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广生堂披露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86亿元,同比增长4.14%,与去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全年研发费用1.85亿元,同比增加1.16亿元,若剔除研发费用影响,公司业绩将“扭亏为盈”。
2022年公司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抗新冠药物泰中定(泰阿特韦GST-HG171片联合利托那韦片)快速从临床前研究推进至II/III期临床,导致研发费用显著增加。
短暂的亏损,这是创新药企转型的必经之路,目前原研创新药的平均研发时间是10年,其中的难点之一是研发成本昂贵,因此难住了很多创新药从“0到10”的脚步。这也意味着未来“资本需要改变策略,放宽视野,开始做长线投资”。
创新药的崛起之路
2022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外部客观环境影响叠加国际战争和通胀压力,医药行业在变革中加速突围。2023年,线下放开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奋斗之路上的“首要任务”。
这其中蕴含的能量,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与广生堂的企业愿景、使命不谋而合。
广生堂深耕肝脏健康领域与抗病毒领域,构筑了以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和保肝护肝药物为核心的产品矩阵,拓展了心血管、男性健康等领域产品,同时还布局了肝脏健康全产品线以及抗新冠病毒领域产品。
目前,公司产品管线涵盖仿制药+高端仿制药+创新药,仿制药抗乙肝病毒产品2019、2020年相继中标国家集采,随着集采影响逐步释放到位,收入占比趋于稳定。另外高端仿制药方面,公司在研重磅仿制药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等作为后续增长着力点,助推公司业绩拐点来临。
创新药的积淀并非一日之功,自然亦非短时间可破。石药集团是与恒瑞医药都是走在创新转型的两家传统药企。一家市值近千亿,一家市值三千亿,虽诞生地域不同,但都走在“仿转创”路上,亦经常被投资者一同对比。
石药集团蔡东晨的个人危机意识很强,在公司营造了“不创新就得死”的生态氛围,正因如此,蔡东晨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在争议里是否坚守,是考验企业家对于转型战略是真正要执行还是仅仅说说而已。
为顺应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广生堂敏锐的眼光较早就开始布局创新药研发,把握时机主动加大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八年来,步履不停,创新不止。
自2015年上市以来,广生堂就明确向创新药企转型,并于2016年起陆续启动多个肝病、抗病毒领域的创新药研发,与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合作研发多个全球一类创新药,截至目前,公司已陆续在抗新型冠状病毒、实体肿瘤、临床治愈乙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领域立项研发六个创新药,且均已获批临床。
展开全文
其中,公司GST-HG171处于II/III期关键注册性临床试验阶段,GST-HG141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具备先发优势。
创新药仍然是药品领域最有潜力的赛道之一,市场持续扩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1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约9,470亿元,占医药市场总体的59.5%,2030年预计增长至20,584亿元。
创新药二线梯队中,公司创新药研发投入力度在可比公司中居于相对领先地位。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747.18万元、6,898.95万元和18,546.27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2.88%、18.62%和48.08%。
基于广生堂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实力的“与日俱增”,公司创新药生态正走向成熟,释放“好公司”潜力,不断触摸新药研发的新高度。
在研管线蓄势待发
目前,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创新药知识产权布局,已在创新药市场抢占了一定先机,具备先发优势,正逐步打造属于广生堂的专属护城河和核心竞争力。
2021年,公司积极承担药企社会责任,快速开发推动抗新冠病毒口服药GST-HG171。由GeorgeZhang(张玉华)博士和JohnWei-ZhongMao(毛伟忠)博士共同带领的创新药团队,在创新研发中已取得多项突破和成果。
随着中国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化,科学家团队成为创新药发展的支柱。公司及创新药控股子公司广生中霖首席科学家毛伟忠博士具有超过25年临床前研究和新药商业化经验,管理、筹备超过18个INDs和2NDAs,全面负责公司全球创新药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运营,将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广生中霖总经理GeorgeZhang(张玉华)博士具有丰富的创新药研发、产品管线布局和扩展的经验,历任惠氏制药Wyeth免疫和炎症部研发主持科学家和项目主管、TheProcter&GambleCompany药物研发主任科学家和项目主管、Allergan药理总监、CorbusPharmaceuticalsHoldings,Inc.资深总监、国内创新药企首席科学官兼总经理,曾在“Nature”和“Cell”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
报告期,公司研发人员112人,较2021年增加23人,同比增长25.84%,主要原因为公司加大创新药的投入,特别是GST-HG171项目,从立项快速的推动到临床II/III期。
作为国产自主可控的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口服新药GST-HG171,在多项临床前试验和研究者发起的IIT临床研究的表现优于辉瑞口服药Paxlovid有效成分,目前正在快速推进II/III期无缝设计的关键注册性临床试验,有望年内获批上市,实现公司创新药“零”的突破,也为国人提供优效优价的更好选择。
2015年,公司提出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登峰计划”:通过GST-HG131/GST-HG121、GST-HG141及现有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多靶点联合用药,是国人提出的具有清晰完整设计思路的药物联用组合治愈方案,给临床治愈乙肝带来新希望。我国是“乙肝大国”,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治愈解决方案。
