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暴雨冲出一古墓,墓中发现一颗头颅,考古人:错拜武圣二千年_关羽_洛阳_关林

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曹操评价关羽

在国人的心目当中,作为武圣的关羽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之下,关羽更是成为了忠义的代名词。

也正是因为关羽为人忠义,千百年来民间对他的敬仰也从未停止过,与其他深受人们爱戴的先贤一样,关羽在备受追捧的同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宗庙,河南洛阳的关林更是成为了人们朝拜关羽的圣地。

据悉这里是关羽的葬身之地,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却解开了一个尘封近两千年的真相,原来关羽真正的葬身之地并非在关林,而是另有他处。

这一发现引来了人们的一片哗然,因为关林被后人祭拜了千年之久,如果关羽的尸身根本不在关林之中内,不就意味着错拜了几千年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关林”的由来

展开全文

熟读三国的人们对于关羽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位后来的武圣早年因杀人而四处流浪,在涿郡靠贩卖绿豆为生,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刘备和张飞,从此便就此踏上了自己的成圣之路。

追随刘备的过程中,关羽也曾因兵败投身于曹操的麾下,但在得知刘备的消息之后,却放弃曹操给的荣华富贵,护送刘备的家眷过五关斩六将,不惜远走千里前去追随刘备。

赤壁之战中关羽一方取得了胜利,曹操在逃跑时在华容道遭到关羽的阻击,为了报答曹操的恩情他冒着违抗军令的罪名,在华容道义释了曹操。

通过上述两件事情,可以说在忠心、义气这一层面上关羽可谓做到了极致,这也是千百年来关羽能够备受推崇、美名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赤壁之战后,关羽的人生迎来了快速的上升期。长沙之战中,他在战场上遇到了极为难缠的对手黄忠,就在关羽想要以拖刀计斩杀黄忠时,黄忠却马失前蹄摔在了地上。

他认为自己胜之不武便放走了黄忠,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镇守荆州的过程中关羽更是单刀赴会,凭借过人的胆气粉碎了东吴夺取荆州的阴谋。

襄樊战争期间,他趁着当地雨季到来水淹七军,刀锋直逼许昌吓得曹操都想要迁都以避其锋芒,各种辉煌的战绩让关羽的威名响彻华夏。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关羽失去了最坚固的后仍与根据地,无奈之下只好逃往益州。

而后便有了关羽败走麦城的事情,最终他在临沮这个地方被东吴擒获,后遭东吴孙权斩首所杀。

孙权为了转移矛盾将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曹操深知此举乃是孙权嫁祸自己,目的是想要将仇恨拉到自己这边。

于是,他便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头颅下葬在了洛阳,并以沉香木为其雕刻身体以示敬重。

除此之外,曹操还为关羽修建了庙宇用来祭奠关羽的亡魂,时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又命人在庙宇的四周栽种树木,便形成了如今的关林。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关羽的敬仰之情日益增长,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越来越伟大,所以前往关林祭拜关羽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始终认为当年曹操便是将关羽的头颅埋葬在了这里。

可惜的是,河南洛阳的一场暴雨之后,人们的这一认知被彻底颠覆,因为关羽的葬身之地另有他处,关林也并非关羽最终的归宿,祭拜千百年的地方很显然是错的。

意外发现的坟墓

话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河南洛阳地区突降大雨,大雨过后一处名为关庄村附近的大土堆旁,突然出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

对于这个洞的出现人们感到十分好奇,有胆大的村民打开手电试图查看里面的情况,但什么也看不清楚。

村中的老人急忙制止了人们的举动,老人在很小的时候便听长辈们说村子附近有一座古墓,只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墓地的位置已经无从得知,墓主人的身份更是无从考证。

很显然洞穴的出现让这些老人立刻想起了关于古墓的传说,这个洞穴极有可能就是世代相传的那座古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必须由专业人员前来勘察。

当地百姓自发地在大洞周围维护起秩序,不让闲杂人等靠近大洞以免发生意外,同时派人前去通知文物保护部门,希望由专人来负责勘察并解开大洞下面的谜团。

得知此事之后,相关部门的人员立刻来到现场,与此同时也对围观的群众进行疏散。因为工作人员只看了一眼大洞,便确定这是一个年代已久的盗洞,下方肯定存在鲜为人知的东西。

经过一番充分的准备,洛阳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来到现场,并对这座坟墓展开了挖掘工作。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盗洞并没有进入到墓室之中,也就是说墓室内的物品很可能仍然保存完好。

一段时间的挖掘后工作人员成功地打开了墓穴的大门,里面的随葬物品果然保存完好,并且在墓中还发现了一座石碑,上面篆刻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

专业的人员对石碑进行了相关的修复工作,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石碑上面记载的全部是关羽的生平事迹,难道这座坟墓里埋葬的竟是千百年来被人们所景仰的武圣关羽?

