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儿子继位?据说元朝的大汗和皇帝都秘密葬于起辇谷,哪位大神给详细解读一下_成吉思汗_蒙古_皇帝

本文目录

  • 窝阔台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儿子继位
  • 据说元朝的大汗和皇帝都秘密葬于起辇谷,哪位大神给详细解读一下
  • 蒙古帝国为什么不能征服印度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远门
  • 著名的乾陵和秦陵都被发现了,为何没有元朝皇帝的陵墓呢

窝阔台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继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儿子继位

其实,如果窝阔台一开始就决定把汗位传给长子贵由的话,汗位就不可能转移给拖雷儿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窝阔台一生有个最喜欢的人和一个最不喜欢的人。

(窝阔台画像)

他最喜欢的人,是他的六皇后脱列哥那,他在位期间,几乎所有的政事都要和脱列哥那商量。在晚年的时候,他甚至干脆把政事完全交给脱列哥那,自己专心一意喝酒嬉乐。

他最不喜欢的人,就是他与脱列哥那生的长子贵由。他把王储之位给了他第三个儿子阔出(阔出的母亲在历史上没有记载),而不是长子贵由;在组织西征的时候,他把统帅之位给术赤的儿子拔都,副统帅之位给了老将军速不台,就是不给贵由;当阔出在南宋战场上战死后,他又说要把汗位给阔出的儿子、他的孙子失烈门(那时候失烈门还是个小孩子),就是不给贵由。

一般都是“母以子贵”,或者“子以母贵”。像窝阔台这种,最喜欢母亲,却最不喜欢儿子的,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窝阔台为什么不喜欢贵由?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根据史料进行分析,大约有三个原因:一是贵由长得比较瘦弱,不大像个强悍的蒙古男人。二是贵由有拘挛病。“拘挛”就是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关节经常不能自由活动。《灵枢·邪客》上有记载:“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三是贵由有些意气用事,不够大气。

窝阔台喜欢母亲,不喜欢儿子的糊涂政治表现,就造成他去世后,汗位继承出现了变故。

窝阔台是酗酒猝死的(也有一种说法是窝阔台被六皇后脱列哥那,以及脱列哥那的宠臣兼情人奥都剌合蛮谋害的)。窝阔台去世之前,并没有来得及把他说的,要立失烈门为王储的话,写成遗诏(有一种说法是,正因为窝阔台说了这句话,脱列哥那和奥都剌合蛮才把窝阔台谋害)。没有遗诏,因此,脱列哥那就找宰相耶律楚材商量,说失烈门太小了,是不是立贵由为大汗。

耶律楚材是汉人思维,老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不能改,因此不同意。这时候奥都剌合蛮说,要不,就让太后(脱列哥那)监国,等失烈门长大了再说。耶律楚材还是不同意。奥都剌合蛮怒视耶律楚材,脱列哥那也拂袖而去。

(脱列哥纳剧照)

耶律楚材回去后,便一病不起去世。这样,脱列哥那就名正言顺监国。

史料记载,脱列哥那在监国的五年时间里,政出多门,大肆挥霍国库,造成朝政混乱,财政严重赤字,国家分崩离析。

照理说,脱列哥那在窝阔台时期就一直在处理政事,而且处理得不错,让窝阔台很满意。她应该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为什么单独监国的时候,却搞得这么糟糕呢?原来,她监国的时候,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大肆赏赐宗王贵族。因为蒙古的汗位继承是要选的,虽然老大汗确立了继承人,但还要经过选的程序。因此,脱列哥那其实就是在“贿选”,希望大家能在大会上选他的儿子。

财政毕竟是有限的,要把钱拿出来,大肆“贿选”,钱就不够。于是,脱列哥那就需要她的宠臣兼情人奥都剌合蛮帮她搜刮钱财。奥都剌合蛮是个色目商人,他让脱列哥那采用“包税制”,把全国的税收交给他,由他来承包。接着,又让脱列哥那给他许多空白的诏书,他自己填内容随便发放。这样一来,奥都剌合蛮就大肆搜刮,随便发诏书,搞得民怨沸腾。

脱列哥那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五年以后,她如愿以偿在大会上帮她儿子贵由夺得大汗之位。

贵由得到汗位后,因为拔都没有来参会,很不高兴,借口西征,领兵攻打拔都。但是半道上,自己先去世了(去世的原因,有的说是和他爹一样,酗酒过度猝死;也有的说是拔都派人下毒)。

