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造反成功,朱宸濠为何却直接丢失了皇族的身份?_的人_燕王_这一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朱宸濠 朱棣 的人 燕王 这一

 明王朝的建立者就是朱元璋,他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最后才开创出了一个新的王朝。按照朱元璋的构想,他的儿子朱标,继承大业之后,大明王朝仍旧是一片繁华,仍旧是一片明朗。然而就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所有的构想都成为了一纸空谈。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时候,直接跨越了儿子,选择把皇位传给嫡长孙朱允炆。年少轻狂的朱允炆,上位之后就推行“削藩”,这样的举动,本就损害了很多藩王的利益。

 在这一股烈火熊熊燃烧的过程中,燕王朱棣,就站了出来,最后和其他的一些藩王抱团取暖。成功的替代了朱允炆,成为大明王朝的新继承者。但细看明朝历史,和燕王朱棣一样起兵造反的人,还有宁王朱宸濠,但是他在最后所落得的结局就比较惨,直接丢失了皇族的身份,成为了平头老百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燕王朱棣掀起的靖难之役

 1、惨烈的靖难之役

 从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到公元1402年这一时期,明王朝的统治内部出现了大的变动。燕王朱棣在当时发动了一场兵变,而这一场兵变的目的就是让朱允炆下台,而他自己成为这个王朝的新掌管者。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还是比较久的,燕王朱棣在当时所镇守的地方是最为偏远的。这就令人更加的奇怪,为什么如此远的距离,朱棣还能够一路杀到南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就不得不提朱元璋在位时所推行的一些政策,朱元璋创建了明王朝之后,为了牢牢的把权力巩固在自己的手上,防止朝堂中的一些宦官或者是外戚专权。所以就推出了藩王制度,在这一制度的指引下,所有掌握实权的人基本上都是他们朱家的人。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放心的,所以在对这些儿子进行分封的时候,也进行了权力的剥削。为了防止他们有谋篡之心,朱元璋就下令,各个地方的藩王,如果没有接到朝廷的诏书,是一律不能够进京城的。正是在这条条框框之下,各个藩王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是特别的亲密,甚至还有些生疏。

 而在公元1399年的时候,燕王朱棣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打出了“清君侧”的名义,带领着一众人马,浩浩荡荡的出发。而朱棣要清的人,就是扶持朱允炆去推行削藩政策的这些人,比如说黄子澄,又比如说齐泰。至此,靖难之役的序幕就被拉开了。

 2、朱棣背水一战

 发动这一场战争之后,朱棣也深知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他拼尽全力的一路杀过来,用行动诠释了背水一战。最终拿下了都城,并且让朱允炆下台。此时迎接他的就是风光无限,而他自己也就顺利的成为了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统治者,也就是明成祖。

 经历这场战争的时候,朱棣也联系了其余藩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宁王朱权。当时他们几个人同心合力。并且朱棣在当时允诺,如果自己上位之后,一定让朱权手握重兵,并且把一半的江山都分给他。所以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站在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关系比较好,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共同的利益。

 二、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兵变

 1、闲散王爷朱宸濠

 其实宁王朱宸濠在当时发动的这一场兵变相比起靖难之役,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朱棣在当时发动兵变是因为被压迫的喘不过气来。而宁王朱宸濠,完全做一个比较清散的王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当时偏偏不那样,反而学习了他的太爷爷,也就是宁王朱权。想的是奋力一搏成为这个国家的新王,但最后却成为了南辕北辙。

 2、朱宸濠的处境

 宁王朱宸濠在当时的处境还是蛮不错的,按辈分来看,明朝当时的执政者就是明武宗也就是朱厚照。当朝的执政者还得喊他一声叔叔,这就和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关系比较像,按血缘关系,大家都是叔侄。但唯一不同的便是,朱厚照执政期间虽然也谈于翔了,但是朝堂上面的事情还是比较清醒的。任何人所做的事情,只要威胁到了皇权,威胁到了他自身的利益,他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决策。

