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是“天才病”吗?_梵高_荷兰_障碍

有这样一种病,它既可以让梵高、柴可夫斯基、海明威、毕加索等许多世界名人发挥出卓越的才华,也可以导致高于普通人几十倍的自杀率,这种病就是还不为人们熟知的

“双相情感障碍”。

今天是3月30日,是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诞辰,也是世界双向情感障碍日(World Bipolar Day)。

梵高一生灿烂且孤独,疯狂又沉郁,

他无尽的创作源泉和穷极一生想要摆脱的枷锁,都和双相情感障碍脱不了关系。

▲梵高-自画像

来源:nbfox.com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展开全文

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就是:

极端的心境波动。

从躁狂的高峰,跌入到抑郁的低谷,之所以称为“双相”,就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两者之间波动。

和抑郁症不同,丘吉尔曾比喻自己的抑郁症,像是住在心里的一条“黑狗”,但对于双向情感障碍而言,他们的内心既住着一条“黑狗”,又住着一头“猎豹”。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是在低谷波动,而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在空中旋转翻越最后跌入深渊,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双相情感障碍又叫躁郁症,在躁狂和抑郁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症状:

▲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躁郁症≠“天才”病

患了躁郁症的梵高,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创作出超过2000幅作品。他超强的创作力似乎无法阻挡。他的《向日葵》、《星空》、《麦田里的群鸦》等作品在浓烈的色彩中迸发出激情,最终成为传世珍宝。

▲梵高-六朵向日葵

来源:nbfox.com

所以有人会说躁郁症偏爱天才,是种天才病。

其实并非如此。一个如此热爱创作的画家,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暴力行为,和好友高更歇斯底里地吵架,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在37岁时举枪自杀......这些都是患上躁郁症后失控的表现。

所以,为了纪念梵高,国际上将

他的生日3月30日定为每年的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旨在提升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

梵高躁狂发作时

创作力有多旺盛,抑郁发作时就有多黑暗。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躁郁症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什么天才病,不是任何人获得事业成功、成为所谓“天才”的捷径。不信就看看普通人患病后的真实面目:

有患病后斥巨资买包的↓

▲来源:微博@钱江晚报

有患病后折磨爱人,把他赶出家门的↓

▲来源:微博@躁郁症患者日记

还有患病后自杀的↓

▲来源:微博@央视财经

全球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达到2.4%,其中11%到19%的患者会死于自杀。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亲人、朋友,要多给与他们一些关注,谨防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

不要讳疾忌医

躁郁症的病因首先要考虑

遗传因素。

躁郁症属于一种遗传率很高的精神疾病,据部分资料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遗传度高达80%(注:这并不代表父母患病,孩子80%会发病),往往是遗传、不良成长环境、心理创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在医学上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症状多久消失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另外

躁郁症复发率非常高,若在症状消除后就立刻停药,极易出现复发,且每复发一次,对大脑又是一次伤害,恶性循环,需要花更长的时间、用更多的药来调整修复。

▲来源:pixabay.com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越来越多,治疗也逐渐规范起来。

如果你或你家孩子有这方面的困扰,不要讳疾忌医,

药物结合心理治疗会大大改善病情,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在荷兰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度,仍然有很多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如果治疗没有效果,或者实在无法忍受疾病折磨,可以自主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截至2022年,只有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家允许安乐死合法化。)

2002年荷兰将安乐死合法化。16岁以上的公民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接受安乐死,12到16岁的青少年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虽然安乐死在荷兰合法,但荷兰对安乐死的实施相当谨慎,审核也比较严格。

2017年荷兰统计,因实施安乐死去世的人仅占荷兰当年总死亡人数的4%,在这4%中有精神疾病的占1%,而不到18岁的患者仅有一例。

▲来源:pixabay.com

每个人都难逃生老病死,生命本就是一场历程,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精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课题。如果你是躁郁症患者,请不要放弃自己,要相信医学,要更大胆地笑给这命运看看。

如果你身边有患躁郁症的家人,记得多给他们一些支持和理解,引导他们积极就医治疗,记住,家人永远是患者最坚实的支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