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展示大卫雕像,遭家长举报“涉黄”,原来全球家长都一样_孩子_大卫_家长

文/跳跳妈妈

《大卫》是1501年-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教育是重国之本,无论是哪个国家,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就一定不能忽视教育,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

虽然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肤色,不一样的立场,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但是却都有唯一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当父母的一定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全世界所有父母的共同期望。

美国学校展示大卫雕像,遭家长举报“涉黄”,原来全球家长都一样

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思想要开放的很多,就比如在“性教育”上,很多国内的家长都会羞于如何与孩子讲解,但美国的家长对于这方面却是毫不避讳。

但实际上,这个想法也是个误解,美国是在传统宗教文化圈内的国家之一,而在他们信奉的宗教中,对于婚前性行为是持有反对态度的,这也说明还是有很多美国人对于“性”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

展开全文

而近日,就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古典学校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女校长在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上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课时。

讲到了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大卫》,于是这名校长便给学生们展示了大卫的照片,结果不想却因此遭到了学生家长的举报,因为有家长认为《大卫》是一个“色情”作品。

随后该名女校长便接到了学校的通知,要求她必须辞职或者是等着被学校解雇,于是女校长只好被迫辞职,之后学校方面对于此事表示,“父母的权利至高无上,这意味着要保护所有父母的利益。”

这件事情不仅在美国,在国内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美国,原来全世界的家长都是一样的。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其实也是一种伤害

其实类似上述的事情,在我国也是有发生的,例如前段时间小学生课本里的一些古诗词也遭到了家长的炮轰。

像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山行》一诗,其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以及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一诗,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有唐代李绅的《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等诗句都受到了家长们的批判。

而家长们炮轰这些诗句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诗句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中,会带坏小孩子。

只能说,这些家长们的脑洞太大了,先不说思想纯洁的小孩子会不会想歪,就连一些成年人乍一看可能都没发现这些诗句有什么问题。

虽然说爱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本能,父母想要给孩子打造出一个“无菌”的环境,想让孩子在“保护罩”中健康的成长,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是父母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切莫不当回事

可能有很多家长会觉得,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就是在带坏孩子,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实际上,“性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孩子缺少必要的“性教育”,实际上是会带来很多危害的,首先就是会让孩子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

不承认的是,在如今这个社会“心怀鬼胎”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如果孩子没有接受过必要的“性教育”,可能受到侵害之后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会告诉家长。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被学校的老师或者邻居,甚至是亲戚侵害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长大之后才反应过来。

而且对于这样的事情,男孩子的家长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男孩子也一样会受到侵害,在那些思想龌龊的人的眼里,男孩子也是一样的。

其次,“性教育”的缺失也会让孩子对这方面更加好奇,从而导致发生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这是我们谁都不想看到的。

总之,“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各位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做花瓶里的人,为他屏蔽各种各样会影响他的信息,这样做是没办法让孩子真正成长的。

只有对孩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性教育,孩子才能拥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会被其他人伤害。

今日话题: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