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与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是真爱吗)_贵妃_玄宗_太子

本文目录

  • 唐玄宗和杨贵妃是真爱吗
  •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是否相濡以沫
  • 为何唐明皇只爱杨贵妃一个人
  • 唐玄宗是怎么得到杨贵妃的
  • 杨贵妃为何能被唐玄宗喜欢

唐玄宗和杨贵妃是真爱吗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皇帝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爱情。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那么讨论他们有没有爱情就难免跑偏更大。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社会道德标准和爱情时尚。但是不管怎么样变化,我们作为人,都会惋惜和欣赏梁祝、孔雀东南飞、罗密欧和朱丽叶等等的爱情,这就是爱情的魅力所在。除非没有人类。否则爱情就一定是人类亘古以来谈论的 话题。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情感交流、希望的给予、得到爱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感觉,两个人互相爱慕,希望在一起生活体验幸福,男女内心持续的牵挂或被牵挂的情感体验。这两种情况,不管是单相思还是两情相悦,可以讴歌的爱情大概就是这些吧。如果把世俗的完全添加进去。就慢慢的把爱情美好的色彩淡化、纯洁的情感黑化。

唐明皇本是杨玉环的公公,虽然是皇帝。但这个人伦是不可否认的。就唐明皇来说,完全符合爱情吗?虽然有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更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算做《霓裳羽衣曲》,太真仙子终究不是太上老君。唐明皇不过是爱慕杨玉环的美貌、青春、不谙政事,、有歌舞才情。是他老年生活的玩伴或者玩物而已。在一定程度上杨贵妃并没有选择权力。讴歌他们的爱情,尤其是说唐明皇对爱情的忠贞,那就是笑话!如果仅仅从对爱情的忠贞角度,而不考虑民族气节等问题。唐明皇简直不如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在马嵬坡里无情无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得再好,不如做得好。杨玉环虽好。终究在唐明皇眼里不过是可以丢弃的弃子,还谈什么爱情?更兼三个姐妹被封为夫人,大姨子韩国夫人、三姨字虢国夫人、八姨子秦国夫人,常在宫里一起吃喝玩乐。

再说杨玉环,杨玉环二十七岁嫁给六十岁的唐明皇。如果说她是结束一段感情,再有一段感情的话,爱情还可以谈谈。可是她的原配是寿王李瑁。他的母亲是武惠妃。本来是有望做太子的人选。据说李一非常聪明、漂亮,非常得唐明皇喜爱。而武惠妃也是得宠之人,所以李瑁应该是聪明、漂亮、年轻。并且他是亲王,又有可能做继承人(武惠妃死和唐明皇娶杨贵妃使得此事不可能)。按理说,杨玉环对她的第一段婚姻应该是非常满意的。也只有唐明皇能破坏她的这段姻缘。在这个过程里。唐明皇能给她的,我们可以想象到:更大的虚荣、享乐以及亲族的荣耀。但是作为理想丈夫和李瑁比,应该是逊色的。就算有他的梨园才情也掩盖不了这些事实。李瑁也有才情。唐明皇有的是权力。所以杨玉环跟他没有什么太多的爱情,要算也只能说是权色吧。在绝对的权力面前,爱情是奢侈品。这就是我们同情杨贵妃的原因。

爱人却杀人,这如果叫爱情,那也是畸形的爱情,总说战争让女人和小孩走开。可是走得开吗?

叙述不尽详细,多有偏颇。只当抛砖引玉。期待友友的关注和转发。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是否相濡以沫

濡:沾湿;沫:唾沫。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原意是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之间,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那么唐玄宗和杨贵妃算不算相濡以沫呢?马嵬驿之变,一个独活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如果是相濡以沫,有这个沫法吗?但是如果不算相濡以沫,以当时的情景,唐玄宗就算豁出老命,又能保下他的爱妃么?还是又多搭一个?当年马嵬驿之变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只带了少量的亲族和大臣,连吃的都没有带够。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还不忘了带上他的爱妃杨玉环一起逃命,这时的两个人确实是相濡以沫。

当时随行的不只是皇族和大臣,还有一些滞留长安的外国使者,为避战乱也随玄宗一起出逃。但队伍行进到马嵬驿的时候,因为没有吃的,一些外国使者围住宰相杨国忠,请他解决吃饭问题。这时有士兵大喊: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杨国忠见势不妙赶紧骑马逃跑。士兵们紧追,最后追上杨国忠把他剁了。然后把杨国忠的儿子以及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杀了。这些人都是朝廷命臣命妇,哪能士兵想杀就杀。御使大夫魏方进斥责军士们无法无天。军士们手起刀落把御史也给砍了。大臣韦见素听到外面大乱,跑出驿门查看,被乱军的鞭子抽得满头是血,差点丧命。幸亏乱军之中有人大喊:不要伤了韦相公!他才算是保住了一命。