贵由去世后,贵由的遗孀海迷失监国。海迷失为什么要监国?因为国内有人呼吁把汗位还给失烈门。海迷失不愿意,就效仿脱列哥纳。海迷失是一个更没有政事处理能力的人,她又信巫蛊,同时她的运气也不好,连年灾害。所以,整个国家的人都不满。拔都便在这时候宣布,他要主持开会选大汗,他的候选人是蒙哥,蒙哥是拖雷的长子。

成吉思汗早就和大家盟誓,汗位必须在窝阔台的后人中传递,蒙哥是拖雷的后人,拔都为什么敢以他为候选人呢?因为蒙哥虽然是拖雷的长子,但他又是窝阔台的养子。窝阔台的二皇后昂灰没有儿子,就把蒙哥过继过来当养子。因此,说蒙哥是窝阔台的儿子,也是说得过去的。

(蒙哥泥塑)

再加上拔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而贵由的儿子忽察、脑忽、和忽三人,受他们母亲乱政的影响,支持率又低,因此,在拔都的胁迫下,汗位就从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

我们假设五种情况:第一,如果当初窝阔台一开始就立长子贵由为继承人;第二种,如果窝阔台立阔出为继承人后,不让脱列哥纳干政;第三种,如果阔出去世,窝阔台回头又立贵由为继承人,而不是立一个小孙子失烈门;第四种,如果脱列哥纳监国的时候不挥霍国库讨好蒙古宗王贵族,把国家搞乱;第五种,如果贵由去世后,海迷失不效仿脱列哥纳监国,而是把汗位还给失烈门。只要有任何一种情况成立,是不是汗位就不可能从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了呢?

据说元朝的大汗和皇帝都秘密葬于起辇谷,哪位大神给详细解读一下

起辇谷:元太祖及其后代葬地

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汗国和元朝的历代皇帝都被秘密地埋葬在蒙古高原的起辇谷之地。这个神秘的起辇谷,在元代并没有留下准确的位置。当时,蒙元皇帝的葬地是不让人们知道的。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13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后,其棺从大都(今北京)运往漠北草原,棺木“由建德门出,次近郊北苑。有顷,祖奠毕,百官长号而退”。其后,护送棺木回草原的,均为蒙古臣僚勋戚,外人不能靠近。波斯史学家拉施特的记载:成吉思汗生前就已经定了自己的墓地:“有一次成吉思汗出去打猎,有个地方长着一颗古树,他在树下下了马,在那里心情喜悦,他遂说道:‘这个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适!在这里做上个记号吧!’举哀时,当时听他说过这话的人,重复了他所说的话,诸王和异密(官员)们遂按照他的命令选定了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在“不儿罕合勒敦山”,由兀良罕一个千户守护。这里树木茂密,被称为“大禁地”(也客·忽鲁黑)。以上记载,见于《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是可信的第一手史料。

根据近现代蒙古史学者的考证:“起辇谷”一词,是蒙古语“古连勒古”的雅译,而古连勒古正在不儿罕合勒敦山之南,其准确位置为东经109度,北纬48度,即今蒙古国肯特省曾克尔满达勒一带。以《史集》的记载进一步追寻,为什么成吉思汗选择这里为他的葬地呢?成吉思汗第一次称汗,建立自己的牙帐--斡儿朵,就在古连勒古(起辇谷)地区。起辇谷是一处神圣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蒙元皇帝的秘葬习俗:《元史》卷77《祭祀志》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筋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帘,覆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媪一人,衣新衣,骑马,牵马一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块,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此种蒙古帝王秘葬之俗,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文化,其内容丰富而深奥,值得加以认真研究。在河北省沽源县已发掘出此种安葬方式的贵族墓,以实物的形式印证了《元史》上《祭祀志》的记载。梳妆楼位于河北省沽源县,该楼通高15米,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圆拱形,四面砖砌墙体,表卧砌白灰砖,未灌灰浆,墙厚70厘米。四面均辟门。全楼建筑全部用砖,未用一点木料。早先内有壁画。顶上原有琉璃瓦镶嵌,金碧辉煌,十分壮观。1982年修整时,在楼基附近地下掘出黄绿琉璃瓦,应是顶部饰物。河北沽源境内的元代墓葬建筑“梳妆楼”经考古勘察,已经确定其墓主身份为元代蒙古贵族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梳妆楼”古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元代葬俗、礼制、服饰以及建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它将填补元代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尤其是元代对于外族移民研究的一些空白,对充实完善元代文物和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肯特山不仅山势奇峻,山体漂亮,山下还有奔腾而过、潺潺不息的斡难河。《山经》说:肯特山的每条山脉延绵不绝,一直深入沙漠瀚海北面,气势磅礴,风俗粗犷,性格硬朗。肯特山,又称不儿罕山,位于首都乌兰巴托东侧,有“金色圣山”之称。肯特山所在的行政省,取名肯特省。肯特山历史相当悠久,有历史记载的就达三千多年。肯特山有一块高大岩石,上面镌刻着头顶浮云的“鹿形象”,是青铜时代此地居民留下的图腾,称为“鹿石”,距今已历三千年的雪雨风霜。如今,仍然完美地屹立在神山-肯特山上,图案“鹿形象”清晰可见。

