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你懂什么叫“卸磨杀驴”吗_卸磨杀驴_韩信_刘邦

本文目录

  • 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
  • 你懂什么叫“卸磨杀驴”吗
  • 大家如何看待职场中卸磨杀驴的老板
  • 哪些历史人物被卸磨杀驴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典故是虚构的
  • “狗咬狗一嘴毛”的典故或出处
  • 《伊索寓言》中哪个寓言故事和兔死狗烹的意思相近
  • 一名即将退休的人,单位卸磨杀驴,我该怎么办
  • 怎样解释“卸磨杀驴”为什么要杀它不杀不行吗
  • 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都有什么

古代有哪些读书的典故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泌少贫,昼日斫屧,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7.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8.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你懂什么叫“卸磨杀驴”吗

卸磨杀驴自古已有,康熙不仅要卸磨杀驴,还要吃驴肉火烧。韩信,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等等,这一招在现代的做事业中也屡见不鲜,这一招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对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人,主要是包括有能力的人员和才智双优的人,其原因是:第一,这类人的目标高,直接会跟他争夺地位和金钱,第二,这类人的能力发挥满足了他的需求。

卸磨杀驴的领导,给你空头的承诺,甚至和你签合同,给你股份并且将来跟上他会很辉煌,逢人就夸奖你,说你很了得,把你当成释迦牟尼一样供着,然而,平时不给你发薪水,只给你恩惠,你因为他的热情与真诚而感动地流泪,于是就倾己所能,玩命的努力地工作,把自己所有的才华和精力都教给公司。公司的业绩猛增,到了团队越来越大时,正当你已功臣自居得意洋洋地领取报酬时,老板却以各种理由拒绝给你。并且在签订协议的合同时,都会给自己埋伏下了一个出口,为卸磨杀驴做准备,这时候很多不太懂法律的驴子就上当了,认为合同中某一条不合法,整个合同就没有法律效力,其实不然,法律上是就事论事,公司没有按合同上说的发工资,并不意味着合同的其他条款无效,并不意味着合同作废。当你签过合同后,你正梦想着按合同上所说的大干一番事业时,不出一年时间,所谓领导的卸磨杀驴行动就开始了。

卸磨杀驴的手段,直接找一个毛病把你解除掉关系,或按合同上所说的前提就是提前埋伏下的伏笔去做。因为你已经达到了她他的目的和要求,即便暂时没有杀你,是因为你还有用。

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现实中,过河拆桥的事情比比皆是,每每在我们身边发生,每次都让我们痛心疾首,可是善良的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一次次又去帮助那些人,也许,我们能够用我们的善良换回他们的良心。

卸磨杀驴,作为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应该懂得这个成语所给人们的启示,做厚道人,知恩图报,可是,我们自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长足进步的当下,不得不让人加百倍小心,严防死守,生怕自己被别人算计。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

我的感想是: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有时候太过于真心,太过于认真,太过于实诚,太过于善良,以至于让这些人伤自己伤的无法面对。其实,是这些丧良心的践踏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大家如何看待职场中卸磨杀驴的老板

热播剧《都挺好》已经全剧终,但留给我们的波澜却并没有平息。不得不说,此剧真实地反映出诸如原生家庭、中年遭辞退、美国高级打工仔等问题。

当然,还有有书君今天要讲述的关于卸磨杀驴的问题。下面让有书君来介绍一下热门人物:

老蒙是剧中众诚集团的董事长,为帮犯错的明玉承担责任,被原公司辞退,凭借妻子娘家的支持,创建众诚集团,是心机深厚、城府极深的成功商人。

明玉和柳青分别是众诚集团江南、江北两个阵营的销售经理,后柳青经明玉的推荐,全权负责武汉分公司,但因踩中老蒙的卸磨杀驴的坑,被迫离开众诚。

以老蒙为代表的老板为什么要卸磨杀驴呢?下面听听有书君说说:

1、 为自己未来接班人扫平公司内部隐患。

作为老谋深算的老蒙,将明玉与柳青玩弄于股掌之中是件极轻松的事。但是儿子小蒙涉世未深,对于雄霸众诚江南、江北两大销售部门的明玉与柳青来讲,无疑是两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尤其是有点愣头的柳青。

还有一点是让老蒙特别担心的,这两个人感情太过亲密,经常联手合作互补不足。曾经,老蒙为了测试公司人员对他的忠实度~诈病,隐瞒了所有人,甚至是视他为父的明玉。

公司内部乱做一团,明玉与柳青为保护众诚,组成“中层联盟”,以此与夺权的高层相抗衡。得知这件事后,老蒙对于这两个“刺头”更加忌惮。

此次他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先调柳青远离明玉,以优厚的分红政策诱柳青签下“军令状”,又将本属于武汉分公司的大单移走,逼柳青急功近利改动财务数据,将柳青彻底清出局。

