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王牌飞行员黄植诚:驾机起义回归大陆,获巨额奖金娶空姐为妻_起义_大陆_飞行员

1981年8月12日,一场特别的表彰大会在福州召开,特别之处在于这次大会表彰的对象是国民党的一位飞行员,并且福州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还在表彰大会上高度赞扬了这位国民党飞行员的爱国精神,并奖励其65万元人民币。

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是一位从台湾架机投诚起义回归大陆的王牌飞行员,当时他驾驶回到大陆的那台战机是美式F-5F型战斗机,据说在当时价值500多万美元,是台湾空军的支柱。这位飞行员的壮举极大地震动了台湾当局,也轰动了整个大陆。

从台湾驾驶战机起义回归大陆绝非说起来这样简单,这位飞行员究竟为何冒着生命危险选择飞向大陆?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是如何准备和实施起义回归大陆的计划的?之后,他在大陆的生活又是怎样?

起义归正,原因难寻

这名台湾空军飞行员名为黄植诚,1952年生人。这样算起来,81年投诚起义回归大陆的时候,黄植诚仅仅只有29岁,正值壮年。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个青壮小伙要冒着生命危险回归大陆呢?

展开全文

黄植诚

是家庭原因?

显然不是,黄植诚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一出生或者可以说在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与“空军”缔结下了极深的缘分。

黄家可谓是台湾的“空军世家”,黄植诚的父亲是随蒋介石到台湾的空军军官,他的母亲更是被国民党空军赠予“模范母亲”的荣誉称号,其二哥是国民党空军少校,姐夫则在国民党军中担任中校一职。

既然不是家庭原因,那是个人发展原因?

显然也不是,出生在空军世家的黄植诚从小似乎就“预定”了未来的军旅之路,并且在家庭的影响下,他的这条道路注定走的会相对而言要走的要更加的目的明确一些。

毕竟对于他来说,成长的环境就是军区,身边的长辈也都是部队中的官兵,一起玩耍的伙伴自然也多半是官兵子弟。在这种“全方位”的影响下,黄植诚理所当然地产生了想要投身军旅的志向。

1973年,黄植诚进入台湾空军军官学校学习,因为从小见多识广,自身又十分聪明伶俐,刻苦认真,所以,黄植诚一直都是学员中的“尖子生”。在这里,黄植诚开始展露自己对于飞行的天赋。

与别的同学相比,黄植诚有着他们难以企及的“童子功”,那些令同学们感到头疼的飞行基础知识,对于黄植诚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不仅如此,黄植诚对于各种飞机型号、性能、配置、结构等都尽数掌握,不仅同学们对其深感佩服,就连教官们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光都自愧不如。

不仅是理论知识十分扎实,黄植诚的实际操作也厉害到令人惊叹。教官刚交完战斗机的基本驾驶技术之后,黄植诚迅速就能够有模有样的平稳飞行。交一些比较难的战略飞行术时,别人还没克服恐惧心理,他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黄植诚当时在军官学校中,凭借绝对的实力成为了风云人物。

毕业之后,黄植诚顺理成章进入了台湾空军飞行员的部队。来到空军部队之后,黄植诚依旧认真训练和学习,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飞了5种型号的飞机,飞行时间更是长达2100多个小时。凭借着优秀的表现,黄植诚很快被提升为了少校军官。

由于能力十分突出,又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黄植诚之后又被提拔为了所在部队的飞行考核官,负责所在部队百余名飞行员以及一些军校见习生的年度例行考核,除此之外,该部队飞行员的转正、晋级等问题都由黄植诚负责。

总而言之,黄植诚投诚起义回归大陆之前,在军队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好。

既不为家庭,也不为个人发展,那是为了金钱?