GST-HG141系核心蛋白调制剂,能有效削减HBV cccDNA,是全球 First-in-class的MOA II型乙肝核心蛋白调制剂,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全球尚无该靶点药物上市。
GST-HG131系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属First-in-Class全球领先项目,已于2020年9月1日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此外,GST-HG121项目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已于2022年7月成功入组。
值得一提的是,实体瘤管线方面,公司c-Met靶向新药GST-HG161是独特的高选择性靶向抑制药物,自主创新结构全口服小分子化药。研究发现,c-Met抑制剂可能不仅对肝细胞癌有效,也可能对胃肠癌、肺癌等有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治疗新药GST-HG151的Ⅰ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已于2022年3月11日成功入组。GST-HG151不仅对NASH引起的肝纤维化有效,而且可能对乙肝病毒及化学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纤维化有效。截至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均没有批准可用于NASH的治疗药物。
因此,针对NASH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据预测,一旦相关针对NASH适应症的专利药物获批上市,到2025年其用药市场将超过150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
机构投资者认为,创新药基本面出现边际转好,真正具备临床价值和进度领先的产品有望强化市场优势。市场资金对风险和潜在收益都较高的创新药资产偏好将增强。随着市场端流动性回归,公司投资价值将显现。
方正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时点,A股、港股创新药板块具备较强投资价值,从细分领域看,A股、港股创新药细分板块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以此管中窥豹,资本的春天,也是创新药的春天。
肝脏健康全产品线的“绝对王者”
2022年1月30日,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
经过二十余年在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的精耕细作,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五大抗乙肝病毒临床用药,并且全部通过一致性评价。另外,恩替卡韦在全国市场销量,市占率第一。
随着诊断率的不断提升,抗病毒类乙肝用药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乙肝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030年的723.3亿元,2025-2030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8%的高增速水平。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在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临床治愈乙肝等领域战略布局,填补行业空白。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产业并购等方式,公司已覆盖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癌、保肝护肝等肝脏健康全产品线的布局。
谈及保肝护肝类药物,不得不说天然“护肝草”——水飞蓟。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兴药业是国内较大的水飞蓟制剂生产企业之一。
中兴药业水飞蓟宾葡甲胺、益肝灵片、复方益肝灵片等药品继续被纳入2022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除在传统的保肝护肝领域受欢迎外,其在联合用药领域的保肝护肝作用也逐渐被发现,近年来在抗结核、精神病治疗领域等多项疾病的治疗方案中开始联合使用保肝护肝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9-2022年,公司保肝护肝类药物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毛利率分别为79.35%、79.83%、80.55%和79.73%,毛利率较为稳定。
根据年报披露,公司主要以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和保肝护肝药物销售为核心,2022年公司抗乙肝病毒药物营收1.55亿,占营收40.20%;保肝护肝药物营收1.78亿元,占营收46.12%。
公司仿制药是比较稳健的赛道,但创新药研发管线才是广生堂是长期成长的最大动力。在多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创新药今年或将迎来快速发展,且行业投融资景气度有望回暖。
为进一步保障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及加快创新药研发进程,广生堂积极推动子公司广生中霖的增资扩股,截至目前,广生中霖已完成2.2亿元融资,为后续创新药临床试验推进打下基础。
同时,广生堂已启动2023年度非公开发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真正获得资本青睐的企业往往可以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或者差异化的创新。
论创新意愿,公司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登峰计划”、针对NASH适应症的新药、c-Met靶向新药都具有开发前景,算是公司迈入创新药领域的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当以历史的眼光对现实进行长距离观察,会发现创新药占中国整个医药市场比重仅为9%,而日本、德国超过50%,美国更是达到77%。这或许就是广生堂创新药遇到最好的时代。
未来公司将坚持通过以仿哺创、仿创结合方式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坚持内生式增长为主和外延式拓展齐头并进。
浩悦资本李逸石说,“千万不要以为仿创结合是一个贬义词,我认为仿创结合恰恰是降低研发风险,满足中国临床需求的最佳方式。”
广生堂的转型有两条路线,其一是为了应对集采,仿制药药品向高端、高技术壁垒,开发难度大的方向转型。另外就是向创新药转型,布局6款创新药,包括抗新冠药物GST-HG171、乙肝治愈药物GST-HG121/131/141,还有抗纤维化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创新药GST-HG151,以及肝癌创新药GST-HG161。目前来看,广生堂转型之路已渐入佳境,期待创新之花尽快花开结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