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0月,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迷与科幻作家们将在成都相聚。
科幻盛会将至,红星新闻特推出“对话科幻大咖”系列,访谈中国知名科幻作家,今天我们对话的是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
这个4月,王晋康格外忙碌。
4月15日,21卷《王晋康文集》在北京首发并举办了研讨会,研讨会以《王晋康——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纪录片开场,回顾了他从事科幻创作30年来的历程;4月18日,王晋康获颁“第五届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杰出人物”奖杯;4月21日,他又到上海参加中国作协举办的首届全民阅读季活动。
《王晋康——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纪录片画面
一年多前,这位古稀老人动了场手术,往心脏里安装了药物球囊以缓解血管堵塞的危险。最近因为要复查,他没能出席日前在成都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首次新闻发布会。
“10月的科幻大会我是肯定会来的。”王晋康对红星新闻记者说,“早就数不清来过多少次成都了,毫无疑问是我除了家乡之外去过最多次的城市,也是最有感情的城市。”
中国科幻的思想者与“先知”
今年10月,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办;今年11月,王晋康将迎来自己的75周岁生日。四年前的11月,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王晋康荣获终身成就奖。
颁奖词写道:
他是中国科幻的擎天巨擘,标志了一个科幻巨变的时代的到来。他用如椽巨笔构建中国科幻的雄浑大地,谱写关于人类、自然与宇宙的生命之歌,并在奇绝的想象之上,赋予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他是中国科幻的思想者,也是所有科幻作家的榜样
展开全文
在无数科幻迷心目中,这位中国科幻的思想者,亦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科幻先知”。
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期间,王晋康的名字意外登上热搜:因为一篇名为《豹人》的科幻旧作,“神预言”了中国短跑选手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决赛上遇到的情况,媒体记者纷纷给他打去电话,他都笑言:“只是巧合。”
更早一些时候,当新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想起了他的经典之作《生死平衡》。这种笔下幻想在真实情境中上演的事,对于王晋康来说早就不新鲜了。
1995年,他的《生命之歌》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小说描写了一个外形如孩童的超级智能机器人,在唤醒了对生存的渴望之后,成为了拥有人类欲望和超级智力的“新人类”。
在《生命之歌》里,王晋康写到了国际象棋大师败给计算机的桥段。1996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超级计算机“深蓝”的人机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当时我就断定,围棋将来也会遭遇同样命运。但还是没想到,自己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柯洁被AI战胜)。”他感叹道。
1997年,王晋康的《七重外壳》获得第九届银河奖一等奖。故事的主人公在分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挑战中,不断拨开并再度陷入一重又一重无比真实的“梦境”。王晋康以精巧的构思,不断升级梦境的真实程度,直到主人公几近崩溃,难以相信自己已回到现实世界中。
2010年,由诺兰执导、莱昂纳多主演的科幻大片《盗梦空间》上映,引爆社交网络,可谓风靡一时,而片中营造的梦境,最多也就是五重。
《盗梦空间》剧照
2001年,王晋康的短篇小说《替天行道》中,主人公发现自己的老板在推销一种“自杀种子”——这种仅能使用一次、第二年需要重新购买的“魔王麦”,如果农民将种出的麦子留种重复使用,便会导致大面积的粮食绝产。
10年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关于转基因的热议和讨论也进入了大众视野,直到今天都持续被关注着。
对于王晋康自己而言,印象最深的一次“预言成真”感受,发生在2018年11月。
贺建奎用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编著的《基因天书》(视觉中国)
“当时我们在南方科技大学参加科幻大会的分会场活动,刚好前两天是我生日,大家还给我举办了一场生日会。”王晋康回忆道,“然后就在会场上的时候,我收到一条短信,就是当时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
那一瞬间,这位在《豹人》中设计了一个将猎豹基因编入人类基因、诞生出快如闪电却野性难抑的“超人运动员”的科幻作家,产生了一种“庄生梦蝶”的恍惚感——此刻自己身处的世界,亦真亦幻?
