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祥:与氢弹共存亡!面对飞机失灵临危不惧,罗布泊上拼死迫降_氢弹_罗布泊_飞机

他是一名王牌飞行员,曾在朝鲜战争中执行多次任务与美军飞机“共舞”蓝天,凭借着精炼的技术一次又一次为地面上的战友杀出血路。他又是新中国核事业的大功臣,当其驾驶的飞机出现故障,宁愿承担着机毁人亡的风险,也要保住“国之重器”迫降罗布泊。为国为民悍不畏死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说到这相信一部分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已经猜到了他的身份,没错这位英雄便是本期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杨国祥

杨国祥

1929年,杨国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彝族家庭,当时的云南地区可不比现在的旅游胜地,用“穷乡僻壤”这个词来形容那时的云南再恰当不过了,而杨国祥所在的小六直村更是贫困中的贫困,整个村连个像样的学堂都没有,孩子们稍微长大一些就被父母拉着走进了田间地头。

而杨国祥作为家中的老三属于青壮劳力,按理来说他也应该在十几岁便下地干活养活家里的弟弟妹妹,一开始杨国祥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可有一次他偶然听说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无垠之际,一颗不服气的苗子还是悄然埋在了他的心里,他想学习!他想出去看看!

云南

展开全文

很快机会便来了,那时经过村中长者的商讨,认为之所以这一带这么穷,就是因为这里没出过一个大官,于是在他们的安排下,周遭的几个村共同出资筹建了一所简陋的学堂,请来了一位老先生教孩子们读书。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杨国祥十分兴奋,他也希望父母能将他送入学堂学习知识本领,但没想到他们却拒绝了这个提议,理由很简单家中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孩子,他这个青壮劳力走了这个家怎么办呢?

没办法嘴笨的杨国祥自知讲不过父母,于是就不吃不喝表示抗议,最终看着儿子这样执着他们也只得答应拿出了家中仅存不多的积蓄给他报了名。就这样杨国祥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每天半夜起床走十几里的山路脚都磨破了几层皮却愣是没说一句苦,只为了能听到老师的教导,后来当身边同学一个个退学回家帮农活的时候,也只有他坚定的念完了小学初中。

后来时间来到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名头在各地传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纷纷加入,而杨国祥就是其中之一,他考入了我党领导的峨山中学,在这里他学会了很多,比如说马克思主义、资本论,这些社会主义的思想在他眼中好像琼浆玉液,杨国祥深知共产党能为中国劳苦大众带来什么,于是他果断申请入党,当地的党组织也十分欣赏这位有志青年,于是经过商讨最终同意了他的申请。

杨国祥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时是解放战争的末期,蒋介石本人已经逃往台湾,但其麾下的反动派势力却依旧在西南地区为祸乡里,他们与土匪勾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而杨国祥刚刚入党自然想好好表现一番,在剿匪战役中多次悍不畏死,为了保住给乡亲们的粮食,他临危不惧宁愿以身犯险立下了赫赫战功,当然这也为他之后能够成为飞行员打下了基础。

上级将杨国祥的表现看在眼里,这样有着强大心理素质和坚定信仰的年轻人自然有大用,这不1950年6月在当地选拔飞行员的时候,他就被上级领导推荐进行选拔考试,在考试中他多年的学习终于派上了用场,许多身体素质比他强、战斗经验比他丰富的人都倒在了文化课那关,而他却脱颖而出被保送到了东北的航空学校学习。

东北的航空学校

虽然训练使用的飞机都是张作霖、张学良时期的旧飞机早已破烂不堪,但这个能飞上天空的大家伙还是让杨国祥眼前一亮,顿时来了兴趣,经过教练员的介绍,杨国祥得知了中国防空事业的困难,得知了未来国民党、美国必然会针对这一点进行骚扰,所以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蚊虫鼠蚁在他眼中都不是问题,只要能飞上蓝天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杨国祥正式成为了一名空军,而且很快他便踏上了战场,在朝鲜战争中,他驾驶着落后于美军几倍的老式飞机,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操作硬是不输于敌军,多次完美地完成飞行任务保护了地面上的战友,也因此受到了上级的大力嘉奖。可正当他享受这份荣耀之际,殊不知党中央很快将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不久就遭到了美国人的敌视,一开始有着苏联老大哥的帮衬,我们的日子还好过一些,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急速恶化,一时间中国走到了美苏两大强国的对立面,日子真的是不好过。单纯的军事威胁也就算了,重要的是当时竟然出现了用核武器威胁中国国防安全的论调,核威慑的阴云瞬间笼罩着华夏大地。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作出抉择,将“拥核”提上了日程。

