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原名(“曲祖”柳永对宋词的贡献)_柳永_北宋_词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柳永 柳永 北宋 词人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柳永少年读书乡里,及冠入京应试。科场失意后,历遍荆楚吴越。

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而为一大变,他采用教坊新声和里巷俚曲制作慢词长调,变旧声为新声。

不仅赢得了社会下层的热烈欢迎,还影响到达官贵人的上流社会甚至宫廷。

柳永的慢词,展现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小令词所没有的新的审美风貌,开启了词史新的一页。

同时也开启了宋词作为“一代之新文学”的新时代。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原名(“曲祖”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

柳永少年读书乡里,及冠入京应试。科场失意后,历遍荆楚吴越。

仁宗景祜元年(1034)登进士第,后历任推官、县令、盐场监官、判官等职。

庆历初年改官著作郎入京,授西京灵台令、太常博士。皇祜中,迁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为柳屯田。

晚年流落不偶,病殁于润州。有《乐章集》,存词200余首。

词中多写风尘女子,感情却是真挚的、深沉的、平等的。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有描写都市风光的,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词广泛流传,“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原名(“曲祖”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柳永在词史上以创制慢词而著称,完善了慢词的体现和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适应下层市民俗众的接受习惯,叙事写情直观浅露,不求含蓄蕴藉,不为比喻联想,“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在章法上,柳永词更注重叙事完整,描写细腻的效果。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原名(“曲祖”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2.柳永词广泛流传。

语言的通俗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柳词语言之俗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词中采用市井方言俗语,使他的词具有生动易懂的特点。

其二,柳永常在词中用第一人称代言,模拟人物声口语气。

柳永的词有一些是应歌妓的要求而写 并由歌妓演唱的。为了演唱得委婉生动,柳永在揣摩歌妓心理,模拟歌妓声口方面下了功夫。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原名(“曲祖”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3.柳永的词大多是用来演唱的,词为音乐文学,演出效果与音韵声律有着直接的关系。

尤其在宋初,词律尚未定型,词人可以通过音韵声律的适当变化来表现自已的个性。

柳永即运用韵脚、四声等变化达到奇特刺激的效果,以此来吸引和感染受众。

4.柳永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他之后,文人创作慢词渐多,蔚为大观

北宋后期周邦彦也以情词著称。他的俚俗词风也影响后世。不仅黄庭坚、秦观等人,更有无数文人效仿。

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对金元曲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柳词则有“曲祖”之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