事实证明,也并非如此。黄植诚不是台军第一个投诚的飞行员,早在1950年国民党退守台湾的仅仅数月之后,就陆陆续续有人驾机起义了,有数据显示,黄植诚是驾驶第42架飞机回到人民怀抱的第90个国民党空军人员。为了表示对在台飞行员驾机起义的热烈欢迎,大陆推出了一系列相关奖励政策。

我军福建前线司令部此前就公开宣布过对台军起义人员的奖励标准:如果台湾空军驾驶P-2Y电子侦察机和U-2高空侦察机人员起义归正,奖励黄金八千两;如果驾驶F-104或F-5E系列战机起义归正,奖励黄金七千两。

当时黄植诚回大陆驾驶的是在当时最先进的美式F-5F型战斗机,市场售价就高达550万美元。其次,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我军的空军力量还十分的薄弱,关于飞机制造方面的技术也是多有欠缺,所以这架飞机除了它自身的价值之外,还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并且,黄植诚的起义壮举可以坚定一些摇摆不定的台湾空军飞行员。另外,还有一点比较现实的原因就是,黄植诚起义回归大陆以后,颇有种无依无靠的意味,一切生活需要从头开始,确实需要物质上的支持。

于是,综合所有考虑,最终国家奖励给了黄植诚65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而这些钱,黄植诚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在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之后,陆陆续续捐了出去。一部分捐给了父亲的家乡广西横县,用于帮助当地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还有一部分捐给了“纪念宋庆龄国家名誉主席儿童科学公园基金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被人广知的捐款项目。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境优越,前程似锦,又并非为利益所驱的黄植诚最终选择冒着生命之危,从台湾驾机回归大陆呢?

道不同不相为谋,决定起义

其实,也没有难么的难猜,“道不同不相为谋”,只因为黄植诚是一个想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人。

有理想、有信念的黄植诚在国民党的队伍中总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加深的,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由来已久,并且认知能力越强,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终于,在进入部队之后的一次联欢会上,黄植诚明白了这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

这场联欢会上,时任空军副司令的乌钺为给士兵们“加油打气”,拿出了他的珍藏品——一柄外国人送给他的宝剑。他对士兵们说:不论是谁,只要能够打下大陆的米格战机,就能够拥有这柄价值不菲的宝剑。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不少人确实被成功“打了鸡血”。但是,黄植诚却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并没有为此感到兴奋。

会后,各联队又针对这件事情专门召开了动员会议,随着大家讨论的越来越起劲,黄植诚内心的怒火也越来越难以压制,终于,他忍不住站起身义愤填膺道:“关于这件事情,我有疑问,为什么单单是打下大陆的米格战机才能获得宝剑奖励呢?打下日本人和越南人的呢?给不给?”

这番话问住了在场的大家,现场一时间安静的吓人,缓过神来,联队长官对着黄植诚就是一顿臭骂,话语不堪入耳。这时候,黄植诚才知道自己的思想“有问题”,但是真正有问题的究竟是哪一边呢?黄植诚心中自有答案。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台湾部队针对此事召开了多次会议,会议的主要意见竟然是联合越南或借助联军之力反攻大陆。这个想法被提出的时候,黄植诚彻底明白了,这就是一支毫无底线,毫无原则的队伍,大失所望,也愤怒无比。

黄植诚十分生气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你们可知道,这些年来大陆为了援助越南付出了多少,又有多少中国人死在了援越的战场上,可是越南这才刚刚站了起来,就开始恩将仇报,如此忘恩负义的国家,究竟有什么地方值得来往。和这样的外人交往,我们国家......”

不等黄植诚把话讲完,与会的长官就将他喝住:“立刻闭嘴!黄植诚,注意你的立场,你现在是站在大陆的立场说话吗?”

黄植诚不屑一顾:“那你呢?你是站在越南的立场上吗?”

两人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事后,黄植诚遭到了处分。接到处罚通知的那一刻,黄植诚回想起,当年在军官学校读书时,因他说战史记录不真实而被处罚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经历的越多,黄植诚就越郁闷,越反感。

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些平时不在意的现象,一旦被发现之后,就会有更多类似的现象接踵而来。不久之后,黄植诚又遇到了一件糟心至极的事情。

那天,黄植诚因为家中有事,所以去找相关负责人请假。结果,黄植诚刚一来到办公室,就被负责人冷冷地盯着。黄植诚不明就里,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多想,一边向负责人申请请假。

负责人阴阳怪气:“请假干什么去?真的是因为家中有事吗?”