通过钱学森、钱三强等核物理学家夜以继日地努力,1964年10月16日、1967年9月17日,中国的两枚原子弹氢弹终于相继引爆,华夏儿女皆大欢喜,可这其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却让国家高层高兴不起来,那就是我们的核武器对于敌人来说并没有威胁!原来那时中国制造的原子弹、氢弹虽然可以爆炸,但体积过于庞大只能通过轰炸机在空中缓慢的飞行,要是实战的话早就被敌人发现击毁了,而且我军当时的飞机也实在太过落后,飞行高度极低,即使缩小弹体也还在敌人的射程之内。

钱三强

所以我们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彻底地摆脱他国的核威慑,为此党和政府又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最终才得以实现,可找谁来实验又成了一个难题,飞机还好说,新型的超音速“强5”战斗机已经通过了试飞,但如果带上小型氢弹那危险系数就高了许多,咱们必须要找一个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极佳、信仰坚定的人来试飞,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损失。

1970年年底,经过筛选刚刚通过了“强5”试飞的杨国祥进入了党中央的视野,他入党多年还是第一批的飞行员甚至参加过朝鲜战争,正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人选。当上级将这一消息告诉杨国祥的时候,没有害怕、没有紧张只有兴奋,他没想到自己还能为祖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生怕上级反悔赶忙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训练随之开始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国祥秘密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在这期间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飞行,一次次的通过模型氢弹实验,将一系列流程都被的滚瓜烂熟。

终于时间来到了1971年12月30日,眼看着杨国祥已经准备充分,实验开始了,计划是这样的,由杨国祥驾驶着“强5”战斗机携带着氢弹飞到罗布泊的上空,对准目标投放然后返回,说起来很简单,情况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的。

钱学森

当杨国祥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虽然他有些紧张但却始终保持着训练时候的水准,飞机从起飞到抵达罗布泊上空这期间都没出现一丝问题,可在投弹的时候出事了!

按下投弹按钮之后原本应该听见一声清脆的机关和氢弹摩擦的声音,但这次却没有听见!仔细检查后发现,由于固定氢弹的零部件高空低温失灵,氢弹并没有投掷出去!这下子天上地下都慌了,上级赶忙让杨国祥多尝试几次,可在目标上空盘旋了好半天尝试了无数次,氢弹依旧纹丝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的油箱快要见底,显然任务即将宣告失败,就连指挥部都放弃了下达了让杨国祥赶快跳伞的命令,可杨国祥这时却“轴”了起来。

杨国祥不愿意让这颗倾注了无数中国人心血的氢弹就这样报废,更不愿意报废在自己手中,于是这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迫降罗布泊!

要知道罗布泊的地形极为复杂,别说是带氢弹降落了,就算是汽车在那里行驶都十分吃力,迫降很有可能机毁人亡。而杨国祥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第一罗布泊荒无人烟即使失败爆炸了,也仅仅牺牲他一人,第二反正跳伞这颗氢弹也是报废,不如就用自己的命尝试一下。

罗布泊大裂谷

当他将这一想法告知指挥部的时候,所有人都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觉得一位优秀的飞行员要比一颗氢弹更加重要,可平时老老实实的杨国祥这时竟然出言反驳了一直以来他尊敬的上级,上级眼看着时间所剩无几也拗不过他,于是只得答应了迫降请求。

所有人都躲进了地下掩体之中,大家屏住了呼吸,有的人甚至闭上眼睛堵上耳朵不敢看也不敢听。飞机在杨国祥熟练的操作下逐渐降低了高度,当着陆的那一刻他死死地按住控制杆,当飞机的速度开始放缓最终稳稳的停在了地面上之际,他悬着的那颗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他是英雄,是大英雄!地面的战士们纷纷朝他冲了过来有的握手有的拥抱,但杨国祥自己知道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氢弹一日没爆炸中国一日就还在危险之中,于是在技术人员快速改进了零部件之后,1972年1月7日杨国祥第二次飞上了天空,当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之后,他知道这次自己成功了!

在这次实验成功之后,新中国终于摆脱了美苏两国的核威胁,这其中固然有钱学森、钱三强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但杨国祥也有着不可否认的功劳!正是他的临危不惧悍不畏死,才让我们广大的中国人民挺起了腰杆,才有了我们现如今的幸福生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