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愤怒!男子暴打妻子:没有合法的暴力,只有最恐怖的因果_妻子_暴力_丈夫

作者 | 燕子女侠

合法的暴力,要么是维系和平的必要存在,要么就是最大的恐怖因子。

去年,我曾连写了好几篇关于家暴的文章,评论区的两类读者留言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类,是曾遭遇过家暴的读者,回忆她们经历过的绝望和痛苦。

而另一类,则是宛如沉疴宿疾般的“受害者有罪”论。

如“先想想为啥挨打......爱之深才恨之切”。

又如,“一个巴掌拍不响,见过梦幻西游里悟空打唐僧吗......过过夫妻生活的人都知道悟空为什么要家暴师傅”。

展开全文

看到这些留言时我就在想,建立反家暴的共识,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打人是犯法的,但打妻骂女却可以酌情讨论甚至得到共情;

打伤别人要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打伤家人更多的却是调解处理,这或许就是离我们普通人最近的“合法暴力”。

这么说其实也并不准确,毕竟《反家暴法》已经出台7年,但从现实来看,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4月9日,杭州街头。

一男子用脚狂踹一女子的腰背和头部,模样狠厉表情狰狞,仿若面对的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女子毫无还手之力,趴在地上失声痛哭。

路过的大哥看不下去上前制止,斥责男子“打女人算什么东西”,男子不管不顾,仍旧试图继续施暴,后被多名路人一起拦了下来。

女子被一好心人扶到车上休息,直至警方赶到。女子哭着表示,男子是其丈夫,打人是因为喝多了酒。

后续会如何处理不得而知,但女子暗含维护的表态来看,大概率会遵从“惯例”,和解了事。

事实上,近来曝光的家暴案例并不少,有些甚至还很严重。

比如数月前发生的汕头男子当街暴打妻子一事,从流出的监控视频可以看到,男人下手十分毒辣,已经到了把人往死里打的地步——

先是将妻子举起,重重摔下地面。

接着用脚大力踩踏妻子头部。

脱下拖鞋对着妻子脸部反复使劲扇打,随后再次抱摔,重复行使暴力。

发泄一通后,男子扬长而去,其女儿赶到现场,扑向昏迷在地人事不省的母亲,慌乱地向路人哭喊求助:“快点叫救护车,我妈不行了。”

后来,当地警方发布了情况通报,确认两人系夫妻关系,妻子刘某利在医院接受治疗,伤情已无大碍,丈夫王某星已被拘留,案件正在依法办理中。

案件的最后结果如何,王某星有没有按照故意伤害罪惩办,至今没有公开信息。

但从通报中“琐事”“口角”“无大碍”等弱化暴力性质的措辞中,不难感受到警方的潜在态度。

没有下文就是最终结果,在家暴类案件中,并不让人意外。

尽管我们一直在呼吁“反家暴”,但让反家暴成为社会共识,是一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为什么很多家暴悄无声息地就被遮盖过去了,亦或者说,为什么受害者和旁观者对于“家暴”的容忍度都那么高?

总结起来,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缺乏有力的司法支持和及时有效的救济渠道。

毒妻翟欣欣逼死程序员老公,为什么引发那么大的愤怒和声讨,因为婚姻本该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但却成为了别有用心的贪婪者将伴侣敲骨吸髓的吸管。

同理,对施暴者来说,婚姻也并不是幸福的容具和载体,而是可以供其肆意发泄而不必受到公允制裁的保护台。

还记得写下四万字遗书的宁顺花吗?

从2016年到2021年,湖南80后女子宁顺花先后四次到当地法院起诉离婚。

她的丈夫嗜赌如命且长期家暴,因家暴行为曾经三次被拘留,宁顺花两次被下发人身保护令。尽管如此,四次起诉离婚均被驳回。

丈夫威胁她说,一旦离婚必将进行报复行动。但铁了心的宁顺花写下4万字遗书,每次出庭都带在身上,以防不测,最后终于在第5次起诉时判离。

这起案件非常典型,一个证据确凿的、长期施暴的丈夫,想要与其离婚都如此艰难,更遑论让他承担法律责任?

