏龙的有识之士,吕不韦认为自己留养门客是为秦国储备人才,在嬴政看来却是巨大的政治隐患。
如若吕不韦利用门客们和自己留在秦国朝中的政治势力,形成巨大的反动势力,定然威胁到嬴政的政治统治,造成局势动荡。吕不韦自然知道嬴政的猜疑和忌惮,在遭遇免职和流放之后,他预感自己嬴政会对自己赶尽杀绝。在他惴惴不安之际,秦王送来一封文书,这封书信将他引向死路。
文书中写道:“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赏赐你河南封地和管辖纳税十万户的权利。你对秦国有什么亲密的?被称为仲父。如此,现在将你和你的家属流放到蜀地吧。”书信表面上只是流放吕不韦和其亲属,吕不韦却从中得出嬴政的真正想法。嬴政明面上虽没有下令赐死他,而是将他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但以吕不韦对嬴政的了解,他明白只有结束性命,才能消除嬴政内心的疑虑,保全自己的家人。因此,吕不韦看到赦令之后,喝下鸩酒自杀而亡。吕不韦选择主动自尽,而不是等待不知何时到来的死亡通知,他为自己的颜面保全最后一丝尊严。对于一生投机,鲜少失败的吕不韦而言,嬴政和他之间的死局,只有自己的死亡才能化解。
从富商到独揽大权的朝臣,再到被免职流放的罪臣,吕不韦的前半生顺风顺水,临近终点却遭受重创,落得个服毒自杀的境地,也是一场悲剧。《吕氏春秋》流传后世,是吕不韦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财富,历史上类似吕不韦的奸臣、佞臣,最终的下场大都令人唏嘘。
不可否认,吕不韦是善于投资和牟利的商人,也是头脑非凡的政治家,道路选择的偏差,是他失败的最终原因,可见古代政治权谋中的复杂性和变化多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