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襄阳南阳,谁更胜出?_襄阳_南阳_躬耕

襄阳好风日,值得三顾;南阳好盆景,值得三思。愈演愈烈的南阳与襄阳所展开的“诸葛亮躬耕地”,终归是专业的学术问题,还是交给纯粹的学术研究为好。但是,笔者认为要深入剖析深层次原因进行思考。

一、“南襄之争”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寻找文化IP资源。

名人故里之争向来十分激烈,这种争夺背后更多的是经济和区域发展之争。

对于诸葛亮的“归属”,就像如今各地网友一样,有争议。我们都知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人文历史会为当地的旅游业增色不少。南阳襄阳之争,也不是旅游业发展后才有的,而是延续了千年之久。

诸葛亮故里争夺战,南阳襄阳较劲数百年,山东临沂“被冷落”。巧合的是,如同当年诸葛亮所处形势一样,如今的诸葛亮故里争夺战也呈“三足鼎立”之势,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和山东临沂三地。其实在外人看来,两地争夺的只不过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并非故里寻根,争夺焦点逐渐演化为“故里之争”,颇有点儿偷换概念、攀亲附会之嫌。同时,因为南阳襄阳的争夺,也无形之中炒热了两地的知名度,让临沂这座诸葛亮真正的出生地,反而没了什么存在感。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优缺点,不盲目赶超,扬长避短需要智慧。从区域布局来看,襄阳文旅一体化格局已经悄然形成。南襄之争,不可对干。可以互相学习,提升服务。

在很早的时候,襄阳古隆中景区就是以文旅景点来打造的,它的景深和游客数量,无疑对宣传三国文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南阳花多少个亿打造的卧龙岗复兴工程建好了,只因现代高科技信息太浓太艳,缺少古韵古香,游人少的可怜。

暂且抛开诸葛亮躬耕地论战,看看其他城市的名人、故里、坟墓保卫战,来个横向比较,才能看清问题。 先说这个不着调的炎帝。 史书上,炎帝究竟是个人,还是个神,还是个部落名,还是个尊号,或者炎帝是不是和神农是同一个神,有不同考证,答案是个谜。但这不影响全国五个地方争夺“炎帝故里”。

统观各地“名人”之争,一个基本模式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据北大语料库所载,这八个字最早见于1994年的报纸,用来概括上世纪80年代国内各地招商引资的做法,看来这做法不是近几年才有的事。许多曾经不太知名的地方,靠着打造本地特色、宣传名人,闻名海内外,香格里拉、乌镇、周庄、丽江等地都是如此。三十多年过去,虽然偶尔有人批评,但这种做法依然流行——用文化名片招徕客流,吸引投资和消费。用现在更流行的话说,叫“打造本地IP”。 南阳和襄阳的躬耕地之争,实质是对文化IP归属权的激烈争夺。

展开全文

二、“南襄之争”是为区域产业发展搭建城市运营品牌。

从襄阳古隆中全国5A级景区成功创建的时间轴上,可以看出,一张襄阳文旅产业的发展宏图,襄阳可不仅仅光为了争夺诸葛亮的文化资源和你打打嘴炮,襄阳文旅产业的策划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政府的重视程度。

人文精神不死,便可以激发城市的无限活力。在去襄阳唐城的路上,要经过的卧龙大桥,全长4581米的桥长、122.5米的塔高、310米的主跨,一举创造汉江上桥梁最长、主塔最高、跨度最大三项之最。而最终被命名为“卧龙大桥”,首先因为该桥跨越汉江中心的老龙洲,且是襄阳第一座斜拉桥,取名“卧龙”形象贴切;其次,该桥离隆中不远,取名为“卧龙大桥”,对襄阳发展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有利”。

城市之间的博弈,也是进步的一种方式,你追我赶、比追赶超,也是城市的一种精气神。令人感慨的是,西安、洛阳、开封等三座历史文化名城,不约而同地以各自城市的历史名胜为中心,分别成功打造了名扬华夏的三大网红景观——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阳应天门唐宫夜宴,开封清明上河园,都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网红打卡地,万客云集,人流如织,是基本配置。

聚人为市,化市为城。事实证明,城市代表性名胜古迹+科学商业运营模式,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样板。城市建设关乎城市形象,更关系到一方百姓的柴米油盐醋,衣食住行玩。

对美好的向往是人的基本诉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的基本精神信仰。襄阳文旅一体化格局已经悄然形成,璀璨烟火扮靓汉江华侨城的夜空。鱼梁洲湿地公园承办了世界水上摩托艇大赛,是一只凤凰图腾。从亚洲最宽的护城河开始,登上古色古香厚实的临汉门城墙,大观汉江纵流之势。古隆中景区内景点密集,布局合理,情景剧场、亭台楼阁、古碑石刻等相应而出。为人民大众服务,不就得从这出发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产业决定你的文化格调。南阳和襄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争议,不会因为一时一事而平息。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南阳和襄阳,俯下身子躬耕,才是最好的选择,关于汉文化、三国文化,看谁会把他们擦得更亮。时间会证明一切。

三、“南襄之争”是为区域文旅发展开辟深层策划源头。

在文旅项目打造与运营上,看似南阳输了!2023新年伊始,来自襄阳的一套组合拳,直接把南阳打疼了!让南阳人破防了!

如同一场棋局,襄阳谋划布局在早在先,大大小小项目稳健落子。现在已是收官阶段,占尽先机。尤其让高层夜不能寐的是,南阳和襄阳之间,仅仅差了一个华侨城项目吗?

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到底是襄阳?还是南阳?这个问题专家早有定论,铁定襄阳,从网上看到经常有人提出异议,特别是遇到播放三国题材的电视剧,或者襄阳举办诸葛亮文化节,总有部分人不服气,对躬耕地提出质疑。希望提出南阳之说的人,尊重事实和证据,先到襄阳隆中认真看看,不要再做无意义的辩论。

南阳和襄阳之争,从2000多年前诸葛亮的“躬耕于南阳”就开始了。无论是学术的争论、经济的诱惑,还是情感的表达,都是老生常谈。

对于襄阳来说,作为一座三国文化名城,诸葛亮的存在就是那画龙点睛之笔,有了诸葛亮,襄阳的三国文化旅游就有了领军人物,当然要和南阳一争高低。 这样的争夺,就像明星之间的绯闻炒作,其实是越炒越红火。但这个打造IP的落脚点,不能是打嘴炮,必须是旅游产品。因为普通游客到躬耕地游玩,最看重的是景区文化纵深和游玩体验,游客购买的不是门票,而是景区,乃至一座城市打造的产品。

“文化+经济”是改革开放后屡试不爽的流行模式,实质是“文化基建”,是地方软实力的建设。一个地方越发达,就越注重旅游业发展。俗话说“财大气粗”,襄阳的旅游投入就显得“大手笔”。 襄阳将三国文化下成了一盘棋,推出了一条产业链。打造影视基地,既赚了钱,又无形中宣传了襄阳的文化IP。如《赤壁》《妖猫传》《弥天传》等不少影视剧的取景,都出现了襄阳。

躬耕地论战,其背后的是两地对旅游市场的争夺,是产品思路的博弈,这种相互盯梢的竞争,无论对南阳,还是襄阳,都是一件好事。毕竟受益者是两地的老百姓和全国游客。

(崔海晗 作者系湖北襄阳隆中文化园投资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