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吴三桂是汉奸?安禄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唐玄宗宠臣的_乾隆_贰臣_明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逆臣传 乾隆 贰臣 明朝

本文目录

  •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汉奸
  • 安禄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唐玄宗宠臣的
  • 既然吴三桂是汉奸,为什么不能说曾国藩也是汉奸呢
  • 乾隆敢把洪承畴打入《贰臣传》中,却为何不敢动范文程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袁崇焕平反
  • 爱情价更高当年吴三桂不与李自成联手反而降清,真的只是为了陈圆圆
  • 乾隆为何编著《贰臣传》吴三桂为何没有入选
  • 明末投清诸臣中,为什么洪承畴和李永芳被列入《贰臣传》,范文程和吴三桂却没有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汉奸

吴三桂是汉奸,这个“汉”是因为大明王朝的掌权者是汉族,吴三桂也是汉族人,吴三桂出卖了汉族的利益。中国自古讲究的是忠臣不事二主,这个“奸”就是指他是一个不忠不义的奸臣。

在《辞海》中对汉奸一词有这样的解释: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也就是说在古代,汉奸一词是在汉族人当中使用的,凡是出卖了汉族利益,就会被称为汉奸。而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出现,致使汉奸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因为中华民族各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汉奸就变成了“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所以说,吴三桂出卖了当时汉族统治者,出卖了汉族的利益,依照“汉奸”一词当时的释义,吴三桂是不折不扣的汉奸。

安禄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唐玄宗宠臣的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说起大唐王朝,有太多的故事和人物可以说,比如位列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的杨玉环。

这位美女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也是因为这位美女的一生和两个有名的

男人关系匪浅,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另一个是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

唐玄宗因为杨贵妃不理朝政,开启奢靡之风,安禄山因为杨贵妃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这两个男人都是因为杨贵妃才能惺惺相惜,走到一起。

难道,在我国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是因为杨贵妃才那么信任安禄山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唐玄宗为何会如此信任安禄山,以至于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他都未能觉?

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禄山的原因无外乎以下这几点内容:

1、安禄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禄山成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他父亲去世的

早,安禄山母亲改嫁,他从小寄人篱下,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他不喜欢自己的家庭,

为了生存,他也只能伪善的过活。

他能言善辩,精通六国语言,贩卖人口(牙郎),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养成了察言观色的

本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后来,他投身军队,因为自己能说会道,骁勇善战,又谦恭

有礼,深得领导喜欢,后来被张守珪收为义子。

因为官员都喜欢他,他通过厚礼贿赂,一步步博得官员的信任。再加上他对杨贵妃礼遇

有加,唐玄宗便让杨贵妃认他为养子,因为安禄山总能投唐玄宗所好,所以,他最终博

得唐玄宗的信任。

2、安禄山极具表演天赋。

安禄山虽然生的憨厚,但是,他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只可惜唐玄宗被蒙骗了。

安禄山为人极其精明,但是,他在唐玄宗的面前,总是一副憨厚、傻乎乎的样子,让唐

玄宗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安禄山更是通过李林甫和杨贵妃来间接的表达自己的

憨厚和忠心。

久而久之,让唐玄宗认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实人。

这样一个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又无公害的憨厚老实人,别说是文武百官了,就是唐

玄宗也抵不住他的诱惑呀。

所以,他才能获得唐玄宗的信任。

既然吴三桂是汉奸,为什么不能说曾国藩也是汉奸呢

吴三桂是汉奸,这是确定无疑的。吴三桂出身于辽西将门,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均是明朝总兵级别的高级武将。他最后也被崇祯授以宁远总兵、平西伯的高位和爵位。但是,崇祯17年,闯王李自成围攻北京,崇祯召吴三桂勤王救援京师。他知道大厦将倾,慢吞吞的退到山海关,以观形势发展。

(吴三桂画像)

李自成多次招降,吴三桂几度犹豫下,实在无路可走,便答应投诚。但是当他听说在京师的吴襄被抓、爱妾陈圆圆被闯王手下第一大将刘宗敏虏去后,冲冠一怒为红颜,便主动派人联系关外的满清睿亲王多尔衮,预借兵剿匪。多尔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马上亲自率八旗精锐赶赴山海关,等待李自成大军的到来。

李自成亲率主力大军远征吴三桂。危机时刻,吴三桂亲自夜会多尔衮。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并封他为平西王。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

自此,吴三桂跟随满清南下,屠杀了千千万万的反抗满清统治的汉族人民。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攻下云南。顺治十八年(1661年),师出缅甸,擒杀南明最后的皇帝永历帝。

吴三桂背叛了本民族,充当了满清的刽子手和“带路党”;背叛了大明,擒杀了大明皇帝。他不是汉奸,谁是汉奸?

