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姜维反间计成功,蜀汉能否成功复国并且将三国状态继续延续下去?崇祯皇帝真的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才杀袁崇焕的吗_崇祯_反间计_太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反间计  崇祯 反间计 太极

本文目录

  • 如果姜维反间计成功,蜀汉能否成功复国并且将三国状态继续延续下去
  • 崇祯皇帝真的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才杀袁崇焕的吗
  • 历史上死于反间计下的最有名的历史名将分别是谁
  • 为啥古代中国,反间计屡试不爽
  •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为何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没发挥作用
  • 历史上有谁是中了反间计而死的

如果姜维反间计成功,蜀汉能否成功复国并且将三国状态继续延续下去

这就相当于让钟会的部下集体做一次吴三桂。想想这个难度就非常的大。

这就要看一下曹魏当时的军事制度。在魏国正式建立前后,世兵制成为曹魏的募兵制度。

世兵制的具体内容是一旦成为兵户,就要与一般的民户分开,并且一般情况下难以脱离,军士的地位也很低。为了稳定军士,便“绑架”了军士的家人。如“帝(曹丕)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而士家即魏晋时期,兵士及其家庭之称。可以想象,一旦士兵逃离甚至反叛,结果必然殃及家人。

然而钟会反叛曹魏并非姜维的最终目的,他想通过钟会来使蜀汉复国,然而钟会不可能去做这个冤大头,结果可想而知,姜维想要成功就必须让那些士兵再叛钟会。这就为这个计划更加的加大难度。

钟会是自己想做王,而不是给刘氏打工,钟会再怎么信任姜维也不可能不留那么一手,说到底,他们两个人之间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蜀地就那么大,根本经不起这俩人的折腾,所以,姜维的失败在某种意义上是必然的结果。蜀汉复国存在在理论当中。

崇祯皇帝真的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才杀袁崇焕的吗

答:反间计?不存在的。

崇祯杀袁崇焕,是因为袁崇焕出任督师以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昏招迭出,连犯十大滔天之罪,罪无可恕,不得不杀。

实际上,查相关史料,所谓的皇太极的反间计,疑点重重,可能纯属清朝史官凭空捏造,事实上并没存在过。

退一万步说,就算皇太极真的煞费苦心使用了所谓的反间计,但崇祯杀袁崇焕和他的反间计并无半毛钱关系。袁崇焕的十大罪证,历历在目,辩无可辩。

一句话,袁崇焕的死,和皇太极有无实施反间计,并没有什么联系。

绝不能因为崇祯杀了袁崇焕,就认定是皇太极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有杀人于千里之外的技能。

这种情形,就好比我怨恨某人,诅咒他说,明天上班活该你被老板批。其实,此人一向工作懒散,被老板批是常有的事,明天他果然又被老板批了,但你不能因为这个就说我法力无边,既可以让人荣、也可以让人衰,那我可担当不起。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皇太极的“反间计”是怎么出笼的。

最早记载此事的,是《满文老档》,其记载得非常简洁:“二十九日,遣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执袁都堂,磔之。”

这段记载,一看就有问题。

第一,皇太极兵围北京城是崇祯二年十二月的事,如果其实施反间计,就应该发生在这段时间,那么其所记载的“二十九日”,就是该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了。但是,崇祯“磔”袁崇焕,却是在崇祯三年八月,二者间时间跨度有八个月。那么,这句话就不是实时记录,写这句话,必须是在崇祯三年八月之后,即其真实性并不可靠。

第二,皇太极若真是在八个月前实施过反间计,但时间跨度如此漫长,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袁崇焕就是死于他的计,而不是别的其他原因呢?换句话说,按照皇太极们的逻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只要他实施过反间计,袁崇焕不死就算了,袁崇焕只要死了,不管是死在八个月之后,还是一年之后,抑或十年之后,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之后,都是他计策收到的奇效?

第三,彼时后金和明朝是敌对双方,皇太极如何导演反间计,如何遣返杨太监,这些细节他当然可以清清楚楚;问题是,杨太监回去之后,有没有见到崇祯,见到了崇祯,有没有像复读机一样把“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背给崇祯听,后金方面是无从得见,也无从得知的,则“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告明崇祯帝”的过程,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猜测。

让人觉得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清太宗实录》还把《满文老档》这条记载进行添枝加叶,着墨上色,绘声绘色地记:“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违海监守之。至是还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庚戌,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主。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

这段叙述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漏洞——高鸿中、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违海这些人学周瑜戏耍蒋干,所作的“耳语”声音肯定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小了,杨太监就听不清;大了,就不适合“耳语”的语境了,只能露馅、穿帮,自显其伪;再有,作为后金高层、军事要员,他们在“耳语”时,是说满语呢,还是说汉语?说满语,杨太监肯定是如听天书、一窍不通;说汉语,可不自显其伪?

被袁崇焕私自处斩的东江总兵毛文龙,乃是使用“行间之计”的高手,曾诱杀了多名后金要员,其中一个名叫阔科的,被毛文龙押送入北京。当时,京师竟无一人听得懂阔科所操满语,最后,稀里糊涂地将之处死了。

种种迹象表明:皇太极施行的反间计,其实是不存在的。

后人之所以相信有“皇太极施反间计”之说,一则清人所修《明史•袁崇焕传》里言之凿凿:“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二是《崇祯长编》有记:“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但,《崇祯长编》里只说杨春、王成德有代为向崇祯送信,没说告密。

实际上,“马房太监”,是一个等级很低很低的小宦官,根本就没有资格觐见皇帝。再有,崇祯平生最引以为豪的事就是铲除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其本人最恨阉人染指军政大事,又岂会轻信两个“马房太监”的片言只语而去杀边疆大臣?!