带着这个疑问,工作人员继续对墓穴进行探索,结果在墓中果然发现了一颗头颅,此时透过这些线索人们已经基本可以复原历史的真相。

掩人耳目的关林

根据一些历史的记载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关羽在被杀害之后,曹操确实以极为隆重的形式与礼仪埋葬了关羽的头颅,埋葬的位置就在洛阳十公里以外的地点。

也正是因为这一说法,关林才在千百年来一直都被世人当作是关羽的葬身之地,因为这里距离洛阳市的距离刚好在十公里左右。

然而,也正是因为距离的原因,这里才不可能是关羽真正的坟墓所在地,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么说不是前后矛盾吗?

其实不然,虽然关林与如今的洛阳相距十公里不假,但是三国时期的洛阳并非是现在的洛阳。

三国时期的洛阳其地址在今天的汉魏洛阳城遗址的位置,也就是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变迁,使人们对于文献中的记载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

这个偏差又刚好与现实相吻合,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中人们便错将关林当作了关羽的坟墓,并祭拜了长达近两千年之久。从古至今,古人为了避免在死后被打扰,对于丧葬之事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因此衣冠冢、疑冢之类的掩人耳目的做法层出不穷,而且越是身居高位之人越会对自己的葬身之地严格保密,为的就是在死后不会被自己的仇人挖坟掘墓。

曹操在世时可谓是呼风唤雨,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生前也残害过不少忠良和无辜之人。不过,他虽然行事狠辣,但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即使他是奸雄也依旧十分忌惮仇人会打扰自己安息。

我们也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说设置疑冢这样的事出自他的手笔毫不新鲜。而且曹操对于关羽有着极其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十分忌惮关羽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他对关羽的为人又由衷地敬佩。

从他在为关羽下载的态度可以看出,在他的心目中虽然关羽没能为自己所用,但关羽依旧在曹操的心目中占据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为了关羽能够不被打扰,曹操也不可能将关羽埋葬在人尽皆知的地方。

咱们再来看看关庄村的地理位置,它距离汉魏洛阳城遗址刚好在十公里左右,与文献中的记载十分吻合。

关庄村虽然名为关庄村,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没有一户姓关,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可以推断,这里的命名与关羽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地理位置也与埋葬关羽的地点吻合,坟墓中也只发现了头颅没有发现尸身,这一切都与历史相符合。在下葬时,曹操因为只收到了关羽的头颅,便用沉香木为其雕刻了身躯。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关羽木制的身躯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腐烂,最终不见了踪影,而头骨因为它的特殊性则存留了下来,可以断定关庄村才是关羽真正的葬身之地,而并非关林。

相比于关林关庄村显得极其荒凉,如果不是那场暴雨人们恐怕还被蒙在鼓里,依旧将关林当中关羽的坟墓,在得到确切的答案之后,人们才算是得知了关羽真正的葬身之处。

尽管已经真相大白,但前往关林祭拜关羽的人仍旧络绎不绝,毕竟经过如此漫长的时光,那里已经彻底成为了人们追思这位武圣的圣地。

关羽是否真的被埋葬于此已经不再重要,似乎这里更符合关羽的地位与身份,也符合人们对关羽的一种追求与向往。时至今日,关羽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历史人物,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其所代表的忠义、诚信、坚毅等诸多品格,已经被生化成为了一种象征,在人们心目当中真正敬畏的也正是关羽所代表的品质,而非他的墓穴所在之处。

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关羽虽然最终败走麦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但人们记住得更多的是他曾经的丰功伟绩与忠肝义胆。

随着相关影视剧的热播,关羽的形象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也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深入人心。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时光中关羽依旧不会被人们遗忘,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也应该记得曾经在华夏大地上,有关羽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其优秀的品格也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

其实对于很多名胜古迹而言,它们最重要的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建筑物,而是建筑物背后所隐藏的故事以及文化,这才是游客们所看重与追求的东西。

关羽的头颅虽然是关庄村,但关羽的文化却在关林流传了千年,所以后者才是人们心中关羽的埋葬地,代表着他的忠诚与义气,所谓的“错拜”只是指形式,在游客心中关羽还是那个关羽。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