最具“上帝视角”和普世价值的科幻
接受采访的前一晚,王晋康也在线观看了“星舰”超重型火箭的发射直播。在他看来,虽然耗资昂贵,从技术层面上讲,就是一次正常的尝试失败,并且取得了预期的进步,为下次发射积累了经验、增添了信心。
“Space X在这方面步子迈得很大,那当然失败的几率也就更大。”王晋康说,“我挺赞同这个比喻的——就是如果把星舰的成功发射比作海上的远航,那么这次虽然没能到达目的地,至少也已经绕过了好望角。”
待发射的星舰(图据SpaceX官网)
2020年11月,王晋康在西安参加一个航天产业联盟大会的时候,曾应邀在论坛会场就《人类建立太空基地是否还是科幻》做过主题报告。他认为在太空移民这个梦想上,技术层面并没有太大的障碍,“一步步往前走,从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开始,到移民火星的梦想,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他和马斯克一样向往着星际移民时代开启的那一天,在他看来探索未知的冒险本能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天性之一。“当年原始人类开始走出非洲的时候,也很冒险啊。他们不知道远方的世界是不是冰天雪地、能不能找到食物,但他们还是一代又一代,越走越远。这就像候鸟的迁徙一样,是本能。”王晋康说。
图据SpaceX官网
这种本能也铺垫着科幻文学与生俱来的魅力底色。“科幻是最具普世价值的文学题材,因为科幻是以人类为主角,关注的是全人类的未来命运与发展可能。”王晋康说,“科幻作家是最具“上帝视角”的一批创作者。科幻作品浸泡在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中,所以在看世界时就能透过表象看内部,超越时空看整个人类史、乃至整个宇宙。”
科幻迷的热爱 凝成这座城市的“引力场”
今年,王晋康的《十字》将再版。这部作品被视为《生死平衡》的升级版,讲述了一个有关人类免疫系统被意外大规模激活的故事。
王晋康在再版序言中写道:病原体和人类之间的对抗永远不会结束,而是会保持一种不稳定的平衡。“这是一场螺旋式上升且永远不会结束的军备竞赛……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保持与病原体的某种平衡,利用科技手段或组织手段尽量把平衡点向人类这边拉近——但甭奢望一劳永逸。”
无独有偶,今年的春夏之交,也是王晋康从事科幻创作整整30周年的节点:1993年5月的《科幻世界》刊登了他的处女作《亚当回归》。
在这个故事里,经历了两百多年星际旅行后回到地球的主人公,发现绝大多数同胞已成为脑中植入可联网人工智能的全新人类,他几经挣扎后,也接受了这一无可避免的命运。
2020年王晋康出席成都申幻动员大会
整整30年后的2023年春天,在真实的人类世界里,有关ChatGPT的讨论甚嚣尘上,人们惊叹、担忧、期待、呼吁暂停……而王晋康在30年前就已冷静地说过:只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将沿着造物主划定之路不可逆转地前进,不管是走向天堂还是地狱。“与恐龙不同的是,人类将始终头脑清醒地寻找路标,拂去灰尘,辨认自己,然后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归宿。”
这句话让人不禁想起那部科幻经典——《群星,我的归宿》。这是第一届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阿尔弗雷德·贝斯特最著名的长篇作品。而今年,雨果奖将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发。
“说实话,之前我一直觉得成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有困难——不是对成都缺乏信心,而是对当下这个国际大环境。”王晋康说,“所以申办成功的消息,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意外之喜。”
这位自认为有几分宿命论思想的科幻作家相信:冥冥之中,是这座城市、这些幻迷们对科幻发自肺腑的热爱,凝成了一股强大的“引力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成都在无数中国科幻迷的心中,是近乎神圣的存在。我知道好多科幻迷到了成都都想去《科幻世界》的编辑部看看,像一场朝圣之旅。”王晋康说,“成都也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科幻之都。这次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无疑将令成都在世界科幻界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我由衷期待着本次大会的圆满成功举办。”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乔雪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