将士们痛恨杨国忠,认为当时的乱局都是他一手造成的。杨国忠已死,但是他们怕杨贵妃缓过劲儿来找他们算账,所以围住玄宗住处,让高力士传话进去,要求玄宗处死贵妃。让玄宗处死贵妃,这怎么可能!高力士说这话没法传。话音刚落士兵们群情激愤,大有要杀将进去的意思。吓的高力士赶紧改口,进去传话。

玄宗当然不舍,当然要极力维护贵妃。这个时候争论杨国忠是不是谋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大家也没有这个心气儿了。玄宗只能极力把贵妃和杨国忠撇开,说贵妃身居深后宫,戒备森严,她怎么会知道杨国忠谋反?意思是这事儿和贵妃没关系。一旁的高力士和大臣韦谔磕头如捣蒜,韦谔把头都磕破了。韦谔是韦见素的儿子,士兵们的“激情”韦谔和高力士可是领教过的,一旦士兵冲进来死掉的可就不只是贵妃了,甚至连玄宗都悬。因此高力士劝玄宗:贵妃是没有错,但是贵妃不死将士们就不安心,将士们不安心皇上就不安全。只有让将士们安心了,皇上的安全才有保证。玄宗无奈,只好将贵妃赐死,将士们才退去。

这样看来玄宗也是无奈。贵妃的命怎么着都保不住了,硬保白搭一堆人的性命,可能还外加自己的老命。但是要想找人算账,贵妃一个妃子又怎么能发号施令?贵妃要想发号施令,也得通过玄宗下令。如果玄宗卸下权力,在那个男权独尊的年代,又有谁会和她真心过不去?如果玄宗依然大权在握,这帮人杀了他的妃子,他会不一有空就算账?还用得着别人撺掇?如果玄宗交出权力,禅位太子,外加以命相搏,虽然危险,但是贵妃不一定没有一线生机。

玄宗据理力争,保护贵妃是真实的。但是为此不惜权利和性命,正史和野史都没有记载。也就是说他试都没有试。可能试都没法儿试,当时的情形,一试只能是大家一起上路。也有可能是玄宗抛出贵妃,就是为了保权保命。

到底怎么回事,没人说得清了,但是历史已经历史了。无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是声色犬马,还是相濡以沫,马嵬驿之变,他们的爱情之旅就彻底终结了。贵妃的生命随之结束了,玄宗的生命是保住了,但是命也不是那个命了,180度人生大转变:太子在北方登基,通知都没有通知他,把他架空为太上皇。江山美人都没了,父子也反目,整得比仇人还僵。说是尊为太上皇住在宫中,其实就是监视居住。就连多年的贴身奴仆高力士也被驱离,放逐到远方。悠悠岁月,只剩下此恨绵绵无绝期。

那么和这场结束玄杨爱情的马嵬坡兵变有关联的几个人结局又是如何呢?首先就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唐玄宗出逃时,负责保护的是他的禁军。陈玄礼就是这支禁军的统领。所以说马嵬坡兵变就是陈玄礼干的。陈玄礼追随玄宗可是有年头了。当年他追随玄宗发动宫廷政变,剿灭韦氏集团,因而被封为龙武大将军,掌管禁军。之后政坛风云变幻,玄宗身边的人换得像走马灯似的,但是玄宗对陈玄礼的信任始终没有动摇过。兵变之后,陈玄礼继续护卫玄宗奔赴四川,之后又随玄宗迁回长安。不管玄宗对他是爱是恨,反正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回长安之后,陈玄礼被封为蔡国公,之后病重去世。算是寿终正寝。马嵬驿兵变,有说是陈玄礼发动的,有说是太子支持陈玄礼发动的。无论是哪种说法,兵变之后陈玄礼并没有投奔太子,谋求更好的发展,而是自始至终护卫玄宗。可见陈玄礼并没有什么想法,他是实在受不了老主人再由着那帮人胡闹了。

