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非遗 | 钱塘江传说_钱塘江_蚂蚁_文化

非遗,

民族文化的精神植被,

民族精神的血脉延续。

杭州,

历史悠久的文化胜地,

人文荟萃的风雅名城。

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到明清文化;

从江河湖海、田间地头、闾巷草野到巍巍古都;

这里,诞生了5项人类非遗,48项国家级非遗,184项省级非遗,428项市级非遗;

每一项,都承载着一段回忆,印证着一段历史,

一代代的匠人,将温度凝于双手,将匠心沉于热土,在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从现代文明中激发灵感,百转千回,薪火不灭。

钱塘江传说

——民间文学 省级项目

▲钱塘江传说部分书籍、刊物

钱塘江传说,是钱塘江段沿岸民众口耳相传的关于钱塘江的一系列民间传说,以“名江、名人”为主要特征,内容丰富,广涉风物、史事、人物各方面,富有诗意且情感饱满外露,显示出沿岸人们和大自然做斗争的无畏精神,表现了沿岸民众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企愿。

展开全文

▲传承人章宝兴在给居民讲钱塘江传说

钱塘江是浙江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沿岸人们世代传承和创造着有关钱塘江的传说,其中以杭州市江干区段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受出海口特殊地理结构影响形成的天下奇观“钱塘江潮”,不仅使钱塘江殊异于其他任何大江大河,也使钱塘江传说具有了鲜明的“潮乡”特色。

▲钱塘江传说漫画之一《法师借地》封面

钱塘江传说源远流长,东汉时期袁康、吴平的《越绝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中就有对钱塘江传说的记载,以后历代多有志书记录钱塘江传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东晋时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录的董昭之渡江救蚁王的故事,唐代薛用弱在《集异记》中创作的叶法善,宋代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广记》中记录的乌衣人,宋代洪迈在《夷坚志》中记录的潮部鬼等。钱塘江传说以强大的生命力不断与当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随着沿江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巨大变迁,《钱塘江新说》和《沈家墙门》等新传说也开始涌现。

▲钱塘江传说代表性传承人章宝兴在钱塘说书馆讲述传说故事

钱塘江传说具有景物一体、事理相融、简洁明了、善恶分明等特征。流传千年的钱塘江传说不仅为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还为更好地认识和发展钱塘江提供了生动的文化依据。

2009年,钱塘江传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钱塘江传说经典故事一

▲蚂蚁报恩

董昭之有次乘船过钱塘江,在江中看见一只蚂蚁,附着在一根很短的芦苇上,跑到一头便又转身,再向另一头跑,十分惊慌。董昭之说:“这是怕死啊!”于是想把蚂蚁捞起来放在船上。船中的人骂道:“这是咬人的毒虫,不可以让它活下去。我要踩死它!”董昭之心里很怜悯这只蚂蚁,便救了它。那天夜里,董昭之梦见一个人穿着黑衣服,带着很多人来致谢,说:“我是蚂蚁中的大王,不小心掉进了江中,幸亏您救了我,以后如果您碰上危难就告诉我。”

过了十多年,董昭之住地附近发生了抢劫,他被官府横加罪名,指控为抢劫案的首犯,被关在馀杭县的牢房里。董昭之忽然想起蚁王的托梦,正在专心致志寻思的时候,和他一起被囚禁的人问他在想什么,董昭之把实情说了。那人说:“你只要捉两三只蚂蚁放在手掌里,告诉它们就行了。”董昭之照他的话办了,夜里果然梦见穿黑服的人说:“您可以赶快跑到馀杭山中。天下已经乱了,大赦的命令,不久就会发布。”董昭之醒后发现蚂蚁已经把他的枷锁都咬光了,就逃出牢房,渡过钱塘江,投奔到馀杭山。不久碰上大赦,他得到了赦免。

钱塘江传说经典故事二

▲钱王射潮

当时,有人告诉钱王,海塘难修,是因为钱塘江潮神作怪的缘故。于是,生性勇猛的钱王,便在农历八月十八潮神生日这一天,精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到江边聚集。由于途中需要经过一座宝石山,而这个地方山路狭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钱王便利用脚把这座山蹬成了两半,使山中间出现了一条宽宽的道路。从此,这儿就被叫做“蹬开岭”,钱王那双硕大无比的脚印,至今还深陷在石壁上,清晰可见呢。

当弓箭手在江边聚齐后,钱王又奋笔写了两句话:“为报潮神并水府,钱塘且借与钱城。”并把这两句话扔进了江中。但潮神却仍然不理不睬,还是像往常一样,凶猛地扑了过来。钱王见此,大吼一声:“放箭!”并抢先射出了第一箭。顿时,万箭齐发,直射潮头。围观的百姓们都跺脚拍掌,大声呐喊助威。一会儿工夫,便连续射出了三万支箭,竟逼得潮头不敢向岸边冲击过来。钱王又下令:“追射!”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从那时起,钱塘江海塘的修筑工程才能顺利地进行。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射潮的功绩,就把钱塘江海塘称为“钱王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