黄植诚疑惑着说:“是的。”

谁知,负责人突然发起了邪火:“今天早上训练之前,你都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黄植诚还是有点懵,他将自己早上的经历在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突然想到自己早上训练之前发了一句“牢骚”,当时他突然想到和战友们之前一直争论的“光复大陆”一事,气不过就嘟囔了一句“光复大陆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是,那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句牢骚,并且当时自己的身边也没有别人,现在怎么连坐在办公室的长官都知道了呢?莫非隔墙有耳?黄植诚不寒而栗。

原来,这是台湾飞行员起义的现象常有发生,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飞行员,台军各个基层部门中都设置了一个特殊的部门,这个部门由中统和军统特务负责,平时就负责部队里的政治工作,为了方便“摸底”,他们平时还会在部队中安插一些特务,这些特务被称为“政治细胞”,黄植诚觉得自己八成就是被这些“政治细胞”盯上了。

一件件事的发生让黄植诚觉得在部队的生活越来越不是他所追求的了,但却苦于无处诉说。飞行训练的时候,他看着被海水包围的这一方小岛,总是忍不住想对岸那一方广阔的土地究竟是什么样子,他始终对台军口中所说的大陆持有怀疑态度,因为被丑化的太刻意。

有一次,他偶然间与大陆的渔民有了接触,果然,对方向他讲述了一个与台湾宣传的完全不一样的大陆。从那时起,他不自觉地变的更加留意大陆的情况,期间也了解到了之前有不少飞行员起义回归大陆的具体消息,所以,慢慢地他的心里有一个声音逐渐清晰:回大陆去!

彼时两岸关系依旧紧张,稍有不慎不但大陆回不去还很有可能葬身大海或者会有牢狱之灾。于是,黄植诚开始不动声色地准备起来,收集内地军方公布的信息、指定航线、计算飞行距离以及所需耗费的飞机油量等等,然后静待时机成熟。

时机成熟,成功起义

没有等上太久,黄植诚心心念念的时机终于出现了。

1981年8月8日,是台湾飞行员们训练和考核的日子,而飞行考核员正是黄植诚。按照训练计划和考核要求,飞行员需要驾驶F-5F教练机一路向西一直飞行到海峡中线再原路返回。

来到训练场地以后,黄植诚看着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就这么做了最终的决定:就是今天了,今天就回大陆去。

8点左右,黄植诚和中尉飞行员许秋麟登上了F-5F教练机,当时由黄植诚在前座驾驶,许秋麟则坐在后座。

机械师做出放行的手势之后,黄植诚伸出食指和中指比了一个“v”,“v”代表Victory(胜利),每次飞行之前黄植诚都要比这个手势,只是今天的意味还要更多一层。

飞机起飞了,看似平静的黄植诚心中有些紧张,他很清楚,这些年台军空军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反劫机、反起义的练习,并覆盖了超级多的雷达,所以,飞机偏离了原定的航线之后,一定会被立即发现和追捕。但是,黄植诚的内心依旧非常坚定,并且有信心可以成功起义。

很快,黄植诚驾机来到了空靶区,这里已经靠近台湾海峡中线,是台军雷达的脱离边缘,也是黄植诚此次计划中的预定地段。

黄植诚没有慌乱,继续全身心地操控着飞机,只是用有些严肃地口吻跟许秋麟说:“现在关闭后座暗舱罩,开始做仪表飞行,训练暗舱飞行技术。”

暗舱飞行技术,又称“盲目飞行”,是考核飞行员的主要技术之一,需要在飞行过程中,用黑色的暗舱罩将飞机座舱的前半部分挡风玻璃进行完全遮盖,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几乎看不到任何座舱之外的东西,只能借助座舱内部的各种仪器指标完成飞行任务。

面对考核员做出的要求,许秋麟没有任何疑问,乖乖照做。但其实黄植诚下达这个命令的目的,只是为了遮挡许秋麟的视线,怕他误事而已。

暗舱飞行对于黄植诚来说,不值一提,他早就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暗舱关闭以后,黄植诚立即断掉了无线电,然后迅速旋转飞机,降低了飞行高度,一直降到距离海面只剩几十米的距离时,黄植诚才上推控制杆,将机身拉平。然后就这样贴着海面,朝着福州的方向飞去。

此时的雷达地图上已经找不到这架飞机的踪影了,无线电也已经无法再联系到他们,也就是说,在台军看来,他们“消失”了。

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坐在后座的许秋麟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他打开了暗舱罩,看了一眼之后,许秋麟直接懵住了,飞机早已飞越海峡中线,此时已经靠近大陆海岸线了。

“长官,这就快到大陆了,赶快返航啊。”许秋麟慌乱地提醒黄植诚。

黄植诚十分平静地说:“我就是要去大陆。”

