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黛玉之死”的临终造型真的是由马拉之“坐”变成的黛玉之“卧”吗?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_马拉_大卫_雅各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马拉之死 马拉 大卫 雅各

本文目录

  • 10版“黛玉之死”的临终造型真的是由马拉之“坐”变成的黛玉之“卧”吗
  • 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 马拉是怎么死的
  • 马拉之死死于什么
  • 除了安倍,还有哪些领导人被“刺杀”过

10版“黛玉之死”的临终造型真的是由马拉之“坐”变成的黛玉之“卧”吗

很显然,在10版红楼梦中,最为广大观众所津津乐道的经典画面便要数“黛玉之死”了。可谓相当的唯美。

10版红楼梦“黛玉之死”的画风与以往各版不同,以往各版红楼梦的“黛玉之死”主要是体现一种中国风的悽美,而这版红楼梦的黛玉之死则开创性的借鉴了西方人的审美方式,用女人的裸体来表现“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东方含蓄的悲剧之美,所以才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而且观众看了觉得,这个画面非常眼熟 好像在哪见过
……

它像极了著名的画家达维特的名作《马拉之死》
很显然,

这是东西方艺术的粗暴嫁接。

这是对经典油画的滑稽模仿,

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恶搞!

林黛玉就这么被你们编排上了!

看看这最经典的对比图
记得中学的美术课上还临摹过,你以为观众都没见过《马拉之死》,都是文盲啊?你以为观众都是这么好糊弄的吗?

10版红楼梦的创作团队,要致敬西方的油画艺术,可你们也犯不着拿玉洁冰清的林黛玉开涮哇,老曹的棺材板子,真的要盖不住了
饶这样,李少红还说:“你们观众不觉得很现代很震撼吗”?

而且“不就是只露了一个膀子而已嘛”?

“如果满分是10分,我给12分”!

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雅克-路易·大卫1748年生于巴黎,182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逝世,他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最重要的艺术家。

大卫真正的艺术教育始于罗马,在那里大卫被古代遗迹的辉煌和意大利大师的艺术巨作征服。1780年,大卫回到巴黎,开始在作品中将古代历史主题和严肃的道德气氛以及英雄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古典艺术风格。

那时,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大卫的艺术风格正好与法国共和派日益增涨的狂热情绪不谋而合,他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艺术家。

法国大革命时,马拉(Marat,1743-1793)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雅各宾派的主席。但马拉是一个狂热残忍的人,雅各宾派当政后,他常常会不经审判便将政敌送上断头台。

马拉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不得不在浴缸里泡药浴才能缓解痛苦。1793年7月13日,保皇党女士夏洛特·科黛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结束了这位暴戾政客的生命。

大卫得知后,立即创作了这件作品。画中马拉的姿态让人联想到基督去世的情景。这幅作品是一张布面油画,长165厘米,宽128厘米,原作现保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博物馆。

我们来看一下马拉左手拿的这张信纸,这是刺伤马拉的科黛的介绍信,最上面一行是信件书写日期1793年7月13日,这也正是马拉遇刺之日。

浴缸旁边是马拉用作办公桌的旧木箱,桌上摆放的是一张向一位战士遗孀发放抚恤金的纸条。大卫画这个旧木箱是为了凸显马拉的朴素节俭,让他与那些有钱人的豪华家具构成鲜明对比。木箱上写着:致马拉,大卫。

《马拉之死》还有四张复制品,如今分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巴黎凡尔赛宫、法国第戎美术馆和法国兰斯美术馆。

这张现存于卢浮宫的《大卫之死》是意大利画家Gioacchino Serangeli完成的,木箱上的那行字写着:没能贿赂我,他们刺杀了我。卢浮宫于1945年购得此画。

这张《马拉之死》现存于巴黎凡尔赛宫,木箱上没有任何装饰。感觉这张复制作品的水准比卢浮宫那张要高一点。

法国兰斯美术馆的这张《马拉之死》复制品,木箱上的语句与卢浮宫一模一样,也写着:没能贿赂我,他们刺杀了我。

最后这张是法国第戎美术馆的《马拉之死》复制品,和凡尔赛宫那张一样,木箱上没有写任何语句。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卫对于政治表现出和对于艺术一样的激情。他加入了国民议会,组织共和党人游行,并且对艺术学院发起批判。他的革命行为差点把自己送上断头台,不过幸运的是他只被判了短时间的监禁。

