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父母亲自陷害,审判员都于心不忍_清朝_少年_替死鬼

众所周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国家想要正常运行,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便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在清朝那个年代,这一条规章制度似乎失了效。

不仅王子犯法不用与庶民同罪,但凡你稍微有点钱,便能扭转乾坤,让“白鸭们”来为你效劳!

清朝的宰白鸭是什么?

宰白鸭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替死鬼”,例如一些达官显贵在惹上官司时,为了免受死刑或者牢狱之灾,便会花钱来解决问题。

找一些急需用钱或者无业游民来当替死鬼,这些替死鬼就像待宰的白鸭一样,所以被称为“宰白鸭”。

许多影视剧,例如《大宅门》、《雍正王朝》、《隐秘而伟大》等都出现过类似的情节,但剧中的替死鬼们,多半是被动的、反抗的、一心要为自己伸冤的。

展开全文

而清朝出现的“白鸭们”却多是主动的、顺服的、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的!

清朝海宁人陈其元在其著作《庸闲斋笔记》中便记载了这一例。

当时陈其元的父亲陈鳌在福建当审判员,审理了一件人命官司,之所以闹出人命来,是因为打架斗殴!

有一个人被打死了,死者的身上有大大小小十余处伤口,陈鳌断案经验丰富,在看过死者的遗体后,他便断定死者是被围殴打死的。

既然是围殴,一定是多人作案,陈鳌正想着如何将凶手缉拿归案,一位十五六岁,体型单薄身体瘦弱的年轻人便找上衙门来,声称自己就是凶手,前来自首。

陈鳌不相信眼前的少年就是犯案的凶手,但少年却详细地讲述了他的作案动机与作案经过,就连容易被遗忘的小细节,少年都说的清清楚楚,但这更加引起了陈鳌的怀疑。

少年的供词太过详细,详细到让陈鳌感觉这是提前背好的,并且少年一口咬定,这起案件是他一人所为,这与陈鳌的推断也不符。

因为案件疑点重重,陈鳌便先将少年关进了大牢里,并且就这起案件进行了多次审理,但是少年始终不改口,坚称是他独自一人将死者杀害的。

这时候陈鳌已坚信少年是替人顶罪,否则不可能把状纸上的内容背得一字不差。

在陈鳌的循循善诱下,少年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他的父母收了真正犯案者的钱财,让他前来顶罪。

陈鳌决定重新审理此案,一定要为这位少年洗清罪名。

但没想到,几日之后重审结果送到他手里时,竟然和之前的一模一样,而且这次少年不再提自己的父母把他当“白鸭”卖的事,而坚持称自己是杀人凶手。

无论陈鳌怎么引导,少年都紧紧咬着嘴巴,不改说词。

最后,陈鳌去狱中看他,他才道:因为他要翻供,县官便对他施加重刑,就连父母也来指责辱骂他。

因为卖他的钱财早已经被他的父母享用完了,这时候翻供,他的父母也不好过,最后他心灰意冷,便认了这死罪。

而陈鳌在办理此案后,忍受不了官场的乌烟瘴气,身在官场却不能为百姓申冤也令他心灰意冷,便自此告别官场,不再做官。

为什么宰白鸭事件在清朝如此猖獗?

宰白鸭事件其实不仅仅出现在清朝,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存在,只是到了清朝更加猖獗,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首先是因为封建社会时期落后的司法制度,在清朝,证据制度讲究“重供不重证”,即重视犯人的证词,而对于案件的实质证据,并没有那么重要。

也就是说,一旦有人一口咬定自己是凶手,即便有实质证据证明他不是,也没人在乎。

并且清朝的司法制度相当繁琐,很多官员不耐烦于案件的调查和繁琐的流程,因此只要有人认罪,他们就按此判刑。

其次是清朝腐败的政治环境,尤其是清朝中晚期,官吏多与豪绅勾结,很多官员收受贿赂后,对宰白鸭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算有一些像陈鳌一样的公正官员,想要为百姓申冤,也扛不住官场的腐败与冷漠。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清白就是一种罪过。

再次是清朝时期阶层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大,大多数的财富掌握在极少的一部分人手中。

而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越来越大,催生了利用金钱而控制穷苦百姓的想法与手段,并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一些穷苦的父母,是这件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会为了钱而选择牺牲自己的孩子,并在孩子反抗的时候,给予最致命的一击!

最后还有中国古代的“愚忠”思想,在所谓的忠君、忠父思想的影响之下,宰白鸭的现象才会如此猖獗。

往往受害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与目标,只会遵从父母的意愿,即使对现实有所不满,最后也会屈服于父母的指责与要求里,成为替死鬼。

0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清朝的“宰白鸭”事件看似荒诞,其实是封建社会长期积攒下来的弊病。

归根结底,是封建社会以“君主”为中心,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律法执行,都是为皇权服务的。

在如此黑暗腐朽的时代背景下,百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生态也混乱崩溃,“宰白鸭”事件便愈演愈烈。

如今时过境迁,大清国早已灭亡,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宰白鸭”事件也离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

再回顾这段阴暗的历史,更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生活在富强民主的社会中,人的尊严与权利才能得到最大意义上的尊重与保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