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怎样发挥合力?_学科_班主任_教师

2023全国两会期间,家长、教师关心的话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教育议题,中国教育报围绕这些热点话题邀请名师作答,为您解惑支招。

怎样改变学科教师间“各行其政”的状况,促进学科教师间形成教育合力呢?本期“两会·问名师”栏目中,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全国知名班主任田冰冰以该校做法为例,与大家分享她的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毫无疑问,这需要依靠班主任转变工作方式,成为联动学科教师的引擎力量。我们以问题为导引,深入调研总结不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从中总结出了“每日微信碰头会、每周项目式学习、每月文化墙设计、每期综合性评价”的跨学科共育机制。

每日微信碰头会。在学期初,班主任带动学科教师召开“制定公共管理规则”班务研究会,共商班级重点关注方向。之后,每天召开“微信碰头会”,互相通报班级学科课堂情况,让学科间的共识共行成为基本的工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教师之间协同进行班级常规管理。

每周项目式学习。班主任借助不同学科教师的力量,通过每周“项目式学习”设计,开展跨学科横向综合实践活动,共同研究各学科课程进度,寻找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契合点,共同设计有趣味的学科跨界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每月文化墙建设。班主任为各门学科教师留出了展示学科成果的阵地。吸引学科教师一改“走马灯似”上完课就走的习惯,常常主动驻足教室,思考如何让文化墙内容设计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如何把这一块小小的“自留地”功能和审美性发挥到极致。

每期期末评价会。班主任们带动学科教师分头进行学科课堂的表现性过程记录,让这些来自课堂第一线的资料,自然变身为期末评语的素材。在期末专题评价会上,班主任牵头科任教师共同进行学生期末考评,变班主任“一言堂”为学科教师的“参政议政”。

建设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跨学科共育团队,调动起每位学科教师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班级内部的全科育人合力,以研究共同体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中国教育报记者 贾文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