蒙古帝国为什么不能征服印度

蒙古人和印度的交集是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时候。

(蒙古大军)

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大国花剌子模复仇。成吉思汗率领他的大军拿下花剌子模最重要的一些城市,以及新旧都城不花剌和玉龙杰赤,并打死花剌子模的苏丹(国王)摩诃末后,本来也就把花剌子模摆平,要准备撤军了。不过这时候,花剌子模的太子扎兰丁逃跑了,跑到哥疾宁等地,召集了八万人,要向成吉思汗复仇。不仅如此,他还打败了成吉思汗的大断事官失吉忽秃忽的三万人。

这让成吉思汗很生气,因此继续派他的军队向哥疾宁、呼罗珊等地进攻。

成吉思汗在范延城的时候,遭遇到了花剌子模人最强烈的反抗,结果,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孙子木阿秃干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了。伤心愤怒的成吉思汗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在拿下这座城市后,对整座城市进行了毁灭性的屠城,不但杀光人畜,砍光草木,还把房屋全部烧毁捣毁,夷为平地。

接着成吉思汗进攻哥疾宁。扎兰丁虽然有八万人,其实大多是乌合之众,成吉思汗很快就把他这八万人消灭。扎兰丁骑马往印度方向逃走。史书记载,当扎兰丁逃到印度河边的时候,本来无路可走的了,结果战马纵身一跃,竟然驮着他,穿过印度河,逃进印度去了。

(蒙古军队来到印度河边)

这件事给成吉思汗极大的震动,相信神灵的他,感觉扎兰丁似乎命不该绝,所以就有些犹豫。

当时,印度的天气非常闷热,在北方生活惯了的蒙古人,对这种闷热很不适应,同时,因为他们已经出来两三年了,很思念自己的故乡,想回去。军心不稳,这又让成吉思汗起了退兵的念头。

不过,成吉思汗不会轻易放弃,他派他的大将八剌为先锋,给他两万人,让他渡过印度河,去印度境内搜寻扎兰丁。然后他让大军原地休整,准备等大军休整好后,就举兵进入印度。

不过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切。就是在成吉思汗休整完,继续前行的时候,他们在河滨看见了一头巨大的怪兽。这头怪兽是蒙古人从来没有见过的。成吉思汗来了兴致,取过弓箭,正要向怪兽射去。忽然听到怪兽发出一声洪亮的叫声,声音浑厚而亮堂,在山谷间嗡嗡回响。

同行的耶律楚材赶紧让成吉思汗不要射。成吉思汗问为什么,耶律楚材告诉他,这是一头瑞兽!是长生天特意派它下凡,向成吉思汗传递神谕的!

成吉思汗问什么神谕,耶律楚材说,它说的是“汝主早还”。成吉思汗仔细一听,果然像是这个声音。一下就震住了,赶紧下马来,恭恭敬敬地对怪兽磕了一个头。

(印度军队)

说也奇怪,成吉思汗及他的卫士用箭对准怪兽,怪兽毫不畏惧;而成吉思汗下马一磕头,那怪兽像一阵风,忽然就跑得没影了。

于是耶律楚材又对成吉思汗说,这头瑞兽的名字叫“角端”,它的出现,一方面表明成吉思汗是万民敬仰功勋卓著的圣主,同时也是要请他班师回蒙古。

耶律楚材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想借一头怪兽,警示成吉思汗,希望他停止杀戮。不过也真灵,成吉思汗真就停止了向印度进攻。最后,还把派去印度的先锋军八剌也撤了回来。