这是要起义啊,许秋麟大惊失色。

黄植诚瞥了一眼惊慌失措的许秋麟,说道:“我就是要去大陆,不回去了,你跟我一起去吧。”

显然,许秋麟没有这个想法,他在心里想到了部队中关于起义的严厉处罚,又害怕又着急地说道:“我不能走啊,我家里中还有妻儿等着我呢。”

事实上也是,起义归正,事关重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勇气。

黄植诚看着不断让自己放他一马的许秋麟,想着确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决定,去连累别人,于是,告诉许秋麟:“这样吧,我送你回去,但是飞机油量肯定是不够来回飞行的,你要自己跳伞到东引岛附近。”

这样做的风险是极大的,首先,就是油量不足的问题,为了避免飞行员起义,台军对每架飞机的油量都做了严格的控制,每次都是刚好够飞训练路程之外多一点点,所以,这时可以从仪表上看出这架飞机的油量已经所剩无几。

其次,东引导是台军的“前哨基地”,岛上驻扎着武装部队,并且有着不少防空武器。所以,如果真的飞往东引导,暴露的风险会直接呈倍数增加。

但是,黄植诚还是调转了方向,驾着飞机朝东引岛的方向飞去,飞到以西两公里的海面上之后,对许秋麟说:“只能到这里了,你跳伞吧,他们会发现你的。”

许秋麟如释重负,迅速地打开座椅弹射器,进行跳伞。

黄植诚确认许秋麟安全跳伞之后,才继续往计划的大陆方向飞去。

之后,黄植诚一边以超高的技巧操纵着即将没油的飞机,一边试图与大陆地面取得联系。很快,大陆的雷达就侦察到了这架飞机,了解了起义的情况。

9点过半的时候,黄植诚驾驶者F-5F战机摇摆着机翼(向我方起义的特殊动作),降速安全降落在了机场上。

接着黄植诚俯身走下了战机,并伸出一只手臂向已在机场上等候和欢迎他的人们打招呼。在脚踏上大陆土地的那一刻,黄植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意。

而另一边,许秋麟安全回到部队之后,为了保全自己,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了黄植诚起义的事情,并表示对他充满了恨意,丝毫不提黄植诚冒死将他送回的事情。

黄植诚起义一事一经曝光,轰动巨大。

台湾方面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军中内部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政权变动。蒋经国被气的当即怒摔水杯,随后以失职罪论处了“国防部”的一大批高层官员,黄植诚所在部队长官们为此全部被调离岗位,并受了好一番审问,就连官至“国防部部长”的高魁元也因此引咎辞职。

而大陆方面则对黄植诚的爱国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8月12日,福建军区举办了一场表彰大会,表彰黄植诚的爱国精神。这天,黄植诚脱下国民党的军装,换上了解放军的军装,他精神抖擞的站在台上,笑的十分生动。他说:“为了响应祖国和平统一的号召,所以我飞回来了!”

之后,军区领导当场发给了他65万元的巨额奖金,并批准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台下掌声雷动。

回到大陆之后,黄植诚立即回到了父亲母亲的家乡,他知道那是他的根之所在。回到素未谋面的“故乡”以后,黄植诚再一次感受到了结结实实的归属感,临走的时候,他留下了一笔钱,是为了给家乡教育做贡献。

后来,黄植诚还接到了空军军校部副部长的任命,于是,他继续在空军教育方面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任职期间,黄植诚尽职尽责,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飞行人才,在我国空军发展和建设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期间还受到了邓小平、邓颖超等多位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待。

邓颖超、邓小平、黄植诚

黄植诚的义举还影响了一些在台飞行员,之后大陆又迎来了几位台湾起义飞行员。

除此之外,黄植诚在回归大陆第二年的时候,还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他结识了一位漂亮大方的空姐,并与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浓情蜜意,很快又有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儿。

黄植诚(右一)盒他的妻子马红(左一)

88年,解放军重新推行军衔以后,黄植诚又被授予了上校军衔。95年,工作表现出色的他又晋升为空军少将。

不得不提的是,两岸的关系恢复正常交往以后,黄植诚还一直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奔走。甚至在退役之后,又创办了两岸飞行学校,希望以此加深两岸往来,促进两岸年轻一代的交流合作。

在黄植诚的心中,两岸人民同根同祖,走向统一是必然的局面,所以,多年以来他还一直为推进两岸友好交流做着努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