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飞行员杨国祥,驾机投掷氢弹失败,后来怎么样了?_氢弹_投掷_成功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威胁,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展了“两弹一星”工程。“两弹一星”主要指的是原子弹、氢弹与人造卫星。其中人造卫星于1960年发射成功,原子弹于1964年试爆成功,氢弹于1967年试爆成功。

在“两弹一星”中,氢弹因为采用核聚变技术,所以威力比原子弹大很多,不过,当时我国的氢弹虽然已经试爆成功,但是却没有进行投掷实验,这相当于氢弹没有实战价值。为了尽快投掷氢弹,从1970年开始,国防部多次组织相关实验,并把实弹投掷提上日程,而承担投掷氢弹任务的飞行员最终也选定了杨国祥,那么,杨国祥投掷氢弹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

杨国祥出生于1929年,云南彝族人,1950年,年仅21岁的杨国祥被保送到东北航校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当时条件艰苦,航校甚至没有一架比较先进的教练机,飞行教练大部分都是国民党驾机起义人员,比如刘善本等。不过,即使条件艰苦,但杨国祥也刻苦训练:冬天时东北气温零下三十多度很常见,杨国祥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坚持训练的。

好在付出就有回报,1951年,杨国祥从航校毕业,先是进入航空兵团任飞行员,不久后加入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朝鲜战争结束后,杨国祥平安回国,之后一直在沈阳军区服役。朝鲜战场的经历让杨国祥深刻明白空军对保卫国家的重要性,他回国后不知疲倦地训练,也是在这段时间,杨国祥通过刻苦训练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展开全文

1956年,全国范围内部队掀起“大比武”,空军也在这种氛围下组织飞行员进行比武。杨国祥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先后获得师第—名、军第一名、沈阳空军第一名以及全国空军第一名,被誉为“彝族之鹰”,受到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不过氢弹虽然试爆成功,但是因为没有投掷装置,所以没有实战价值。随着“强五战斗机”的改装成功,我国已经具有了投掷氢弹的装置,1970年4月,国防部批准使用“强五战斗机”投掷氢弹,而要想投掷氢弹则需要一位技术出色的飞行员,杨国祥作为曾经的全国空军第一名,无疑是不二人选。

1970年11月底,杨国祥奔赴西北核试验基地,成为氢弹投掷的主飞行员。在试验基地内,经过多次训练后,杨国祥成功掌握氢弹投掷的要领,按照计划,1971年12月30日就是投掷氢弹的日子,这一天,杨国祥早早来到基地,整装待发,一声令下后,他驾驶“强五战斗机”,装载着氢弹直飞蓝天。

到达目标攻击范围后,杨国祥按照训练启动了投掷氢弹的开关,但是氢弹却没有成功投掷,而是留在了飞机上。后来又经过数次应急投掷,氢弹都没有成功投掷,而当时飞机上的燃油仅够飞行40分钟,如果杨国祥跳伞,那么氢弹最终落到哪里根本不能预测,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住氢弹,杨国祥放弃跳伞,舍生忘死地带着氢弹返回了机场,最终成功在机场迫降,保住了那颗珍贵的氢弹。

虽然第一次驾机投掷氢弹失败,但杨国祥并没有丧失信心,1972年1月7日,经过一番准备,杨国祥再次驾驶飞机执行投掷氢弹的任务,这次非常顺利,氢弹成功投掷,从此以后我国具有了把氢弹用于实战的飞行工具,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而执行任务成功后的杨国祥顺利返回机场,接受人们的欢呼。在这之后,杨国祥被任命为空五师副师长,并在1978年担任了代理师长的职务。1980年,杨国祥被任命为昆明军区空军副参谋长,主管作战与训练任务。1988年,杨国祥被授予少将军衔。晚年的杨国祥一直生活在昆明,如今这位英雄依然健在,并见证着新中国空军的成长。

参考资料:

《我投下了第一枚小型氢弹》杨国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