而曾国藩呢?恰恰相反,他不是汉奸,是受后人敬仰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出生之时,大清的统治已经稳固。满清也早已接受了儒家传统文化,主动融入了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曾国藩和当时所有人一样,都是大清人,也是中国人。当时的大清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大清。虽然曾国藩镇压了汉族为主要力量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捻军起义,但是这是内战,根本谈不上汉奸。

乾隆敢把洪承畴打入《贰臣传》中,却为何不敢动范文程

有资格进《贰臣传》的只有一种人,就是在明朝当过官后来降清的汉族官员。这个政治目的很明确,就是给当朝的文武百官树立一个反面典型,进行道德教育,告诫大家不要背叛清室,遵守儒家的处世准则。并不是说只要在后金当过官的就要写进去。乾隆主持编写《贰臣传》,反映乾隆本人是深受儒家学说熏陶,对君君臣臣这一套那是非常重视的。范文程本来就没在明朝当过官,他是辽东沈阳人,沈阳还属于明朝时他不过是个秀才,很早就投靠了努尔哈赤,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官至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谥号文肃。能在核心领导层做官而且有谥号,可见清朝统治者当时对他的态度。其实不光范文程,汉八旗们也都没有写进贰臣传,蒙古人更是一个也没有。在旗人看来,汉八旗,蒙八旗都属于自己人,算不得什么贰臣。

《贰臣传》分甲乙两编,甲编为投降清朝,有卓越功勋的汉人官僚;乙编则是投降清朝,但功勋毫无建树或者为人可鄙的汉人官僚。比如阉党余孽,倡导剃发令的铁杆狗汉奸孙之獬,就被编入了乙编。可见乾隆心里是有数的,不是当一条好狗就能享太庙了。

而以洪承畴为首的降清明官,受的是明朝俸禄,但干的是背叛明廷的事,此为儒家道德准则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虽然这些人对清朝建国有功,也必须清算他们的历史责任,以正视听,看似矛盾可笑,但却是延续统治所必须的。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袁崇焕平反

乾隆的别有用心,连死人都利用。袁崇焕跟乾隆是有世仇的,致使乾隆的爷爷的爷爷重伤身亡。同时,也是当时清朝名副其实的敌人。乾隆并非是心血来潮出于善良和同情而是出于利用的目的。如果袁崇焕活过来,肯定已经非常无语,死也不想再被清军利用。

要想搞清乾隆动机需要挖掘三个问题,翻案前夕乾隆正在经历什么?是什么诱发了乾隆抬出袁崇焕?抬出袁想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定位时间,清史记载是乾隆四十七年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乾隆给军机大臣下了一道命令:“谕军机大臣等: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当时在发生什么?一是一次巨大官场腐败案,一是各种文字狱。

四十五年,第五次南巡,大贪官王亶望没收的财产就折合白银300万两,甘肃省有一多半大小官员都参与了“捐监冒赈”案,可以说是塌方式腐败。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让乾隆触目惊心。

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七年由乾隆发起了连续5/6次大型的文字狱案,比如:四十四年的戴世道案,一句“长明宁易得”被认为是怀念明朝,咒骂本朝强迫剃发,被斩立决,亲人也都被牵连被杀。四十六年程明湮案、四十七年卓长龄案等密集发生,且罪名多是怀疑民心偏向明朝。

对于乾隆来说,整个官场的贪污腐败已经存在极大的统治危机,因为各种腐败和压迫很多地方已经频繁爆发小规模的农名起义,白莲教、天地会等,特别是四十七年接连几个文字狱案牵连众多,让乾隆开始怀疑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性。

因此,一场整风运动呼之欲出。


这时乾隆就一直想找机会做做整风运动,一是整治官场,一是整治民风。政治思想运动要有个由头和主线,而忠诚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百姓忠诚则无动乱,官员忠诚则少腐败。

忠诚的典范是谁?为何先选袁崇焕?

刚才也说了,文字狱中好多百姓还是对明朝有感情有眷顾,选择满族的忠臣必然没有群众基础,选择投降明朝来的大臣因时间还不长不能服众。刚好那晚他看到明史中有个有争议的人物袁崇焕对明朝非常忠诚,为官廉洁。只要树立袁的忠君爱国形象就是对崇祯皇帝形象的矮化,可以很好的打击百姓对前朝的憧憬。

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官员,都学学袁同学一定要忠君爱国爱民廉洁,能少贪点就稍微收敛些,特别要学袁的“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就能一举双得,民族英雄就这样又被清朝拉出来再次利用了一次。同时袁只是整风运动的一个由头,乾隆为扩大影响一次还给下面四种人翻案。