所以,“皇太极施反间计”之说,应该消停了。

历史上死于反间计下的最有名的历史名将分别是谁

死于反间计最负盛名的无非是人屠白起,离间赵王换廉颇用赵括而被杀40余万人,具有粉刺意味的是白起也死于赵国反奸计,,,还有赵国大将李牧也死于反间之计。三国赤壁大战中蒋干盗书令曹操怒火攻心亦杀了水军督都蔡帽,张允导致赤壁大败,东晋肥水之战,晋军半渡而击,加上原东晋降将朱序兴风作浪令荷坚八十万大军闻风丧胆,风声鹤唳一败涂地。大明王朝的袁崇焕也死于皇太极施的反间毒计。还?董卓吕布也被王充施的美人反间计而被杀。

为啥古代中国,反间计屡试不爽

反间计属于败战计,是敌强我弱或者势均力敌、敌方势力很强大的情况下,采用的策略。之所以屡试不爽,根本而言,还是反映了人性的弱点。那就是人性多疑,不相信自己的盟友或者部将、臣僚,彼此之间产生嫌隙,自相残杀,为敌所乘。

反间计也称为离间计,采用此计的前提是有“间”可离。如果敌人密不可分,那么离间计就无法使用。

这一计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就以曹操离间马超、韩遂为例,简单说一下吧。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拒曹操。

当时,韩遂的儿子、马超的父亲兄弟都在许都作为人质。

韩遂与马超的父亲,曾经是铁杆的兄弟,因为利益问题哥俩闹茬了,马超的母亲还被韩遂杀死。马超与韩遂是有杀母之仇的,但为了利益,马超不顾父亲兄弟的性命,对韩遂说:“我不要父亲,你也别要儿子了,我给你做儿子,我们一起对付曹操。”

韩遂就信了,联合马超抗拒曹操。

韩遂、马超首战就被曹操击败,马超就想划河为界与曹操议和,被曹操拒绝。马超求胜不得,就提出送子为人质,再次求和。

贾诩就建议曹操假意应允,麻痹对方,采用离间计,离间马超、韩遂。

结果马超中计,与韩遂翻脸,相互残杀。曹操见时机成熟,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这就是典型的反间计,曹操之所以成功,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盟友之间缺乏互信,彼此之间存在嫌疑,让曹操有机可乘。

如果韩遂与马超之间是铁板一块,密不可分,滴水不漏,针插不进去,曹操就无计可施。

但以利益为目的结成的联盟,往往不那么牢固,常常经受不住考验。特别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刻,更容易引起相互猜忌,这是普遍的人性的弱点。

人与人之间,本来相互信任就很难。出于利益考虑及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一般而言,多长个心眼是没错的。普遍的信念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普通人尚且如此,作为带兵主帅岂能没有这个心眼。之所以马超被曹操糊弄了,并非是马超有勇无谋,是因为曹操太狡猾,假戏做得就跟真的一样,岂能不引起怀疑。

马超犯了一般人都会犯的错误,这是人性使然,也就是反间计屡试不爽的原因所在。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为何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没发挥作用

当时的情况是皇太极率领十三万后金军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带领大将祖大寿和何可纲也率领军队追到京城外来阻击后金军。魏忠贤的余党纷纷造谣,说袁崇焕故意把后金军引来的,逼朝廷和后金军议和。

崇祯帝有点才能和报负,但是生性多疑,谣言听多了心里就胡思乱想了,对袁崇焕不信任了。皇太极是个非常狡猾的人,他听派出的探子回来说,明朝崇祯帝对袁崇焕不信任了,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反间计。

当时后金军抓了两个明朝的太监,把他们关在军营里,晚上的时候,皇太极让看守他们的士兵们悄悄的说后金和袁崇焕有勾结的话,故意让这两个太监听见。过了几天,故意防备松歇让这两个太监跑了。这两个太监以为探听到重要的情报,气喘吁吁的跑回来报告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是半信半疑,彻夜难眠。他想起来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私自派人到后金军议和,朝廷当时同意了,后来朝廷觉得不合适,就下旨禁止了。袁崇焕认为议和是收复失地的最好办法,但是没有被朝廷采纳。

崇祯皇帝又想起来袁崇焕私自斩杀主战派大将毛文龙的事情。当时辽东大将毛文龙在后金军后方组织起来一支军队,对牵制后金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和袁崇焕不和,有时还不听袁崇焕的调遣。袁崇焕为了树威严肃军纪,没有上报朝廷就用御赐的上方宝剑把毛文龙给杀了,毛文龙的部下害怕都投降后金军了,这是袁崇焕考虑问题不周所致的。崇祯皇帝越想越不对劲,就下令袁崇焕火速进宫,然后把他抓起来投到大牢里。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袁崇焕冤枉,也有很多大臣将军替他求情。可是崇祯皇帝根本不相信这些人的话,一意孤行地认为袁崇焕谋反。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押扶刑场处死。

当时一心想杀袁崇焕的是崇祯皇帝,锦衣卫和东厂是监视和控制明朝臣民的,保证他们对皇帝效忠,所以说锦衣卫和东厂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历史上有谁是中了反间计而死的

名将乐毅,赵国良将李牧,秦国大将白起。项羽军师范增,南唐国度柱,明朝袁崇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