老蒙就是运用《孙子兵法》中,各个击破的方法,而其目的就是将可能威胁到儿子的人,逐一清出众诚。

2、 保持管理不失衡,将可能的异动扼杀在摇篮中。

明玉是以“以一当十”的天生销售奇才,而柳青在销售中也有他的独门秘籍。他俩一江南一江北,分管两个部门。如果他们如以往电视剧中,可以相互对峙、竞争,甚至互相仇视,对于上司管理十分有利。

但明玉和柳青却是关系相当好,遇事相互商议,在危机时刻可以一致对外,而这样对于上司却很容易被架空。所以,老蒙在江南江北部门,引入一些不懂销售的监管人员,借此削权。

老蒙的这招,就是借助第三方,打破江南、江北通力合作的状况,以此防止他们二人出现二心,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3、 领导自身能力不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其实领导也不是对卸磨杀驴上瘾,而是在管理过程中,不得不实施。比如领导本身能力不足,只是因为机缘巧合上位。

这个状况在《都挺好》中没有涉及,因为老蒙自身能力很强,不存在这个问题,那我们就说说现今职场吧!

不是每个领导都是能力超群,能力不足却又不愿让贤的人比比皆是。有书君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一公司的财务部经理,原是总公司一出纳上位,对于建账、做账实在一窍不通。于是,她就对外招人,因为薪金丰厚,来了不少人才。

但是这些人却没有人干长久,其原因很简单,这位领导经常给出非专业的指导,还拼命压制手下人的成绩。

有书君这一刻很是同情这位经理,在一群明白人面前装明白的确不容易;同时,也很佩服这位经理,毕竟她是很会当领导的人,明白卧榻之测,岂容他人安睡的道理,只是这家公司~唉~

《都挺好》中老蒙开掉功臣柳青,架空苏明玉,其最终目的就是防止他们出现二心,给公司带来损失,让儿子在接手时顺利管理。

对于柳青,他为了业绩铤而走险去改动财务数据、做假账,其行为是不能被原谅的。而且他在职场判读失误,也是本身急功近利造成的,所以只能对他报以同情。

但苏明玉在剧中的请辞,却让人倍感意味深长,面对如父的蒙总,明玉很清楚老蒙将自己摆在集团总经理的位置,其真正目的是让她平稳移交,明升暗降。她最后预言又止,没有说破一切,将这份沉默当作是老蒙对她这么多年的栽培,拂袖而去。

《都挺好》的故事结束了,不论明玉与柳青,再或是蒙氏父子何去何从,在结束的一刻就完结了。而生活中的我们却还有面对,许许多多的事事非非。

但不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保持一份平常心才是解决一切的法宝。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哪些历史人物被卸磨杀驴

说起历史上的卸磨杀驴事件,那么明末大将袁崇焕先后被兄弟二人卸磨杀驴,应该算一个典型人物了。袁崇焕是一个军事才能非常强的人,当时他镇守的关外真的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袁崇焕镇守的关外多次大捷,袁崇焕就好像后金的克星一样,让当时的后金军真是头疼不已。明熹宗执政期间听信宦官魏忠贤挑唆,对袁崇焕作出不公待遇。袁崇焕这个武将也是性情中人,一气之下就辞官回家了,这是袁崇焕第一次被卸磨杀驴。

后来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上台,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崇祯帝。崇祯帝上台后处理了魏忠贤这个祸害,重新启用了袁崇焕。袁崇焕这个人就是干事的人,再次挂帅后也是战功赫赫。可无奈自古帝王多多疑,“己巳之变”后袁崇焕在个别大臣和魏忠贤余党的弹劾下,崇祯帝采用凌迟这种残忍的手法将袁崇焕杀了。凌迟就是从犯人身上一块块的割肉,还不能让人痛快的死去,当时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还拿袁崇焕被割下来的肉食用和泡酒。崇祯这样自断一臂式的卸磨杀驴,也注定了加速明朝灭亡的脚步。

下面小编编了个小故事,是小编曾经遇到过的卸磨杀驴,一些简单感受供大家消遣一下。古代一个驴厂里,一只驴在西驴棚里任劳任怨的工作着,望着冬暖夏凉的北驴棚,再看看自己不着光且冬冷夏热的西驴棚。这只驴并没有气馁,它认为只要面前有石磨,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再累的岗位,为了为顾客服务,为了事业和生存,即使流再多的汗水和泪水,也绝不轻言离去。