乾隆还提出要给四种人翻:守城战死与被俘处死者;不甘国亡而在家自杀者;抛妻弃子为复明而四处流亡者;至死不入新朝做官者。“凡明朝尽节诸臣,即同为国抒忠。

爱情价更高当年吴三桂不与李自成联手反而降清,真的只是为了陈圆圆

谢邀。吴三桂当时处两难境地,而且他也不可能预判曾经灭亡明朝的李自成败亡这么快。吴三桂当然不会为一个女人选择自己的政治前途,如果李自成给他足够的利益和踏实,他把陈圆圆送给李自成也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吴三桂还在犹豫的当口,李自成己经不重视他的利益,如果投李自成,更不会有好果子吃,联系到李自成大肆捕杀明朝遗老遗少,让吴三桂更觉后怕,何况明崇祯帝死于李自成手中。同样背骂名,他宁愿选择满清。

乾隆为何编著《贰臣传》吴三桂为何没有入选

乾隆编写《贰臣传》的直接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闲得慌。当60年皇帝,3年多太上皇,实际掌权长达63年之久,古今未见第二人。时间多了,幺蛾子自然就多了。至于间接原因就比较多了。

一、立足已稳,需要缓和民族关系。

简单来说,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过河拆桥的行为。过去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等创业之主在创业的过程中,是非常需要这帮汉臣相助的。

因为八旗兵马战斗力虽然强,可人数实在是太少了。八旗兵满打满算也不过才20万人,可明朝的军队有至少100万人,李自成、张献忠的军队也号称有100万多人。

所以说清朝想要统治天下,就必须要借助汉臣们的相助。清朝入关以后,给兵丁入编制。当时八旗兵就有20万人左右,这里面包含了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八旗。而汉人为主的绿营兵却有60万人左右。

由此可见,清朝想要坐拥天下,没有这帮所谓的贰臣,是根本做不到的。哪怕是把八旗人马全都派到地方上去做管理,其实也不够。

所以就有了孔有德、吴三桂这些汉臣藩王。可是到了康熙年间,第一次过河拆桥行动就这么展开了。

本来吴三桂等人在地方上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坐镇云南,独霸一方。虽然名声差了点,可当时的人不敢公开说他坏话,这就足够了。

没想到康熙却要求削藩,直接把吴三桂等人给逼反了。平定三藩的确是康熙的政绩之一,但也只是过河拆桥的善后工作而已。

第二次过河拆桥,其实就是乾隆编写这本《贰臣传》了。这个时候的清朝,经历了康熙四处平叛,雍正改革治理,已经相当稳定了。

但是民族矛盾却异常尖锐,为啥?因为满汉阶级分化日趋严重,为了提升民族凝聚力,乾隆刻意把这帮贰臣拉出来重新鞭挞了一遍。

二、编写《贰臣传》,也有乾隆个人的情绪问题。

其中有一个人应该掀开自己的棺材板,出来感谢一下乾隆,这个人就是钱谦益。为啥?因为乾隆对钱谦益破口大骂之后,反倒把一个“水太凉,不能下”的胆小鬼钱谦益,变成了一位忠于明朝的大忠臣。

这是咋回事?原来乾隆时间多了没地方打发,有没有电视剧可以看,所以就只好去看书。他看到钱谦益写的书以后,突然心里就憋着一口闷气,钱谦益这货啥情况?拿着本朝的俸禄,干着和本朝作对的事情?这是人吗?

夫钱谦益果终为明臣守死不变,即以笔墨腾谤,尚在情理之中。而伊既为本朝臣仆,岂得复以从前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以掩其失节之羞,犹为可鄙可耻!---乾隆

这话的意思就是钱谦益这货如果一直侍奉明朝,坚贞不屈,那么在书里骂两句清朝还能理解。可是你钱谦益既然已经投降了清朝,为啥还要骂清朝呢?

乾隆认为钱谦益这货就是为了想要靠两本书,来掩盖自己失去忠义节气的羞耻,这是非常可耻的行为。这个时候乾隆忽然就来了灵感,打算重新梳理一下帮助清朝夺取江山的这帮汉臣。

三、《贰臣传》分为甲乙两等。

被人称之为贰臣,总归不是什么好事。所谓贰臣,其实就是在两朝做官的人,既给明朝打过工,又给清朝打过工,这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贰臣。

但是这样的人,其实数量不在少数,而且把人家一棍子打死,这未免有些过分了。所以乾隆给《贰臣传》分为了甲乙两等。

其中入选甲等的贰臣,虽然是贰臣,可是他们对清朝是赤胆忠心的,而且帮助清朝立下了功勋。至于入选乙等的,那就是被批判的重点对象了。

后来乾隆似乎觉得编写甲等有些过分了,所以又缓和地给了一个原因:

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

也就是说乾隆告诉大家,你们的祖先在甲等之中,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当时的明朝皇帝不行,才会造成这种情况。