和马嵬驿兵变有关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当时的太子李亨。李亨也是命苦,当太子时就被杨国忠视为眼中钉,不断地找他麻烦。玄宗的态度又是不置可否,虽说没有真把他怎么着吧但也不力挺他。然后就是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了。无论马嵬驿兵变是否和太子有关,太子无疑是最终的受益者。兵变之后,玄宗认为李亨是主谋,因此和李亨从马嵬驿分道扬镳。玄宗继续奔赴四川,太子李亨没上收拾残军。之后李亨自行宣布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一把年纪好容易当上了皇上,但是没几年就疾病缠身。最后在他病重的时候,他的皇后张氏准备诛杀太子,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权臣李辅国是支持太子的,得到消息后,李辅国和张皇后的两拨人马就在宫里打起来了。病重的李亨不光是被吓得心惊肉跳病情加重,而且两帮人马忙着打架没人给他治病,没人管他了。李亨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比他的老子唐玄宗多活了没几天。就在他的父皇被他整得孤苦伶仃郁郁而终之后,同年他也驾崩了。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人物就是李辅国。李辅国当年是太子李亨身边的宦官。有个版本的马嵬驿兵变说,陈玄礼想杀掉杨国忠,于是让宦官李辅国去通知太子,但是太子没有回音儿,于是陈玄礼就自己行动了。还有一个版本,说马嵬驿兵变是陈玄礼与太子合谋,李辅国也参与了此次兵变。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叫李辅国,那个时候他是叫本名李静忠,后来赐名护国,又改为辅国。李辅国逐渐得到太子李亨的信任。李亨即位成为唐肃宗后,李辅国逐渐掌握兵权。唐肃宗病危时,李府国挫败了张皇后谋杀太子的阴谋。拥立太子李豫也就是后来的代宗即位。代宗即位后,李辅国当上了宰相,气焰更加嚣张,最后连代宗都受不了他了。但是因为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能忍气吞声。之后他的副手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唐代宗利用程元振陆续罢免了李辅国的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辅国在家中被刺身亡。

最后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高力士。高力士曾经帮助唐玄宗消灭韦氏集团,之后深得玄宗宠信。因为玄宗的宠信,高力士官位很高,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但是高力士并不弄权,他一直陪伴伺候唐玄宗。唐玄宗晚年,唐肃宗和李辅国害怕玄宗复位,把玄宗身边的人都清理了。这其中就有高力士。高力士被诬陷流放到巫州。肃宗驾崩代宗即位后,高力士被赦免。回归途中得知玄宗驾崩,高力士悲伤不已,痛哭不止不吃不喝,最终吐血而亡。高力士忠诚有谋,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之一,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死后获封“扬州大将军”,葬于玄宗墓旁。历经生死,高力士又可以陪伴玄宗左右了。

为何唐明皇只爱杨贵妃一个人

这个问题大概来源于唐代大诗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两句诗。

在白居易看来,李隆基是一个特别喜欢美女的人物,他觉得李隆基当上皇帝后一直在寻找美女。一听说杨家有一个艳丽绝伦,天下无双的女子,李隆基便想办法要弄到自己身边。

而这个女子到底有多妩媚呢?白居易说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么个美若天仙,羞花闭月的女人,李隆基岂有不爱的道理。

而我们知道,杨玉环先是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在贞顺皇后(武惠妃)死亡后,李隆基听人建议,对她动了心思。其实,李隆基要夺子妃并不是没有顾虑。他先令杨玉环出家,剥离了她和儿子的关系,之后,才把她召进宫中,封为贵妃。也正是夺了儿子女人的人,被人们的唾沫淹了一千多年。

说起来李隆基还真和杨贵妃有共同的爱好。他们都通晚音律,有文艺天赋。杨玉环更是擅长歌舞,属于很优秀的文艺青年。

对孤寂年迈的李隆基来说,杨玉环让他焕发了青春。用白居易的话说,那就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李隆基怠政之后,杨贵妃的家人因此鸡犬升天,几个姐姐大受封赏,兄长杨国忠获得相国之位,成了炙手可热、一手遮天的人物。

在安史之乱发生后,李隆基逃到马嵬坡时,尽管发生兵变,他也不愿撂下杨贵妃。但是他只能在江山和美人之间作出抉择。

他选择赐死心爱的人。

“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看起来是李杨之恨,白居易未必不是说李杨之爱。

要说李隆基只爱杨贵妃,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比别人的多情。

唐玄宗是怎么得到杨贵妃的

唐玄宗得到杨贵妃,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把杨玉环从李瑁身边调到太真观当道姑,给李瑁的母亲也就是杨贵妃的婆婆武惠妃祈福。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开始是武惠妃,为了武惠妃甚至杀了两个儿子。武惠妃死后,李隆基茶饭不思。皇帝急,太监更急,高力士后宫佳丽三千人找了一圈,没有一个入圣人慧眼的。恰在此时,他去李瑁府中办事,发现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和武惠妃不仅神似,而且形似,于是回到皇宫,把这事跟李隆基说了。李隆基龙颜大悦,让高力士着手办这事。杨玉环毕竟是寿王妃,不能直接调到宫中成为帝王妃,需要过程,因此第一步,就是把她调进太真观当了道姑。

