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受制于列强!他高调反对盲目进口策略,终让国产战舰扬威亚洲_清政府_左宗棠_船厂

不要受制于列强!他高调反对盲目进口策略,终让国产战舰扬威亚洲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的便是“创新”的理念。中兴出事儿后,创新一词更加的被国人重视了。其实除了中兴事件,我国早在清朝便在创新方面吃过亏。

晚清时外国列强用炮火,打开了清政府对外紧锁着的大门。这近乎灭国的几次击打,将清政府彻底的打醒了。清政府也逐渐地意识到国家的落后,为此清政府也实施了一些措施。其中包括对地方官员进行的放权,使得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洋务运动便发展了起来。

对于洋务运动历史上也都讲过,洋务运动的前期,无非就是向国外进口些较为先进的武器。相信会有人在购物时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当你在买某样你不太懂行情的产品时,便很容易被商家欺骗或坑。当时初入世界市场的清政府,在分别向美国和英国购买枪支、大炮和军舰时,便被这两个国家坑了好大一笔。

展开全文

由于多次对外进口船只,以及好几次被外国列强敲诈的经历。使得以左宗棠为首这支洋务派,逐渐地意识到要想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要对外进行先进武器的购买,还要能够对先进武器技术的掌握。于是,左宗棠便开始了他的造船事业。为了造船,左宗棠还在今天福建省的福州,创办了当时最大的船政局。

这家船厂,不仅制造出了大量的船只。而且就连由它衍生的福州船政学堂,也为清政府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据说北洋军中,绝大多数的海军都是在这家学堂毕业的,如邓世昌、严复、魏翰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就连像詹天佑这样,富有独立创新精神的工程师,也毕业于这家学堂。

起初,在左宗棠提出了要独立造船的这个想象时,有很多的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其中还包括李鸿章,李鸿章认为左宗棠造船的想法纯属是多余的,他认为清政府现阶段主要缺少的就是先进的武器,因此只需要直接向国外进口船只便好了。如果需要技术的话大可仿造购买回来的船只,而不必再费精力去另外造船。

更有些倾洋派,见劝说左宗棠打消办船厂念头无果时,便向清政府进谗言说,左宗棠的意图其实不是办船厂造船,而是打着船的的由头想大量的吸干清政府的白银。可悲的是,清政府居然相信了这个说法,于是在答应左宗棠办船厂后的第三个月,将左宗棠调离了福建。不想眼看着辛苦经营的船厂就此夭折,左宗棠竟大胆的延迟了离开福建的时间。

其实,事实也正如左宗棠所说的那样。虽然外国列强在表面上支持清政府,但是他们在暗地里还是在不断地算计着清政府。一旦,清政府在急需用船时,他们便会露出本来的面目。他们不但不会帮助清政府,而且还会乘此机会对清政府进行敲诈。

所以说,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强大起来。除了要在经济上强大,更要在各方面拥有自己的技术。正是左宗棠的坚持,他为使国家不受制于西方列强,他高调反对盲目进口策略,力排众议,不顾众人反对也要创办自己的船厂,执意建造国产威武战舰,并最终建造出了第一艘千吨级兵商舰船“万年清”;第一艘远东最大巡洋舰“扬武”;第一艘铁胁船“威远”;第一艘钢甲舰“平远”;第一艘钢甲鱼雷舰“广乙”;第一艘猎雷舰“建威”;第一艘折叠式水上飞艇等等,让国产战舰杨威亚洲,开创了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先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