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写过的信_你们的_自己的_成了

□林念兹

翻看这些信件,开始是为它写点儿啥,因为我要退休了。

日子过得到底有多快呢?第一次收到明信片,我还扎着马尾辫,一身学生气,就站上讲台,对着你们侃侃而讲。现在觉得那时真是大胆,以我大不了你们几岁的年龄,仅仅比你们多上了几年学的阅历,怎么就可以自以为人师,怎么就可以在你们刚起步的人生路上指指点点呢!我需得用多么深切的诚意,才能表达对你们的谢意啊!谢谢你们愿意听我说话,愿意听我讲课,愿意听我指点。可你们还感谢我,节日里,就有雪片样的明信片,载着你们的崇拜,载着你们的热爱,载着你们的谢意,落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感受到这份做教师的荣耀和幸福,心无旁骛,一心要当一名山村女教师的情结也愈浓厚热烈。我在自家的小屋里立了张不大的书橱,把我能搜罗到的书摆上,仿照自己大学读书时所用借书卡的样子,为你们制作借书卡,办起了我的私人阅览室。它虽存活未久,但从你们借阅的过程和所借阅的书本里,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获益。和你们的交流,也让我明白了,打开山里孩子眼界,需要书,又不仅仅需要书。

我还扎着马尾辫呢,第一批学生就毕业了。明信片承载不了太多的情感和感悟,也不再仅仅限于节日,写满了字的一页页信纸,被一枚小小的邮票带着,飞落在我的办公桌上。向我报喜:说自己的语文成绩是级部第一;向我诉苦:学习任务重啦,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啦;请我解惑:开始自己的人生思考,遇到困惑……至今让我忘不掉的,是张琳的信。信中的你很痛苦,很挣扎。信里说,读不进书去,受了我的影响,想走文学创作之路。这件事深深震撼到了我。为人师,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你的信让我知道了,为人师,讲台上的言行、生活中的举止,都不再是个人行为,都可能影响一条条未来人生之路。忘记了什么原因我们失去联系,再后来沧桑变迁,我虽几次想联系你,均未果。想来今日你已过不惑之年,人生可顺遂安好?若好,我心可安。

有一部分信件还出了个小插曲。

我的“教育小树苗”在大环境里长得并不好。我总以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量化”进入教育,对教育中愈演愈烈的很多问题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让教育中越来越缺失了人,用各种数字进行量化,把活生生的人,管成了机器,当成了零件!教育最后归到一堆数字上,进入内卷的恶性循环。家长也被卷进漩涡,又不自觉地推波助澜。我压抑极了,但很是幼稚,以为换个平台就好,于是参加了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应聘,他们需要各样荣誉。我想到你们的来信,以为那是对一名教师最高的褒奖,是最好的荣誉。他们既然是异于我以前的平台,我以为就会不以常法取人。于是我兴奋地选取有代表性的信件当作荣誉寄出,结果不言自明。这次事件狠狠地嘲笑了我的幼稚,按理说我的梦也该被惊醒,可我心疼的只是那些书信,至今犹然。

你们中第一批学生考到外面读大学时,我就有了QQ号。现在一直用着的8位数的号,就是你们中一位同学送的,这一直是我的骄傲。你们给我申请号码,帮我拟订网名,教我使用。这时候的书来信往,竟是我以你们为师。使用QQ交流更方便快捷,可因为我缺乏用心,我们的书来信往竟少有保存下来,不能不说这是遗憾。

后来我进了城,又把自己活成了城里的乡村教师。

摸摸自己的后脑勺,感觉马尾辫还在,我却要退休了。熟悉到厌烦的校园,再进门已是客,从此无单位归属,心里竟生出飘零之感。曾经那么期盼的未来真到眼前,才明白,人生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用心用情去活,才能给生命以饱满地滋润。

“要退休了,依然麻布葛衣。”我跟一个学生感慨。他经了世事,比老师智慧得多了,很深情地跟我说:“老师,您把自己活成了一张荣誉,这才是一个老师的最高荣誉啊!”他的话震惊到了我。我总觉得自己餐风饮露,但一定是我言语间的怨息,让他如此感慨,我哪里有他站在圈外看得通透明澈!另一个刚上初一的孩子,竟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有一天向我要求做语文科代表,我笑着问为什么。他说他不知道一个语文老师竟可以这么优雅,他一看到我就特别想学语文。他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啊!这更让我坚信:一个语文老师的生活状态,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可我们却让老师活成一个苦力的样子,奔波在对分数追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的路上。

岁月不假人,我得告别讲台了。我想,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会选择站上去,而且会更好地坚守。我也相信,不久之后的校园里,老师们会活成学生仰慕的样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