从此,蒙古人再也没有向印度发起过进攻。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远门

1、汉武帝刘彻;老太后掌权,年轻的刘彻常带一群青年侍从,跑到长安郊外打猎,饿了就跑到农家借宿。这事看似玩,其实收获大,特别是看到了西汉农民的耕种辛苦,亲政后就决心彻底推广铁制新农具,是为中国农业史大变革。

2、宋哲宗赵煦;也是老太后掌权,无所事事;

3、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五年,他祭陵后路过昌平,看到几位农民在耕作,一时心血来潮,就扮做路人甲,和几位农民聊起了家常。不想一聊吓一跳,在农民口中,得知了他意想不到的民生:别看朝廷一直在减农民负担,可农业生产太辛苦,一年到头,也只够糊口而已。隐瞒身份的朱瞻基,更亲手接过农具,学着耕作了一轮,差点没累抽。回朝后,做出了很多有利的政策,为一代明君。

4、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性格活泼,经常和大臣斗争,不讲排场,多次微服私访。还去边疆亲自上阵打仗;(他也是被清朝黑的最狠的一个明朝皇帝)

PS:至于清朝的所谓“微服私访”,我就不提了,信以为真的,都是被电视剧毒害的。

著名的乾陵和秦陵都被发现了,为何没有元朝皇帝的陵墓呢

蒙元统治者还是有陵墓的,目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不就是蒙元第一代统治者铁木真的陵寝吗?

当然,严格来说,铁木真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元朝,他也没有当过皇帝,这座所谓的成吉思汗陵,也只是他的衣冠冢。

真正的元朝皇帝,从铁木真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到被朱元璋推翻的元顺帝(一称“元惠宗”)结束,不算北元小朝廷,不算那些临朝秉政的皇后,元朝总共有十位皇帝。如果把忽必烈前面的蒙古大汗铁木真、拖雷、窝阔台、蒙哥等人也算进去的话,元朝共有十五位皇帝。

(元朝皇帝画像,局部)

这十几个蒙元统治者,都没有正式的陵寝,这是元朝帝王不同于中国其他任何一个朝代的最大特色——死之前不修陵墓,死了以后,密葬,薄葬,让你找不到地方。

按照《元史》和《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的记载,元朝皇帝死后,皇子、嫔妃和大臣要把头发披散下来,把衣服撕破,痛哭流涕三天三夜。在此期间,还要为死皇帝准备一口棺材,这口棺材用一整根楠木制成——将楠木的树枝和树皮砍削干净,竖切成两半,每一半都挖空,挖成两个巨瓢的形状。然后呢?把死皇帝塞到瓢里,合上另一半,再像箍桶一样,用三个纯金的金箍紧紧箍住。将这口既简易又昂贵(金箍当然昂贵)、造型非常别致的棺材运到草原上一个秘密的埋葬地点,挖坑,填埋,万马踏平。冬去春来,那里长出茂密的草来,谁也分辨不出皇帝埋在哪里。

《元史》还记载,死皇帝下葬以后,皇子们要在墓地旁边“烧饭”。比如说,皇帝生前最喜欢吃鸽子,那就煮熟很多鸽子,烧成灰,让他享用;如果皇帝生前喜欢吃猪头,那就煮熟很多猪头,烧成灰,祭奠他那流着哈喇子的鬼魂。

像这样的烧饭祭奠仪式,一般要举行三次:下葬那天举行一次,第二年举行一次,第三年再举行一次。

但是问题来了,埋葬地点极其隐蔽,没有陵寝,没有墓碑,第二年第三年怎么找得到呢?古代文人笔记给出了一条充满想象力的解释:埋葬死皇帝那天,在下葬之处杀死一只小骆驼,让母骆驼亲眼看着。第二年和第三年,母骆驼思念小骆驼,会自动跑到下葬之处哭泣,这样就能找到地点了。

这种解释,完全不符合骆驼的生物学特性,应该是一种荒诞不经的传说。

我估计,元朝人埋葬皇帝时,肯定会留下一个秘密的标志,以便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过来烧饭。三年过后,再把标志去掉,任凭死皇帝和他的楠木棺材在地下化为粪土。

对了,那楠木棺材外面不是还有三道金箍吗?金箍可不会坏掉,它们会在地下保存几百万年而不腐朽。假如将来我们要寻找元朝皇帝的埋葬之地,肯定要从这些金箍来着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