这只驴每天接待着挑剔的顾客,这些挑剔的顾客带来的都是难磨的食料,而它并没有将顾客和食料分成过三六九等,而是尽心尽力将这些食料研磨成精粉。虽然偶尔会受到顾客们的打骂和不理解,但它始终没有还过一句嘴,所有的委屈都埋藏在自己心里,因为它认为没有经过细心抽丝剥茧后还解不开的疙瘩。

直到有一天不幸降临在了这只驴身上,驴病了,病得很重!但驴在生死边缘挣扎后,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当驴还在慢慢的恢复当中时,驴的主人却对驴说你不能干活了,你走吧!驴含着泪对主人说,我只是病了,这只是阶段性的,等病好了我还能干。最后无奈之下驴只能祈求主人,让它度过这最艰难的时刻,可主人还是无情的抛弃了它。

驴好伤心,回头看看自己在驴厂付出的艰辛,再想想自己为主人死心塌地做出来的成绩,驴沉默了!它真的不愿面对卸磨杀驴的现实,因为驴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是清凉的!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典故是虚构的

提起中国历史上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兵仙之名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才出一个,以至于韩信都被人神话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所不能、无往不利的神人,就拿韩信首次出手的战役来说吧,很多人就会说到那肯定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闻名于世的还定三秦之战嘛。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是历史,是编出来的故事。

韩信拜将

因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典故是元朝时期说戏曲的人编出来的,是为了让戏曲听起来更精彩、更生动,才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典故强行扣在了韩信头上,事实上还定三秦之战根本就不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元朝尚仲贤戏曲《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意思就是说:表面上在修栈道,以迷惑敌军,实际上军队偷偷地攻打陈仓,说白了,这就是声东击西之计,因为韩信后来在楚汉战争中的表现太过于神奇,所以也把韩信神话了,事实上还定三秦之战韩信只能算个作战参谋,韩信没有指挥作战,也没有直接作战的记录。

褒斜谷栈道

整个还定三秦之战关于韩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就是一片空白,要么被人删除了,要么韩信根本就没参与,只是给刘邦提了战略性的意见,个人更倾向于后者,韩信没有参与。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邦领导的还定三秦之战根本就没有声东击西之计,刘邦的主要目标就是陈仓,而且章邯也把主力布置在陈仓防守,曹参的进攻路线是:下辨--故道--散关--陈仓;刘邦、周勃、灌婴、郦商的进攻路线是:南郑--故道--陈仓;樊哙的进攻路线是:白水--雍县--好畤--郿县。

刘邦大军在陈仓被章邯的主力所阻挡,原本根本无法攻下陈仓,但是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就是范目,这个范目是益州巴人的部落首领,跟随刘邦出汉中作战,范目由于是当地人,知道了一条小路可以绕到陈仓的背后,于是范目率领由賨人(土家族的前身)组成的军队从小路绕到了陈仓的背后,然后范目与刘邦前后夹攻章邯,由此章邯大败,陈仓被攻破,刘邦打进了关中。

栈道

陈仓被攻破,因此刘邦进入了关中站稳脚跟,而章邯只能继续后退,这是整个还定三秦之战的关键,而之所能攻破陈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范目提出一条能绕过陈仓的山间小路,并由他率领少数民族军队到达陈仓背后与刘邦一起击败章邯,这是重中之重,而这与韩信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很多人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当成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情,就是因为:

1、韩信的名声太大了,很多人认为只有韩信才能帮刘邦打赢还定三秦之战,因为萧何也说了,刘邦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要用韩信,所以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套到韩信头上,事实上,压根就没这事

2、元朝的戏曲都这么唱了,也影响了一批人,再加影视作品和宣传,很多人就把这算到韩信头上了,当成历史了。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元朝的戏曲作家也是相当有才华的,所以就根据当时的情况编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来,因为这非常切合实际与当时的现实,刘邦进入汉中时是接受了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所以元朝戏曲作家就把这个考虑进来形成一个典故,事实上,只要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不可能的。

就算汉军真的在修栈道,章邯又怎么会知道呢?八百里秦岭在当里可是崇山峻岭,所谓的栈道,只不过是将木桩打进悬崖里,然后再把木板钉在木桩上,接成一条路,如果汉军只是作作样子吸引章邯,肯定不会修得很多,也就是从汉中这边修,章邯在关中,即使派出间谍来打探消息,也不可能打探到汉中来了,要知道栈道都被烧毁了,他不可能从修栈道的那条路来,只能走别的路来,这样的话,前后打探消息少说也要三四个月,要知道刘邦从进入汉中到发动还定三秦之战总共也只有四个月时间。