第二步,把杨玉环从太真观调到华清池。华清池有个温泉,温泉水有治病疗毒的功效,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杨玉环本来也没有资格进去洗澡,但是李隆基以杨玉环给武惠妃祈福辛苦孝心可嘉为由,开恩赏赐,她可以进去洗一洗。杨玉环于是经常进入华清池洗澡。华清池和太真观离得很远,慢慢的杨玉环也就不去太真观了,常住华清池。

第三步,李隆基龙体欠安,也去华清池休养。在高力士的安排下,两人顺理成章地走在了一起。杨玉环从24岁当道姑,26岁被李隆基临幸,整整隔了两年时间。在此期间,高力士安排李瑁和杨玉环离了婚,又给李瑁找了个妃子。简言之,李隆基和杨玉环在一起时,杨玉环是无主之人。一个离了婚的寡妇再嫁,一点问题都没有。至于嫁的是自己公公还是别的什么人,这是人家的自由。

杨贵妃为何能被唐玄宗喜欢

杨贵妃不仅貌美丰艳,而且多才多艺,才能技艺很高,没有人可以和她相比。杨贵妃没别的就是长得漂亮,风姿绰约,长得非常美艳。在我们印象中唐代人都是以肥为美,有人说杨贵妃很胖,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也是不合适的,杨贵妃只不过是长得很丰满而已。

杨贵妃为何能被唐玄宗宠爱?

(1)杨贵妃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有历史记载,杨贵妃确实长得很丰艳,能歌善舞。我们都知道梅兰芳先生很受观众喜爱的一出戏叫《贵妃醉酒》,这说明杨贵妃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因为《贵妃醉酒》它完全是一个很正面的,它是一个高难度很难表现的一个戏。

杨贵妃向往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唱唱歌,跳跳舞,她的爱好也很单一,喜欢吃荔枝,喜欢洗澡。《长恨歌》里面“春寒赐浴华清池“,就是形容杨贵妃洗澡,“温泉水滑洗凝脂“,形容杨贵妃皮肤特别好。

我们都认为杨贵妃能得到唐玄宗的宠爱是因为她长得漂亮,其实并不是。

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个层级就不能只靠颜值的问题,主要是指通体上的气质。杨贵妃身上所谓的漂亮并不光是指外表上的美艳,完全是看气质,从里到外杨贵妃漂亮得一塌糊涂,这里面包含了各种因素。

杨贵妃是一个内在外在都很美的女人,而且还能才艺绝伦,还会饮酒,美人似醉非醉时的状态可是相当吸引人的,你说唐玄宗怎能不宠爱她呢?

(2)杨贵妃有可能是一个小胸的美人

杨贵妃在古代四大美女中是非常有才华的,唐玄宗宠着杨贵妃,天天陪着她去洗澡。唐玄宗之所以天天陪着杨贵妃,是因为他喜欢杨贵妃的体态——肥美白。

唐代洗澡是非常奢华的,杨贵妃洗澡用的池子相当豪华,池子中间有一个孔是进水口,底座上连接着莲花喷头与水源相通,温泉从莲花喷头喷出,水雾四起,据说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爱情礼物。

曹雪芹统计了一百多位女子的美貌没有一句话是描写女人之胸的。古人认为这两块肉是一个奶孩子的工具,他不认为跟你身体的美有什么关联,在古代人的思维中,不管男女都认为胸da不是美,是丑,胸小才是美。由此可见,杨贵妃有可能是一个胸小的美人。

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人面对的是什么情况?大多女孩子都是十三四岁就嫁人生子了,这时候的女子还没完全发育,胸怎么可能大得起来呢?以前古人认为两块肉,与美无关,而现在女子却因为它宁可弃生也不做手术,这就是观念不一样了。

(3)杨贵妃到底有多胖?

我们都认为杨贵妃很胖,其实杨贵妃一点也不胖,我们都被宋朝史书误导了,说杨贵妃胖的都是宋朝人,可是他们并没有见过杨贵妃。

还是与杨贵妃同时代的白居易靠谱一些。在《长恨歌》中,白居易写杨贵妃出浴的时候描绘道:“侍儿扶起娇无力“。如果杨贵妃有150斤会是娇弱无力的样子吗?

唐玄宗给自己孩子选妃子也是要挑细长洁白的女子,如果杨贵妃真的五大三粗的,唐玄宗就不会那么痴迷杨贵妃了。

人家杨贵妃只是微胖而已,该胖的地方都胖了,不该胖的地方可是很瘦的。而且唐代的人喜欢的是微胖丰腴的女子,可不是肥而不腻的女人。

不过,杨贵妃再美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杨贵妃在睡觉的时候会打呼噜,并且声音还很响亮。这个习惯一直让杨贵妃很苦恼,不过唐玄宗一点也不在乎她打呼噜,相反他还非常喜欢自己的贵妃在睡觉的时候打呼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