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那么这一部就是它于世界舞台上响亮的鸣笛。”二刷《流浪地球2》的原著作者、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说。
2023年开年,中国电影率先被科幻片带进了世界前列。截至2月7日18:00,《流浪地球2》国内票房破34亿元。在北美和英国等海外市场,该片也引发观影热潮,成为主客共享的一道科幻盛宴。
首先,它有着非常成熟的科幻外观。无论是上万个发动机撬动地球,还是从地表快速通达空间站的太空电梯的畅想,都从想象力和视觉效果两个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科幻大片的期待,建构在太阳氦闪、洛希极限、潮汐力、量子纠缠等知识点上的科幻,让人感叹“量大管饱”。“感觉一口气看了《流浪地球2之太空电梯危机》+《流浪地球3之月球危机》+《流浪地球番外之人工智能崛起》三部电影……”在作家马伯庸看来,该片无论是大奇观如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还是小物件比如月球车和“门框”,都毫不潦草。比如说扔核弹箱子那段,箱子坠地前,会突出两个气囊,落地后气囊自动向两侧爆破,反作用力恰好扶正箱子姿态。“这种细节就几秒钟,一晃而过,但主创团队居然把这种地方都照顾到了,简直可怕。中国科幻片在质感设计这块,一向是短板,这次算是补齐了。”
其次,它有着非常动人的情感内核。作为第一部的前传,《流浪地球2》讲述的是在太阳危机之初,人类面临的选择:到底是带着地球寻找新的生存目的地,开启“移山计划”(后改名“流浪地球计划”),还是干脆放弃肉体生命直接意识上传,执行数字生命计划?在终极命题前,无论是刘培强(吴京饰),为了儿子取得进入地下城的生存资格,选择带着核弹奔向月球生存,还是图恒宇(刘德华饰)为了延续女儿的“生命”,违反禁令把丫丫的数字生命备份上传……各式各样的选择中人性的弧光呈现复杂多维。“刘德华的这条线太出彩了,有着很深的哲学思考。在宏大叙事下,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生命,真实的选择。在最后又两轨合并,把主题升华,真的称得上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一位观众在留言区写道。
特效背后是科技的力量,故事背后是逻辑的力量,中国式表达背后是自信的力量,全球化视野背后则是格局的力量。
不同于以往科幻片在新星球上寻找空间的做法,刘慈欣提出了最宏大的一个支点,即带着地球去流浪,不仅体现了东方文明形态的特点,即农耕文明较之海洋文明更为浓烈的故土情结,也无形中拓宽了不同国籍、文化背景观众的思考边界。但无论是东西方哪种价值体系里的英雄,都共同指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那就是爱是人类的发动机,而中国人对爱的表达就是剧中李雪健那句“危难当头,唯有责任”的台词,而“责任”就是片尾曲里刘欢坚定唱出的那个词:“我在”。
纵观最近火爆屏幕的现象级影视作品,无论是电视剧《狂飙》带火《孙子兵法》线上线下热销,还是脱胎于《西游记》的国产动漫《中国奇谭》在B站播放量破2亿,其走红背后都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
从全民热议,到破圈传播,2023年中国影视“开门红”,发出了“响亮的鸣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