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与神秀做的诗都是什么意思?六祖慧能是谁_慧能_禅宗_惠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神秀 慧能 慧能 禅宗 惠能

慧能与神秀做的诗都是什么意思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神秀的诗: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这首偈子强调了佛性的本有,也就是一切从生都本来具有佛性,所以,在修行方面,不需要到自心之外去求佛,必须向自心之上去求。

惠能解释:

惠能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

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他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七十六岁时赴新州入灭。

其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说,一是顿悟成佛说。在世界佛教史上,他是一个把中西佛教思想融合贯通的思想家。

六祖慧能是谁

六祖慧能(638~713)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那里人?来这里求取什么?」慧能回答﹕「弟子世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了仍随口说﹕「你世岭南人,哪里能「作佛」!」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才使弘忍微微吃惊。慧能的回答使弘忍不便回绝,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欢快。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但慧能没资格参加,因为他只是干杂事的。神秀是众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给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分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慧能来到岭南,渡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在唐高宗年间(676年),在广州遇到印宗法师,印宗法师为他剃发,授戒。至此,慧能才算是正式的僧人,在此之前只是「行者」。不久慧能又从广州到了曹溪宝林寺﹕在这里,慧能正式「开山」传法。这时候,他在禅宗的地位得到确立,被称为「六祖大师」。而神秀则在北方传法。从此,南北分流,形成禅宗的南北两派。武后、中宗召请,终不赴京。禅宗自初祖以来,无顿渐之分,自六祖慧能开启顿门,嗣后并成为禅宗的正统。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后支派并起,成为唐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或作惠能。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为《六祖坛经》。公元713年慧能在新州圆寂,弟子将其遗体应回曹溪,法相一直保持至今。禅宗--特重禅观,不重教理,自称教外别传。以菩提达摩为初祖,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北宗强调渐修,南宗主顿悟。弘忍圆寂后,北宗神秀大阐宗风于长安、洛阳。中唐以后,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并形成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五家。但宋朝以后则仅存曹洞、临济二脉。或称为佛心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