 3、朱宸濠反叛失败

 就像王公贵族的亲情,一直都是比较淡漠的重视血缘关系摆在眼前又算什么?执政者之所以尊重你,那是因为你还有可以利用的余地,或者是你还有这个才能比较效忠于他。而有一天丧失了被重用的能力后,又或者是萌生了一种谋逆之心,那当朝执政者又怎会视而不见?所以就在宁王朱宸濠发动叛变的时候,朱厚照表现的特别坚定。

 摆出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大义灭亲。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叔叔就是乱臣贼子,对于乱臣贼子,那是杀无赦的。此时的朱厚照已经把血缘关系抛在了脑后,更把叔侄关系也放在了一边。朱厚照压制了这一次宁王之乱后,仍旧是逍遥快活的君王,仍旧是明王朝的执政者,生活还是像往常那般自在。

 三、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

 1、建文帝和明武帝,看待亲情完全不同

 建文帝在当时生性是至孝的,并且从小的时候就天资聪颖,特别好学,所以深受朱元璋的喜欢。就在他上位之后才逐渐的开始推出削藩。毕竟朱元璋在当时重新立太子的时候,已经跨越了儿子这一辈,然而儿子这一辈里面,能力最强的人就是朱棣。这已经让朱棣特别的不服气,而建文帝上位后的做法,更让朱棣愤恨。

 当时的建文帝也知道藩王朱棣对于自己而言所造成的威胁有多么大,就听信了身边这些臣子的建议。但是他也明白,要想完全把朱棣压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朱允炆对于亲情还是特别看重的,他没有忘却朱棣是他的叔叔。更加不想背负杀掉自己亲叔叔的罪名,遭到天下人的指指点点。所以在压制朱棣的过程中,士兵们也完全没有拿出百分百的力量和驻地对抗。

 而朱厚照就完全不同,按辈分来说虽然宁王朱宸濠是他的叔叔。但是在利益的面前,朱厚照脑子特别的清醒,完全没有碍于名分或者是碍于天下人的说法,反而来了个快刀斩乱麻,这也就可以看得出来,朱厚照对于亲情还是比较淡薄的。

 2、反叛的策略不同

 1、朱棣反叛

 朱棣在当时反叛的时候,所面对的是建文帝,然后在建文帝周围的臣子就是黄子澄,推出来的做法就是削藩。在最开始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针对的是那些实力特别薄弱的藩王,把实力最为强劲的朱棣放在了最后。按照兵家擒贼先擒王的打法来看,这样的方式,就有着很大的问题,直白的说就是战术出现了重大失误。更何况朱棣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选择背水一战,最终大获全胜。

 并且站在利益的这个角度来看,朱棣称得上是很无奈。就像在最后,去笼络宁王朱权时,朱棣所说的话语也是不得不反,并且《明史》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在众人受到压迫的时候,朱棣站了出来,成为了受压迫这一方的领导者,自然而然能够凝聚很多的力量。

 2、朱宸濠反叛

 朱宸濠在反叛的时候,所面对的人是朱厚照,并且朱厚照所采纳的建议是王守仁提出来的,最强有力的证明就是“疑兵之计”,先让宁王迷迷糊糊,紧接着让他半信半疑。等到宁王朱宸濠真正察觉的时候,都已经晚了。完全没有力量做出反抗,并且他的后院,还因为王守仁所提出的调虎离山计而着了火。在一瞬间就失去了所有的优势,从主动变为了被动。所以朱宸濠所发动的兵变和反叛,仅仅只持续了43天就以失败落下了帷幕。

 但宁王朱宸濠在发动反叛,完全就是出于个人的利益。似乎这个闲散的王爷让他过得很不习惯,而他的野心是成为这个王朝的主宰者,而不是一片区域的主宰者。所以他的出发点似乎就是扭曲的,也完全不可能支撑着他取得成功。

 虽然宁王朱宸濠和燕王朱棣,他们两个人都曾经掀起过叛乱,并且他们二人也同样都是藩王。但在最后所落得的结局却有着千差万别。但仔细想来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如何成为一个领导者,以及成为了领导者之后,如何带领手下的人。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所采用的战术过于绵柔,并且手下大臣黄子澄,采用策略也有问题,还战线拖得太长。而宸濠之乱,朱厚照信任能臣王守仁,最终快刀斩乱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