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是怎么炼成的:秦皇铸骨,汉武画魂,镇之清净_的人_帝国_始皇

大一统向来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事情,可是大一统并不是什么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与生俱来就有的,也不是说只要把中国大陆统一一次,那么以后统一就会成为常态,公元八百年的时候,一代天骄查理曼大帝也曾经短暂统一过欧洲,可是查理曼大帝死了之后,帝国马上就四分五裂,欧洲人并不是没有经历过统一,只不过他们并没有珍惜那个千古难逢的机会,构建统一欧洲的政治文化骨架。

秦皇铸骨

谁都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的一统天下,可是统一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东西,老百姓也好精英也罢,都对统一无所适从,特别是那些社会精英,他们压根就不能在新社会里头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秦朝末年的两个重要反秦人物陈余张耳,他们本来是信陵君手下的门客,信陵君死了之后,他们继续在别的贵族手下混饭吃,现在秦来了,贵族不许养门客了,他们两个马上就成了无业游民。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己的定义是,我是赵王的人,我是姓信陵君的人,我是某某贵族的人,我是田姓王族。反正我不是老赢家的人,更不是秦政府的人。他们害得我失业,他们对我没有任何恩德。我凭什么要认可他们。这些社会精英虽然只占社会上人数的一小部分,可经不住他们有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啊。秦帝国分封郡县之争就是这种社会现状的反映,只有分封制才能叠床架屋创造更多体制内的就业岗位。

展开全文

这么多的社会精英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安置,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是社会的炸药包。安置的办法一共可以有两个,第一个办法是把六国遗留下来那些老少贵族全部杀掉,然后拿他们的土地财产收买这些无业精英,秦始皇没有选择这条路,不然项羽也不可能满世界蹦哒。

第二条路就是打造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把大一统兑现成红利,秦始皇选择了这一条路,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修长城、修灵渠、统一思想。这些都是大一统的必备要素。想要统一思想就一定会给人们造成非常强烈的不适应感,想要完成那些大工程,就必须要调集足够多的社会资源,前期投入非常巨大。

秦始皇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他的郡县制车同轨等措施成功地打造了大一统帝国的骨架硬件,但是焚书坑儒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一切的代价就是以秦自身作为祭品。铸骨已成,画魂难期。

镇之清净

继承秦帝国的是汉王朝,刘邦面对的局面相比秦始皇轻松了不少,秦始皇父子俩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光了,还把自己作为了祭品,才给刘邦留下了这么一副骨架,可千万不要以为刘邦就能够躺在蜜罐里,安心享受秦帝国的遗产,没那回事。

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上对大一统帝国的认同问题,天下就会到处都是烽火狼烟,秦始皇所遗留下来了这份红利就不能够兑现。更要命的是,秦的横征暴敛使得人们对大一统帝国完全没有好印象。

刘邦给出的答案就是开历史倒车。汉承秦制,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的那些地盘,都归中央政府统辖搞郡县制,这些地方经过大秦帝国统治了一百多年,早就已经认可了这套制度,所以秦朝末年造反的人全都是人来山东六国故地的人,山东六国搞分封制,分封制叠床架屋,中央有丞相,王国也有丞相,这不是凭空多出一个就业岗位吗?我从思想和利益上安抚你们。

作为回报你们要认可天下姓刘,这一点很重要啊,以后的七国之乱,那就是老刘家内部的家务,不是什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问题,你们别插手。除了首恶吴国,其他诸侯国都被保留下来。所以七国之乱,才会几个月就被搞定。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一个好印象,由于秦始皇把该修的工程全都修完了,西汉政府在赋税徭役的问题上面就没有秦政府那么大的需求,再加上,连年战乱留下了大量无主荒地,汉朝政府给每个百姓授田100亩,三十税一。朝廷内部执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国策,在对外关系上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军队只守不攻。

政府精简官吏,王室节制开支 ,哪怕是在吕后统治时期,那也是,政令不出淑房而天下晏然。汉文帝更是修露台的钱都不舍得出,他最宠爱的慎夫人都不能够穿拖地的长裙。朝廷那是拼了老命的让利于民啊!成果是丰硕的,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汉武画魂

一台电脑光有硬件是不够的,还得有软件才能打游戏啊!这个重任落到软件工程师汉武帝身上。

托老祖宗的福,无数老百姓受益于大汉王朝治下的和平,司马迁还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头开出了一个福布斯排行榜,什么钢铁大王,盐业大王,畜牧业大王通通冒了出来。几十年时间里,新生的一代,早就没了战国的记忆,你再让他们去造反他们就不会搭理你了。认可了你,他们才会愿意平心静气地听你说话。

既然你们都已经认可的老刘家的统治,也认可了大一统的合法性,那么接下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大一统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阐述,他们就会听。只要把这种东西植入老百姓脑子里,那么它就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很自觉地去维护它。这样一来,大一统的魂,不就有了吗?

接下来干的就是一些收尾的工作了,大功告成,分封制已经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但是受益于分封制的人很多,他们在汉武帝改革的过程中可造成了不少的阻力,为了反对儒家,淮南王刘安出版了著作《淮南子》,核心思想就是无为而治,坚持老祖宗的那一套,一百年不许变。汉武帝对付他们的招数就是推恩令,我们都知道推恩令从家庭内部瓦解了诸侯王的抵抗意志,可这还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

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即使那些受益于分封制的精英们明明知道推恩令就是冲着分封制来的,可是对于他们来说,也只能是痛并快乐地接受,因为春天又来了,就业岗位又要增加了,当他们分解成一个个小诸侯国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办法对汉朝政府造成威胁,汉朝政府也就可以用上百年时间耐心的一个一个收拾他们,而不至于造成激烈的反抗。这真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