  • 编入甲等的官员,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在明朝是低级官员,可是到了清朝以后,通过努力报效朝廷,立下不少战功,因此得到提拔,从而成为了清朝重臣。这种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李永芳、耿仲明。

李永芳在明朝就是个抚顺游击,连个将军都混不上。可是他是全大明朝第一个投降清朝的,此后又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他本人包括他的子孙后代,都是清朝重臣。耿仲明就更别提了,过去是皮岛守将毛文龙的养孙,后来投奔了皇太极,成为了三顺王之一。

第二种就是在明朝本为高级官吏,到了清朝以后,依旧能够立下大功,得到清廷的重用。这种人的典型代表便是洪承畴。洪承畴本来就是明朝的蓟辽总督、兵部尚书,结果投降清朝以后,帮助清朝招降了南方大片地区的官吏,为清朝兵不血刃夺取了大片地盘。

  • 编入乙等的官员,也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明朝为奸臣,到了清朝依旧还是奸臣,典型代表是冯铨。冯铨在明朝是魏忠贤的手下,贪污受贿,名声很差。投降清朝以后,依旧还是这么回事,除了敛财,一无是处。

第二种情况是在投降清朝以后,依旧在背地里说清朝坏话的那帮人。典型代表就是此前提到的钱谦益。当年南京城破的时候,他的小妾柳如是拉着他一起跳河殉国,结果钱谦益把脚往水里一放,立刻哆嗦了一下抽了回来,并且表示:水太凉,不能下。

气得柳如是二话不说就要跳河,实在是丢脸丢大发了。投降清朝以后,钱谦益偷摸着在自己写的《初学集》和《有学集》中,贬低清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后世明白,他还是忠于明朝的。

第三种情况是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清朝的。相当于是三臣了,典型代表便是龚鼎孳。这家伙本来是明朝兵科给事中,李自成夺取京城后,龚鼎孳便投奔了李自成。清军夺取京城后,龚鼎孳又投奔了清军。

总结:吴三桂是叛臣,还够不上贰臣。

如果吴三桂没有发动三藩之乱,那么这哥们进入《贰臣传》那是实至名归的,至少应该进入乙等。因为他先投降了李自成,再投降了多尔衮。

可是吴三桂后来又背叛了清朝,发动了叛变。这家伙已经成了乱臣贼子了,乾隆压根不可能把这种人再放入这本书里。如果放进去的话,就得再编写一个丙等才行。

因为把吴三桂放甲乙哪个等级都不合适,毕竟甲等对清朝忠诚,乙等只是有些毛病,还没到叛乱的地步。未免舆论扩大化,吴三桂这样的敏感人物,能不提还是不要提了。

吴三桂有他自己的归宿,由于他是叛逆之臣,所以入选《逆臣传》,实至名归。如果大家有兴趣,晚点再给大家介绍这套书。

参考资料:《清高宗实录》、《贰臣传》

明末投清诸臣中,为什么洪承畴和李永芳被列入《贰臣传》,范文程和吴三桂却没有

多谢邀请!

明清易代,大量的明朝文武大臣归附清廷,许多人甚至身居显位。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认为,这些明朝的大臣在国家危难之时,畏死幸生,靦颜投顺,虽然入清以后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有过一些功劳,但终究是大节有亏之人。

乾隆皇帝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大臣的事迹加以甄别,专门列出“贰臣传”这一部分,清楚记载这些身仕两朝的人物。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下令编撰《贰臣传》,目的是“崇奖忠贞”、“风励臣节”,“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洪承畴和李永芳都被编入了《贰臣传》。

李永芳是铁岭人,以游击将军的身份,率领明军镇守抚顺。天命三年,努尔哈赤袭占抚顺,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把自己的一个孙女嫁给他。

李永芳是投降女真人的第一位明军的边将,在以后争夺辽东的战事中,李永芳成为急先锋,非常卖力气,升为三等总兵官,最后死在天聪八年。

洪承畴在明朝时为蓟辽督师,松锦大战失败后被俘。清军入关之后,洪承畴成为大学士,在平定东南和西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乾隆四十三年,《贰臣传》初稿编成,乾隆皇帝又要求分为甲、乙二编,像洪承畴、李永芳这些入清以后积极卖命的人,编入甲编。而钱谦益、龚鼎孳等阳奉阴违、反复无常的人,编入乙编,以示区别。

至于范文程,生长在沈阳,在明朝没有做过官,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打下抚顺时,范文程还是一员书生,主动投奔努尔哈赤,逐渐成为重要的谋士。范文程完全是后金自己培养起来的,所以乾隆皇帝认为他“纯一无疵”,自然不会编入《贰臣传》中。

吴三桂的性质又不一样,他比钱谦益等人更为恶劣,连《贰臣传》都没有资格编入,只能放入《逆臣传》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