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_大气污染_危害_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一、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⒈ 一氧化碳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难溶于水的气体。城市大气中80%的一氧化碳来自汽车尾气排放。

危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离解缓慢的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输送氧气的功能,使人体出现缺氧症状。

⒉ 氟及其化合物

危害:

① 对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鼻粘膜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高浓度,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

② 高浓度,有毒性作用,易引起“氟骨症”。

③ 对皮肤引起化学性灼伤。

展开全文

⒊ 氮氧化合物

来源:

① 大气中50%的氮氧化合物由人为污染产生。

② 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HNO3及与之有关的生产过程。

③ 由燃料燃烧生成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NO。

危害:

① 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等,有的可导致肺部纤维化。

② 助癌和致癌性。

③ 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高浓度,使柑桔等果树落叶和落果;

低浓度,使植物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④ 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

⒋ 氯

一种气体元素,单质味臭有毒,可用来消毒,漂白。

危害:

① 刺激眼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疾病:肺炎及肺水肿。

高浓度,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② 严重腐蚀金属表面。

③ 浓度高时,抑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

⒌ 二氧化硫

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

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

二、城市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1. 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2. 很多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3. 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三高”企业多;

4. 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涉及大气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5. 资金不足,缺乏健全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机制,限制了环境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转。

三、城市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

城市大气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⒈ 急性中毒

当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

⒉ 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⒊ 致癌作用

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

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

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

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有引发阶段,促长阶段。

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致癌因素。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环境瘤。

四、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

⒈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应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居住区不得修建有害工业企业。工业区一般应配置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位置应当在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得废气吹向居住区的次数最少。

⒉ 加强绿化。

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

⒊ 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如饭馆、公共浴室等的烟囱、废品堆放处、垃圾箱等均可散发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影响室内空气,卫生部门应与有关环保部门配合、加强管理。

⒋ 控制燃煤污染。

① 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② 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⒌ 优化工艺措施。

① 改进工艺过程。采取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采取闭路循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除等。

② 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的情况发生。

③ 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例如电厂排出的大量煤灰可制成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又可回收氮,制造氮肥等。

⒍ 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设立大的电热厂和供热站,实行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尤其是将热电厂、供热站设在郊外,对于矮烟囱密集、冬天供暖的北方城市来说,是消除烟尘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⒎ 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减少汽车废气排放。

主要是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

解决汽车尾气问题一般常采用安装汽车催化转化器,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转化器中催化剂用高温多孔陶瓷载体,上涂微细分散的钯和铂,可将NOX、HC、CO等转化为氮气、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另外,也可以开发新型燃料,如甲醇、乙醇等含氧有机物、植物油和气体燃料,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排放量。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色公共汽车等环保车辆,扩大地铁的运输范围和能力,也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⒏ 烟囱除尘。

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末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高烟囱排烟,烟囱越高越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一般烟囱高度超过100m效果就已十分明显,过高造价急剧上升又是不经济的。应当指出这是一种以扩大污染范围为代价,减少局部地面污染的办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