刘邦指挥还定三秦之战

所以,从实际上推断,明修栈道也不可能实现,毕竟隔着八百里路,章邯既看不到,又听不到,派人打探消息,更是要花几个月时间,戏曲听听就好,不能当真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另外从韩信本身出发,也知道刘邦用人有一个过程。韩信被萧何追回来推荐给刘邦后,刘邦确实有登台拜将,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但并不代表刘邦就敢放心大胆用韩信了,要知道当时刘邦的年龄比韩信大一倍,而且三年反秦战争中,刘邦都是一路领导打出来的,让一个初出茅庐没有任何经验的韩信率领十几万大军去打仗,换了谁也不敢吧,谁知道韩信是赵括还是吴起?理论强,并不代表实际也强。

韩信

按一般的逻辑来说,刘邦即使任命了韩信为大将军,也是需要实际考察一下韩信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考察韩信的战略行不行得通,再考察韩信的谋略是否行得通,再考察韩信的领兵和用兵能力,最后才敢把军队交到韩信手中,要知道打仗,一失足就是千古恨,几万军队一旦失败,损失可是相当地大的,因此刘邦没有让韩信领导还定三秦之战,是因为韩信还处于考察期。

所以,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是虚构的!历史上并不存在

“狗咬狗一嘴毛”的典故或出处

狗咬狗,一嘴毛

这是民谚,为了顺嘴,省去了主语。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狗咬狗,(不论哪只狗都是)一嘴毛

类似的有:凡迟到者,扣奖金五十;一群人外出没带伞,下雨淋了个一身湿。

《伊索寓言》中哪个寓言故事和兔死狗烹的意思相近

《伊索寓言》中的哪个寓言故事和兔死狗烹的意思相近?

(一只眼睛的鹿):

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它用那只好的眼睛看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用瞎了的那只眼睛对着大海,它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把它射倒了。它将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不幸,我防范着陆地将我最信赖的海这面却给我带来了灾难。

韩信岂不是刚好把美好的未来寄托给刘帮,结果反被刘邦杀害了。

一名即将退休的人,单位卸磨杀驴,我该怎么办

谢谢邀请,有这种心情,只不过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实际上将要离开单位的人,尤其是曾经的干部,这种心态更为敏感,想当初,自己还有一点呼风唤雨的本事,临近退休,或者业已退休,要想得到人的真诚的笑脸都很难了,除非你是个好人,在位时做了好多好事,你即使退了,还是会获得好的评价,而且是出自心里。

怎样解释“卸磨杀驴”为什么要杀它不杀不行吗

卸磨杀驴,是说磨完东西,卸下磨子,就将拉磨的驴子杀掉,觉得留下无用,还是个累赘负担,有比喻将帮过自己的人,事成后就一脚踢开,甚至设法加以祸害之意,是含贬义的,颇有过河拆桥,过桥丢棍之义,更暗指以德报怨,恩将仇报,翻脸无情,上屋抽梯,忘恩负义之人的做法。

一说到卸磨杀驴,就想起那句话,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总给人一种悲愤凄凉感。狡兔死,走狗烹,自古至今,凡此种种,屡见不鲜,早已司空见惯了,谁不自私,谁不现实?无情无义之徒,失信失德,品德低劣者实在不少,见利忘义,见财即贪,为争名夺利,无所不用其极者还少吗?

为人处世做事,应有原则立场,有底线,不应为私利而不顾一切,应有品有德,不应为名利而忘义弃德。更不可如卸磨杀驴般,不知感恩还恩将仇报而忘恩负义又无情。卸磨杀驴者是目光短浅,胸襟狭隘之人,有善始而难善终。凡事总有因果,自古到今,卸磨杀驴者,又有几个能善终而不是恶终?所以,为人做事,还得思前想后,修心炼品立德多行仁善为美。不知感恩,不会报恩,还恩将仇报,忘恩又负义者,一时可能得意风光,但灾祸很快就会降临。人不应卸磨就杀驴,卸磨杀驴者就不想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都有什么

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有:

1、刮骨疗毒。关羽中了曹仁毒箭,华佗查看伤势,用刀刮开皮肉,刮去箭毒,缝好。关羽一面下棋,一面吃肉,一面接受手术,脸上毫无痛苦之色。手术结束后,关羽的手即刻好转,华佗对他赞不绝口。

2、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3、白帝城托孤。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4、三顾茅庐。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军事。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

5、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许多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6、割须弃袍。操起兵三十万,径下江南。权使鲁肃取备,孔明叫备作书于马腾之子马超,令兴兵入关,操不敢下 江南。马岱回西凉告马超以叔父马腾等被曹操所杀之事,又接刘备书信,教其入关,便与西凉太守韩遂及马岱,庞德等计夺长安,直抵潼关。潼关一战,曹操大败,又脱红袍,又割髯,又扯旗角包颈,几乎丧命。操欲渡河遏马超之后,超赶操下船,许褚和渭南县令丁斐救操脱险。

以上就是一些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也都是大家从小听闻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