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市范围禁鸣喇叭,如何落实是个考验_喇叭_鸣笛_深圳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近日,深圳交警发布通告,将在全市范围禁止机动车鸣喇叭。通告即日起至2024年1月21日施行。(据1月30日南方日报)

深圳全市禁鸣(图片来源:网上深圳交警)

消息传出,网友吵翻了。有网友说,汽车为什么要安装喇叭?对乱按喇叭的行为固然需要处罚,但一刀切禁鸣干脆就拆掉喇叭算了。也有的网友表示,以后遇到磨磨唧唧堵路的、强行加塞的,怎么办?

实际上,深圳禁鸣规定并没有一刀切。根据通报,每日0时至24时,在全市范围所有道路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有紧急情况时鸣喇叭示意的情形除外。也提到,确有需要对其他车辆、行人,进行提示、示意时,应优先交替使用灯光。灯光提示无效时,可采取短促鸣笛方式使用喇叭,原则上确保持续鸣笛时间不超过1秒,连续鸣喇叭不超过2次。

可见,何种情形能鸣笛,以及如何正确鸣笛,还是留了余地,并非所有情形都一律禁鸣。

展开全文

广州全市禁鸣(图片来源:广州市公安局)

公开报道显示,在全市范围禁鸣喇叭,并非深圳的首创。自2021年9月起,广州市就实施全市范围所有道路全天禁鸣喇叭的政策。深圳的新规与广州现行规定类似。厦门市被称为最早禁鸣的城市,早在1996年就发布了《厦门市防治机动车辆噪声污染规定》,要求机动车辆在岛内禁止鸣笛,消防、救护、警车等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时除外。

可以说,随着交通文明的深入人心,以及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日益重视,在市区禁鸣喇叭的举措越来越多地引发跟进。

乱鸣喇叭的危害众所周知,诸如噪音污染扰民、造成路人受惊、影响司机情绪,等等。噪声还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该报告指出,噪音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第二杀手。

市区禁鸣越来越常见(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44.1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41.2%,位居各类环境污染要素第二位。治理交通运输噪声污染,也就成了应有之义。

禁止乱鸣喇叭,普遍能得到理解,如何区分乱鸣喇叭与正常的鸣笛示意,则还需要深化认识。根据深圳交警的提示,喇叭错误使用方法包括:①连续2次以上鸣喇叭的;②持续鸣喇叭超过1秒的;③使用高于115分贝高音喇叭或大型车辆使用“气喇叭”的;④在道路拥堵、排队等候时鸣喇叭的;⑤行经人行横道鸣喇叭催促行人或礼让行人车辆的;⑥在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场所使用喇叭召唤他人的。

交警查处违法鸣笛(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目前,对违反禁鸣规定的情形通常以罚款处理,不记分。但如何落实禁鸣规定,并不容易。因为乱鸣喇叭存在随机性、取证难的特点,喇叭声瞬间即逝,也不易区分是哪辆车发出的,难以现场取证。目前,一些城市启用了自动监控违法鸣笛的电子警察抓拍系统,也有的装备上“便携式鸣笛抓拍仪”,对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其他噪音精准识别并过滤,解决乱鸣笛的取证难题。也有的通过集中整治行动来倡导文明守法出行。

可见,随着科技手段的运用,对乱鸣喇叭行为进行有效整治是大势所趋。养成文明驾驶、守法鸣笛的习惯才是正道。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