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夫妻被迫分隔两地,分别时令人心酸_老人_自己的_父母

自古忠孝难两全,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着忠孝难两全的考验。其实,不论是对父母的“孝”,还是对祖国的“忠”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忠”’是更大的“孝”。现如今的“忠”也有表现在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

最近,刷到一则过去的短视频,也就是当下一直存在的养老问题。从而,再次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一对耄耋之年的老人面临着被迫分开养老,两个儿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江苏。老人们一人跟着一个儿子生活。因此,一个老人去了北京,另一个老人去了江苏,老人泪如泉涌,含泪告别,令人心酸。

我们都知道老人有三不留: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即:不强留住宿,不强留吃饭,不强留多坐。中国老人健康学会副会长洪先生有表示过,这种观念是有道理的,作为主人家遵循以上所述,不会存在有失礼之说。

或许会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传统文化是需要尊老爱幼。其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比较容易出事,须尽可能少走亲访友,对老人本身和主人家都是麻烦。上了年纪的老人,因身体各器官机能发生了改变,会出现退行性的改变,发生病情也随之增高。

视频里的老人到了暮年,经不起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这一别或许就是生离之别。再见,是不舍,是分开的告别;而再见,是再相见,相聚首,也可能是遥遥无望吧。

展开全文

网上有不断抨击老人的两个儿子怎么会忍心让暮年父母分开,难道没有更好的方案吗?

如果是为了生计,可以返乡就业。对于老人的这个年纪,还有多少日子是可以相伴团聚的呢?大抵,这不是儿女的孝,把两位携手走过大半生的父母分开养老是最大的不孝吧。常说:携手走过一生,共白头,赴生死。年轻时是夫妻,老了是老伴,让暮年双亲分开是大不孝,是不是太过于残忍了。

但当我们冷静下来细想,可以根据老人的年纪推算,或许老人的儿子也不再是年轻了,甚至是花甲或古稀之年,也许他们的儿子也是需要子孙们的照顾,为了尽孝,还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许这已是无奈之举了。

幸福是一样的,但是困难是各种各样的。现在身边60多岁的夫妻分开的也很多,一个要到儿女家带小孩,一个要留在老家照顾老人。为了多攒点钱,或许年轻夫妻会背井离乡外出工作,也为了小孩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把其接到身边,这不得不让家里的老人也跟着过去照顾,无意中也就形成父辈“妻离子散”的局面。类似这样的事情,现实中比比皆是,谁都有不得已。

过去有忠于祖国,现在有忠于家庭,忠于事业,其理当如此。

忠于家庭,忠于事业,但当它与父母亲特需照顾关怀产生矛盾时,孰轻孰重,不言而喻。若做不到“忠”于生而养育我们的父母,何谈“忠”于自己的小家;单位离了你,并不会因此瘫痪或消亡,事业也还有机会再创;而父母没了亲情陪伴照顾,或许就此撒手西去。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业有成,我们也应该知道自己事业的成功是为了什么。努力挣钱是为了养活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对父母可以有更好的尽孝。

儿女越优秀,父母越悲哀。年轻时,儿女优秀,父母荣耀。养儿防老,而对于老人而言,忙碌大半辈子,晚年时都是希望儿孙绕膝能够陪伴在左右。如果儿女过于优秀,责任越大,或许离家越远,不说平日里的来往,或许节假日也没有一个电话问候,没有时间陪伴父母,这不禁也是一种悲哀吧。

这时候,或许很多人会说,等我老了,我会进养老院,不需要儿女养老,不耽误他们挣钱,不做儿女的牵绊,养老院有更多的同龄人相伴,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暮年生活……

确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身体硬朗能够照顾自己时还好,可真的到了生活不能自理时,还会有这么的洒脱自在吗?或许苟且地活着感觉就已是庆幸。生而为人绝大多数还是渴望亲情,养老院可以提供基本生存条件,却给不了亲情。

如果你老了,你会怎么办?那一天其实并不遥远,也是我们每个人必经之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