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1085期
从痛风疾病的中医认知,再到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将痛风改为浊瘀痹
痛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近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
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这里的痛风,还不是一个疾病,只是指的是关节疾病的一种病理表现。
到了金元时期,当时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里才首次把痛风当作一个疾病:
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法以辛热之剂。
之后,各代医家基本对痛风的病因认知相统一,主要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但详细病因病机还有争议。标实主要指的是症状的标实和病理产物的标实,标实包括湿热论、痰浊论、瘀毒论。而对本虚也有几个观点,如脾胃虚弱论,脾肾两虚论。
到了现代,比较有创新和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首届国医大师提出的浊瘀痹论,和尿酸浊论。
今天主要谈朱良春大师的浊瘀痹论,毕竟后面膏方调理思路是基于这个学说的。
展开全文
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将痛风疾病定名为“浊瘀痹”,有没有道理?
国医大师朱良春,基于古今中医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和毕生临床实践,认为痛风疾病多在中老年男性为主,生活习惯多存在嗜食辛辣肥甘,或嗜好喝酒,形体丰腴,痛风急性发作多在后半夜为显著,长期反复发作可伴有痛风石,甚至痛风石会破溃流溢。
朱良春国医大师从痛风病因上看,认为过去人们所说的风寒湿邪的原因,其实是诱因,而非主因。主因是湿邪内蕴。
尤其是初期的湿邪痹阻,流注血脉之中,还难以泄化,久之成浊瘀之邪,流滞在经脉关节之中,不通则痛,导致关节红肿热痛。久治不愈,痰湿瘀持续聚集于关节、筋骨等处,则可导致关节肿大、畸形、痛风石,越长越大则会破溃流溢。
如果痰湿瘀体内郁滞成毒,可损伤脏腑尤其是脾肾二脏,或者存在先天脾肾亏虚,则泄浊运化湿热痰瘀浊毒不及而留在体内,然后脾肾亏虚和体内痰湿瘀毒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则加快和加重疾病进展,形成本虚标实的错杂之证,恶性循环。
基于这些对痛风的病因病机的认知,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1989年就提出了将痛风定名为“浊瘀痹”的观点,并在2013年将这个想法联合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家单位联合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递交了《关于将“痛风”中医名定为“浊瘀痹”的报告》。
朱良春教授认为,痛风 急性期主要以毒热浊瘀为主;在间歇期或慢性期则主要以痰浊瘀阻和脾肾亏虚两个病机相互胶结,为本虚标实证,从而缠绵难愈、久治不愈,属于本虚标实错杂之证。
进而,朱良村教授认为在没有痛风关节症状的非急性期的治疗,应该坚持三个原则:“泄浊化瘀、推陈出新;调益脾肾、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标本兼治”的总原则。
在总原则指导之下,遣方用药时,可以将痛风调理的祛湿、泄浊、利尿通淋、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萆薢、威灵仙、土茯苓、薏苡仁、蚕砂、秦艽、僵蚕、地龙等来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以赤芍、益母草、鬼箭羽、泽兰、泽泻、桃仁等来活血养血行血化瘀行水;用苍术、何首乌、白术、女贞子、淫羊藿、熟地黄、蜂房、鹿衔草等来健脾益肾、燥湿解毒。
如果按照上面的病因病机和遣方用药思路,结合患者的具体辩证,则总能收到不错的调理效果,尿酸降,预防痛风发作。
没有痛风关节症状,预防发作,服用后中医传统膏方调理,降酸防痛风也不错
基于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浊瘀痹的病因病机和调理思路,有想法有讲演的中医专家,结合自己多年诊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经验以及传统中医膏方调理慢性病的应用优势,创设泄浊通痹膏,并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痛风者依从度好,服用方便,口感甘香喜欢,适合调节脏腑代谢,降尿酸预防痛风发作。
这个泄浊通痹膏,组方由关黄柏、苍术、盐牛膝、薏苡仁、土茯苓、粉萆薢、猫须草、茯苓、黄芪、桂枝、白芍、姜黄、葛根、山药、黑枣、蒸陈皮、山楂、车前子、广金钱草、浙贝母、红花、牡丹皮、桃仁、王不留行、盐菟丝子、桑寄生、盐杜仲、枸杞子、黑芝麻、元贞糖或蜂蜜等,传统中药膏方工艺熬制即可。
上面的膏方熬成后适合脾肾两虚、浊瘀内阻痛风者非急性期长期调理,降尿酸、预防痛风发作温水冲服,具有健脾益肾、祛湿泄浊的功效。
如果您有口疮、灼口症、口腔苔藓等口腔粘膜疾病,尿酸高、痛风方面问题,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调理方法。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关注
@中医科院药学博士
博士后单独悄悄回复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给你的反馈即可。
本文参考文献:2019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何清华硕士论文《泻浊通痹膏治疗脾肾两虚、浊瘀内结型非急性期痛风的临床研究》
#健康2023#
#慢性病百问百答#
#哆咖医生超能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