拿破仑上台后,大卫开始全心全意为这位皇帝绘画,留下了不少作品,如《拿破仑加冕》。拿破仑失败后,大卫被迫流亡比利时,并在那里继续艺术创作,9年后客死他乡。《马拉之死》被大卫的后人赠送给比利时政府,保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博物馆。

马拉是怎么死的

马拉是科德利埃俱乐部和雅各宾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在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中,他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随后又当选为国民公会代表。主张进行改革,实行累进所得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后,《人民之友》报改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他激烈反对吉伦特派的统治。1793年4月初,马拉以雅各宾总部主席的身份向全国发出组织控诉运动的通令,1794年被吉伦特派交付法庭审讯,后被宣判无罪。1793年6月雅各宾派取得政权之后,马拉强调要建立革命专政,用暴力确立自由。雅各宾派执政期间,血流成河,在马拉的煽动下,至少50万人被处死。在断头台不够用的情况下,使用了枪决、水淹、炮轰等集体处决手段。1793年7月13日马拉在巴黎寓所被一名伪装革命家的吉伦特派支持者夏绿蒂·科黛刺杀。马拉之死震动了整个法国。 7月16日,巴黎人民为马拉举行了庄严的葬礼。国民公会决定给他以进“先贤祠”的荣誉,但不久又迁出先贤祠。 大卫是马拉的好友,在马拉被刺之后不到两小时就到了现场,目睹了马拉的惨死,难忍悲愤之情,创作了著名的《马拉之死》。

马拉之死死于什么

《马拉之死》是一幅世界名画,作者是著名的法国革命家、画家,新古典主义大师雅克·路易·大卫(又译为达维特)。画的内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导人马拉,被刺客刺杀身亡时的场景。

刺杀马拉的是夏洛特·科黛,这个女子才24岁。

那么她为什么刺杀马拉呢?

来看看这个马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马拉被称作“人民之友”,但这是一个血迹斑斑的“人民之友”。

那时候,马拉是“以暴制暴”激进共和派领导者之一。马拉创办了一份《人民之友》报,鼓吹要捍卫人民的权利,号召民众起义,反对专制统治。

1793年,以丹东、马拉、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激进共和派雅各宾派发动起义,又把吉伦特派赶下了台,开启了著名的“雅各宾专政”。

他们推行“以暴制暴”的激进主义。用马拉的话来讲就是:本来,砍掉五六百颗头颅,就可以保证你们的安宁、自由和幸福。但是,一种虚假的人道主义束缚了你们的双手,阻挡你们挥出拳头……为防止血流成河,我坚持,要流几滴血。

他们上台专政时期,推出恐怖政策,宣布用极端的暴力镇压内外敌人,整个法国约有40万人被处极刑。

马拉的做法,受到了反对,反对派指控马拉,将其推上了法庭。然而,马拉很快被无罪释放。

看到司法手段无法对付滥杀的暴君,反对者们只好铤而走险,刺杀马拉。

1793年7月11日,夏洛特·科黛买了把菜刀,找到马拉的居所,

她很顺利地进了马拉的家,看到马拉正泡在浴缸里工作。

夏洛特对马拉谎称自己是来揭发叛徒的,说完之后,她将“叛徒”的名单交给马拉。

马拉接过纸后,用眼睛扫了扫,对夏洛特说:“谢谢你小姑娘,到了明天,这些人就会死了。”

夏落特听了,怒不可遏,她突然抽出了菜刀,对着马拉的要害部位用力地刺去,杀死了他。

不久后,法国人民再也无法忍受雅各宾派的野蛮屠杀,他们发动政变将推翻了雅各宾派,将崇尚暴力杀戳的罗伯斯庇尔等人送上了断头台。

除了安倍,还有哪些领导人被“刺杀”过

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总共担任过四届日本首相)就是被刺杀身亡的,而且是在中国境内被刺杀的;

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

还有美国的林肯、肯尼迪,这两个应该是最出名的吧

缅甸现在的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

印度国父甘地

总之世界各地被刺杀过国家领导人还是挺多的,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