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睡眠,从拥有好情绪开始 凯茵CHROGENE5-HTPamp;GABA复合胶囊_睡眠_失眠_匹兹堡

今天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生理功能,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心理压力持续增加,加之互联网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冲击,导致出现睡眠障碍的人数日益增多,失眠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并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如今控制失眠患病率、提高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已经纳入国家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根据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报告显示,人们普遍存在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失眠等问题,睡眠质量差、醒后易疲惫、易困乏是人们最直观的睡眠障碍症状。高达80%的受调者存在睡眠困扰的情况,76.5%的受调者存在失眠问题,轻度失眠人群达到68.2%。在不同人群上,青年和中年人群失眠现象更为严重,占比分别为82.3%和84.3%,女性失眠情况略高于男性。从睡眠问题就诊量数据来看,老年人睡眠问题最多,约占总睡眠问题就诊量的35.3%,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群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自身携带基础疾病比较多,睡眠问题最突出。

白皮书显示,国人匹兹堡睡眠指数,已经从5.6变为7.2,全民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已经从“正常”跌入“睡眠障碍”。其首度揭示了全民免疫背后,疫情给国人健康尤其是健康睡眠带来的深刻影响。新冠康复后,65%国人感觉当前身体比感染前差。与此同时,感染新冠后的国人,60.4%存在睡眠障碍症状,其中“易疲惫/易困乏”占比34.6%。睡眠问题的愈演愈烈也进一步唤起了人们对于睡眠健康的重视。白皮书显示,87.9%的国人在新冠后更加关注睡眠健康。其中,66.1%认可良好睡眠能提升免疫力,59%认为睡不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熬夜的危害

展开全文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收入越高睡眠越少。数据显示,熬夜是年轻人最大的“睡眠杀手”。主动熬夜型——玩手机、追剧、打游戏、聚会、饮酒等,被动熬夜型——精神压力、情绪郁结、不合理用药、环境嘈杂、开灯睡觉等。

从内分泌角度看,23点以后睡觉就算熬夜。长期熬夜会导致白天困倦、易疲乏,使人长期出于应激状态,表现为焦躁、紧张、焦虑,引发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差或失眠,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代谢紊乱,增加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癌症等的发病风险。

如何改善睡眠

今年的“世界睡眠日”刚好是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代谢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肝郁、失眠等问题。

如何改善失眠:

1、了解失眠原因,比如是否是焦虑、压力、白天睡得太久、基础疾病造成失眠加剧等等,对症改善。

2、每天准时起床和准时上床睡觉,形成有规律的生物钟。特别是节假日,不要熬夜和早上赖床晚起。

3、如果因为午睡后造成晚上入睡困难,尽量不午睡或者减少午睡的时间。

4、睡觉之前,在床上不做和睡眠无关的事,如进食,看小说,看电视,长时间刷抖音等,以免大脑和胃太兴奋。

5、入睡前洗个温水澡,利于快速入眠。

6、在入睡前一小时内,不喝带兴奋性的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奶茶等。如果自己对某一成分敏感,建议在白天也不要摄入。

7、入睡前几个小时,可适当散步、慢跑等,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8、调节心态,把大脑放松。睡前不要思考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尽量不纠结,不焦虑。

9、适当的通过外在条件改善,比如舒适的寝具、补充情绪类、助眠类保健食品等。

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如果有兴趣测试,关注凯茵CHROGENE。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