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绵之,“王氏医术”第19代传人,被誉为“方剂学大家”_方剂学_方剂_中医

王绵之,1923年出生,是江苏南通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绵之是江苏“王氏医术”的第19代传人。其父王蕴宽是南通地区家喻户晓的名医,享誉全国各地。受父亲的影响,王绵之从小酷爱中医,有志继承家学,经过中医启蒙之后,15岁正式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出诊理症,深研中医传统典籍,不仅积累了丰富中医理论和中药学知识,而且非常熟悉药理药性。1942年,19岁的他就可以独立应诊,因屡治重症,声名鹊起。

1955年,王绵之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培训一年,由于成绩优异,经验丰富,被留校任教,并独立筹建方剂教研组。人员齐备之后,却遇到了难题,原来方剂学国内都没有教材,于是这个重担就落到了他的身上。经过辛苦努力,国内第一部方剂教材《中医方剂学讲义》就此问世,从此他一生都与中医方剂学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由于在方剂学领域非常权威,1957年,卫生部抽调王绵之到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并担任方剂教研室主任。

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王绵之关于中医方剂学的理论逐步成熟,并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中医学科。

从方剂学教研组的成立,到《方剂学》教材的编写,从方剂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建立到全国方剂师资高研班成立,无不倾注了王老的心血。如今,王绵之教授一手创建的方剂学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被誉为“方剂学大家”。

展开全文

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医药保健用于我国的航天工程领域。2005年 ,中国航空航天局慕名找到 84岁的王绵之,希望他对执行航天任务的聂海胜和费俊龙两名航天员的身体进行调理。

虽然年过八旬,但是王绵之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3个月的奔波,顺利将两位航天员的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当年10月,当聂海胜和费俊龙顺利完成任务回到地面后,王绵之立即赶到现场,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根据飞行前后两人身体机能的变化,查看功效,总结经验,证明中医药确实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王绵之比较擅长用阴阳对立的观点指导用药组方,把一些性味和功效完全相反的药物一起使用,不仅可以消除不利于治病的作用,而且提高了药效,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多年,王绵之出版了大量的医学著作,主要有《中医学概论》《汤头歌诀白话解》《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等多种著作。特别是《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是全国方剂师资进修班的指定教材,目前已经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而《汤头歌诀白话解》是王老在1960年编写的,60年来一版再版,累计近千万册,被誉为“打开中医宝库的钥匙”。

注: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