其他那些没有人身保护令的受害者,她们的呼救声又有多少人能听到呢?

第二,没有开明的舆论环境。

家庭暴力也是暴力,家只是前缀和形容,而不应该是免罪金牌。

但在现实情况中,人们常常会将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亲密关系更是成了暴力最有力的保护伞。

去年,一段关于“一对母女被一名雨衣男强行拖拽进屋”的视频,曾引发巨大关注。

视频刚曝光出来时,网友们都很担心,但随着前因后果被查明,舆论立刻变得撕裂起来。

“雨衣男和被害人原系夫妻关系,复婚不成,心生报复”,于是他蹲守在女子家门口,当着孩子的面将女子暴力拖拽进屋,强奸了她。

网络上,原有的对于年轻妈妈的担忧,以及对雨衣男的指责一时间全都减弱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夜夫妻百日恩”“都是一家人,为了孩子没必要报警”等圣母论调。

这代表了一种普遍观念——

女性遭受家暴后,亲友往往都会秉着“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的心理,去做和稀泥的老好人,劝被害者隐忍,而实际上间接做了施暴者的帮凶。

加之一些旁观者亦会传出“肯定是那女的做错什么了”等充满诛心恶意的风言风语,有了“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压力,女性更加不敢逃离家暴。

毕竟,棒子都没打在他们身上,他们也不会真的去考虑:生活在一个长期目睹家暴的家庭,对孩子真的是最好选择吗?

女性无法逃离家暴,还有第三种原因,不算普遍,但也有一定代表性,即:根本没有自救之心。

关于当街家暴,曾出过这么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2020年的一天,一个男人在大街上将妻子击倒在地,拳打脚踢,妻子大声哭喊。路过的吴先生看到这一幕,挺身劝和,岂料男人打红了眼,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他动了手。

吴先生本能还手,原先还躺在地上哀嚎的妻子一看,这还了得,一个鲤鱼打挺爬起来,就跟丈夫统一了战线,把吴先生打得头破血流。

警察到场后,这名妻子还告状说:“是他(吴先生)欺负我!他欺负我!”

面对如此妻子,除了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只能说,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人身在苦中不觉苦。

去年年初,西安一女子被丈夫暴打的视频曝光,视频里,丈夫抡圆了胳膊对妻子的头部施展连环暴击,一旁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女子写了一篇长文,历数丈夫种种忘恩负义,瞬间登上热搜,引万千网友愤怒。数日后,警情通报出来,“相互谅解”成了最大亮点。

人们再拐回去细品那篇小作文,才恍然大悟:

“当时看了女方发在网上的小作文,虽然全篇都在控诉丈夫对她不好,但没有一句话、一个字,是要求离婚的。相反,她会放出这个视频,就是想利用舆论,阻止老公跟她离婚。”

呼啸的拳头,成了夫妻俩情绪上头习以为常的切磋。

唯一当了真,并留下淤青的,竟是一旁声嘶力竭哭喊的孩子。

明星小S被家暴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在一次直播中,她的女儿捧起小S的脸,稚气地问:

“妈妈这里疼不疼?让爸爸打坏了。”

她的三女儿,在6岁生日时,笑容满面又郑重其事地,许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愿望:

“我想我们三个,永远永远永远,不要结婚。”

我不知道她的父母在听到女儿的愿望后会有什么感受,心酸也好,懊悔也罢,但可以肯定,女儿们以后要目睹的家暴,并不会因此而结束。

因为仅凭良知,无法制止。

家暴里有两种伤,一种是看得见的皮外伤,一种是看不见的心伤。受伤的人,除了受害者,还有目睹一切的孩子。

孩子在家暴中长大,终其一生都会笼着阴影带着伤痕,人生观、婚姻观也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大撕裂。

婚姻里的暴力是不是暴力?有亲密关系是不是就可以对暴力网开一面?在孩子受到的影响和伤害面前,这些无稽之谈、渣滓之观根本不值一辩。

畸形的家庭关系中,“不愿成为你”已经是孩子的最好结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是最恐怖的因果。

哪怕是为了下一代,反家暴也必须推进到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